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并于2000年首次启动了“食用菌生产技术开发工程”。“两菇一菜”种植模式作为开发工程内容之一,经过试验、开发、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进行“两菇一菜”高效种植,通过菌、菜轮作,可实现资源的多元、增值、高效利用,提高棚室生产效益。现将几种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一、双孢菇-蒜黄(越冬芹菜)-鸡腿菇 双孢菇选择麦秸作为主料,于7月底~8月上旬备料,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10月上中旬开始出菇,11月下旬结束。一般每667m2可产菇60…  相似文献   

2.
陈庆生  赵世乐 《食用菌》2002,24(5):15-15
近年来,珍稀食用菌的栽培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这对于丰富市场供应,使广大农民早日致富奔小康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重点介绍适宜粤北地区气候特点栽培的几种珍稀食用菌。1 茶薪菇 适宜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在12月上旬开始接种,3月中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100天左右,采收3潮菇,5月下旬结束。秋季栽培8月上旬接种,10月上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60~70天,采收2潮菇,12月上旬结束。2 真姬菇 适宜冬季栽培,10月下旬接种,l月下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100天左右,采收2潮菇,3月上旬结束。或6月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蔬菜设施栽培发展迅猛,已成为菜农致富的主导产业。但是,设施栽培过程中的土壤环境恶化及连作障碍始终困扰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笔者自2003年开始在浙江省兰溪市马达镇进行了早春大棚茄子—晚水荸荠水旱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和生产示范,3a(年)来累计推广应用逾40hm2,有效地解决了连作障碍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季节安排春季种经济效益高的大棚茄子,茄子采收结束后种植晚水荸荠。即茄子11月初播种,翌年1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内,7月上中旬采收结束;晚水荸荠于6月下旬~7月上旬秧田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12月采收,采收结束后翻耕,准备…  相似文献   

4.
张春晓 《蔬菜》2011,(5):26-28
土洞(防空洞)生产食用菌不占耕地,不仅具有冬暖夏凉、温度恒定、湿度适中的特点,且不易感染病害,所产双孢菇完全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同时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能充分利用资源。山东省临朐县自1998年引进双孢菇后,根据其生育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了土洞搭架分层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洛阳市秸秆禁烧工作 ,使大量玉米秆变废为宝 ,并且寻求种植双孢菇低成本 ,高效益的培养基配方。我所食用菌研究室自 1998年起进行了大量试验 ,选出了最佳配方 ,探讨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栽培规模不断扩大 ,效益逐年上升。目前栽培规模达到 2 0 ,0 0 0 m2 ,平均产量达 9kg/ m2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1 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 栽培双孢菇可根据设施条件及品种灵活确定栽培季节。一般菇棚可应用 176、15 2、95 0 6等低温双孢菇菌种 ,在 8月上旬~ 8月下旬建堆发酵 ,8月下旬~ 9月上…  相似文献   

6.
<正>本市的西瓜栽培经历了从地膜栽培、小拱棚栽培,再到大棚春早熟栽培和秋季大棚延后栽培的发展过程。目前已探索出大棚西瓜一种多收的周年生产技术,即12月份播种育苗,翌年2月上中旬移栽,4月下旬开始采收,陆续采收到11月底结束。  相似文献   

7.
苏海民 《食用菌》2000,22(6):32-32
常规栽培双孢菇主要是利用自然气温出菇,通常在春秋季节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影响了双孢菇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增加经济收入,我们从1996年开始采用冬暖式大棚栽培双孢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菌种制作 母种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品种为9506。生产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为谷粒培养基,配方为谷粒100kg,白糖1kg,石灰、石膏各1kg,装瓶后按常规灭菌、接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100kg,豆饼粉10kg,麸皮5kg,石灰2kg,含水量57%左右。常压灭菌10小时。2 栽培季节 冬暖式…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提高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陕西眉县槐芽镇槐西村村民摸索出草莓套种薄瓜甜瓜技术,每亩纯收入可达5万~6万元。1茬口安排草莓8月中下旬定植,11月底至12月初开始采收,来年5月中旬采收结束。薄皮甜瓜2月上旬育苗,4月20日左右定植,6月中旬采收,7月下旬结束。2品种选择草莓选择抗病性好、早熟、耐低温、品质好的红颜99、章姬。薄皮甜瓜选用适合棚内种植的抗病早  相似文献   

9.
茬口布局直接影响菜农全年的种植效益,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宜兴市依托江苏省三项更新工程,积极开展蔬菜高效新模式的试验、总结和示范推广。目前,在各栽培模式中以冬春大棚早熟番茄栽培,夏季大棚毛菜避雨栽培,秋季莴苣露地栽培效益较好。推广种植面积大。番茄一般10月上旬开始播种。3月下旬开始采收,6月下旬采收结束。每667m^2产量5500kg,产值9800元;毛菜7月初种植.8月中旬采收结束,每667m^2产量3600kg,产值3400元;莴苣8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开始采收,每667m^2产量4500kg。产值5000元,每667m^2纯收益1.82万元。  相似文献   

10.
温室栽培香瓜生产近几年来在盘锦地区有了一定发展,目前已达到267hm2,成为我市保护地蔬菜经济效益较高的果菜之一。但近两年来,重茬使土传病害发生较重,制约了温室香瓜生产的发展。大洼县唐家农场万丰养殖场,2002年0.13hm2温室香瓜采用大营养袋栽培即袋装客土的方法,不仅解决了香瓜土传病害问题,也为盐碱地区温室栽培香瓜创造了一条新路。由于营养袋土温高,促进了香瓜生长,在严冬季节10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底定植,2月中下旬开始采收,3月10日前采收结束。平均每667m2温室产香瓜1300kg,产值52000元,去掉当年生产费用18764元,每667m2获纯利3323…  相似文献   

11.
董莉 《上海蔬菜》2014,(6):58-59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赣榆区温室面积逐年扩大,为充分发挥日光温室的作用,提高其利用率,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茼蒿—番茄—莴苣1年3茬高效种植模式,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茬口安排茼蒿在上年11月中旬直播,1月中旬采收上市;番茄在上年12月下旬播种育苗,3月上旬定植于温室内,6月下旬采收上市;莴苣在8月下旬直播,9月中旬定植,11月份采收上市。2栽培技术2.1茼蒿2.1.1播种选择大叶茼蒿品种。播前耕翻土壤,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设施一年两茬连续种植杭椒引起的连作障碍问题,探索在春茬种植苦瓜改善和调节土壤理化性状,一般苦瓜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播种,2月中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采收苦瓜;杭椒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9月下旬开始采收小辣椒,该模式栽培效益稳定,受到种植户喜爱。  相似文献   

13.
海门市常乐镇中南村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自2001年开始推广早春大棚多层膜覆盖栽培小西瓜和秋季大棚栽培小西瓜技术,并在早春大棚多层膜覆盖栽培小西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延后栽培小西瓜试验,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探索出了普通大棚栽培小西瓜一种连续采收周年生产技术,即12月份播种育苗,翌年2月份移栽,4月份采收连续采收到11月底或12月初拉藤结束。2004年我们推广种植1.7hm^2大棚,平均每667m^2产量7200kg,产值1196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志英 《蔬菜》2004,(7):13-14
“红筋白”扁豆肉质细嫩,市场上售价较高且畅销。该品种蔓生,连续结荚能力强,在保护地中可周年栽培,连续采收,豆荚生长快,且整齐一致,肉较厚,抗病性较强,管理相对较为简便。一般667 m2产嫩荚3 500~4 000 kg。“红筋白”扁豆在华北地区保护地(日光温室、连栋加温大棚)栽培以秋冬茬栽培为好。此茬一般分为两批播种:第一批8月中下旬育苗,8月下旬-9月上旬定植,11月开始采收,翌年7月上旬拉秧倒茬。第二批9月下旬-10月上旬定植,12月中下旬开始采收,翌年7月中下旬拉秧倒茬。如果后茬不急于用地,可延长至8月下旬-9月上旬拉秧。秋冬茬“红筋白”扁豆…  相似文献   

15.
夏建平 《蔬菜》2014,(10):47-48
近年来景宁县为了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行黑木耳—单季稻生态高效种植模式,既发展了特色优势产业,又稳定了粮食生产。黑木耳选用当地新科、916等品种;单季稻选择中浙优8号、粤优938、两优培九等杂交稻品种。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栽种黑木耳,8-9月制棒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排场,翌年5月中旬之前采收结束;5月下旬至10月栽培单季稻。  相似文献   

16.
<正>唐山市乐亭县农民经过近几年的种植经验,摸索出大棚青椒、芹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明显,成为当地棚菜生产的一大亮点。该模式为春茬甜椒12月上旬播种,翌年3月上旬(棚内悬挂一层幕)定植,4月下旬采收,667m2产量5000kg,秋冬茬芹菜7月中旬育苗,9月下旬定植,11月下旬采收,667m2产4000kg,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青椒栽培1.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高产、抗病、耐高温高湿,  相似文献   

17.
陈晖  李承芹  崔文留 《食用菌》2004,26(5):15-16
目前我国双孢菇的生产主料为棉壳、玉米芯等作物秸秆。玉米面、麸皮是种植双孢菇不可缺少的辅料,这就给菇农增加了成本,同时造成争粮的问题。据调查我区抗生素厂、味精厂、淀粉厂厂家每年有上千吨淀粉渣因得不到利用而废弃。为综合利用这一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2000~2003年笔者进行了玉米芯添加淀粉渣栽培双孢菇等其它食用菌试验,并从  相似文献   

18.
杨瑶华 《蔬菜》2024,(2):56-59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结合昌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和食用菌栽培技术特点,通过试验与生产实践,在总结分析双孢菇栽培技术关键点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双孢菇绿色栽培技术,具体技术要点包括:合理配方、严格发酵,保证基质质量,为绿色栽培打好基础;同时做好播种及发菌管理,适当、合理覆土,采取正确的出菇管理措施,合理调控出菇环境,及时采收等环节,最终可以产出绿色、优质的双孢菇产品,达到良好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效益,提高温室的复种指数,通过生产实践,我们探索总结出了甜瓜—黄瓜—番茄套种叶菜一年三茬四熟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茬口安排甜瓜于12月下旬育苗,翌年2月初定植,小白菜撒播于行间,3月中旬采收上市,甜瓜5月初至5  相似文献   

20.
大棚冬莴苣—甜瓜—秋瓠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冬莴苣一甜瓜一秋瓠瓜种植模式是浙江省嘉善县在设施蔬菜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高效栽培模式之一。其茬口安排为:冬莴苣于9月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定植,翌年1月采收;甜瓜于1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6月采收;秋瓠瓜于7月中旬播种,7月下旬定植,9—10月采收。目前该栽培模式在嘉善县魏塘镇推广面积已达67hm^2,平均每667m^2冬莴苣产量4000kg,产值4000元左右,净收入2500元;每667m^2甜瓜产量2000kg,产值6000元左右,净收入4000元;每667m^2秋瓠瓜产量3000kg,产值3000元,净收入2000元。三茬合计每667m^2净收入约85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