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在生育期间和贮藏过程中感染多种有害真菌、细菌、线虫病害和多种虫害。其中危害最大和流行最广的有:晚疫病、叶斑病、丝核菌病、疮痂病、干腐病、轨腐病、黑胫病、环腐病、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线虫、马铃薯瓢虫、金针虫、金龟子和地老虎。苏联科研机关制定了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和杂草的制度,规定了在商品种植区要采用专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种薯中存在环腐病菌潜伏侵染,这种潜伏侵染逐代累积、逐渐表现症状,这是马铃薯环腐病无法根除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应用国外成功报道的根据存在于pCS1质粒和环腐菌染色体中一个1.3 kb的插入因子IS1121、高度重复的DNA片段设计的环腐病菌亚种特异性引物序列合成出引物对CMSIF1-CMSIR1和引物对CMSIF2-CMSIR2。以环腐标准菌株、黑龙江省环腐菌株以及马铃薯上其它主要的细菌病原菌(青枯病、软腐病、黑胫病)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扩增,结果只有环腐标准菌株和黑龙江省环腐菌株出现特异性片段(直接PCR扩增出1046 bp的片段,嵌套式PCR扩增出864 bp的片段)。将环腐菌纯菌种菌悬液稀释成浓度梯度并与马铃薯组织液混合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较,结果表明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直接PCR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 ̄1000倍。以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和健康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结果除明显感病症状块茎外,所有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也均被检测出带有环腐病菌。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是中国马铃薯种植大省,但是由于多年连作,导致马铃薯病害愈加严重。为探究山东省马铃薯常见病害发生情况,于2015年秋季采集了滕州、泰安和高密3个市区的44个样本,提取病株的DNA和RNA,分别对这些样本进行13种马铃薯常见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的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发现的马铃薯病害主要有疮痂病、黑胫病、干腐病、黑痣病、病毒病PVX和PVY。这将为山东省马铃薯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马铃薯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铃薯环腐病菌16SrDNA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引物1∶5-′TGTACTCGGCCAT-GACGTTGG-3′和引物2∶5-′TACTGGGTCATGTTGGT-3)′,进行马铃薯环腐病菌PCR特异性扩增试验。合成的引物能从马铃薯环腐病菌总基因组DNA和细菌纯培养,以及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马铃薯块茎中特异性扩增环腐病菌16SrDNA基因片段1046bp。该试验结果为马铃薯环腐病的鉴定、检测及病害流行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6,(3):169-174
由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引起的马铃薯黑胫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种薯传播细菌病害,从种薯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构建马铃薯黑胫病菌的分离、鉴定技术体系,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大水坑马铃薯基地采集了疑似感染马铃薯黑胫病植株,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得到7株病菌,利用引物Eca 1 g/Eca 2 g对其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测序并将所测定序列递交Gen Bank数据库,使用Blast软件进行比对确定目标菌株。结果表明,其中一株菌株能扩增出长度大约688 bp的特异性条带,其DNA序列符合Eca 3762序列,鉴定为马铃薯黑胫病菌。此方法可以成功地从发病植株中分离出黑胫病菌,成本较低廉,为广东省建立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用马铃薯环腐菌菌株NCPPB2140和HEC_1免疫家兔得到效价1:2048的抗血清。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和DE52柱层析提取免疫球蛋白(IgG)。应用间接ELISA检测了马铃薯环腐菌及其供试样品。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最适浓度为5~10μg/ml,酶标记羊抗兔结合物的最适稀释度为1:75~100,检测环腐菌的灵敏度为2×10~5CFμ/ml,用NCPPB2140和HEC_1的IgG同马铃薯黑胫病菌、软腐病菌和青枯病菌等不发生反应,用间接ELISA可以检出轻度感病或受其它细菌二次感染腐烂的环腐病薯块。  相似文献   

7.
2009-2010年通过田间5点取样对华北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进行普查。结果查得病害有花叶病毒病C表现为花叶症的所有病毒病)、卷叶病毒病、紫顶萎蔫病、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炭疽病、叶枯病、枯萎病、环腐病、黑胫病、疮痂病共计12种。查得害虫10种: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芫菁、双斑萤叶甲、草地螟、牧草盲蝽、马铃薯跳甲。明确了上述病虫的分布和为害程度,许多病虫是该地区目前严重威胁生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1 前言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青枯病及病毒病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5种主要病害。其中病毒病发生最普遍,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引起马铃薯的退化,大幅度降低产量,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细菌病(黑胫病,环腐病、褐腐病及软腐病)是造成马铃薯10~15%产量损失的原因,这些病主要在块茎贮藏期间发生,并与属于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极毛杆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致病种和半腐生种细菌的寄生活动有关。而起主要作用的是Pectob-  相似文献   

10.
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黑胫病是国内外马铃薯产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根据Potato Black Leg序列,设计出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的引物,对10种供试菌株进行了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好,可以将马铃薯黑胫病菌和其它马铃薯常见病害相区分;灵敏度较高,可检测出最低的黑胫病菌浓度为3.6~3.9 cfu.mL-1;而且检测时间仅用4 h,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该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马铃薯黑胫病菌的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黑胫病是国内外马铃薯产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这种病害造成马铃薯块茎损失可高达30%~50%,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文章就近几年国内外对该细菌的检测技术,包括症状识别、细菌分离、酶联免疫吸附法、菌落免疫荧光染色法、AFLP指纹识别技术、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PCR-RFLP检测技术、T-RFLP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稀土旱地宝浸种对马铃薯防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土壤墒情差的地区,用稀土旱地宝浸种,马铃薯显示出极强的抗旱抗病能力,并使生育期提前;马铃薯环腐病、黑胫病减轻,晚疫病发病迟,严重度降低;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平凉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属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约40万亩,仅次于小麦、玉米面积居第三位,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本区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环腐病和黑胫病时有发生,品种混杂退化,薯块腐烂严重,亩产徘徊在500公斤左右,据1990年调查:因病毒病引起种薯退化减产30%~50%,薯块腐烂率田间为29.8%,窖内为27.1%,因晚疾病造成的占80%,环腐病和黑胫病点20%.为了解决马铃薯生产中的严重问题,我们从1991~1993年进行了马铃薯综合防病增产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本区马铃薯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以带病种薯为主要传播途径,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后代种薯质量,具有易传播、早期症状不明显、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文章对马铃薯环腐病的危害、成因和发病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了病菌的检测方法、防治措施以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应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推动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西南部温暖地区,马铃薯各种病害(病毒病、疫病、疮痂病等)中,以青枯病的危害最严重。对于青枯病,自Smith(1896)开始,进行专门研究已有约90年的长久历史,但至今尚未研究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壤传染性病害。  相似文献   

16.
调节土壤pH值和药剂防治马铃薯疮痂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前 言马铃薯疮痂病 (Streptomycesscabies)为世界性病害 ,除了 pH极酸地区之外 ,各产地几乎都有发生。此病害在我国许多马铃薯主产区也普遍存在 ,而在连作地、偏碱地及栽培管理、药剂防治不当的情况下则发生程度更为严重。疮痂病原菌集生于病薯表皮 ,由于品种的不同而产生的病斑也不同 ,或造成皮孔褐色开裂形或薯表连片的硬质栓皮性薄痂状而直接影响商品价值 ,同时也降低了马铃薯的耐贮性、质量及芽势。作为已感病种薯又可成为初侵染源继续扩大传播种。马铃薯疮痂病原为放线菌 ,既可寄生于块茎表皮也可在土壤中腐…  相似文献   

17.
1 前 言马铃薯环腐病(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sepedonicum)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输导系统的细菌性病害,各国都把它列为重要植物检疫对象。它主要以带病种薯传播蔓延;因此,寻找一种简易、快速、准确的鉴定和检验方法,确保核心种薯不带病菌,是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解决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尝试建立各种检测马铃薯环腐病的方法,如茄苗接种鉴定技术、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NA核酸杂交、PCR检测环腐病技术等等。由于以上检测手段有的需特定仪器…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新品种“互薯202号”贾长盛,郭雄(青海省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810500)1选育经过1978年青海省互助县农科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前身)用抗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和耐低温的野生种(Solanu...  相似文献   

19.
向鹏华  胡东阳 《作物研究》2013,(6):634-636,643
为了探讨烤烟收获后烟秆不同处理方式对烟草病害的影响,采用多点单因素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2种基本烟秆处理方式下烟田青枯病、黑胫病与病毒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烟秆离田上岸处理比砍断还田处理的烟田青枯病、黑胫病与病毒病的始发期分别推迟14、35、23 d;盛发期发病率分别降低21.58%、17.02%、16.35%,病指降低8.89、7.95、6.80;定案调查期发病率分别降低32.15%、17.68%、22.10%,病指降低19.77、10.09、10.10;离田上岸处理烟田青枯病、黑胫病与病毒病发病增长率(定案期-盛发期)分别为1.33%、1.23%、0.19%,病指增长(定案期-盛发期)分别为0.39、0.55、0.20。试验表明,烟秆离田上岸处理可以推迟黑胫病的始发期,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与病指,可以更好地减缓病毒病的扩散。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致病链霉菌引起的土传性和种传性病害,在世界各地的马铃薯种植区广泛发生.该病主要破坏马铃薯薯块表皮,降低马铃薯的经济价值.目前在中国马铃薯疮痂病抗病品种缺乏的情况下,药剂处理还是田间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试验采用五氯硝基苯和噻唑锌2种药剂分别处理带疮痂病病原的蛭石,以未处理的蛭石为对照.结果表明,对感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