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旱作物,“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确定,育种技术利用及育种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有6个通过国家鉴定,22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综述了这一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的主要成效,并提出了今后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北省甘薯育种虽然在全国有一定地位,但也存在优异原始材料不多,现有材料血缘近、遗传基础狭窄,甘薯育种应用基础研究较薄弱,经费来源少,育种协作力度不大等问题。促进湖北甘薯的发展,应正确认识甘薯的地位,启动适度经费支持;加强甘薯科技队伍的建设,综合提高我省甘薯育种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优良种薯种苗生产基地,完善甘薯新品种推广体系,突出特色专用型新品种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九五”以来 ,江苏的甘薯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不仅在甘薯骨干亲本的研究和利用上成果显著 ,还先后育成了苏薯 7号、苏薯 8号、苏渝 3 0 3等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 ,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变 ,甘薯育种工作必须把“高产”转向“优质”,“兼用型”转向“专用型”、“多元化”,并以此为主攻目标 ,改善育种手段 ,尽快育成市场需求的甘薯新品种 ,促使甘薯育种尽快走向市场 ,逐步实行甘薯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商品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甘薯生产和利用现状及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甘薯生产和利用现状及其育种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大学特种植物资源研究中心陆国权近10年来,日本甘薯生产有所下降,产后利用方式有所变化,育种目标有所调整,育种技术有所进步。一、生产和利用现状甘薯引入日本已有400多年历史,1949年其种植面积最大,达44...  相似文献   

5.
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是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的高淀粉甘薯育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六五",此后,各育种单位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为了使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更上一个台阶,本文通过对中国淀粉甘薯品种选育历程的回顾,阐述了不同时期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品种审定(鉴定)标准,论述了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的育种方法,总结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成就,着重分析了2003-2016年淀粉型甘薯育种进展,探讨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南方地区菜用型甘薯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菜用甘薯的选育在甘薯的遗传育种的研究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简要概述了菜用甘薯的营养组分、医疗保健作用,对菜用甘薯的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分析,比较了菜用甘薯育种的技术经济指标,指出了菜用甘薯作为蔬菜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短日照作物,在北纬23℃以北的自然光照条件下绝大多数甘薯品种不能自然开花,这是甘薯有性杂交育种的限制条件,因此甘薯实生种子的获得对甘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简便高效利用甘薯实生种子,对提高甘薯育种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甘薯实生种子的利用率和育种效率,本文针对现有的甘薯实生种子播种育苗技术中的局限性,介绍了不同的气候环境采用下的不同育苗方式、育苗地的选择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时间及播种方法、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实生苗的初步筛选等内容,为甘薯的科研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甘薯育种目标、育种手段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甘薯育种研究中广泛存在的杂交不亲和、遗传基础狭窄、突变体嵌合体现象严重、育种手段单一等问题,并论述了甘薯育种工作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甘薯育种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九五”以来,江苏的甘薯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在甘薯骨干亲本的研究和利用上成果显著,还先后育成了苏薯7号、苏薯8号、苏渝303等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变,甘薯育种工作必须把“高产”转向“优质”,“兼用型”转向“专用型”、“多元化”,并以此为主攻目标,改善育种手段,尽快育成市场需求的甘薯新品种,促使甘薯育种尽快走向市场,逐步实行甘薯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商品化。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甘薯产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国内外甘薯生产、消费、加工利用、进出口贸易概况,综述了国内外甘薯产业技术(包括育种、种质资源、机械化、甘薯功能性成分研究、成果的应用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甘薯黑斑病,又名黑疤病,是严重危害我国甘薯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甘薯根部及茎部。因其传播途径多,彻底根除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大多是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以控制,其中培育抗病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仍然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该文主要对甘薯黑斑病的致病菌、致病机理、抗性遗传方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甘薯品种、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状况,指出提高甘薯育种的科研水平,加强甘薯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拓宽和深化以甘薯为原料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全面(提升甘薯产业的产业化水平,是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广西能源型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能源型甘薯品种,在广西来宾、藤县、武鸣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布点对广西选育出的能源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大面积生产试验。比较各试验品种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烘干率及淀粉产量。结果表明:适合广西种植的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有桂07-18、桂07-89、桂07-110、桂07-24、桂03-44,桂薯16、桂05-72,其中桂薯16和桂05-72 2个品种表现最优,可在广西区内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甘薯茎线虫病防治与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概述了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并从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两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甘薯抗茎线虫病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培育抗病性品种才是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规程规定了甘薯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存,适用于广州地区甘薯生产。  相似文献   

16.
甘薯脱毒薯特性鉴定及亲本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目前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几个品种,经多年多点鉴定结果表明,脱毒甘薯不同地点、品种、年份均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14.95%~91.61%。甘薯脱毒后干物质含量、抗病性则无明显变化。脱毒薯比非脱毒薯地上部生长旺盛,后期干物质积累优势突出。用脱毒苗作有性杂交亲本比对照结实率略高,植株开花性状、实生后代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菜用型甘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学德  黄洁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9):29-33,45
综述菜用型甘薯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育种研究进展和栽培研究现状,指出菜用甘薯作为蔬菜用与其他蔬菜相比,具有可种植区域广、可种植时间长、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针对我国目前菜用甘薯产业化、商品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脱毒技术发展的情况及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标准化生产情况,并对今后脱毒甘薯的发展和研究重点进行了简要展望,为脱毒甘薯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脱毒甘薯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薯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材料,市场前景广阔,种植效益不断攀升。通过对山西省临汾、运城、忻州市的重点甘薯产区进行调查,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薯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