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笔者随机选取68头中国西门塔尔犊牛和68头安格斯犊牛(加拿大),对其初生重及体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初生重及各体尺指标均高于安格斯牛,尤其是初生重、体高、十字部高和体斜长均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国西门塔尔犊牛和安格斯犊牛初生重及体尺性状,为我国肉牛选育及饲养模式探索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2.
BMY牛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BMY牛为父本,云南黄牛、西本杂、短本杂等为母本的多元肉牛杂交,以期为云南省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提供发展基础。[方法]通过应用BMY公牛及冻精与云南黄牛及其杂交母牛进行杂交改良中试。[结果]截止2009年底累计完成杂交改良14 734头,产犊12 738头,产犊率86.45%。进行了1 485头次体重体尺测定,BMY牛对云南黄牛及云南现有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初生体重为12.40 kg,较云南黄牛(YY)高1.64 kg,提高幅度较小(P〉0.05),但6月龄体重为108.96 kg,较YY高74.99 kg,有明显的改良效果(P〉0.01),估计的BMY牛对云南黄牛改良后代的初生重与6月龄体重杂种优势率分别是-8.02%和2.91%。[结论]以BMY牛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各生长性能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初生重、6月龄体重体尺有较大提高,为云南省、南方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格斯牛对大别山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F1代(安—大F1)和大别山牛各24头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随机选择3头持续育肥至24月龄后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安—大杂交F1代牛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安—大杂交F1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大别山牛;24月龄时安—大杂交F1代的宰前体重极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1),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5)。[结论]用安格斯牛与大别山牛杂交,杂交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掌握皮尔蒙特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采用称重和测量体尺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喂条件下皮黄F1代杂种牛在初生重、3月龄、6月龄、12月龄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本地黄牛(P〈0.01)。[结论]说明利用皮尔蒙特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明显,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西夏本三元杂交牛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了西夏本三元杂交牛(公41头、母35头)、西黄F1(公34头、母34头)和豫北黄牛(公34头,母38头)初生-24月龄体尺、体重生长发育,结果表明,西夏本杂种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豫北黄牛,比西黄F1也有明显提高,利用三元杂交进行肉牛生产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波尔山羊(B)为父本、重庆本地的巫山黑山羊-(W)和大足黑山羊(D)为母本,在山区放牧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杂交组合试验,分别测定两种杂交组合羔羊和本地山羊羔羊的初生、2月龄、6月龄的体尺和体重,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W组合的初生重、6月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巫山本地黑山羊;B×D组合的6月龄体重显著(P<0.05)高于大足黑山羊;B×W组合的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B×D组合.说明与重庆本地黑山羊的后代相比,杂交羔羊的体重得到了显著提高,综合性能提升.试验初步认为,与大足黑山羊比较,在培育优质黑山羊新品种研究中,巫山本地黑山羊更适合作为杂交母本.  相似文献   

7.
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波尔山羊改良仁寿县本地羊的效果进行了测定,波本F1羊初生重平均为340kg,极显著高于本地羊(220kg);2月龄的体重,体尺均比本地羊高,其体重更为明显(平均为2426kg),波本F1羊比本地羊提高了118%;4月龄和6月龄的体重、体尺均比本地羊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农户饲养条件下不同引入品种 (短角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 )与云南滇东北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及本地牛的初生 ,6 ,12 ,18,2 4月龄体重、体尺测定以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表明 :(1)滇东北本地黄牛经杂交改良后 ,胸围、十字部高等主要体尺都有极显著提高 ;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 ;(2 )调查 12 1头市场交易牛发现 ,养一头杂交牛的经济收入比养本地牛高 4 9%~ 2 31%。 (3)从建立长期的肉牛杂交改良体系角度考虑 ,在云南省东北部地区 ,首先应使用短角牛、安格斯牛等中小型肉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 ,然后再用西门塔尔牛杂交。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最佳的肉用绵羊杂交组合模式,选取湖羊♂×湖羊♀(简称湖羊纯繁)为对照组、杜泊♂×湖羊♀(简称杜湖)、萨福克♂×湖羊♀(简称萨湖)、萨福克♂×杜泊与湖羊杂种♀(简称萨杜湖) 3个试验组,分别对湖羊纯繁后代羔羊、不同杂交组合F1代羔羊进行初生重、断奶成活率、0~150日龄全期平均日增重、初生体尺、2月龄体尺(断奶)、3月龄体尺、4月龄体尺、5月龄体尺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初生重方面,各试验杂交组合F1羔羊初生重均显著高于纯繁对照组羔羊(P0. 01),各杂交组合试验组F1羔羊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明显(P0. 05);在羔羊断奶成活率方面,以湖羊纯繁对照组羔羊成活率最高,其次是萨杜湖F1羔羊;在全期平均日增重方面,萨杜湖F1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最高;在体尺方面,萨湖F1、萨杜湖F1羔羊的各项体尺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表现出了较快的生长发育优势,尤其是3月龄以后各项体尺的生长发育速度以萨杜湖F1羔羊生长最快。由此可见,萨福克♂×杜泊与湖羊杂种♀杂交组合模式在生长速度、体尺生长发育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杂种优势,值得大力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0.
对凉山48-50半细毛羊改良石棉县本地绵羊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包括初生重、周岁重、成年体重、剪毛量、繁殖性能和体尺等.结果表明:凉×本F1代初生重平均为3.5kg,极显著高于本地绵羊(2.5kg)(P<0.01);周岁重、成年体重、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等都明显高于本地绵羊,凉×本杂交优势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南德温肉牛与张掖西杂牛三元杂交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本地肉牛主导品种,在原有利木辛、夏洛莱、皮埃蒙特等肉牛品种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引进南德温牛(冻精)与当地西杂牛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止2007年2月,已产南杂牛3 345头,育肥出栏1 750头.总结了甘肃张掖牛改区三元杂交牛外貌特征,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的观察和调查结果,同时对初生、3月龄、6月龄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并与同龄二元杂交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德温三元杂交牛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等特点.为本市选择肉牛主导品种和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品种来源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观察试验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选择胎次、膘情和年龄接近,健康无病、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经产西杂母牛80头,随机分为Ⅰ和Ⅱ两组,每组40头.Ⅰ组的40头基础母牛选用南德温牛冻精授配改良,即:南德温(♂)×西杂(♀)杂交组合(简称南西杂组);Ⅱ组的40头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授配改良技术,即:西门塔尔...  相似文献   

13.
南德温牛改良青海黄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南德温牛是原产于英格兰德温郡南部的良种肉牛品种。2001年,根据西宁市农牧局的要求引进南德温牛细管冻精,用于改良青海黄牛。结果表明,南杂F1代个体的体形外貌、体尺、体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德温肉牛对乐都县地区本地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南德温肉牛改良牛的体形外貌多数牛犊为红色,占统计数的83.33%,棕红色占16.67%.6月龄增重以南×黄速度最快,比皮×黄和本地黄牛分别多增重77.89和96.03,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比皮×黄和本地黄牛分别大于26.47和47.54,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南黄F1体重、体尺生产性能等方面都比本地黄牛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平凉红牛杂交类群生长发育测定及肉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效果,为平凉红牛新类群的选育和扩繁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秦川牛、本地黄牛、平凉红牛3个群体进行生长发育测定及屠宰试验。[结果]各测定月龄体重,平凉红牛都显著高于秦川牛和本地黄牛(P〈0.05),增重速度快;各测定月龄体尺,以平凉红牛较高,体格增大、胸部变宽、管围变粗、体躯紧凑,较好的继承了其父本的肉用体型;平凉红牛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分别为590.00 kg、62.76%、52.90%、85.84 cm^2,高档优质牛肉比例增加,均优于本地黄牛。[结论]利用秦川牛、利木赞牛、南德温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提高本地黄牛的生产性能和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粗放饲养条件下,对照组育肥肉牛日增重0.8967 kg/头,出栏时纯收益67.62元/头,饲养报酬率为21.89%,通过配套肉牛"五良"(良种、良舍、良医、良法、良料)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试验组育肥肉牛日增重1.5928 kg/头,出栏时头均纯收益278.38元/头,饲养报酬率为71.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受配率分别为78.75%和65.00%,差异不显著(P〉0.05);受胎率为98.31%和90.48%,差异显著(P〈0.05);繁活率为72.5%和47.5%,差异极显著(P〈0.01)。西杂公母犊出生重,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体尺与本地黄牛相比,出生重提高19.6%~21.9%,体高增长6.9%~18.2%,体斜长增长12.0%~19.1%,管围增长10.9%~22.2%,体重增长38.3%~62.0%。两组肉牛屠宰率分别为56.4%和52.8%,净肉率分别为46.70%和44.39%,优质肉块占活体比重分别为28.74%和28.24%,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新疆褐牛是我国自主培育的乳肉兼用品种,具有耐寒、耐粗饲、适应性和抗逆性强、适宜草原放牧等特性。试验选择新疆褐牛(BD)与肉用品种牛——南德温牛(ND)、红安格斯牛(AG)、肉用西门塔尔牛(XM)进行经济杂交,以确定其是否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很好的配合力。结果表明,ND×BD组出生重较其他2组高,AG×BD组出生重最低;随着月龄的增加,AG×BD组的体重迅速增加,表现为生长早期强势发育,但随着月龄的不断增加,从6月龄开始,AG×BD组与其他2组体重逐渐接近;到12月龄时,AG×BD组胸宽显著高于其他2组,但其他指标没有差异。试验显示,最佳杂交组合为ND×BD组,其次为AG×BD组,最后为XM×BD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肉牛饲喂方式对大别山黄牛的冬季养殖效益的影响。[方法]试验牛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头,公母随机。Ⅰ组饲喂干稻草,Ⅱ组饲喂精粗混合日粮。测定两组试验牛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饮水量。试验期末,每组选择3头(2公1母)试验牛进行屠宰测定,计算屠宰率、净肉率、高档肉块比和优质肉块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