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园铃和佛手两个银杏品种的新梢生长量、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圆铃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明显高于佛手。二者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在9:00~11:00时,园铃叶片的(Pn)显著高于佛手。二者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 200μmol/(m2.s)、1 000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75.23μmol/(m2.s)、62.43μmol/(m2.s)。园铃叶片的Fv/Fm、Fv/Fo和qP均大于佛手;而qN小于佛手。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红豆杉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光合速率日变化、不同光照强度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雌株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形,雄株呈双峰形,并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东北红豆杉光饱和点为52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3.769μmol·m-2·s-1,具有很强的耐阴性;雌株与雄株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的(潜在)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基本相同,而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雌株较雄株略高。雌雄株之间的各参数Fv/Fm、Fv'/Fm'、qN、qP、φPsⅡ、ETR并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雌雄株光系统II(Ps II)的变化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旱柳枝条皮层叶绿体的光化学特性及结构的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皮层光合对CO2的再固定可增加植株的碳收益,在叶片光合受阻时保障植株的生存延续。光合作用决定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皮层叶绿体的光化学特性及其结构的特化,可为揭示皮层光合运行、调节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旱柳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在明确枝条中叶绿体的分布及其光化学效率的基础上,解析枝条皮层叶绿体与叶片叶绿体的光化学特性和结构的差异。【结果】旱柳枝条从髓到表皮均有叶绿体分布,皮层组织叶绿体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最高,显著高于维管组织和髓。枝条皮层叶绿体的叶绿素b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的比例显著高于叶片叶绿体。枝条皮层叶绿体的PSⅡ激发能分配比例是叶片叶绿体的1.4倍。皮层叶绿体较叶片叶绿体具有较高的长、短轴比例。皮层叶绿体具有完整的亚细胞器结构,其中基粒片层占总片层数的比例、淀粉粒占叶绿体的比例显著高于叶片叶绿体。【结论】皮层组织叶绿体是枝条光合的主要贡献者。皮层叶绿体通过增加受光面积、提高天线色素比例,增加对枝条中有限光能的捕捉;通过提高光保护色素的比例减轻光氧化胁迫;通过增加类囊体的垛叠面积,促进光能向反应中心PSⅡ的传递;通过储藏淀粉,为枝条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需求提供保障。皮层叶绿体通过对光合色素组成的调整和亚细胞器结构的特化来适应枝条内的理化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枝条中有限的光能。  相似文献   

4.
枣不同品种光合特征及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等仪器测试了壶瓶枣、赞皇枣和梨枣的光合速率与叶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赞皇枣光饱和点为1 408.25 μmol·m-2·s-1,光补偿点6.67 μmol·m-2·s-1;梨枣光饱和点1 387.66μmol·m-2·s-1,光补偿点10.4 μmol·m-2·s-1;壶瓶枣光饱和点接近1 500μmol·m-2·s-1.在较高光照强度时枣树蒸腾比率提高,叶片对水的利用率增高.三品种叶片下表皮平均气孔密度为70/mm<'2>,且枣树单叶面积小,从光合特征及叶片结构方面解释了枣树喜光耐干旱的生理机制,为枣树优质丰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乾安地区人工栽培的甘草其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变化情况的测算研究,表明甘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日间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平均净光合速率10.46±0.25μmol·m-2s-1左右;计算得知,甘草叶片光补偿点(LCP)=722.61μmol·m-2s-1,光饱和点(LSP)=53.22μmol·m-2s-1,光合速率最大值(Pmax)=20.7516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Q)=0.031。  相似文献   

6.
旱柳枝条叶绿体光化学特征的径向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枝条叶绿体光化学特征的径向异质性和组织特异性,可为确定枝条中不同组织对枝条碳同化的贡献以及揭示叶绿体对枝条异质性光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照光和黑暗条件下旱柳无性系当年生枝条的CO_(2 )释放速率,评价枝条光合的碳回收贡献。测定树皮绿色组织、木质部和髓心的光合色素含量、吸光系数、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分析不同组织中叶绿体光化学特征的差异。【结果】饱和光强下旱柳当年生枝条的总光合速率达到1.27μmolCO_2·m-2s-1,可将77%呼吸消耗的碳回收固定。在旱柳当年生枝条中,树皮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木质部和髓心,分别是木质部和髓心的15.90和1.83倍。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比例随径向深度的增加由树皮至髓心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树皮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木质部。旱柳当年生枝条不同组织的吸光系数沿径向方向显著降低,树皮绿色组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显著高于木质部和髓心。【结论】枝条光合可将77%呼吸消耗的碳回收。不同组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呈现随径向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规律,树皮绿色组织是枝条光合的主要载体。树皮绿色组织具有较强的光保护能力,木质部和髓心通过光合色素比例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捕捉组织中有限的光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组织培养过程中金钗石斛叶绿素、叶片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和生物量积累进行了测定,结果为金钗石斛叶绿素平均含量高达0.45μg/g,叶绿素a/b值为2.85,希尔反应活力平均为600μmol Fe 2/(mg.Chl.h),光合速率约等于100μmol/CO2.m-2.s-1,8天和16天干物质积累分别增长了1.055和1.246倍,结果表明其光合作用特征和物质积累适应强度较高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LI-6400XT光合仪对湘酿1号刺葡萄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湘酿1号光饱和点为1264.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28.35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1.878μmol/m2·s,CO2饱和点1583.72μmol/m2·s,CO2补偿点为91.22μmol/m2·s,光呼吸速率为-3.224μmol/m2·s,净光合速率为22.98μmol/m2·s。晴朗天气条件下,湘酿1号刺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且无光合“午休”现象。湘酿1号刺葡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暗呼吸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秦美’猕猴桃冷藏期外果肉、内果肉和中轴胎座3个组织区的光合色素、叶绿体细胞学及其光合放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美’猕猴桃果实各组织区光合色素的组分随着果实的冷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冷藏各时期叶绿素(Chl)和(或)脱植基叶绿素的存在使果实始终呈现绿色;同一组织区Chla,Chlb和Chl(a+b)含量随着冷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Chla/b则上升;在同一冷藏时期,各组织区Chla,Chlb和Chl(a+b)含量高低为外果肉>内果肉>中轴胎座。冷藏开始,在显微镜明场下各组织区叶绿体均呈不规则球形,在荧光显微镜下则呈蜂窝状,一些淀粉粒从叶绿体中散落出来;随着冷藏时间延长,各组织区叶绿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淀粉粒水解,片层结构崩解;冷藏30天时,叶绿体淀粉粒数量明显变少,常见片层结构残迹。随着冷藏时间延长,各组织区光合放氧速率均下降,同一时期各冷藏时间光合放氧速率为外果肉>内果肉>中轴胎座。表明在冷藏过程中,猕猴桃各组织区的光合色素、叶绿体形态结构和光系统Ⅱ光合放氧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LI-6400光合分析仪、PAM-2100荧光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于2018年7月中旬分别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紫茎Stewartia sinensis 3种径级[幼树(包括幼苗)(胸径≤2 cm)、中树(2<胸径≤8 cm)和大树(胸径>8cm)]叶片的光合参数、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其生境小气候因子,探究不同径级个体的光合生理参数差异及其对种群濒危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紫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大小变化顺序为:大树(6.42μmol·m^-2·s^-1)>幼树(5.20μmol·m^-2·s^-1)>中树(3.47μmol·m^-2·s^-1)。(2)3种径级紫茎叶片的光补偿点(LCP)变化范围在6.67~18.67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变化在241.33~504.00μmol·m^-2·s^-1,表明紫茎的光强生态幅较为狭窄;(3)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大小变化为:大树>中树>幼树,表明适当遮光有利于紫茎叶片色素的合成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在弱光下的光合速率。(4)紫茎中树叶片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与幼树、大树植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比其余2种径级植株,中树受到弱光抑制。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的设施盆栽蓝莓( Vaccinium uliginosum L.)品种斯巴坦、北空、都克、夏普蓝、阳光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0、100、200、300、500、800、1 000、1 200、1 500 μmolm^-2s^-1 时的蓝莓光合特征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 浓度、气孔导度)、生长量和SPAD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利用能力不同,其中北空最强,夏普蓝最弱,都克、斯巴坦、阳光蓝居中。光合有效辐射在800 μmolm^-2s^-1 以上,有利于蓝莓光合作用;光合有效辐射在1200 μmolm^-2s^-1 时,5个品种净光合速率均达到最大值。品种间蒸腾作用大小顺序为北空>阳光蓝、斯巴坦、夏普蓝>都克。北空SPAD值最高,且生物量积累能力最强,其植株较其他4个品种粗壮;斯巴坦的SPAD值最低,且生物量积累能力最差,表现为植株较矮,枝条较弱。  相似文献   

12.
金森女贞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金森女贞光合生理日变化及其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结果表明:金森女贞的单日净光合速率(Pn)呈双峰曲线,出现"午休"现象,造成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趋势与Pn相似,胞间CO2浓度(Ci)与之相反.Pn与Ci和PAR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Tr与PAR、RH和VPD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金森女贞的光补偿点(LCP)为16.67 μmol/(m2·s),饱和点(ISP)约为1 000 μmol/(m2·s),属于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在2008年6-11月对4个不同类型的小叶蚊母(Distylium buxifolium,LW06#、LW07#、LW13#、LW18#)进行光合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小叶蚊母4个类型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曲线类型在8月呈双峰型,LW06#在9月转为单峰型,LW07#、LW13#、LW18#仍为双峰型,10、11月均呈单峰型;净光合速率月变化均表现为6-9月逐月下降,10月快速拉升至高点,11月又下降;4个类型小叶蚊母的光饱和点为1 260~1 6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7.82~25.71μmol·m-2·s-1,具有很高的光饱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属喜阳耐阴植物,相比较而言,LW06#、LW07#更适应强光环境,LW13#、LW18#更适合弱光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10个桉树无性系为试验研究材料,测定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33-27、广林9号和广林4号等3个无性系光响应曲线呈显著的2次曲线相关关系,3个无性系光饱和点相差不大,分别为1 100、1 137.5、1 017.5μmol/(m2.s)。10个桉树无性系各光合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无性系33-27在所有无性系中综合表现为最好,属于节水型的速生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三年桐(Vernicia fordii)和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2个油桐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千年桐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三年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出现“午休”现象。千年桐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5.67~mol/(m^2·s),物质积累能力较强,三年桐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小,仅为千年桐的55.6%,物质积累能力最弱;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测定2个物种的光响应曲线,千年桐最大净光合速率较高,三年桐较低,分别为24.24和17.23~mol/(m^2·s)。三年桐光补偿点较低,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千年桐强,千年桐光补偿点较高,利用弱光能力较三年桐弱。千年桐的光饱和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较三年桐强,三年桐光饱和点较低,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千年桐弱。  相似文献   

16.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山桐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光响应曲线以及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山桐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有典型的"午休"现象。通过对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山桐子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孔导度。山桐子饱和光强为1 654.81μmol/m2·s,光补偿点为16.19μmol/m2·s;CO2补偿点为86.58μmol/mol,CO2饱和点1 366.13μmol/mol。表明山桐子为典型的阳生植物,光能利用范围相对较广,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在生产上宜选择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块,以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7.
林木光合生理生态是当今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文章主要从光合动态、环境因子对光合特性的影响、叶绿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林木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以着色前的新红星果实为材料,采用液相氧电极和光谱仪对不同部位离体果皮圆片的光合放氧速率以及绿色果皮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能力随果实发育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面果皮的光合放氧速率明显大于阴面果皮。纵向比较可知:萼端部位果皮的光合放氧速率最大,果肩部位果皮的光合放氧速率最小,阳面中部果皮的光合放氧速率与纵向平均值接近,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随着果实发育,苹果绿色果皮的光合速率和单位面积果皮中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但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则逐渐增加。苹果绿色果实发育的中后期,随着果皮光合功能的下降,果皮中叶绿素也显著降解可以减少果皮对光能的吸收,减轻果皮的光抑制,这可能是苹果果实对光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广州市南沙区的7种园林植物花叶鸭脚木、大红花、水鬼蕉、朱蕉、鹅掌藤、绿朱蕉、射干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其光合生理特性,以期选出光合能力强的园林植物;同时,以植物的光合指标作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水鬼蕉鹅掌藤大红花射干绿朱蕉花叶鸭脚木朱蕉;7种园林植物可分为3类,第1类有花叶鸭脚木和鹅掌藤,第2类有大红花、朱蕉、绿朱蕉和朱蕉,第3类为水鬼蕉。水鬼蕉和鹅掌藤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光合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强。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新疆核桃品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新疆主栽核桃品种的光合能力,以新疆8个主栽核桃品种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品种各光合参数的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扎343和609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而新丰和917的各光合参数均显著低于其它品种;各核桃品种的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各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明显的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表现为不规则的双谷型;各品种的光合"午休"现象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