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新型炭材料--木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一种由木质废料制得的新型炭材料--木陶瓷。具体包括木陶瓷的制造工艺、木陶瓷的加工,以及木陶瓷的性能等。  相似文献   

2.
汪孙国 《木材工业》1990,4(2):46-47,45
前言为充分合理利用木质原料的原有特性,人们设想在不打乱原来木质纤维排列方向、保留木材基本性能的前提下,设计和开发出一种类似天然木材的产品—重组木。就是将枝桠材、小径材解离成通长的、相互交联并保持原有纤维排列方向和特性的疏松网状木纤维束,然后经干燥、施胶、组坯成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驻波管法测量木丝板的吸声系数,分析板材厚度、密度、后背空腔深度、组合方式等因素对木丝板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丝板的吸声性能符合多孔材料吸声机理;在0~2 000Hz的声频范围内,木丝板的吸声性能随着声波频率和板材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增加背面空腔深度能够提高材料的吸声系数;厚度10mm、密度0.50g/cm3木丝板的吸音效果较理想,不同密度的木丝板组合使用,亦可提高其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芦苇杆粉末为基材,按芦苇、酚醛树脂不同配比经高压热模成形和真空烧结制备木陶瓷;分析了原料配比、烧结温度对芦苇木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基木陶瓷的力学性能优于其他木质陶瓷。  相似文献   

5.
酚醛树脂浸渍木粉DTA/TG曲线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差热天平,对木粉、酚醛树脂和酚醛树脂浸渍木粉进行测试,通过DTA/TG曲线解析,展示酚醛树脂浸渍木粉的热解动态,探讨木质树脂复合炭材的构造及性能。  相似文献   

6.
重组木作为一种“小材大用、劣材优用”的绿色木质材料,是人工林速生材未来极具发展前景的加工利用途径之一,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本文围绕重组木的高性能化制备,重点阐述了不同处理工艺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其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其中,着重针对重组木产品应用的高值化与功能化短缺的现状,根据重组木的性能特点构思了“重组木材色定向调控”及“高性能木质强化玻璃”的新概念,以期为我国速生材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产业升级提供解决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木质穿孔板具备良好的吸声特性,可用于控制噪声和优化室内声环境,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已被广泛用做装饰材料。以中密度纤维板(MDF)为基材,利用阻抗管传递函数法测试穿孔率分别为0、3.14%、4.91%和7.07%的木质穿孔板吸声性能,测试时板后空腔为50 mm,分析穿孔率变化对木质穿孔板吸声特性各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穿孔率的增加,木质穿孔板的吸声系数峰值有所下降,吸声频带增宽,共振频率往高频方向移动。试验研究得出木质穿孔板的吸声规律与穿孔率的关系,为穿孔板的加工、应用及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木蜡油的主要成分,着重分析了木蜡油的涂饰工:艺及其在木质家具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木蜡油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环保高性能木蜡油的研发、应用及机械自动化涂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中密度纤维板为基材,通过设计穿孔结构及打孔方式,达到拓宽木质穿孔板吸声频带和提高声学性能的目的。利用分层加工工艺制备了带侧孔结构的穿孔纤维板,采用阻抗管传递函数法对穿孔纤维板吸声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主孔直径、穿孔率、倾斜角度对穿孔纤维板吸声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较优的制备工艺,随后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侧孔深度对穿孔纤维板吸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穿孔纤维板吸声系数峰值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倾斜角度>主孔直径>穿孔率;穿孔纤维板获得良好吸声系数峰值的优选工艺参数为主孔直径3 mm、穿孔率3.14%、倾斜角度30°;增加侧孔结构后,穿孔纤维板在中低频、中高频均表现出良好的吸声特性;侧孔深度对穿孔纤维板中高频共振频率和吸声性能影响较大,当侧孔深度为4 mm时,仿生木材结构穿孔纤维板在中高频段共振频率为3632 Hz,吸声系数峰值可达0.67。本研究为穿孔吸声板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解决了复杂孔型加工的技术难题,对多频段吸声木质穿孔板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驻波管法对胶合板的吸声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泡桐、杨木、桦木、桉木以及竹胶合板的吸声系数进行测量,探了树种、厚度对胶合板吸声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胶合板成板树种、胶合板厚度对材料的声学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厚度的增加其吸声系数有所改善,在一定范围内,树种对胶合板吸声系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wood species (Chinese fir and Poplar), wood fiber content (10%, 25%, 40%) and wood fiber sizes (16 to 32 mesh, 32-65 mesh, above 65 mesh)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wood fiber-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wood fiber content and size in composite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chosen wood species. Compared with polypropylene without wood fiber,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d when adding wood fiber into polypropylene, but the tensile and unnotched charpy impact strength decreased. And the above strength decreased with the wood fiber content increasing. When the wood fiber size becoming smaller (in higher mesh), the strength increased. In the comparison of wood species, th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using Chinese fir wood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Poplar, but not significant.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nd PP were also tes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化石资源紧张带来的碳纤维原料的短缺,降低碳纤维的生产成本,扩大碳纤维的应用范围,开发以再生木质资源为原料的碳纤维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较系统地介绍木材人造丝碳纤维的种类和工艺过程,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并对今后木材人造丝碳纤维的发展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纳米木粉在木材工业的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技术作为一个新突破点,在木材工业上也将产生新的技术革命.本文就纳米技术在木材工业上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预测未来纳米技术可能对木材工业产生的影响.木材变成纳米尺寸后,木材的材料特异性质、尺寸效应及其变化机理都可能发生变化.当木粉变成纳米的粒度以后,原来木材理化指标都将发生改变.在细粉状态下进行木材液化可以改变木材液化的方式和成本,使木材液化真正工业化.在复杂木雕制品的加工中,采用RPM技术利用CAD直接将纳米木粉形成各种复杂木雕制品,可能开创一种新的木材加工方法.利用纳米木基复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细胞结构重组将开创人造板科学研究的新领域.纳米木粉生产的无污染胶粘剂可代替含甲醛的有毒胶,胶粘剂的绿色革命可能从木材的纳米技术开始.木磁材料和木绝磁材料的研究将使磁材料和绝磁材料生产的成本下降,在纳米材料中,纳米木粉的成本可能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14.
木材苯酚液化产物制备碳纤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拓宽木材液化产物的应用领域,提高木材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木材的高效利用,在研究木材苯酚液化产物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木材苯酚液化产物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构思和工艺路线。利用木材苯酚液化产物为前驱体,通过加入反应剂如六次甲基四胺等调制纺丝液,熔融纺丝后将纤丝在甲醛和盐酸混合溶液中加热固化形成网状交联结构,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炭化制备成碳纤维,同时对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桉树主栽区雷州林业局的2个桉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木材材性的年龄效应.结果发现:尾细桉LH1和ZU6无性系,其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均随林龄呈增加趋势,纤维长度在0.6 ~ 0.8 mm之间,长宽比在34.4 ~ 42.4之间,同龄LH1的长宽比高于ZU6;随林龄增加木材质量和制浆造纸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杨树幼株、苗杆生长及材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杨树中汉107号无系性幼林采样测定发现,2~8a生幼树胸径处去皮后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含量、纤维长度都随树龄增加而略增大,分别于第6年、第6年、第5年时基本上稳定下来,达到工艺成熟;幼树木材连年生长量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第7年时达到极高值,第8年开始下降。综合杨树不同树龄时生长与木材材性情况,杨树的主伐期定为8a是比较理想的。另外通过对杨树1~5a蔸1a生苗杆的各项指标测定表明:采用“割韭菜”式的经营杨树直接用于制浆、人造板,工艺上是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17.
山海关杨是河北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本文对山海关杨的树木形态、生长规律和特点,以及其木材物理力学、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作了试验分析,为山海关杨的合理培育和木材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的木纤维直径、不同滤芯厚度及不同填充率做过滤器不同结构参数,研究过滤器不同结构参数对以微米木纤维作为骨架的过滤芯、加上活化微纳米木粉组构的木基生态负离子PM 2.5过滤器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木纤维直径为20μm、滤芯厚度为20 mm及填充率为15%时,所研制出的木基生态负离子PM 2.5过滤器过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杉木间伐材热降解处理制取吸油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杉木间伐材为原料,经蒸煮、纤维帚化疏解、热降解处理制备出植物纤维吸油材料。研究了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及其与热处理温度、抽出物的关系等问题。结果表明,经过350℃热处理试样的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吸油量与吸水量之比值最大,高达77.5,是原料用蒸煮纤维的10倍以上,显示出卓越的吸油性能。蒸煮纤维在200~500℃热处理时,试样的热水抽出物与1%NaOH抽出物含量随热降解温度升高而减少,苯醇抽出物含量则在200~250℃时减少,300℃时增大,400℃后急剧减少。研究表明,纤维表面的亲油性物质对吸油能力有重要影响。制备过程中的热水、苯醇抽出物等的生成、分解、挥发对其选择性吸油能力影响较大,亲油性物质在热降解过程中生成并附着于纤维表面使吸油材料的亲油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结合湿法纤维模压门板的生产工艺流程,阐述了影响模压板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找出了主要工艺因素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生产过程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