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推进闽台两岸茶业和茶文化的交流、合作,为配合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的成立,我们拟于今年7月下旬举行“闽台茶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主题:发挥闽台茶叶优势,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茶叶学会:你会《关于成立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的报告》和有关材料收悉。经审核,同意你会增设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以上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  相似文献   

3.
简讯     
——闽台茶叶学术讨论会在福州举行 由福建省茶叶学会与泉州市茶叶学会主办的闽台茶叶学术讨论会,于九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台湾的吴振铎、李锦枫教授和天仁集团总裁室执行长刘深助先生等一行十四人参加了讨论会。泉州市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庄晚芳教授和省茶叶学会顾问张天福高级农艺师也应邀参加盛会。 讨论会宣读论文十七篇:论述海峡两岸茶树种源、野生茶生态、适制茶类及其生理生态;两岸有关茶叶抗菌和防病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两岸对于半发酵茶和速溶茶加工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两岸发展茶文化、茶史、茶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广泛地交流经验,互通信息,促进两岸茶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福建茶叶》2004,(1):53-53
2004年2月1日,由福建省茶叶学会、福建省茶叶协会、福建省茶叶学会茶文化研究分会、福州市茶叶协会联合在福州市成龙聚友食府举行“2004年福建茶界新春联谊会——安溪铁观音之春”。应邀出席会议的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张家坤、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祖可、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闽台茶叶科技、茶文化的学术交流,弘扬中华茶叶,推动茶叶生产技木现代化.福建省茶叶学会和泉州市茶叶学会,于1990年9月12日至13日在福州联合主持召开了"闽台茶叶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两岸隔绝41年后,首次由海  相似文献   

6.
《福建茶叶》2007,(4):21-21
2007年10月21日,福建省茶叶学会结合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同时,召开了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会上选举了冯廷佺兼任会长,柯权为  相似文献   

7.
1983年10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在杭州联合召开“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赞誉这次会议“是个创举”,开启了我国茶与健康·文化活动的新篇章。30年来,我国茶健康、茶文化、茶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国茶叶总面积、茶叶总产量、国内销售量均居全球首位。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茶与健康、文化活动的发展,加快我国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今天,浙江省茶叶学会、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浙江大学茶文化与健康研究会、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在杭州联合举行“纪念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三十周年座谈会”,并提出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8日,由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建省茶叶学会、台湾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申奥茶”全球新闻发布会、“申奥茶”经销商授牌仪式、“东方神韵杯”第三届中华名茶颁奖活动、饮茶与健康第三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9.
茶香飘逸,高朋满座。在古老的中华茶艺即将跨入21世纪的前夕,一群爱茶人相聚榕城,畅谈他们对中国茶文化孜孜不倦的探求,展望重振福建茶文化研究的新篇。1999年8月13日,福建省茶叶学会茶文化研究分会在福建铁道学会阐铁宾馆举行成立大会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林思翔,省文联主席、散文作家许怀中,省作家协会秘书长、诗人朱谷忠,福州市文联主席、散文作家陈章汉,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副社长黄鸿宾,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林心炯教授,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胡一秀,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省茶叶公司总经理陈…  相似文献   

10.
论闽台茶叶交流历史及当代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为国饮,历代均受朝野重视。闽台茶叶本系一体,皆为在当地的国民经济的重要一脉,至今仍在农村稳定和农民致富中扮演重要角色。小小一片绿叶,还承载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两岸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福建省卢展工书记最近指出:“福建是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福建种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台湾人工种植茶叶,无论品种技术均来源于一峡之隔的福建,而近年来,台湾茶叶业者更挟新技术、新包装、新市场观念云集福建,  相似文献   

11.
闽台茶源与茶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谷芳 《福建茶叶》2009,31(3):38-40
本文主要探讨闽台茶文化的历史渊源,阐述福建的简要茶史、台湾最早从福建引进茶树栽培、制茶方法、早期闽台茶叶贸易情况,也阐述了安溪人在台湾的茶叶发展史上作出过的巨大贡献等。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经福建省科协批准、福建省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登记,已于2004年6月15日在福州挂牌成立。会长冯廷亻全(兼),秘书长周玉王番。办公地址在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在福州成立@明茗  相似文献   

13.
9月 15日下午 ,在福州华侨大厦会议厅 ,福建省茶叶学会主持召开了祝贺张天福先生九十寿辰茶话会。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 ,林心炯同志代表学会向张老致以亲切的祝贺 ,并介绍张天福选集主要内容。张天福 ,我国著名的茶学家 ,制茶和审评专家。六十五年来 ,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 ,对福建省茶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取得显著成果。著有“台湾之茶业”和“福建乌龙茶”等。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付主席林思翔 ,福建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28日,由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建省茶叶学会、台湾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申奥茶”全球新闻发布会、“申奥茶”经销商授牌仪式、“东方神韵杯”第三届中华名茶颁奖活动、饮茶与健康第三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15.
发挥两岸优势 振兴中华乌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两岸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也逐步发展。其中茶叶的生产技术和茶文化的交流特别令人瞩目。中华乌龙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主要产自闽台粤三省,是海峡两岸茶叶生产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重点。本文从两岸茶叶市场展望乌龙茶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出振兴中华乌龙茶的建议与看法。一、两岸茶叶市场现状与展望台湾产茶历史不及200年。据史籍记载源自福建。台湾的饮茶习惯多以乌龙茶为主。由于7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快,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茶叶作为劳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台湾经济建设的发展,地皮不断…  相似文献   

16.
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茶协会等主办,福建省茶叶学会、茶叶协会、茶文化研究会等协办,泉州市政府承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将于11月中旬在泉州市举办。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于2010年6月签署,开启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历史新阶段,给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闽台茶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 文化竞争力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生长点.茶艺在提升茶叶产品或饮茶服务业的文化内涵上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茶艺又是传播茶文化的形象大使,逐渐登上国际舞台.闽台茶艺同根同源,又各具特色,尤其是工夫茶,在闽台两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加强闽台茶艺交流,取长补短,探索茶艺创新发展思路对闽台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建茶叶》2010,(3):93-93
为了弘扬光大我国茶文化。让茶叶及涉茶行业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本刊联合“中华茶文化协会”、“福建省茶叶学会”、推出系列茶文化活动。内容有:《福建茶叶》好茶杂志封面迎世博“中华茶艺天使”征集、“中华茶艺天使”电视大奖赛、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月16日,厦门市茶叶学会成立大会在厦门茶叶进出0公司召开!厦门是我国茶叶加工、出口的传统口岸,近年来,厦门市从事茶叶经贸、茶文化交流等菜事活动频繁,因此,联合茶界同L,成立一个社会团体组织,对于互通茶叶产销情息、开展对台茶事交流、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我国茶业事业、尤其是乌龙茶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成立大会由福建省茶叶学会理事、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杨金人主持。厦门市茶叶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厦门菜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苏添补在会上讲了话。学会名誉理事长,厦门市副市长苏水刮在讲话中对茶叶学…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预备会)于1999年2月8日在省科协召开,会议议定了成立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及工作机构、发展会员与1999年工作安排等事宜。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林心炯主持会议,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林思翔与会指导。福建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刘宜渠,福建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龙,福建农业大学茶叶系副教授叶宝存、郭雅玲,福建省图书馆副馆长谢水顺,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宣传科科长林福荣,福建省科协学会部主任科员许希,《学会月刊》主编王恭、编辑部主任秦威参加了会议。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林心炯向会议通报了福建省民政厅社团管理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