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业导刊》2012,(5):34-34
近日,从农业部获悉:我国种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今后我国将通过推动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实、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和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等五项措施,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国际环境,中国种业开始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潮流,跨国公司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我国种业,种子市场存在竞争的压力,但也为农业科研单位的种子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种子市场。农业科研单位的种子科技工作者和种子企业家要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1各类型种子企业的状况分析1.1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种子企业诸如国内丰华、亚华、隆平高科等以及国外跨国种子企业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公司实行种子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发展,经营实力雄厚,综合能力强。1.2生产经营型种子企业我国…  相似文献   

3.
<正>1抓科技研发强竞争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应对国际种子公司进入我国种子市场的挑战和压力,需要种业将科技、人力、种质、自然、社会、财力等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走科研、生产、经营、推广一体化道路,走市场与产业整合持续发展之路,走种业与科研财团合作开发共赢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实行一条龙服务,种业尽快步入规模化种子产业轨道,打造一流现代种子企业。那么,现有种业如何发展壮大,在竞争激烈种子市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种业企业科研水平起步晚、基础差、投入少,导致我国种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政府加大对种子企业科研的扶持力度,是提升我国种业竞争力,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强有力手段.种业科研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家应高度重视种业企业科研,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滑县是国家制种大县,坚持走“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道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良种繁育面积稳步增长,种子经营市场趋于活跃,种子生产企业蓬勃发展,日常监督管理逐步规范,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企业科研能力不精、仓储加工能力不足、市场要素配备不够、执法队伍建设不强等短板亟待补齐,政策保障体系、科研创新体系、生产经营体系、种子监管体系等需要构建。建议从政策保障、科研创新、繁育基地、仓储加工、市场监管等方面补短板、强支撑、构体系,进一步推进种业振兴和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种子产业的发展,种子企业是主体、是核心。目前我国种业发展很快,但与国外种子企业相比都属中、小企业,在资金、科研育种、生产手段、市场运作、人才、信息等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如何解决制约种子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迎接国外公司的严峻挑战,急需一个集中我国种业信息、人才、研发成果、市场资讯的商务平台,为中国种业建立具有上述功能的中央商务区,  相似文献   

7.
新疆德农华西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昌吉州种子站基础上改制设立的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种子企业,2003年华西种业被农业部列为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004万元人民币,下设1家分公司、4家控股子公司。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种创新为核心,以技术服务为手段,初步形成了科研、生产、销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遍布全国各地的种子生产与供应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使我国种业管理制度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促进了我国种业的发展,全面放开了种子市场,对培育龙头企业、实行规模经营、促进产业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将逐步增强我国种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使我国种子企业基本进入了市场化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9.
国家种业发展政策提出,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其要义是使种子企业升级。种业要发展,企业是主体。种业发展、企业竞争,决胜于科研创新制高点。企业不能滞留于种子生产销售的层面,参与区域竞争、国际竞争,必须决胜于科研育种的高端层面。河南主要农作物育种现实又怎样呢,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实施种业供应链管理 提升民族种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奇 《作物杂志》2011,27(6):124-126
现代种业市场的竞争已不仅是种子生产企业实力的竞争,今后将主要是种子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与竞争对手所处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种子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部分中获得生存空间,应打造一种基于种业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阐述我国种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分析我国种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种子企业间的冲突,供应链管理面临来自种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种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