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渗透调节、过氧化作用、低温诱导蛋白、光合作用4个方面论述了苜蓿适应低温胁迫的机理,简介了苜蓿抗寒性育种研究进展,提出了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苜蓿抗寒机理及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渗透调节、过氧化作用、低温诱导蛋白、光合作用4个方面论述了苜蓿适应低温胁迫的机理,简介了苜蓿抗寒性育种研究进展,提出了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苜蓿抗寒锻炼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锻炼过程中膜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苜蓿组织冰冻半致死温度(LT50)说明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抗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低温处理下,苜蓿叶片和根茎组织电解质透出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组织LT50从9月初的-6.9℃下降到11月初的-15.6℃,下降了8.7℃。随着秋季气温的下降,苜蓿叶片SOD活性显著增加,11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此后显著下降。这说明SOD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当苜蓿获得抗寒能力后,SOD活性逐渐下降。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根茎SOD活性的变化与叶片中SOD活性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苜蓿根茎中SOD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叶片中的SOD活性水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苜蓿品种具有6条共同的SOD同工酶酶带。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当地材料同德杂种苜蓿表现出与其他苜蓿品种较大的特异性。抑制试验表明苜蓿SOD为CuZn-SOD。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抗寒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温寒害是限制物种分布及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寒冷的抵抗力也有显著的差异。试验旨在通过紫花苜蓿不同抗寒品种的4项生理指标比较研究,找出评价紫花苜蓿抗寒性更合理有效的条件和生理指标,为苜蓿抗寒品种的选择及生产实践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选择了6个抗寒性不同的苜蓿品种,国外品种3个,国内品种3个,分别为龙牧801、敖汉、中苜1号、阿尔冈金、金皇后、驯鹿。1·2方法1·2·1苜蓿幼苗的培养每个苜蓿品种设2个处理组,Ⅰ组为对照组,正常温度培养;Ⅱ组为试验组,进行低…  相似文献   

5.
硫酸二乙酯诱变苜蓿愈伤组织抗寒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波  袁成志  陈辉  朱丹 《草业科学》2004,21(5):20-22
对诱导的苜蓿Medicago sativa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浓度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确定其半致死浓度,在-7℃低温下进行筛选,以获得抗寒性突变体;进行了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苜蓿愈伤组织经DES处理,DES的半致死浓度为0.3%,愈伤组织的抗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即田间持水量(FC)为80%~90%、50%~60%、20%~30%,探究抗寒锻炼前水分对苜蓿(‘公农1号’紫花苜蓿)抗寒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28d干旱处理后苜蓿的叶片变黄、植株变矮,并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加,根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及根水势呈下降趋势,而根系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复水后,经过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的苜蓿植株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抗寒锻炼后,经过中度胁迫的苜蓿植株相比其他两组能够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根水势、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较高的低温存活率,及较低的淀粉含量;而经过重度胁迫的苜蓿植株比对照的表现较差。综上,抗寒锻炼前进行适度节水灌溉将有利于苜蓿越冬。  相似文献   

7.
北方寒地引种抗寒苜蓿品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两年对10个抗寒苜蓿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公农一号、草原一号、草原二号、甘农一号、图牧二号6个苜蓿良种。这些品种适应黑龙江垦区的生态条件,抗寒、抗病性强、长势好、产草量高、品质优良,可以在垦区三江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高寒山区抗寒苜蓿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36个苜蓿品种中筛选出适宜海拔2550-2800m的高寒山区种植的苜蓿7个,采取灌冬水的措施,当年越冬率在53%-92%。第2年越冬率在76.6%-100%,年产干草5736.0-11985.5kg/hm^2。第3年产干草在3510.8-12000.8kg/hm^2,使苜蓿高海拔、高寒山区推进,对于解决高寒山区特别缺乏优良豆科牧草问题以及对于今后草地更新可资利用的草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俄罗斯杂花苜蓿和3个紫花苜蓿抗寒品系苗期的叶部及茎部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供试材料苗期的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的响应并筛选出紫花苜蓿苗期抗寒性敏感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苗期叶部GPX、FP、APX、SOD、MDA为最敏感性指标,CAT,SS和SP为较敏感性指标;茎部SP,MDA和FP为最敏感性指标,CAT,SS和SOD为较敏感性指标;苗期叶部、茎部APX、GPX为不敏感性指标。采用最敏感性指标和较敏感性指标综合评价了供试材料的抗寒性,其抗寒能力强弱顺序为:抗寒2号抗寒3号抗寒1号俄罗斯杂花苜蓿。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下肇东苜蓿SOD、脯氨酸活性变化初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肇东苜蓿幼苗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苜蓿幼苗SOD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表明肇东苜蓿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苜蓿青贮技术是贮存苜蓿青干草的方式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做了系统总结,详细分析了紫花苜蓿青贮的原理、技术及所用设施。对于苜蓿青贮来说,半干青贮技术较为实用,而未来苜蓿青贮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乳酸菌添加技术,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则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2,4-D和6-BA组合配比对金达苜蓿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的金达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Jinda)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我们以金达苜蓿无菌苗的胚轴上段、下段、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2,4-D和6-BA不同组合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胚性愈伤组织及胚状体分化的影响,这对其以后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胚轴上、下段和子叶是很好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在MSO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分化出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2,4-D、6-BA剂量配比为8:0.2,成苗培养基为MSO+30 g/L蔗糖+6 g/L琼脂。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生长第2年的紫花苜蓿为材料,设计4个试验组,每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甲酸(5.0,5.5和6.0mL/kg)、蔗糖(10,20和30g/kg)、发酵汁(1.5,2.0和2.5mL/kg)和不同比例无芒雀麦(25%,33%和50%),同一水平设3个重复。分别在青贮第2、8、15和45d测定青贮料pH值、氨态氮/总氮(NH3-N/TN)及乳酸产量,以揭示不同添加物不同青贮时间对苜蓿品质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贮的整个过程,分别添加不同添加物的青贮料pH值呈不同程度下降,NH3-N含量则呈现上升趋势。5.5和6.0mL/kg的甲酸抑制青贮的自然发酵过程,在青贮第2、8、15和45d的乳酸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20和30g/kg的蔗糖为乳酸茵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青贮各时间点NH3-N/TN较对照显著降低,青贮品质最好。综合分析,蔗糖应是苜蓿青贮的首选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田新会 《草业科学》2004,21(9):18-21
用不同浓度黄腐酸对甘肃省4个地方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天水苜蓿、定西苜蓿、庆阳苜蓿、酒泉苜蓿)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发芽率、根长、根粗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用黄腐酸处理各苜蓿品种种子2 h,可增强抗旱性;对酒泉苜蓿和天水苜蓿抗旱性增强的效果优于定西苜蓿和庆阳苜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寒牧系列紫花苜蓿根系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脯氨酸含量变化动态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寒牧系列紫花苜蓿品系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脯氨酸含量变化动态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间(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脯氨酸含量变化动态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说明低温胁迫对苜蓿根系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脯氨酸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付微  黄明斌  邵明安 《草地学报》2009,17(5):575-580
紫花苜蓿是水蚀风蚀交错带重要的人工种植牧草,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性。自然条件下的模拟土柱试验在陕北神木试验站进行,采用抑制蒸腾法定量分析了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苜蓿系统水流阻力、水容等瞬态水流参数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内瞬态水流阻力及水容有明显差异:开花旺盛期平均水流阻力最小0.22×108Mpa.s.m-3,约为干枯老化期的1/9;平均水容最大5.38×10-4m3/Mpa;是现蕾期的4倍多。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紫花苜蓿体内水分调节作用及抗旱机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Weende、Van Soest体系与CNCPS分析了稻草、苜蓿、玉米秸秆、豆腐渣与啤酒糟的营养成分,并计算了这5种饲料的相对值(RFV)与分级指数(GI)以及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组分,旨在为各体系在江西奶牛业的合理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数据。同时指出,Weende与Van Soest体系是奶牛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础,应根据需要选择综合评定指数还是CNCPS。  相似文献   

18.
赵萌  魏小红 《草业学报》2015,24(4):87-94
用浓度为0.1 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4℃吸胀冷害下紫花苜蓿种子,来探讨吸胀冷害下NO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氧化损伤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A:对照组(CK)为蒸馏水;B:4℃吸胀冷害组(Chilling);C: SNP;D:Chilling+SNP,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种子经SNP处理12 h转入25℃继续培养84 h后,Chilling+SNP组比Chilling组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提高了14.37%,34.17%,1.29%。2)4℃吸胀冷害12 h后,Chilling+SNP组同Chilling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149.26%,60.35%,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则降低了10.11%,27.61%。3)SNP对4℃吸胀冷害12,24和48 h 的种子体内羟自由基(·OH)的清除均呈下降趋势,Chilling+SNP组的清除率均高出SNP组,Chilling+SNP组在冷害12 h时清除率达最大值97.5%。综上所述,施加外源NO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活性氧对种子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麋鹿对紫花苜蓿消化率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人工饲养麋鹿提供科学依据,用全收粪法测定麋鹿对鲜紫花苜蓿的消化率。结果表明,麋鹿对苜蓿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能量、粗纤维等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3.37±9.42)%、(63.77±8.90)%、(37.33±12.44)%、(26.32±11.61)%、(75.89±6.02)%、(26.05±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