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种含硫肥料对油菜干物质累积、氮硫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菜/小麦轮作体系中,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含硫肥料对油菜生长、氮硫吸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含硫肥料可明显促进油菜生长,增加植株对氮和硫的吸收.增施含硫肥料的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油菜植株单株结荚数、角果长和每角果粒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施含硫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增加658.3 ~1 335.3 kg·hm-2,增幅25.5%~51.6%.施硫处理产投比为3.3~16.1.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施肥肥效及养分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对6年14项次的马铃薯氮磷钾肥肥效试验,研究了施用氮磷钾化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对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N)平均增产21.3%,每千克N增产马铃薯37.9kg;增施磷肥(P2O5)增产18.4%,每千克P2O5增产马铃薯51.8kg;增施钾肥(K2O)平均增产15.3%,每千克K2O增产马铃薯35.9kg。总的增产效果:氮肥>磷肥>钾肥。14项次试验中增施氮肥的肥料利用率(N)为24.3%~45.2%,平均32.9%;增施磷肥的肥料利用率(P2O5)为7.5%~20.9%,平均14.8%。增施钾肥的肥料利用率(K2O)为38.3%~92.6%,平均49.8%。平均生产1t马铃薯吸收N为6.15kg,吸收P2O5为1.36kg,吸收K2O为6.17kg。马铃薯淀粉含量旱地明显大于水浇地。减N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NPK配合处理。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给旱地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2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磷肥产量增加85.8kg/ha,增幅6.8%;单施氮肥增产352.8kg/ha,增幅28.0%;氮磷配施增产2262.2kg/ha,增幅179.7%。有机肥处理增产显著,单施有机肥增产1954.2kg/ha;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氮肥增产9.8%,施磷肥增产17.1%,施氮磷肥增产15.5%。长期化肥单施肥料利用率较低,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6.0%,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为7.0%。氮磷配合施用,小麦吸氮、磷、钾量显著增加,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1.2和6.9个百分点。氮、磷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吸氮量比氮磷处理增加18.2kg/ha,吸磷量增加4.1kg/ha,吸钾量增加8.3kg/ha。  相似文献   

4.
平衡施肥对松嫩平原黑土区大豆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设定最佳(OPT)施肥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减素处理、喷施叶面肥、加种衣剂等,研究了平衡施肥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黑土区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海伦、庆安和依安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效益有明显的正效应.海伦、庆安和依安3个地区推荐施肥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7.4%、7.6%和9.5%,增效476、1089和836元·hm-2.OPT+叶面肥处理有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而OPT+种衣剂处理未表现出显著增产效果.钾是黑土区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其次是磷和氮.从肥料农学效率看,大豆增产肥料贡献率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松嫩平原黑土区大豆生产农民习惯施肥中磷肥用量偏高,而钾肥用量不足,微肥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5.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于2018年和 2019年在山东省沂南县设置减氮配施钙肥试验,选用品种龙花5号为试材,探明氮钙运筹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肥 料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量相较,减氮25%和35%处理降低了花生的主茎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 速率、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但对出米率无显著影响。氮肥不变的前提下,增施钙肥可促进花生主茎高的生长,增 加花生叶面积指数、SPAD、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氮钙运筹情况下,减氮25%配施300 kg∙hm-2 钙肥处理的净光合速 率、叶面积指数、产量、肥料贡献率最高。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得出,2018年减氮25%配施311.15 kg∙hm-2 钙肥时花生 产量最高,2019年减氮25%配施304.99 kg∙hm-2钙肥时花生产量最高。本试验为花生均衡施肥、高产、稳产提供理 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合理利用黑龙江省土壤养分资源,避免肥料浪费,达到大豆高产、优质和高效为目的,根据李比希最小养分率原理,设计了最佳处理,并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做减素处理,以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平衡施肥条件下,大豆产量、各生育期养分吸收规律以及土壤-作物系统中氮磷钾三要素投入-产出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海伦、宝清、克山大豆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且有利于大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开花期~结荚期以及鼓粒期~成熟期是大豆养分需求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施N 52.5 kg·hm-2不足;施P2O575 k·hm-2过高;施K:0.60 kg·hm-2中部和西部地区不足,东部地区基本能满足大豆高产对钾的需要.三地区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7.8%、39.8%和39.3%;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6.8%、19.7%和18.6%;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3.5%、40.5%和25.3%.可见,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大豆生产氮钾肥用量还有提高的空间,磷肥用量过高.  相似文献   

7.
湖北江北农场小麦肥效试验与施肥推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江北农场五个分场布置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小麦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最小,相应增产率为17.5%~69.5%,纯增收入为917.2~2 464.1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为纯N 140~160kg·hm-2,P2O550~60kg·hm-2,K2O 50~60kg·hm-2。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一种对肥料较敏感的高产作物,合理施肥能够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然而,目前马铃薯种植中普遍存在施肥量较高的问题。通过马铃薯减肥增效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减肥技术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累积分配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专用肥)处理N、P、K养分总量减少20%,马铃薯产量提高6 075 kg/hm~2,增产率为13.8%;推荐施肥(专用肥)处理肥料利用率均高于习惯施肥,N、P、K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9.28%、22.60%、53.85%,相比习惯施肥N、P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13.93和13.43个百分点,K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相比推荐施肥(专用肥),在专用肥减量的同时配施几种新型肥料(中微量元素肥、腐植酸水溶肥、生物有机肥)均能达到减肥稳产的效果,且专用肥减施30%的同时配施生物有机肥的马铃薯产量最高,与推荐施肥(专用肥)相比增产1 913 kg/hm~2,增产率为3.8%,氮肥利用率提高4.83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7.70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14.17个百分点。综上所述,相比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专用肥)的施用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养分累积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专用肥配施其他新型肥料可在减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
平衡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吉林省玉米主产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平衡施肥(OPT)在减施氮肥17.0%~37.7%、减施磷肥39.2%~48.7%的情况下,玉米产量提高2.3%~3.1%。OPT处理的养分吸收总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氮吸收量提高12.3~25.4 kg/hm2,磷吸收量提高0.8~2.9 kg/hm2,钾吸收量提高2.8~4.5 kg/hm2,肥料利用效率提高13.7~19.6个百分点。平衡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平衡系数分别为0.92~1.11、0.83~0.96、0.67~0.77,均好于农民习惯施肥,说明平衡施肥的氮、磷、钾等养分投入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为给生态肥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生态肥与等量N、P2O5和K2O不同比例配施与传统施肥方式比较,研究其对中筋小麦产量、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置可使中筋小麦产量比常规施肥对照(CK)提高4.7%,综合各种因素,以29.7 kg/h生态肥与纯N、P2O5和K2O各45.23 kg/h的处理表现最好,比CK增产5.1%;同时可改善籽粒部分主要品质指标,其中吸水率和面筋指数分别提高1.8和9.0个百分点,稳定时间、湿面筋、蛋白质、沉淀值和降落值依次降低32.4%、0.4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2.7%和2.0%.其养分利用效率比对照提高2.1倍,单位货币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14倍.改变传统的施肥结构,不但有利于提高中筋小麦产量,还有利于提高肥料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累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基础,以小偃22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转运和累积特点.结果表明,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其中在基施有机氮150 kg·hm-2的基础上,施氮量为150~225 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接近或达到9 000 kg·hm-2的超高产水平,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基施纯氮300 kg·hm-2和P2O5 75 kg·hm-2);在不施有机肥、施氮量为270~300 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差异不明显,说明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肥处理时小麦氮素累积有显著影响,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小麦氮素累积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氮素累积量最高,达到249.3~283.0 kg·hm-2.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氮磷钾配施条件下小麦生育中期和后期氮素累积量增加,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也随着增加,但施肥处理间氮素转运效率差异不明显.综合来看,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在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的情况下,氮肥用量应控制在150~22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旱地小麦自然降水和肥料利用效果以实现稳产高产栽培,通过3个不同降水年型田间试验,研究了晋南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时间和氮、磷施用方式对小麦群体、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降水量及其分布、深翻时间和施肥方式共同影响旱地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量、产量、水肥利用效率。休闲期丰水年较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增产75.29%和170.39%,播前0~20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多42.77 mm 和116.91 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2.94和8.77 kg·mm-1·hm-2,氮、磷利用效率也较高。8月中上旬深翻蓄水效果较好,可促进小麦植株和籽粒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冬前茎数和穗数,8月中旬深翻较7月中旬深翻增产5.43%~18.15%,播前0~200 cm土壤贮水量增加12.12~18.45 mm,水分利用效率和磷素利用率也较高。与播种前配施氮、磷肥相比,8月中上旬深翻时配施磷肥,播种前施入氮肥,可提高冬前和拔节期茎数、穗数和穗粒数,促进氮、磷积累和转运,从而增产,同时提高收获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在当前气候、栽培条件下,晋南丘陵旱地不同降水年型下均以8月中上旬深翻配施磷肥,播种前施入氮肥可提高土壤渗水特性,最大限度纳秋雨蓄墒,增加小麦冬前和拔节期茎数和穗数,提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氮素调控措施对小麦植株氮素同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氮素调控措施对小麦氮素同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以皖麦68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施肥+生物炭(CN+C)、传统施肥+硝化抑制剂(CN+D)、传统施肥+叶面肥(CN+P)、不施氮肥(CK)和传统施肥(CN)5个处理,分析各氮素调控措施与小麦叶片和茎秆的氮代谢物质含量、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能提高小麦体内铵态氮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叶面喷肥能提高小麦灌浆期铵态氮含量和NR活性;各氮素调控措施能提高小麦灌浆期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小麦的氮素转运速率和氮代谢水平,显著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进而提高小麦产量;施用生物炭、硝化抑制剂和叶面肥相比传统施肥分别增产568.3、520.0和663.3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施氮量对高地力条件下冬小麦花后氮代谢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矮抗58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法,研究了0、150、200、250和300 kg.hm-2施氮水平对小麦花后旗叶和籽粒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小麦成熟后0-100 cm土壤各层硝态氮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达200 kg.hm-2时能够显著提高旗叶和籽粒中GS活性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但与250和300 kg.hm-2的施氮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小麦成熟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100 cm土层内硝态氮的残留量上升,小麦成穗数增加,千粒重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氮200 kg.hm-2时为最高,在施氮300 kg.hm-2时最低,说明在高地力条件下,小麦实现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丘陵旱地气候冬干春旱且速效磷缺乏,是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明确秸秆覆盖与施磷对西南丘陵旱地小麦小花发育与结实特性的影响,以川麦104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玉米秸秆覆盖(SM)和不覆盖(NSM),裂区为0、75和120 kg P2O5·hm-23个施磷水平,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小花分化及结实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与施磷均可提高小麦小花分化数和可孕小花数,且磷素效应大于秸秆覆盖效应。与不施磷相比,施磷75和120 kg·hm-2条件下最大分化小花数分别增加了17.4%和78.0%,可孕小花数分别增加27.0%和94.1%,小花存活率提高了16.5个百分点。施磷后穗基部可孕小花数和结实粒数增幅较大,穗中部和顶部增幅较小。与不施磷相比,施磷75和120 kg·hm-2条件下,穗基部可孕小花数均极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00.0%和127.2%;结实粒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86.4%和193.2%。秸秆覆盖后产量较不覆盖提高20.5%;施磷75和120...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和干物质转运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CK)、常规施氮(300 kg·hm-2、N1)、单施生物炭(20 t·hm-2、B)、常规施氮+生物炭(N1B)、减氮15%(255 kg·hm-2、N2 )、减氮15%+生物炭(N2B)、减氮30%(210 kg·hm-2、N3)、减氮30%+生物炭(N3B)8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间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N2、N3)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均无显著影响,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配施生物炭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提升。综合表现以减氮15%配施生物炭处理(N2B)效果最优。该处理下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成熟期单茎干重、籽粒占单茎重比例、花前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01 g、51.31%和18.03%;籽粒产量为8 301.35 kg·hm-2,较 CK及N1处理分别增产38.09%和18.11%;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12.40 k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减量15%配施20 t·hm-2生物炭最有利于春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氮肥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对小麦的增产提质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丰德存麦5号和中筋小麦品种百农207为供试材料,分别在三个地点设置0、180 、240和300 kg·hm-2 四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点、品种和施氮量均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地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氮量,品种最小。在高肥力麦田,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最高,中高肥力麦田和低肥力麦田均以施氮量为240 kg·hm-2时产量最高。不施氮肥条件下,品质指标以高肥力麦田较高,低肥力麦田最低,表明基础肥力高有利于改善小麦品质。施用氮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延长了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各试验点表现一致。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小麦品质性状转化为蛋白质因子和面粉粉质因子,结果表明,在低肥力麦田,施氮量对蛋白质因子的增强效应较大,在中高肥力麦田,施氮量能均衡提高蛋白质因子和粉质因子;在高肥力麦田,施氮量对小麦粉质因子的增强效应较大。不论土壤肥力高低,均以施氮量为240 kg·hm-2时小麦品质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18.
为给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选用旱地冬小麦品种普冰151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肥量,设229、459和688kg·hm~(-2)3个水平,副区为种植密度,设180×10~4、240×10~4、300×10~4和360×10~4株·hm~(-2) 4个水平,研究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普冰151旗叶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普冰151的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在施肥量为459kg·hm~(-2)和种植密度为240×104株·hm~(-2)时达到最高值。随施肥量增加,普冰151产量先升后降,在施肥量为459kg·hm~(-2)时最高;当种植密度为300×104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加施肥量可显著提高普冰151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稳定时间在施肥量为459kg·hm~(-2)时达到最大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后降,沉降值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普冰151高产和优质的适宜施肥量为459kg·hm~(-2),种植密度为300×104株·hm~(-2)。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渝麦1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重庆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管理措施,以渝麦1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及施肥水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施肥量效应表现显著差异,并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和施肥效应。4个播期中,早播(10月29日播种)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密度以180万.hm-2的产量最高;施肥量以基施40%复合肥450kg.hm-2+追施纯N 6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与施肥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当追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渝麦12号在11月7日播种、播种密度135万.hm-2、基施40%复合肥(含N 20%、P2O512%、K2O 8%)450kg.hm-2+追施30kg.hm-2纯氮的处理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河南小麦/玉米生产中钾肥的合理施用,于2010-2012年在高、中和低三种土壤供钾水平的试验点,研究了施钾量及施钾技术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上施用钾肥,玉米分别增产4.76%~12.49%、7.56%~16.08%和7.01%~22.61%;小麦分别增产6.87%~13.87%、11.19%~18.57%和18.71%~27.49%。在不同供钾水平土壤上小麦钾肥利用效率均高于玉米,钾肥偏生产力表现为高钾点>中钾点>低钾点,高钾点钾肥当季利用率较高,低钾点的农学效率较高;当施钾量为90、135 kg·hm-2时,小麦和玉米均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施钾量为45 kg·hm-2时,玉米以底施较好,小麦以追施较好。低钾和中钾点在施钾量大于45 kg·hm-2时,基本就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高钾点则在施钾量大于90 kg·hm-2时土壤钾素才有盈余。综合来看,高、中和低钾点适宜的钾肥用量分别在45、90、135 kg·hm-2左右,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