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设置4个氮素水平,研究了西南地区9个主栽玉米品种在苗期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与"适中"水平比较,登海1号和农大108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相对氮吸收量;农大3138、川单21号、东单60号和西单2号的相对氮吸收量在高氮水平下较高,而在低氮水平下较低;雅玉2号、成单14号和屯玉2号在低氮及高氮浓度下,其相对氮吸收量都不高.(2)几乎所有参试品种在低氮和极低氮素水平下植株对氮素的利用率都高于适中和高氮水平;农大3138、东单60号、屯玉3号、西单2号等品种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氮利用效率.本试验中还没有发现在苗期对氮素营养既高效吸收又高效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玉米苗对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设置4个氮素水平,研究了西南地区9个主栽玉米品种在苗期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与“适中”水平比较,登海1号和农大108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相对氮吸收量;农大3138、川单21号、东单60号和西单2号的相对氮吸收量在高氮水平下较高,而在低氮水平下较低;雅玉2号、成单14号和屯玉2号在低氮及高氮浓度下,其相对氮吸收量都不高。(2)几乎所有参试品种在低氮和极低氮素水平下植株对氮素的利用率都高于适中和高氮水平;农大3138、东单60号、屯玉3号、西单2号等品种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氮利用效率。本试验中还没有发现在苗期对氮素营养既高效吸收又高效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研究了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240、270、300(当地生产平均施氮水平)、330、360 kg/hm2N]对土壤碳氮比、玉米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加秸秆还田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进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碳氮比降低;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以330 kg/hm2处理最高,其籽粒产量、氮素农学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比当地生产平均施氮水平300 kg/hm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9.3%、23.6%、46.7%,但其产量与36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表明,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需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试验区玉米适宜氮肥用量以330 kg/hm2(较当地平均施氮水平高10%)为宜。  相似文献   

4.
以丹粳17为试验材料,研究生物菌肥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生物菌肥处理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农学氮素利用率有降低的趋势.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表现为:W1N1>W1N2>W0N1>W0N2.施用生物菌肥处理的水稻氮肥利用率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氮肥偏因素生产力与农学氮素利用率的变化规律一致,即中氮处理水稻氮肥偏因素生产力高于高氮处理.不同氮肥水平下增施生物菌肥均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中氮处理下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不同氮水平下生物炭与菌肥对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复垦土壤熟化提高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物炭处理和生物炭+菌肥处理均有效提高了复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在施氮量210 kg/hm2时,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生物炭+菌肥与生物炭处理间差异显著;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递减趋势,生物炭+菌肥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高于生物炭处理。  相似文献   

6.
选用前期筛选出的玉米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在6个氮水平下研究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正红311各阶段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各时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均高于先玉508,而先玉508雌穗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更高。与先玉508相比,正红311提高了各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与分配比例,降低了雌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与分配比例。正红311营养器官较高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比例有利于其保持较高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生产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和延长高光合速率使其产量显著高于先玉508。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及产量构成,而对干物质和氮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过量施氮不仅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还会使玉米收获指数显著降低,从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正红311施氮量在180kg/hm2时产量最佳,而先玉508需要氮肥360kg/hm2才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因此对于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可适当降低施氮量或在土壤贫瘠的丘陵山区种植以充分发挥其低氮条件下的产量优势,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则应适当增加施氮量或种植在肥沃土壤的地区以保证其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不同菠菜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0个菠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评价其在低氮(2mmol/L)和高氮(10mmol/L)水平下对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菠菜基因型在2个氮水平下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高氮水平下,菠菜地上部干质量、含氮量、氮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显著高于低氮水平;而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指数明显低于低氮水平。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均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可以作为同一供氮水平下氮效率(NUE)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地上部氮累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指数的变异系数也较高,且与地上部干质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故可作为菠菜氮效率的辅助评价指标。根据不同菠菜基因型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低于或高于供试基因型地上部干质量的平均值作为氮低效基因型和氮高效基因型,所筛选出的氮高效基因型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具有较高的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氮累积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指数。通径分析表明,氮素吸收效率在2个氮水平下对菠菜氮效率的贡献明显高于氮素利用效率,但氮素利用效率对氮效率也有一定的贡献。由此可见,在菠菜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工作中应协同提高低氮和高氮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与化肥配施的菌肥用量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适合与化肥配施的菌肥用量,以期指导广东省南雄烟区大田烟草施肥。【方法】利用已分离的有益微生物菌株(包括具固氮解磷功能的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菌株x34、具解钾功能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jb21、属于光合细菌的胶状红长命菌Rubrivivax gelatinosus菌株sbg11)与有机物发酵配制而成的菌肥,通过烟草大田试验,以不同施用量的菌肥为处理,即CK(清水对照)、T1(化肥)、T2(低用量的菌肥+化肥)、T3(中用量的菌肥+化肥)、T4(高用量的菌肥+化肥),每株按照基肥∶追肥=1∶1的比例施肥。低、中、高用量菌肥分别按照每株基肥10、20、40 g的量施用,所有处理的氮、磷、钾施入总量相等,研究不同用量的菌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大田条件下,菌肥+化肥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强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有效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结论】中用量菌肥(T3,即每株烟草基肥和追肥分别施用20 g菌肥)增强土壤肥力的效果更明显,可作为该菌肥的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与土壤总氮含量、作物氮素吸收之间的关系,为禾/豆间(套)作减肥增效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大田试验于2013—2015年进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设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副因素为玉米、大豆施氮总量,设不施氮(NN:0)、减量施氮(RN:180 kg·hm~(-2))和常量施氮(CN:240 kg·hm~(-2))。在玉米V12期、VT期和R6期,大豆V5期、R2期、R5期和R8期,利用稀释平板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各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非根际土壤和植株总氮含量;结合克隆文库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各处理氨氧化细菌(amo A基因)、反硝化细菌(nir S基因)多样性及其基因丰度。【结果】与相应的单作相比,套作玉米(IM)的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提高2.6%,套作大豆提高12.9%;套作玉米土壤总氮含量和植株吸氮量分别提高13.39%和2.10%,大豆的分别降低5.81%和3.24%;套作玉米、大豆的amo A基因丰度比单作增加了38.5%、64.8%,nir S基因丰度比单作提高57.77%、126.39%。各施氮水平间,RN的玉米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比NN和CN的分别提高9.6%和9.8%,大豆的分别提高11.7%和11.0%;施氮提高了玉米、大豆植株吸氮量和土壤总氮含量,单作玉米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套作玉米及单、套作大豆的均在RN下最高;减量施氮提高了玉米、大豆amoA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单作玉米nir S基因多样性指数,降低了套作玉米和单套作大豆nirS基因多样性指数。【结论】减量施氮有利于增加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调节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改善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促进玉米、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实现节肥增效。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座落于江都市小纪镇良种场的FACE平台,研究了FACE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水稻土壤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微生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高N水平下,FACE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基础呼吸作用、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氨化作用及放线菌数量都比对照高,而低N水平下,除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氨化作用外,其他指标均比对照低。FACE条件下,高氮处理与低氮处理相比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基础呼吸作用、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氨化作用以及细菌数量分别提高610.57%、56.55%、24.32%、9.43%、1.09%和225%,供氮水平对FACE条件下水稻土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微生物群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油莱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氮水平下施用固氮茵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固氮菌肥的合理有效施用、与氮肥的优化配比及探求作物高产优质的生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施氮量不同,固氮菌的肥效也不同。在中等氮水平(N为0.10 mg·kg~1)时施效最佳,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最大,菌群数量也明显增加,当土壤氮水平过高或过低时,固氮菌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与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关系,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进行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与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灌水处理的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氮肥共同作用比氮肥对大豆产量增产13.2%,通过统计分析得出,N2与灌水处理为最佳水肥处理措施。此外,灌水与氮肥协同处理,大豆的株高和茎粗均有明显增加,有利于获得更多生物产量,为秸秆还田提供更多的C、N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植烟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烤烟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MBC)、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1(22.5 kg·hm-2)、N2(37.5 kg·hm-2)和N3水平(52.5 kg·hm-2)下,增施24 t·hm-2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烤烟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烟株移栽后90 d的氮肥利用率,且氮肥利用率以低氮(N1)水平下提高效果最明显。3个氮水平下,施用生物炭对转化酶活性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N1和N2水平下,增施生物炭可分别显著增加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此外,在N1和N2水平下,增施2.4 t·hm-2生物炭还显著提高了烤烟生育后期的MBC含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还显著提高了烤烟全生育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之,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可以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促进烤烟生长,且以低氮水平下增施2.4 t·hm-2生物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培养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值的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及其在土壤氮素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①单独施用碳氮比较高的麦秸、玉米秸和豆秸时 ,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降低 ,高碳氮比的麦秸并没有表现出对土壤无机氮强烈固定的优势 ,而碳氮比较低的鸡粪对土壤无机氮没有固定作用 ;②当碳氮比较高的麦秸、玉米秸及豆秸与化肥配合施用时 ,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增强 ,与单施化肥相比 ,麦秸、玉米秸和豆秸配施化肥 ,对肥料氮的最大固定率分别提高 2 5 31 %、 1 2 46%和 1 0 64%;③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无机氮的生物固定有重要的“保肥”和“稳肥”机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15N示踪技术,在池栽群体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土壤肥力和两种灌水量组合对冬小麦生产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氮肥的当季吸收利用率变化在39.08% ̄53.08%,土壤残留率在21.80% ̄33.59%之间,损失率变化幅度为18.81% ̄34.62%,植株吸收积累氮素中的29.88% ̄47.55%来自肥料;证明,采用不同土壤肥力和灌水量组合来调控小麦生产系统的氮素平衡具有较大的空间。(2)随土壤肥力的提高,植株吸收的总氮和土壤氮量显著增加,但营养体滞留量增加,向子粒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则表现为中肥>高肥>低肥;氮肥损失率表现为低肥>高肥>中肥,残留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土壤肥力达到本实验的中等水平后再继续提高,会给肥料氮的吸收利用带来不利影响,但可有效降低对肥料氮的依赖。(3)增加灌水量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均可促进对总氮的吸收量,但对土壤氮吸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肥料氮,同时也提高了肥料氮的损失率、降低了土壤残留率和向子粒的分配率。(4)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灌水量均可提高小麦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土壤A值,降低收获指数;子粒蛋白质含量随肥力的提高而增加,随灌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滴灌春麦水肥一体化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春麦在滴灌条件下的水肥利用情况,为滴灌春麦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随水施肥对肥料利用率及小麦经济、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滴灌春麦至开花期对氮、磷、钾肥吸收量已达全生育期的78.1;、82.14;和84.9;;施用等量氮、磷、钾肥(N240P52.5K375),滴灌施肥较常规施肥氮、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7;和3.2;,但磷素差异不大.单一肥料氮肥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磷肥;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得到提高,但过多施入氮肥产量反而下降;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则随氮肥增加呈递减趋势.[结论]春麦采用水肥滴灌模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探索适合广西桂中地区超级稻最佳施氮水平。【方法】2009年,以超级稻新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不施氮(N0)、189kg/ha(N1,比当地施氮水平降低30%)、270kg/ha(N2,当地施氮水平)、351kg/ha(N3,比当地施氮水平提高30%)4个不同施氮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2较N1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有效穗、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比对照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结论】施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新两优6号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270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探索适合广西桂中地区超级稻最佳施氮水平。【方法】2009年,以超级稻新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不施氮(N0)、189 kg/ha(N1,比当地施氮水平降低30%)、270 kg/ha(N2,当地施氮水平)、351 kg/ha(N3,比当地施氮水平提高30%)4个不同施氮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2较N1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有效穗、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比对照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结论】施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新两优6号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270 kg。  相似文献   

19.
何礼军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24-1428
采用漂浮育苗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的氮肥形态对两种烟草(云烟201,MS云87)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烟苗对不同形态氮肥及其不同施用水平所作的生理生化响应都表现出品种的遗传型差异,但也表现出共同特性:蛋白质含量随各形态氮肥施用水平的增高而增大;硝态氮不利于烟苗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铵态氮、硝酸铵、酰胺态氮氮肥有利于可溶性糖积累,其含量除在特高施用水平50mmol·L-1受到抑制外,是随施用水平的增高而增大;烟苗的生长及其硝酸还原酶活性对各形态氮肥的最佳适应水平表现在10mmol·L-1。综合比较认为硝酸铵是较好的苗肥。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施肥依据,以西农979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做底肥,研究其对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磷处理各生育期群体数量最高,磷肥对群体调节有显著作用,氮磷钾构成对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效应不尽相同,以越冬前生物量与成熟期关系最为密切。在各处理中,高氮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0增产33.1%,比CK增产19.1%。增施一定量的氮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传统施肥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8%,氮磷水平相同条件下适量增加钾肥可增产11.8%,钾肥过多增产效果不明显;磷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可增产12.6%,氮肥过高则减产3.9%;氮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磷肥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