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虫酰肼对水稻二化螟的拒食、致死作用及田间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虫酰肼 (RH- 5992 )对水稻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 ,2mg/L以上可使 4龄二化螟在 2d内停止取食 ,而 0.2mg/L即可显著抑制其生长发育 ,导致幼虫最终不能化蛹。虫酰肼对不同日龄二化螟均具有较高活性 ,对初孵蚁螟 ,40mg/L的杀虫效果高达 97.8% ,对于 1~ 7日龄幼虫 ,120mg/L的防治效果均在 90 %以上。虫酰肼对二化螟的致死历程较长 ,致死时间因浓度和二化螟龄期不同而变化 ,浓度增加对 l~ 4龄各龄期致死时间影响较小,而 6龄时 ,随浓度增加 ,致死时间明显缩短 ;在同一低浓度下 ,随着虫龄增加 ,致死时间明显延长 ,高浓度下 ,致死时间与龄期增加无明显相关性。虫酰肼无杀卵活性 ,对卵寄生蜂安全。田间试验表明 ,20%虫酰肼 (F) 1.5L/hm2 对二化螟、大螟 Sesamiainferens、三化螟 Scirpophaga incertulas枯心和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不同水温中浸泡二化螟受害株(枯鞘、枯心或白穗株),检查二化螟各龄幼虫的逃逸比例和逃逸时间。结果表明,以35℃浸泡早稻枯鞘株86min,可使90%以上的1、2龄幼虫爬出水面,以30~35℃的水温浸泡早稻枯心株100min,可使90%以上的3~6龄幼虫爬出水面。枯心株中的1、2龄幼虫在25℃以上的水温中可全部从稻苗中逃逸出来,但3~6龄幼虫随着龄期的增加,逃逸出来的比例相应减少。晚稻白穗株中二化螟虫龄较分散,3~6龄均有,各龄幼虫浸出的比例均低于70%。  相似文献   

3.
阿维菌素对早、晚稻后期二化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每667m2用阿维菌素1g(纯药量)防治第2、4代二化螟效果达到89.1%和91.3%,高浓度阿维菌素喷治虫伤株(团)对5龄、6龄幼虫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每667m2用量低于1.0g时,防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和用材树种,但近年来遭受樟蚕(Eriogyna pyretorum)等害虫的持续为害。为此,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观察樟蚕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樟蚕在我国福州地区1年1代,以蛹越冬,世代历期平均338.08 d。其中,卵期32.57 d,幼虫期58.87 d,蛹期231.50 d,成虫期10.61 d。以幼虫为害当年新叶,1~3龄幼虫群集为害,4~7龄幼虫分散取食,6~7龄幼虫取食量最大。成虫于16时至20时羽化,喜夜间活动,寿命较长。雌虫的幼虫期为7龄,雄虫的幼虫期只有6龄,雌雄性比为1.73∶1。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二化螟为靶标,对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的防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较高,持效期长,能有效控制其为害;药后21 d,白穗率控制在0.09%,虫伤株率控制在0.3%,残虫防效达86.0%.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防治期内施用600 g/667m^2、700 g/667m^2、800 g/667m^2防治二化螟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 d施药,药后21 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 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 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 d。其中700-800 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 d按剂量每667 m^2拌细土10 kg均匀撒施最好。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是为害水稻最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水稻秧苗期和本田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秧苗移栽前5 d施用1次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带药移栽),对水稻生长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秧苗素质指标提升,可有效控制和延迟本田期1代二化螟为害,应用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其中,制剂用量100 mL/667m~2和150 mL/667m~2两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效达100%,并可持续45 d,药后60 d防效仍在93%以上。在本田期水稻破口前,再次施用该药,可有效防治2代二化螟,并具保穗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市是鄂东地区水稻主产区之一 ,常年种植水稻面积在 2万 hm2左右。近几年来 ,由于遭受二化螟危害造成虫伤株较为突出 ,从而减产 2~ 5成。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和调查研究 ,现将二化螟虫伤株对水稻产量影响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 二化螟虫伤株的形成及原因1 .1 二化螟虫伤株的形成二化螟通常在迟熟早稻后三田 (2代 )、中杂再生田 (3、 4重叠代 )、中稻 (3代 )及迟熟晚杂田(混合代 )危害。其造成虫伤株的入侵部位较高。经调查发现 ,主要是从稻秆上部第二节位咬一小孔侵入居多 ,也有在第三节位侵入的 ,顺着茎腔内边蛀食边往下…  相似文献   

9.
氯氟氰虫酰胺(ZJ4042){3-氯-N1-(2-甲基-4-七氟异丙基苯基)-N2-(1-甲基-1-氰基乙基)邻苯二甲酰胺}是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新型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氯氟氰虫酰胺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室内杀虫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二化螟的LC50值分别为0.046、0.072、0.071和1.95 mg/L,与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杀虫毒力相当。在田间用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处理(有效剂量30 g/hm2),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及菜青虫Pieris rapae药后7 d的防效为90.1%~96.3%;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药后15 d的防效为82.9%~90.5%;在试验剂量下,未观察到其对作物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40%毒死蜱乳油处理移栽前的早稻秧苗,移栽后调查各处理受二化螟为害程度,比较不同药剂的防虫效果。调查发现,氯虫·噻虫嗪、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对早稻1代二化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特别是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875、1 750 m L/667m~2处理,药后30 d对二化螟造成枯鞘的防效在80%以上,药后41 d对二化螟造成枯心的防效在70%左右,且无药害发生。40%毒死蜱乳油300 m L/667m~2对二化螟枯鞘(心)防效较低,药后30~41 d防效均在50%上下。试验还发现,合理提高供试药剂用量,可延长秧苗"送嫁药"的持效期,减少大田用药次数,从而减少总用药量。  相似文献   

11.
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为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L.)寄生蝇的优势种之一,是草地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本文首次报道了双斑截尾寄蝇卵期及幼虫期的各个虫龄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双斑截尾寄蝇在以草地螟为寄主时的卵期约为4d,从卵孵化到离体化蛹的整个幼虫期可以分为3个虫龄,1龄虫期为1d左右,体色为白色,体长约为1.27mm;2龄虫期为4d左右,淡黄色,体长约为1.87mm;3龄虫期为2d左右,淡黄色,体长约为5.24mm。  相似文献   

12.
1981年,我们在观察稻纵卷叶螟生命表时发现,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幼虫不同虫龄对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的发育历期有明显的影响。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方法采回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室内稻苗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分别进入一、二、三、四龄时,各按一定数量(100~200头)接于田间无虫的稻苗上,每龄设四个小区,每小区禾20丛,每丛禾接虫1~3头,让天敌自然寄生。当各龄将进入或刚进入下一龄时,将其采回饲养。根椐接放虫与回收各龄日期及室内寄生蜂最先与最后钻出的日期,计算寄生蜂产卵至幼体钻出时的发育历期。结果与讨论结果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3.
油菜花露尾甲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春贵 《植物保护》2001,27(1):15-17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 :油菜花露尾甲在甘肃临夏春油菜上 1年发生 1代。越冬代成虫春季先侵害早熟的门源油菜 ,之后再危害中熟的甘蓝型油菜和晚熟的芥菜型油菜。侵入的高峰期与油菜蕾盛期 (初花 )相吻合 ,花后虫量锐减。在室温 16.9~17.9℃下饲养 ,卵期3~4d ;幼虫 2龄 ,1龄 2~3d ,2龄 2d ;预蛹期3~5d ,蛹期5~ 9d。幼虫在田间化蛹深度0~6cm ,80%集中在0~3cm的表土中。成虫对黄色有趋性 ,蕾 (花 )期用药是控制该虫危害的关键时期。 2.5%敌杀死3.12mg/kg防治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上每667m2用40%二嗪磷水乳剂50mL以上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后45d的保苗效果为79.93%,与当前应用于水稻上的5%氟虫腈SC效果接近,且对水稻安全.推荐在各代二化螟1龄幼虫高峰期用药,667m2用药量以50~70mL,对水50kg.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江苏省二化螟抗药性检测及治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2年应用点滴法普查了江苏常熟、锡山、武进、句容、姜堰、高邮、楚州、宿豫、灌云及连云港 10县 (市 ) 12个二化螟种群 4龄幼虫对 4种 (类 )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 ,供试种群对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已普遍产生抗性 ,且苏南种群的抗性水平高于苏北 ,常熟为最高 ( 16倍 ) ;对有机磷类农药三唑磷苏南地区种群为低水平抗性 ,其他地区均属敏感水平。目前二化螟供试种群对苯基吡唑类农药氟虫腈和抗生素类农药阿维菌素未产生抗药性。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代二化螟和2代二化螟为靶标,对新型邻氨基苯甲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化学农药毒死蜱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阿维菌素1.8%乳油和毒死蜱40%乳油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能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为害。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3种处理、阿维菌素1.8%乳油和毒死蜱40%乳油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 d保苗效果分别达84.2%~100.0%、90.1%和92.1%,杀虫效果分别达84.6%~100.0%、90.7%和93.8%;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 d白穗率分别控制在0.2%~1.4%、0.8%和0.7%,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4%~2.2%、1.1%和0.9%,防效可达82.4%~97.6%、90.2%~91.2%和91.4%~92.8%。能有效起到保苗、保穗、增加粒数和粒重,促进增产增收的作用。实产比清水(CK)分别增产9.7%~12.3%、10.9%和11.2%,均达极显著水平,增收1 719.19~1 998.22、1 956.52和2 057.83元。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以棉花为食料的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4~5日龄和12~14日龄雌成虫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不断发育,该虫虫体质量呈加速度增大趋势,3龄若虫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12~14日龄时即将产仔前达到最大。建立了虫体重(Y)与虫态(X)之间的方程为Y=0.030 4X3.5552。提出了以3龄若虫为基准的虫口当量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示范。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是我区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冬、春季节气温的偏高,耕作制度的改变,该虫发生期提前,发生为害程度明显加重,1~4代已连续数年在我区偏重至重发生,未防或防治不力的田块枯心率或白穗率一般可达2.5%~6.0%,高的可达15%以上,而虫伤株率更高,对水稻生产构成重大威胁,是早晚稻保苗保穗重点考虑的防治对象之一,化学防治上,我区连续多年选用三唑磷及其复配制剂防治二化螟,其防效逐年下降,各地用户反映不一,为明确几种药剂防治二化螟效果,以便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我们在早稻上进行了防治第1代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站一代二化螟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稻根和稻草中越冬二化螟的发育进度来进行预测预报,但由于我地虫源类型复杂,有稻根、屋草、室内外存草等,而且虫源分布比例难以掌握,因此单纯靠调查发育进度来进行发生期预报,容易出现偏差。1986—1988年我们利用性诱剂进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预试验,通过三年的试验观察,发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棉铃虫Ⅱa 性诱剂。对二化螟有很强的活性,诱捕的成虫高峰期明显,且灵敏度高。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水稻及茭白二化螟种群之间在低温环境下的生理生化差异,将室内饲养获得的1~6龄二化螟幼虫分别置在28、0、-3、-6、-9、-12、-15、-18、-21℃条件下处理24 h,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存活幼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二化螟幼虫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水稻及茭白二化螟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相同低温下,高龄幼虫的存活率高于低龄幼虫;水稻二化螟各龄幼虫的存活率普遍高于相同低温下的同龄茭白二化螟幼虫。随着温度的下降,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高龄幼虫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低龄幼虫,水稻二化螟各龄幼虫的抗氧化酶活性普遍高于相同低温下的同龄茭白二化螟幼虫。根据水稻及茭白各龄二化螟幼虫抗氧化酶活性的平均隶属度,验证了水稻二化螟幼虫对低温的耐受力高于茭白二化螟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