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葡萄鸟害防御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葡萄园鸟害的特点 一是鲜食品种比加工品种受害严重.鲜食品种中,早熟和晚熟品种的红色、大粒、皮薄品种受害较重,中熟品种受害较轻.二是采用篱架栽培的鸟害明显重于棚架栽培的.三是一年之中鸟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果实上色到成熟期,其次是发芽初期到开花期.在一天之中,黎明后和傍晚前后是鸟类活动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鸟害已严重危害到世界各地果园的生产,极大减少果园产量,降低了水果品质,严重影响到果农收入。文章阐述四川主要梨产区果园内,对梨果造成危害的主要鸟种类及其危害特点,并梳理出了现有可行的防控措施,提倡各梨园轮换或综合利用,包括:果实套袋、梨园养鹅、人工驱鸟、置物驱鸟、声音驱鸟、气味驱鸟、智能驱鸟、设置防鸟网或隔离网以及利用蔗糖驱鸟等,针对目前鸟害严重但又不能杀害鸟类的矛盾展开了讨论,为果园与鸟和谐共生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樱桃园鸟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部分樱桃园,针对樱桃园的害鸟种类和数量、樱桃损失率、受害特点、果农常用的驱鸟方法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北京樱桃园害鸟主要为喜鹊、灰喜鹊和树麻雀,另外还有少量的白头鹎、灰椋鸟和八哥等。鸟害对樱桃造成的产量损失率介于(4.44±4.12)%(直接计数法)~(7.00±1.92)%(入户走访)之间;危害部位多集中在樱桃树的上部(占57.6%)。围绕害鸟造成的樱桃损失率,着重讨论了与国外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野外害鸟的危害特点,提出了害鸟综合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12日至2月11日在有木棉林分布的保山市潞江镇浪坝村、张贡村、丙闷村设置3块样地观察访问木棉花朵的鸟类,使用样线法对河谷其他生境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怒江河谷木棉群落中的访花鸟类组成。结果表明:在怒江河谷中共记录到鸟类101种(11目38科),访问木棉花的鸟类有31种(2目17科),包括鴷形目(Piciformes)1种和雀形目(Passeriformes)30种,占河谷鸟类总数的31%。访花鸟类以食果性鸟类为主,优势度较高的物种依次为黑喉红臀鹎(Pycnonotus cafer)、黄臀鹎(P.xanthorrhous)、栗耳凤鹛(Yuhina castaniceps)、灰腹绣眼鸟(Zosterops palpebrosus)和红耳鹎(P.jocosus),这5种鸟类在其他生境中优势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柞蚕害鸟种类较多,危害很重,其危害损失率一般达30%左右,重者达50%以上。这些年危害日趋严重,一些蚕场因鸟害被迫中途下山。害鸟防除在柞蚕业生产中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至今为止,无论国内或国外,尚无系统的研究报导。柞蚕害鸟种类及其生态的研究,是害鸟防除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谷子成熟期的鸟害调查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优质小米生产基地,但谷子成熟期鸟害严重。为了减轻鸟害,在谷子成熟期将安塞县划分为3个区域,采用路线法调查危害谷子的鸟类,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危害谷子的鸟类有17种,均为杂食性留鸟,隶属于6科9属,其中鸦科有9种,鸠鸽科有4种。安塞县南部次生林区鸟害较轻,北部典型草原区较重。危害最严重的鸟类为雉鸡和麻雀,其中雉鸡主要集中在沟坡地,麻雀主要集中在村庄旁及川地。在不伤害鸟类的前提下,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驱鸟、化学驱鸟等以减轻鸟害。  相似文献   

7.
梨瘿蚊的危害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梨瘿蚊(Contarinia pyrivora Riley)的危害特点及药剂防治效果,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杨凌选择3个代表性果园,将田间调查和药效试验相结合,研究梨瘿蚊危害程度与梨园管理水平和梨树品种的关系,以及5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梨园管理水平高,梨树受害程度轻;管理水平低,则梨树受害程度重。在调查的4个梨树品种中,"明月沙梨"受害最重,其次是"幸水沙梨","雪花梨"受害明显较轻,"康德梨"则未发现受害;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EC、20%三唑磷EC、10%吡虫啉WP和0.2%阿维菌素EC树上喷雾对梨瘿蚊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第1天的防效分别为93.32%,95.61%,97.17%和95.39%,但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效略有下降。【结论】梨瘿蚊危害程度与梨园管理水平和梨树品种具有密切关系,药剂防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994年云南省会泽县金钟乡石鼓村宝株梨园中发现 1种云南省尚未报道过的新病害———梨疫腐病。 1 994年只有个别单株少量枝条、果实上发病 ;1 995年病害就扩展到整株及附近单株 ;1 996年70 %的植株受害 ,5 0 %以上果实受害 ,且病害除危害果实和叶片外 ,主要危害枝干 ,传染较快。 1 997年会泽县农业局、水果站组织对石鼓、以礼、边河、土城等地的 7个梨园 1 3 4hm2 进行调查 ,发病面积达 5 7% ,病株率达 80 %以上 ,单株受害枝率达5 0 % ,且该病有蔓延的趋势 ,对新植区 2 67hm2 梨园和 60hm2 老梨园造成严重威胁。 1 998年 ,该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74-76
对105份高粱种质进行了田间鸟害调查以及鸟害与高粱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中紧穗型、籽粒单宁含量低、生育期短的品种穗部受害严重;中散和散穗型、籽粒深色的高单宁含量材料以及生育期长的材料受害较轻;芒长、颖壳包被度等性状与鸟害间有一定的关系,长芒及籽粒颖壳包被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鸟害。不同类型品种的受害情况不同,我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受害比例较低,说明地方品种在长期种植的过程中,自然选择和高粱抗鸟害育种中的人工选择起了一定作用;而国外品种白籽粒材料较多,单宁含量相对少,受鸟害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豹纹木蠹蛾是核桃枝干的主要害虫。幼虫多危害1~5年生枝条,受害枝全部枯死,造成核桃严重减产。试验研究表明,在掌握豹纹木蠹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处理对鹏纹木蠹蛾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防治区域水土流失、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完善区域土壤侵蚀预测。[方法]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雨城区老板山3种不同果园土壤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的入渗速率与砂粒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粘粒含量、粉粒含量、容重呈负相关;紫叶李园的砂粒含量、非毛管孔隙度较梨园、桃园高,粉粒含量、粘粒含量较低;稳定入渗率、入渗总量、平均入渗率、初始入渗率均为紫叶李园梨园桃园。[结论]紫叶李园的入渗特征最好,最有利于控制地表侵蚀。  相似文献   

12.
寄生蜂在杂草梨园的个体数比牧草梨园多,牧草梨园中物种数和个体数以百麦根梨园居多。百麦根梨园中物种数、个体数居中,多样性最好,杂草梨园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但不同产区的梨品质差异较大.文章从梨园土壤营养、土壤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梨园土壤管理等3个方面综述了梨园土壤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梨园土壤pH值、有机质及钙含量与梨品质的关系,指出土壤覆盖和施肥是改善梨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梨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梨园土壤的系统研究,建立梨园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体系,为促进我国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鸟类羽毛显微结构差异及其特征指标,为利用羽毛微观结构特征鉴定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田鹀(Emberiza rustica)和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种雀形目鸟类的飞羽、尾羽及绒羽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记录飞羽和尾羽的羽小钩、纤毛、腹齿等微观结构的数量,测量飞羽和尾羽的基柄长、羽小枝间距,以及绒羽的节间距、节直径和羽小枝间距,并通过SPSS 22.0分析这些指标在3种鸟类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1)尾羽有钩羽小枝基柄长、无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和纤毛总数及相邻羽小枝间距等指标可为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而腹齿数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燕雀与田鹀的鉴定提供依据。(2)飞羽无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和纤毛总数及相邻羽小枝间距等指标可为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而腹齿数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白头鹎与燕雀的鉴定提供依据,有钩羽小枝基柄长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燕雀与田鹀的鉴定提供依据。(3)绒羽的相邻羽小枝间距可为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节间距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白头鹎与燕雀的鉴定提供依据;节直径可为白头鹎与燕雀、田鹀与燕雀的鉴定提供依据。【结论】羽小枝间距、基柄长、羽小钩和纤毛总数、节间距、节直径等指标可为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但需综合多个指标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5.
研究梨园套种松阳大红袍赤豆的效果,结果表明:松阳大红袍赤豆对土壤具有明显的培肥、保水和降温的效果,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梨树的生长,提高优质果的生产比例。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梨园建设为基础,提出了以增强树势为中心的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在生态梨园建没、生态梨园模式、品种选择、苗木定植、肥水科学管理、病虫害控制及梨果贮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对四川丘陵生态区梨无公害生产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园生草不仅可以抗旱、保墒,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够增强果园的观赏效果,是现代果业生产的重要栽培管理技术.研究表明:李园生草平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9%,全氮含量提高43%,速效氮、磷、钾分别提高22.7%、19.3%、19.9%;还可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  相似文献   

18.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沙地黄金梨园设置间作薄荷(Tr1)、孔雀草(Tr2)、罗勒(Tr3)和自然生草(Tr4)为处理,清耕区(Tr5,CK)为对照,对梨树年生长周期中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梨园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不同:各间作区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无明显差别;而个体数以Tr2、Tr1Tr3Tr4Tr5(CK)(P0.01)顺序依次增加。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各功能群的结构特征存在不同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节肢动物群落中各功能群的科数总和、个体数总和以及益害比(天敌/害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类群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在各间作区无显著差异,而个体数、优势度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各间作区间呈现多样性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在梨树各生长阶段表现不同;梨园间作芳香植物能有效降低梨树花期以后的节肢动物数量,尤其以梨果实膨大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的发生,增加天敌数量,调控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梨小食心虫成为果树主要害虫且种群呈上升趋势,在一些桃、梨、苹果、杏等混栽区尤为猖獗,严重影响果品产业的发展。研究以新疆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李园、桃园和苹果园中的梨小食心虫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消长动态、种群密度及对果实的危害程度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5~8月主要有4个发生高峰,发生时种群密度最大的是李园,其次为苹果园和蟠桃园;对果实危害最严重的是李果实,其次为蟠桃,基本不危害苹果;不同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为粘式诱捕器1号粘式诱捕器2号瓶装诱捕器。  相似文献   

20.
多效唑与草甘磷对果园杂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草甘磷与多效唑综合运用来控制梨园的主要杂草,以探索对果园杂草的种类、高度与密度进行有效控制的途径。结果表明:试验的处理中(草甘磷、多效唑、草甘磷+多效唑),以草甘磷+多效唑的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生长抑制与促进分蘖效果最为理想,使田间杂草密度大大增加,达到了类似于人工生草的效果。该处理对阔叶杂草的生长也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