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冬小麦复种马铃薯催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赤霉素处理当年产的马铃薯种薯,以打破休眠促其萌芽,为冬小麦复种马铃薯解决种薯问题。结果表明:当年生产的马铃薯整薯或切块采用赤霉素5~15 m g/kg浸种20~30 m in,出苗率较高,平均出苗率为87%。  相似文献   

2.
摆种方法对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播种时种薯不同摆种方法对马铃薯出苗时间及出苗率有明显的影响。种芽向下、种薯切面向上摆种处理马铃薯出苗时间早、出苗率高,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的理想摆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青薯9号为试验品种,进行了马铃薯种块不同芽眼数对出苗率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1顶芽)出苗快、齐、状,出苗率最高,比处理E(4个侧芽)出苗率高6.7%,表现出较强的顶芽优势;侧芽时,随种薯芽眼数增多,马铃薯出苗率、生长量与种块芽眼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进行马铃薯不同芽位种薯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同一块茎不同位置芽眼的切块种薯播种出苗率和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顶芽切块种薯播种的出苗率和产量最高,整薯次之,中芽切块种薯、基芽切块种薯的出苗率和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稻草覆垄和遮阳网遮阴垄面两种方式处理秋马铃薯栽培的垄面,研究它们对秋马铃薯栽培在出苗率、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在产量和大薯的数量与重量上均显薯高于露地栽培,在出苗率上较露地栽培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薯。  相似文献   

6.
2016年进行马铃薯不同芽长种薯芽块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芽长处理对马铃薯的出苗率影响不大;但不同芽长处理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各生育进程,尤其是出苗期差异较大,芽块经催芽的2个处理比芽块不催芽(ck)的早出苗7~9d,早现蕾4~6d;早开花3~4d,枯萎期基本一致。同时,芽块经催芽的芽长0.5~1.0cm与芽长1.0~1.5cm的2个处理的鲜薯、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芽块不催芽(ck)的处理,芽块芽长0.5~1.0cm处理的鲜薯、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芽长1.0~1.5cm的处理。综合考虑,在生产中,在早春错期马铃薯生产上,播前提倡种薯切块催芽,以芽长0.5~1.0cm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适合温室中生产种薯的微型薯大小,为马铃薯种薯温室及田间生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不同等级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分析马铃薯母薯大小对其植株生长势和结薯大小分布特点的影响。[结果]母薯越大,呈出苗早,出苗率高的趋势,母薯大于1.0 g时,出苗天数和出苗率无显著性差异;植株的茎粗和株高随着母薯增大呈变粗、变高的趋势;不同等级母薯形成的块茎大小分布有差异;同等级母薯(除M级别外)所形成的中薯所占比例较高,达40.0%以上。[结论]根据种薯的适当微型化要求,推荐使用1.0 g以上微型薯进行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8.
春播马铃薯留种越夏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洞、冷库、室内自然贮藏越夏马铃薯的生产试验,表明春播马铃薯留种采用冷库越夏的效果较好,种薯春播出苗率93%,鲜薯产量29.591 t·hm^-2,效益31 000.4元·hm^-2,出苗率、鲜薯产量与从北方高寒地区购入的种薯相近,效益增加1 232.9元·hm^-2。  相似文献   

9.
江青平 《农技服务》2009,26(2):21-21
开展了不同芽位种薯免耕栽培对马铃薯种薯不同芽苗出苗情况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薯播种、顶芽切块种薯播种、中芽切块种薯播种和基芽切块种薯播种的出苗率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在生产中,应将顶芽切块与中芽切块、基芽切块种薯分开播种,以提高出苗整齐度,对生产管理有利。其中以顶芽切块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索枯草芽孢杆菌与粉红粘帚霉复配菌剂对马铃薯粉痂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沽源县2018年发生粉痂病的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将枯草芽孢杆菌和粉红粘帚霉复配与麦麸混合后,以不同菌剂量给供试马铃薯种薯薯块儿包衣。收获后测产并调查大、小薯数比例及粉痂病的病情指数。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和粉红粘帚霉复配菌剂,不影响马铃薯的出苗率,不影响马铃薯的大、小薯个数比例及产量。然而对马铃薯粉痂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马铃薯种薯中拌入枯草芽孢杆菌和粉红粘帚霉复配菌剂,对马铃薯粉痂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推荐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侵染源对马铃薯生长及干腐病发生的影响,以及播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效果,为宁夏马铃薯干腐病综合防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以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两种方式,并用杀菌剂进行种薯拌种或不拌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其干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对马铃薯生长和干腐病的发生均具有影响,其中种薯接菌T1-1处理的出苗率为89.55%,株高为54.19 cm,低于其他处理,而子代薯块平均病薯数为8.95个,发病率为34.00%,病情指数为20.64,远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土壤接入菌源量的增加,马铃薯生长指标呈递减趋势,而干腐病发病呈递增趋势;种薯药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生长指标均高于不拌种处理,其干腐病发病均低于不拌种处理。【结论】 种薯带菌是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药剂拌种可减少子代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春马铃薯膜上覆土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春马铃薯栽培过程中需要人工抠破地膜放苗。采用地膜覆盖露地栽培、一垄双行栽培模式,通过膜上覆土技术代替人工破膜,考查膜上覆土的时间和厚度对出苗率、生育期、商品薯率的影响,探索适合当地马铃薯的栽培方式。研究表明,处理7、8和9顶芽距地表2 cm时覆土,覆土厚度相同,出苗率最高、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分别为89.24%、94.97%、95.33%;处理7和8平均生育期与对照一致,均为86天;商品薯率与商品薯产量、生育期、出苗率显著正相关,处理8和9的商品薯率比对照显著增加约5%,其他各处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减产范围为6%~65%;处理8生育期为86天,商品薯率为96.40%,高于处理9,与对照相近,为最佳处理。结果表明,马铃薯顶芽距离地表2 cm时,覆土2~3 cm的处理最优。实施膜上覆土解决了人工破膜的弊端,对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28个马铃薯品种(系)在露地和全膜覆土两种栽培方式下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间的出苗天数、出苗率、生育期、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鲜重、产量等指标差异较大;不同栽培方式对出苗天数、生育期、主茎数、单株块茎鲜重、平均单薯重等指标影响不显著,但对出苗率、单株结薯数、株高、产量有影响;与露地种植相比,全膜覆土栽培可促进植株高度的生长,但对出苗率和单株结薯数的增加有抑制作用。两种栽培方式下,陇薯13号亩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达到4 079.53 kg和4 572.27 kg,比陇薯6号分别增产72.92%和85.75%。综合考虑认为,适宜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陇薯13号、陇薯7号、中薯19号,生产上推荐采用黑色全膜覆土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夏县西南侧的山旱地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出苗率和株高影响不大,但对马铃薯的茎粗、块茎数、大中薯率和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块茎数、大中薯率以处理1最高,产量以处理4最高,综合各性状,以处理3、处理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4种处理:即“干、湿稻草覆盖方式”、“种薯催芽与不催芽”,讨论出苗情况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干稻草覆盖催芽后的种薯出苗率高、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在早春错期地膜马铃薯栽培时,为避免烧苗,提高出苗率。2016年进行错期地膜马铃薯的膜上不同覆土厚度试验的研究,探索出错期地膜马铃薯在幼芽顶端距地表2cm时膜上覆土3~4cm的出苗率高,高达96.67%;其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比其他5个处理,同时,比膜上不覆土增效442.5元/667m2。因此,在早春错期地膜马铃薯生产中,为提高出苗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可在马铃薯幼芽距离地膜2cm左右时进行膜上覆土3~5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播种时选择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浸种或土壤处理防治马铃薯病虫害,调查各处理对马铃薯种薯田间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倍浸种和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喷雾沟施对马铃薯出苗是安全的,尤其是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倍浸种对马铃薯块茎田间出苗不仅无不良影响而且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凉山州西昌农科所自1990年开展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规模化生产以来,试管苗生产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试管苗生产中,为获得出苗快、且出苗率高的脱毒试管苗,本所开展了不同种类培养基对马铃薯茎尖生育影响的试验,为生产上提供质优、高效、成本低的试管苗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1997,(11)
马铃薯是景宁县的主要春粮作物,无论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均占春粮作物的80%以上。但由于我县山区交通不便,调运种薯困难,而马铃薯用种量又大,种薯成本高,因此,影响了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了努力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增加商品利用率和种植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加快马铃薯的发展,我们选用东农303和克新2号两个品种进行了切块栽培研究。播种前分别选择每500克种薯6个(大薯)、12个(中薯)、24个(小薯)三种类型薯25公斤,其中大、中薯按芽眼分布及大小分别进行切块.大薯切成4块,中薯切成2块,每块种薯重约20克左右,在海拔920米和201米两个地方与小整薯播种进行比较。在同样栽培管理情况下,结果马铃薯采用大、中薯切块作为播种材料的,出苗率、茎粗均明显优于用小整薯播种的处理,茎粗分别比用小整薯播种的处理增加0.24厘米和0.08厘米,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拌种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拌种剂对马铃薯种传病害黑胫病和土传病害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拌种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和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山东拌种剂处理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且出苗率、产量和商品薯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