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农业》2012,(7):26-27
广东省在开展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活动中,始终坚持“五个一”,注重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强化科技支撑,有力地促进了热作产业增产增效、热区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17-17
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热区各地结合实际,突出自身特色和亮点,大力加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本地热作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99%以上,近年来,云南省以咖啡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为契机,大力发展咖啡产业。在咖啡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中,云南省注重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全省咖啡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咖啡产业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关于加快热作产业发展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00七年一月二十六日)热作产业是我国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作产业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种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产业体系,成为热区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和热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热作产业凸显出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等问题。为加快热作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热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垦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南亚热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热作增效、热区农民增收、产业升级"的目标,着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全力克服罕见的春夏秋三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全国第三大热区省,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热作产业已经初步呈现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特征,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橡胶、咖啡、热带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群,并涌现了一批在热作标准化生产上的先进典型和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6.
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作物产业(简称热作产业)是中国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面对产业发展的严峻形势,深刻分析产业发展形势和制约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是抵御危机影响、保持热作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热作产业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及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化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信息网络、加强对外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福建省东部南亚热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作产业,有效地促进了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的积聚。但随着南亚热作产业的迅猛发展,热作产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也日趋凸显,成为制约闽东南亚热作产业健康发展和热区农民收入有效增加的瓶颈。如何有效提高闽东南亚热作产业经营组织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在这方面,台湾农民在闽创办产销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我省热区在农业部南亚办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热作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升级这一目标,大力调整热作产业结构,推广热作生产新技术,推进热作生产集约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单产、品质及质量安全水平,全省热作发展形势喜人.  相似文献   

9.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热区农业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一年,我国热区的农民和职工增收、热作产业增效、热作产品竞争力增强,热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在,主要热作产品产量和出口幅度均有较大增长,热区农民收入也有较大提高。2004年,全国热带、南亚热带作物总面积786万公顷,与上年持平,但热作产品总产量比上年增长3.5%,达到13935万吨。  相似文献   

10.
一、“十五”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热作产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和挑战,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开拓创新,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五”期末与“九五”期末相比,热作面积由730万公顷增加到780万公顷,增长7%;总产量由1.1亿吨增加到1.4亿吨,增长27%;总产值由902亿元增加到1250亿元,增长39%;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45元增加到3009元,增长34%:主要热作产品出口总量由47万吨增加到108万吨,增长129%;出口总金额由21亿元增加到50亿元,增长139%。“十五”期间,热作生产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马继良 《四川农场》2007,(3):9-11,8
今天上午,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厅长傅志康同志作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热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讲话。傅厅长的讲话,全面总结了“十五”期间,我省热作产业发展经验,分析了热作产业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现代热作产业的内涵,提出了发展现代热作产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措施,特别是对热区各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深入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使热区广大热作产业从业者及时了解中央支持热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发展热作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为我国热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国热带农业》编辑部特邀热区有关领导和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就我国热作产业或本热区(垦区)在十二五期间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现整理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热作产业在热区农业和热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产业覆盖面广、关联度强、吸纳劳动力多、发展潜力大。因此,热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热作生产发展、繁荣热区经济、富裕热区农民,加快热带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热作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热作产业发展,为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热作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对我国热区农业和农产品发展形成了较大影响,对热区…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热作标准化生产进程和促进热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部2010年组织开展了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工作,以规范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管理和全面推进热作生产  相似文献   

15.
加快热作产业发展推进热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十五”时期热作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十五”时期,热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五”未期与“九五”末期相比,热带作物面积由730万公顷增加到859万公顷,增长18%。总产量由1.1亿吨增加到1.6亿吨,增长45%。总产值由902亿元增加到1344亿元,增长49%。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45元增加到3009元,增长34%。主要热带作物及其制成品出口总量由47万吨增加到108万吨,增长129%。出口总金额由21亿元增加到50亿元,增长139%。具体来讲,“十五”时期热作产业发展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6.
2013年3月4日,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组织的热作标准化生产经验交流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垦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和布署今年热作工作,重点交流各地热作标准化生产的经验,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热作标准化生产的相关工作。农业部农垦局局长、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主任李伟国,农业部热作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吕飞杰,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任冯广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王庆煌,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胡建锋等出席会议热区各省(区)农垦系统、农业厅(委)、农科院、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农场》2007,(3):F0002-F0002
6月26—27日,四川省南亚热带作物工作会议在西昌市召开。全省热区的8个市州、41个重点县市区农业局分管热作的领导及技术人员130人参加了会议。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厅长傅志康同志作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热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五”期间我省热作产业发展经验,分析了热作产业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现代热作产业的内涵,提出了发展现代化热作产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国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促进热作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及热作产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热作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据悉,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热区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广西大力推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活动,已先后创建示范园28个,带动农民增收50多亿元。种植规模逾0.27万hm2的广西金穗集团,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金穗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加入WTO后我国热作产业的现状,提出了在贸易技术壁垒协定(WTO/TBT)的框架下,充分利用标准化手段,建立我国技术壁垒以及冲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热作产业发展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