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选取可靠性、弹性、脆弱性、均方差及最大缺水率等5个性能指标为持续性指标,以冯家山水库为研究对象,针对生活、工业、生态环境、农业灌溉等水库用水户,合理选取性能指标构建持续性指标,对其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并用这4个用水户作为用水群的组成构建群持续性指标对水库供水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冯家山水库供水持续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现状情形下,水库供水持续性为35%,持续性较低;尤其农业灌溉供水持续性仅为29%.减少农业灌溉对水库需水要求的30%时,生活、工业、生态环境、农业灌溉用水户的可靠性及持续性都得到提高,此时,农业灌溉供水持续性为40%,水库供水持续性为45%,水库供水持续性得到提高.可在灌区采取一定的节水措施,以减少农业灌溉对水库的需水,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户的持续性和水库供水持续性,降低缺水风险,促进水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对灌区的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西北内陆灌区为例,根据其特点从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初步建立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四元和五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构造流域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灌区节水综合效应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西北内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靠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灌区综合效应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干旱环境下春小麦最优调亏灌溉制度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调亏灌溉2年的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供水效率和2年后的土壤养分综合指标4个单项参评因子为参数建立单因子评判矩阵,对干旱环境下春小麦调亏灌溉制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处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以HFF处理最高,其次为MFM处理,而以LLL处理最低,但所有调亏灌溉处理综合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高水分处理FFF。因此,无论是从作物生产力、水资源利用效率还是水资源和土壤养分的可持续利用方面来说,HFF处理调亏灌溉模式均因其最高的作物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供水效率(为最大值的96.3%)及较高的土壤养分综合指标(为最大值的97.7%)而具有最高的综合评价指标,成为试区推荐的春小麦全生育期最优调亏灌溉模式,即春小麦孕穗和抽穗期及灌浆—生理成熟期均高水分处理(65%~70%田持)而拔节期重度水分调亏(45%~50%田持),其灌溉定额为440 mm左右(包括晚秋季储水灌100 mm)。  相似文献   

4.
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节水灌溉主要影响因素及效能表现形式,依据科学性、简性性、可操作性及针对性等原则,在对综合采用专家评分法、Delphi法、层次分析和隶属度等方法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非量纲化处理与检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现有规划、规范及发展现状对所选指标进行了分级,为开展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调亏灌溉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对黑土区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调亏灌溉方案的优劣取决于它的综合效果,难以直观评价。以2013年在黑龙江省红星农场进行的玉米调亏灌溉技术效应的试验研究为基础,选取了8个评价指标,采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其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函数值得到各评价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大小对不同调亏处理的各项指标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调亏程度为田间持水量60%的处理为最佳调亏灌溉方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适宜调亏灌溉处理分别提高了2.11%和6.42%。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玉米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目的之一是着力满足农业用水需求,提高农业灌溉的用水供水保证保障能力。结合云南省农业供水特点,建立农业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规划实施前后的云南省农业供水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云南省农业供水处于橙色预警状态,规划提出重点水源、节水灌溉和抗旱应急水源等重大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农业供水的保障程度,规划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灌溉用水效用评价指标的尺度效应问题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波  刘钰  许迪 《灌溉排水学报》2012,31(4):11-15,31
以灌溉水利用效率、灌溉水生产效率和灌溉效益为代表的灌溉效用评价指标在不同尺度上的计算方法及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也会因为尺度的差异而体现不同的含义。以灌溉水量平衡为基础,分析了灌溉用水三大评价指标在不同尺度理论值及其尺度间相互转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灌溉效用尺度效应的作用,小尺度的低效用在大尺度上并不意味着效用低下。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较为完善的基础数据平台、评价方法亟待实用化、亟需建立符合不同层次评价需求的指标体系、规划缺乏科学性,与生产实践脱节等。提出应加强节水灌溉基础理论与节水潜力分析、完善现有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重视节水灌溉项目综合效应评价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和已建节水示范区综合效应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农业灌溉耗水研究是流域水文模拟与水资源评价、灌区规划与灌溉水管理的基础研究工作。从农业耗水的机理、三水转化关系入手,对农业灌溉耗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流域与灌区2个尺度对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便于应用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灌溉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灌溉现代化这个核心,提出了灌溉现代化的定义、核心理念、基本特征、评价标准和表现形式;围绕灌溉现代化水管理技术,提出了灌溉现代化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灌溉水源配置现代化关键技术、灌区输配水调度现代化关键技术、田间灌水现代化关键技术、灌溉管理现代化关键技术等4个方面,构建了灌溉现代化水管理基本框架和"供水可靠化、调度灵活化、用水精准化、管理信息化"协同发展的灌溉现代化水管理技术模式,为推进灌溉现代化水管理工作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目前各地区统计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差异极大。很多数据明显的存在错误,难以作为比较与衡量的标准。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正常测定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测定方法存在测定工作量巨大、测定条件难以保证等。通过开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对灌区进行实地调研,在了解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综合测定计算方法。该方法既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而且能反映出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以漳河灌区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天然草场禾草十杂类草群落的水分敏感反应期,关键灌水期、缺水损失函数、亏水敏感指数,为提高灌溉草场的管理水平,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灌溉草场的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PLC变频调速节能灌溉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变频调速灌溉系统与阀门开度调节灌溉系统的节能效果之后,得出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灌溉系统供水方式,即利用PLC结合变频器的方式来实现恒压变流供水。给出了变频调速灌溉系统结构图,并进行了系统软件流程设计。系统能够连续采集水泵流量,与设定的工作压力进行比较,实时改变水泵电机的工作频率调节灌溉流量。从而改变了传统农业依靠控制阀门开度及人工启停水泵电机的操作方法。经过实验证明,采用变频调速的节水灌溉系统,比传统模式节能20%~69%。对设备寿命周期的延长,节约电能和人工成本,提高灌溉可靠性方面均有极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crop yield response to water deficiency (magnitude and time of occurrence) is of outstanding importance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rrigation systems. In this paper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parameter representing crop sensitivity in a production function proposed by Jensen (1968). A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this parameter, derived from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make it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irrigation practice. The procedure is illustrated using data for grain sorghum. Finally, an attempt is made to optimize the intra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for the same crop when the volume of available irrigation water for the entire season is limited.  相似文献   

15.
灌区排水再利用研究及其应用不仅对保障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提高农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灌区排水再利用研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排水再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常见的排水再利用工程运行模式和减轻排水灌溉利用负面效应的管理措施。指出我国灌区排水再利用具有较大潜力,排水再利用的节水减污效果明显,目前关于排水中氮磷等营养成分的研究成果较多,对盐分及其他组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再利用的工程运行模式与灌溉管理措施是影响排水再利用效应的关键因素,排水水质和水量变化规律、最佳再利用模式和灌溉管理措施的选择、再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与风险分析等是今后排水再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大兴区和通州区境内的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灌区水文、气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量平衡状况、水利工程现状以及作物需水、灌溉水源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统筹调度再生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灌区内可利用水资源,使再生水灌区供水保证率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提出了再生水灌区规划重点应围绕地表调蓄工程、田间配套工程、水网扩建工程以及灌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等4项内容。研究成果提升了再生水灌区规划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再生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风和蒸发因素对喷灌效果的影响,针对我国农业种植的分散和多样性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生态农业的节水喷灌喷头结构,并设计了具有无线传感网络湿度自适应感应能力的电控阀门,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自动实时灌溉作业,从而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本设计的节水喷灌喷头在结构上增加了反向补气嘴,使喷头可以完成直射、步进和反向旋转动作,灌溉系统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构建了无线通信网络,使用MSP4 3 0和CC2 4 2 0为主要部件搭建了硬件平台。利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喷灌喷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采集数据的误差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采集数据的可靠性较好,节水喷灌喷头可以有效的节约利用水,节水率较高,并且灌溉耗时短,提高了灌溉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灌溉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中的田间水有效性,区分为存贮效率和利用效率,对两种指标评价的物理意义、实验方法及具体数值,结合气候干旱、浅地下水埋深型灌区求得初步研究成果。评价田间水利用的有效性应以作物需水量为目标,考虑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连续系统(SSGC)中的水量交换,对单元体总水量进行动态评估,较传统方法合理,符合浅地下水埋深型灌区实际,有助于节水灌溉的分析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纵向岭谷区农业水管理调控,宏观上以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从需求入手,采取强化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抑制需水的不合理增长,到2030年农田有效灌溉程度达到32%,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1,农业灌溉需水总量控制在89.8亿m3,需水年均增长率仅0.52%,以MKIE BASIN模型的配置结果显示,各规划水平年能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微观上应建立数字流域工程,提高对流域雨水工情的实时监测.推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实时灌溉预报、渠系动态配水、实时信息采集和预报修正、灌区空间信息管理等内容的流域单元农业灌溉用水及水资源的实时调度系统,利用水资源配置成果与短期实时调度相结合,实现流域单元的农业高效用水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