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落叶松大痣小蜂Megastigmus pictus(Frster)为中国新记录;幼虫蛀食兴安落叶松种子。二年1代,以幼虫在种子中越冬;滞育一、二年。危害率3—9%。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种子小蜂(Eurytoma laricis Yano)属膜翅目(Hymenoptera)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害虫,重要检疫害虫。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危害较重,以幼虫危害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子,造成种子中空,失去发芽能力。被害种子外观上无被害痕迹。文章探讨了落叶松种子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益康  王冰 《林业科技》1993,18(4):21-23
落叶松球果瘿蚊是落叶松的球果害虫,1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表土层化蛹越冬。幼虫最先取食花蝇危害过的果鳞,随着虫龄增大,也危害健康的果鳞与种子。幼虫行动迟缓,终身在一个球果里取食,没有转移习性.林缘树上球果受瘿蚊危害比林内球果受害重.同一株树下部球果比上部球果被害重。阳面球果比阴面球果被害重。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兴安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灾,1998—2002年间研究了该虫种群自然消长规律。将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期、危害幼虫期、滞育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5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组建了5个世代的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分析表明:平均种群趋势指数为4.56。其中危害期幼虫相关系数r值为0.6857,回归系数b值为0.2221,滞育幼虫r值为0.8965,b值为0.6165。滞育幼虫期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生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滞育幼虫期的自然消亡是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突然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天敌、气候、食料等。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我县的柠条种子有豆象和小蜂危害,最高年份达30%左右,一般危害程度也在1~5%左右。这些幼虫在被害的种子内越冬,第二年春末夏初羽化,再危害新的种籽。被害种籽完全失去发芽能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ciphila (Wachtl.)]在内蒙古在兴安岭大面积发生危害,发生面积的.为1hm2,根据生产防治工作的需要,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定点观察研究,对该虫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搞清楚了该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至5龄幼虫于当年7月中旬下树,主要在土壤中2-7cm的土层中以幼虫做蛹室越冬,少数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6月上旬化蛹 ,蛹期长约10天,成虫的发生期在6月上中旬,并于雌成虫羽化的一两天后交尾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量约为40-50粒,6月中旬出现幼虫,该衣滞育现象,预蛹滞育期一般为三个年头,第三年春季正式化蛹,寄生蜂有3种,寄生蜂一种,虫生真菌一种,食虫蜘蛛4种,食虫鸟4种,通过敌敌畏插管烟剂防治后效果可达95%左右,这些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花椒吉丁虫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吉丁虫 Agrilus sp.在陕西省渭南、宝鸡地区危害花椒严重。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久效磷—羊毛脂膏式杀虫剂是对其较为理想的新型药剂;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sp.为幼虫期天敌,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松树皮象属鞘翅目 ,象虫科 ,又名松大象鼻虫。该虫以成虫和幼虫越冬 ,主要危害 :落叶松、红松、糠椴、山杨、油松等树木。成虫咬食树干的韧皮部 ,造成块状疤痕 ,当多块疤痕将树干围成一圈时 ,梢头就会枯死。受害幼树一般树冠大而高度不够 ,干才生长不良 ,失去利用价值 ,受害严重者全株死亡。1 危害程度该虫在塞罕坝近几年连续大面积危害落叶松幼林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分场就累计发生1 90 .8hm2 ,被害幼树约 1 388株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万元之多 ,并且该虫连续几年均有发生 ,如防治不及时 ,将给幼林地造成不堪设想的损失 ,所以对该…  相似文献   

9.
母树林落叶松花蝇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阳林业局白刀山落叶松母树林系长白落叶松种子的重点产区 ,也是我国仅有的 ,面积最大的优质长白落叶松种子基地。但是 ,由于落叶松种子害虫的危害 ,从 7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一直没有采种 ,造成极大的损失。在落叶松母树林中 ,球果和种子害虫有落叶松花蝇、落叶松种子小蜂、球果卷叶蛾、球果螟等 ,其中落叶松花蝇为最主要的害虫 ,因此 ,重点对落叶松球果种子害虫优势种——落叶松花蝇 ( L asiomna laricicola Karl)进行了综合治理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 落叶松花蝇的发生规律落叶松花蝇在绥阳林区 1年发生 1代 ,以蛹在枯枝落叶层或…  相似文献   

10.
涂药防治松瘿小卷蛾邵文治松瘿小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属,是危害落叶松幼林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在黑龙江省两年一代。分成虫、卵、幼虫、蛹4个发育阶段。此虫主要是在幼虫期蛀食落叶松一年生新枝的韧皮部,林木生长组织受到破坏,被害部位形成肿瘤状虫痪,虫口...  相似文献   

11.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枸杞负泥虫各虫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食性单一,在甘肃省兰州市1年发生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被害株树冠下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成虫出蛰危害。各虫态在不同世代历期不同,10月下旬入土越冬,越冬代有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鞘蛾是落叶松林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负鞘越冬,早春幼虫蛀食针叶为害。该虫具有暴食期短,容易成灾,危害严重等特点。落叶松是凉城县主要人工造林树种,全县共有落叶松林地2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厂汉营乡马头山一带。近几年,落叶松鞘蛾曾不同程度地在该地  相似文献   

13.
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的寄主是西藏及邻近地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重要树种,其危害将严重影响相关树种的天然更新和优质种质资源的提供。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首次研究圆柏大痣小蜂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发生危害和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所有调查区域的大果圆柏Juniperus tibetica种实均受到圆柏大痣小蜂的危害,该蜂为西藏昌都市大果圆柏的主要种实害虫,其种实危害率达17%~20%;其在昌都市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种实内越冬,幼虫期长达9~10个月;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其雄虫寿命3~6 d,雌虫寿命3~7 d,补充清水或糖水可延长成虫存活时间。研究结果将为该虫的长期监测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对大叶黄杨窄吉丁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表明大叶黄杨在关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韧皮树下越冬,翌年6月中旬羽化,下旬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进入大叶黄杨枝条危害。该虫在5~7月极度干旱时发生严重;树龄越大发生越严重;高速公路中间绿化带中的大叶黄杨被害重于机关庭院。通过剪除被害枝条和用氧化乐果溶液灌根进行防治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发生规律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天幕毛虫(顶针虫)(MalacosomaneustriatrstaceaMotschulsky)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危害柞类树种,杨树、柳树、桦树、榆树、果树等阔叶树种,严重时也危害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为1a1代,以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孵出幼虫,群集,白天潜伏,夜间取食。由于连年受暖冬天气及气候异常、高温干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2002年在大兴安岭地区以黄褐天幕毛虫为主的虫害突然爆发。鸟类、天敌昆虫等对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措施以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人工物理机械防治、飞机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6.
柑桔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是危害柑桔的一种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树干基部或主根内越冬。防治该虫可采用捕杀成虫、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用棉球或废纸浸40%乐果乳油10倍药液或90%敌畏乳油10倍药液塞入虫孔毒杀幼虫及虫孔注射1:10的敌敌畏药液杀死幼虫等办法。  相似文献   

17.
对小果垂枝柏大痣小蜂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果垂枝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曲靖地区1 a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产卵于当年生幼嫩小球果种子内,卵于6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在种子内取食约10个月并随种子同步发育,一生仅取食1粒种子,无转移危害习性。成虫在上午6∶00—9∶00和下午12∶00—15∶00羽化最多,雌雄性比为0.9∶1,雌虫平均寿命为7.1 d,雄虫平均寿命为5.2 d。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种子园球果害虫—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红梢斑螟是我省严重为害湿地松种子园2年生球果的害虫,被害球果种子损失率达43%以上。该虫在广东1年4~5代,以高龄幼虫和蛹越冬,翌年1月中旬40%高龄幼虫化蛹,3月下旬后85%羽化为成虫。在5月上旬开始为害球果,9月中旬为害最严重,有虫株率达55.4%。该虫主要集中在树高8m以下树冠层内的2年生球果上和林内生势弱的母树以及缓坡地中坡底的母树上。寄生天敌有广大腿小蜂等16种。化学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浓度为8000~10000倍液喷洒,效果较好,或采用营林等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松瘿小卷蛾Laspeyrsia Zebcsna(Ratz)是东北地区落叶松中,幼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吉林省的舒兰、桦甸、磐石和延吉等地的落叶松人工林内普遍危害,个别林地危害尤烈.此虫幼虫期生活于枝、梢上,潜食当年新生嫩梢基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刺激落叶松枝条膨大形成虫瘿,并引起流脂,往往造成主梢在侧枝自被害部以上枯死;主  相似文献   

20.
一、危害情况落叶松卷叶蛾是危害落叶松的一种新害虫.1967年此虫于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大面积发生,其中三万余亩落叶松纯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虫口密度高达2,391条/株.树冠中、下部针叶被食尽,仅剩枝条残叶,被害林木一片枯黄,似火烧,林缘受害尤甚.被害植株次年发叶晚,叶色浅绿,枝条亦脆,一触即折,连续三年危害,严重影响林木健壮成长,有的幼小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