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  贾森  王蛟洋  张歌  高全  高莉莉  吴航 《花生学报》2023,(4):47-52+59
准确掌握辽西花生全生育期及各发育阶段需水量,及时准确预报其蒸散量,对优化水资源管理和开展花生精准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基于2022年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观测数据,确定花生各发育阶段需水量;通过应用单作物系数法修正花生作物系数至旬尺度,进而提高花生蒸散模拟准确性。结果表明:花生全生育期总需水量385 mm,各发育阶段需水量为下针-结荚期>结荚-成熟期>开花-下针期>播种-开花期;花生作物系数kc在花生出苗后开始增加,在下针-结荚期达到最大,随后开始减小。本研究对逐日作物系数kc值进行旬平均,进而给出花生作物系数旬值;与FAO56推荐作物系数比较,作物系数修正后可以提高3.6%的蒸散模拟准确性。本研究为花生节水灌溉和开展精准蒸散预报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需水规律与灌溉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表明: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为了保证其生育有一定的繁茂度,和促进生殖器官的健壮生长,增加开花、结荚数,一般在黑土地区苗期至分枝期土壤含水量占最大持水量的65—70%以下时,就要进行灌溉。但此时灌水量不宜过多,过多就会降低地温,影响生育或招致节间伸长,生育期易徒长倒伏。大豆在开花之后,鼓粒以前需水最多,土壤含水量在占最大持水量的85%时,生育最佳。但在大田条件下很难达到,一般占最大持水量的80%,就可满足需要。鼓粒后需水量虽逐渐减少,但也不能低于占最大持水量的75%,当降到70%以下时,即要进行灌溉。灌溉方法因地势和条件而不同。一般平地可沟灌,岗地需要喷灌,以满足大豆对水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超高产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建新  周婷  贾珂珂 《大豆科学》2012,31(5):739-743
为探明超高产大豆品种的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在田间系统地比较了超高产大豆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与高产大豆新大豆10号的花荚形成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具有终花期、始荚期明显推迟,花期和荚期显著延长,开花节数和结荚节数明显增加,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单株花数和荚数明显增多的特点;中黄35中部和上部节开花数多,新大豆1号和10-124下部节开花多;中黄35植株下部和中部节的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新大豆1号和10-124植株的中部和上部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超高产品种开花期和结荚期明显延长、开花和结荚节数增多、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且峰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灌溉方式对大豆光合性状及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均匀灌溉、固定隔沟灌溉、交替隔沟灌溉3种灌溉方式,分别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进行灌溉,每次单沟灌水量分为60、45和30 mm 3个水平,以不灌溉为对照,研究了灌溉方式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可极显著提高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大豆产量,交替隔沟灌45 mm的R4期光合速率、产量与交替隔沟灌60 mm差异不显著,而且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从节水增产增效角度分析,交替隔沟灌溉45 mm的灌溉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5.
浅析灌水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尤以分枝期到鼓粒期对水分要求最高。试验表明,大豆生育期间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大豆产量:开花期灌水。增产40.80%;结荚期灌水,增产52.19%;开花和鼓粒期各灌水一次,增产92.33%;分枝、开花、鼓粒期各灌水一次,增产155.77%;分枝、开花、结荚、鼓粒期各灌水一次,增产166.21%。从经济效益上看,开花期和鼓粒期各灌一次水,经济效益最高,其产投比达到6.87:1。  相似文献   

6.
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较,扁茎大豆植株较矮,节间短;节数不多,但叶数多;叶片着生奇特;叶片较小,叶柄较短;顶端花序特长,开花结荚密集。但扁茎大豆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7.
大豆不同类型品种开花次序观察再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黎  董钻  宋书宏 《杂粮作物》2004,24(2):84-85
通过3年田间试验观测记载,比较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开花、结荚特性.主要结果如下:有限性大豆始花晚、花期短;亚有限性和无限性大豆始花相对早,花期也长.有限性大豆的开花次序是由中部开始,逐渐向上向下开放;亚有限性和无限性大豆的开花次序均由下而上依次开放.有限性大豆主要结荚部位集中在植株的中上部、尤以顶部结荚较多;亚有限性大豆结荚部位主要在植株中上部;无限性大豆的豆荚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
田佩占  袁全 《大豆科学》1997,16(2):113-117
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较,扁茎大豆植株较矮,节间短;节数不多,但叶数多;叶片着生奇特;叶片较小,叶柄较短;顶端花序特长,开花结荚密集。但扁茎大豆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9.
测定铁丰25号大豆,在分枝、开花、结荚、鼓粒期根与地上部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经分析,大豆结荚期,根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不协调;并测得从分枝期开始,地上部与根的干物质积累量按19.38:1而且逐渐减少的比率进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不能突破13032.0公斤/公顷;同时测得要实现每公顷3000公斤以上产量,开花、结荚、鼓粒期根的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不能低于16.8、27.6、7.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大豆需水规律,结合苗情,墒情和天气情况,在大豆初花期和结英初期进行了相当于人工降雨30mm,40mm两个不同水量的喷灌对比试验,发现旱情及时补水灌溉,以最小的水量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