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Ⅱ优航2号(Ⅱ-32A×航2号),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现将Ⅱ优航2号的特征特性及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Ⅱ优航2号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产量602·33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570·54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9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69%。2006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连片种植7 hm2,经专家验收,平均干谷产量763·6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02%。2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688在建瓯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688系南平市农科所用不育系SE21S与南恢688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晚稻新品种,于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09007).2006年省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497.8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产量470.12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65%,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8年引进福建省新品种中试基地的建瓯市小松湖头村生产示范种植,种植面积0.133 hm.,平均实割产量为573.10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5%,表现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现将其在建瓯市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特优202是漳州市农科所2002年用自主选育的不育系龙特甫A和恢复系漳恢202配制的优质、高产感温型杂交早籼新组合。2004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产量537.9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8%,达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494.45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9%,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参加漳州市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4.9kg/667m^2,比汕优63增产6.95%。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E02)。  相似文献   

4.
Ⅱ优明6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62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62是三明市农科所新育成的抗稻瘟病、高配合力、强恢复力恢复系,Ⅱ优明62于2004—2005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a区试平均产量达718.5kg/667m^2,比对照增产9.94%,2a均居参试组第1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1.63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6%,居第1位。表现高产、抗病、米质较优、适应性广,于2006年10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Ⅱ优50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南恢505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于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9010).2006年福建省区试初试,平均产量458.08 kg/667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5.19%,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增产点率92.31%.  相似文献   

6.
两优多系1号是三明市种子站、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用SE21S与多系1号配制而成的晚稻新组合。具有大穗、高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好等特点,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6年大田县种子站引进两优多系1号新组合在全县作晚稻种植33·33 hm2,经田间现场验收,平均干谷569·3 kg/667m2。现将两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产量表现两优多系1号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产量473·06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471·74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  相似文献   

7.
冈优 5 2 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冈46A与蜀恢 5 2 7配组而成杂交水稻新组合。 2 0 0 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2 0 0 1年由宁德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宁德市 ,经试验、试种表现丰产性好 ,熟期适中 ,抗性较好 ,米质较优等特点。1 产量表现2 0 0 0年参加省双晚观察圃观察 ,平均 667m2产 45 9 73kg,比对照汕优 63增 2 7 78kg ,增产6 43% ,单产排名第二 ;2 0 0 2年参加省晚稻中迟熟A组区试 ,平均 667m2 产 440 39kg,比对照汕优 63增 5 64%。2 0 0 1年参加宁德市中稻区试 ,平均 667m2 产5 4 5 8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5 0 9kg,增产1 0 …  相似文献   

8.
Ⅱ优 1 31是泉州市农科所用Ⅱ - 32A与本所选育的优质恢复系泉恢 1 31配制而成的杂交中晚籼新组合。经 2 0 0 1~ 2 0 0 2年 2a泉州市区试及2 0 0 2年福建省区试 ,表现米质优、产量高、较抗病、熟期适中等特点。其米质经检测 1 2项指标中有 6项达优质米一级标准 ,4项达二级标准 ,在福建省首届优质稻投标中入标。1 产量表现1 999年晚季参加泉州市农科所品比 ,平均产量 45 6 6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5 5 % ,居第二位。 2 0 0 0年继续参加该所品比 ,平均产量487 4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7 94% ,居参试组合第一位。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稻米》2001,(2):13
D702优多系1号是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以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引进的D702A不育系为父本 ,多系1号为母本配组选育的优质高产、再生力强的杂交稻新组合。2001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二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及作中稻、单晚、烟后、连晚、再生稻多种稻作示范栽培 ,该组合表现出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产量高的特点。该组合1998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 ,6个试点平均单产502.72kg/667m2 ,比对照汕优63增产9.21 % ,达极显著 ,6个试点增产 ,居12个参试组合第3位…  相似文献   

10.
两优2163是福建省稻麦研究所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SE21S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8年、1999年通过省区域试验,2000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米质优,生育期理想,产量有保证,在市场对米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今,它是一个较理想的晚杂组合。1 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省晚籼两系组区试,平均产量49396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050%;1999年续试,平均产量37985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减产027%。两年产量与汕优63均无显著差异。1998年在长乐市鹤上镇试种示范,实割测产,平均5373kg/667m2,比汕优63增产407kg…  相似文献   

11.
Ⅱ优131是泉州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恢复系泉恢131配制而成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晚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产量432.63kg/667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4.68%,达极显著水平,居本组试验第3位。2003年续试,14个试点全部比对照增产,  相似文献   

12.
威优254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用V20A与恢复系254配制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254系人工制恢选育而成,其亲本配组方式是:测64—7///密阳23/圭 630,//26窄早。 at优 254已通过岳阳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 1991年参加岳阳市杂交晚稻区试,平均亩产507.1kg,比对照汕优64亩产468·1kg亩增39.0kg,增产8.3%,增产达显著水平,产量居中热组第1位.7个试点,个个试点产量超汕优64,比同时参试的威优 77亩增 20. 3kg,增产 4. 2%。 1992年岳阳市区试续试,亩产49.0kg,比对照I汕优64增产9.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Ⅱ威优46产量略高,生育期短吊…  相似文献   

13.
谷优527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优质、抗病、配合力强的不育系谷丰A与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优质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晚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单产6.71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8.24%,13个试点有12个增产,增产点数达到92.31%.2003年续试,平均单产7.25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9.25%,14个试点都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数达到100%.2a区试,平均单产均居该熟组所有参试组合之首,增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破格参加2003年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组合)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单产7.12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92%.参加2a福建省区试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MR).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评选三等奖.2004年闽侯县尧沙引进试种,表现生育期理想、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D奇宝优1号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奇宝优1号是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D奇宝A与登秀1号配组育成的晚籼杂交稻组合,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长汀县2006—2007年在全县多点多稻作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产量高,双晚,平均产量565.8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作中稻和烟后稻,平均产量560-620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达显著水平。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在长汀县中稻、烟后稻区或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均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现将其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Ⅱ优 16 2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Ⅱ 32A作母本 ,与利用花药培养育成的恢复系蜀恢 16 2作父本配组而成 ,1993年定型。宁德市于 1998年引进该组合参加本地区试。经 3a试验、试种 ,表现产量高 ,米质较优 ,农艺性状优良 ,适应性广等特点。 2 0 0 2年 1月通过宁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宁德市中稻区试 ,平均产量 8 13t/hm2 ,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10 8% ,达极显著 ;1999年继续参加宁德市中稻区试 ,平均产量 7 6 7t/hm2 ,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10 7% ,达极显著。 1998年在古田县湖滨乡西山村中稻简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谷优734是谷丰A与绵恢734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06年参加福州市晚稻区试,产量478.2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09%;生育期133.2d,比汕优63迟熟3.1d;抗稻瘟病,米质检测10项指标达到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针对组合穗大粒多特点,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分蘖成穗率,制种差期中稻35d左右,烟后稻30d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金优028系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金23A不育系与南恢028配组而成的优质早稻新组合,2006年参加福建省区试,平均产量467.36kg/667m^2,比对照威优77增产6.5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l位,增产点率为78.57%。2007年续试,平均产量492.67kg/667m^2,比对照威优77增产4.74%,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8年根据福建省种子总站安排在福建省中试基地建瓯市小松湖头点种植.  相似文献   

18.
天龙优1340是四川西科种业股份公司与河南省信阳市农科院以三系不育系天龙13A为母本,与高生物量、高配合力恢复系天龙恢140配组,共同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2-2013年参加豫南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85.5 kg/667 m~2,比对照Ⅱ优838平均增产6.9%,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参加豫南稻区中籼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8.4 kg/667 m~2,比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7.0%,增产点次达100%。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宜香1577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用宜香1A和宜恢1577配制而成的杂交稻组合,具有米质优、米饭口感好并有香味、产量高、制种产量高、易栽培、适应性广等优点。2001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米A组试验,平均单产565.4kg/667m^2,比汕优63增产5.4%,极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单产573.9kg/667m^2,比汕优63增产7.63%,极显著。2003年通过四川、贵州、陕西、江西、广西、安徽和浙江等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冈优12     
冈优1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冈46A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组合。冈46A的保持系来源于二九矮7号/V41//珍汕97/雅矮早;其不育胞质为西非栽培稻Cam-bikakakwm。 一、产量表现 该组合1990年通过四川省级区试;同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稻区试中稻组试验,18个试点平均亩产579.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居第一位。1991年续试,21个试点平均亩产545.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达显著水平,居7个组合之首。两年全国区试平均亩产比汕优63增产2.65%,日产量增0.18公斤,是近几年来全国区试中稻组中唯一比汕优63连续两年增产的组合。适宜在川、云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