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腱在奶牛运动和负重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奶牛发生屈腱断裂后,因奶牛体重大,造成不能站立和运动,失去生产能力而被迫淘汰.我们在临床上遇到5例奶牛开放性后肢屈腱断裂的病例,经采用制动固定方法治疗后,均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延吉市某鹿场饲养627只鹿。因2008年5月初鹿场发生鹿的皮肤病,该鹿场邀请就诊。通过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鹿蠕形螨病。  相似文献   

3.
二十多年来,我院门诊曾收治大小家畜开放性腱全断裂40余例,都因感染化脓而失败。1984年以来,我们在患畜局部创伤处直接撒布高锰酸钾粉,对控制感染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腱全断裂后,由于肌肉的牵拉,腱的断端向近心端收缩,形成较大的断端间隙。据此我们采用了将腱两端尽量靠近的屈曲固定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近3年共收治犊牛开放性腱全断裂4例,全部治愈。其中1例为跟腱全断、2例为后肢趾浅趾深屈腱全断,1例为前肢指浅、深屈腱全断。主要症状:患肢机能障碍、站立时患肢不负重、悬蹄着地,蹄尖翘起,行走时高度  相似文献   

4.
腱断裂是腱因连续性破坏而发生分离。牛发病较多,临床上常见屈腱断裂和跟腱断裂,伸腱断裂少见。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腱断裂和症候性腱断裂,前者又可分为非开放性腱断裂和开放性腱断裂。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腱鞘内腱断裂和腱鞘外腱断裂。按损伤程度可分为部分腱断裂、不全腱断裂和全腱断裂。腱全断裂多发生于肌腱的移行部位或腱的骨附着点。  相似文献   

5.
<正>腱断裂是腱因连续性破坏而发生分离。牛发病较多,临床上常见屈腱断裂和跟腱断裂,伸腱断裂少见。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腱断裂和症候性腱断裂,前者又可分为非开放性腱断裂和开放性腱断裂。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腱鞘内腱断裂和腱鞘外腱断裂。按损伤程度可分为部分腱断裂、不全腱断裂和全腱断裂。腱全断裂多发生于肌腱的移行部位或腱的骨附着点。1症状奶牛腱断裂的共同症状是患腱弛缓,断裂部位缺损,又因溢血和收缩,断端肿胀,断裂部位有温热  相似文献   

6.
笔者介绍了吉林省双辽市某新建鹿场育成梅花鹿因长途运输应激而发生急性肠炎的病例,分析了病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病鹿和鹿只饲养管理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有助于养鹿生产。  相似文献   

7.
奶牛屈肌腱完全断裂,多因暴力所致,治疗困难很大。我们曾对两例开放性屈肌腱完全断裂,采用断腱“8”字缝合后,以特制的高跟连尾带翼蹄铁临时固定,促进断腱愈合获得成功,报告如下。一、病例简介1986年4月刘××9岁奶牛,右后肢跖部趾深屈肌腱被利刃所伤完全横断,三天后来院诊治。  相似文献   

8.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某鹿场存栏梅花鹿157只。2008年6月,有2只鹿突然死亡,均为年轻公鹿且营养良好。据饲养人员介绍,2只鹿生前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精神萎顿现象,伴有轻微的神经症状。其中1只曾出现明显的血便现象,2只病死鹿膘情良好,尸僵完全,天然孔无出血现象,但肛门松弛,其中1只肛门有暗红色血迹。  相似文献   

9.
灵宝市朱阳镇梁庄鹿场位于该镇西北10 km余的浅山区。 1996年 8月 ,该场首次从山西省某鹿场引进种鹿 ,至发病前实存栏 78只 ,其中成鹿 47只 ,仔鹿 31只 ,分饲于 4个圈舍。聘请原引种场 1名技术员负责饲养管理。饲草以砍伐山坡上的桦树、橡树、木索树等乔、灌木枝叶为主 ,精料以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夏季我县北联镇某鹿场饲养的鹿发生了一种以败血症和肺炎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过我站技术人员的综合诊断,确诊为巴氏杆菌病,特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该鹿场共饲养53只鹿,2002年7月20日开始发病,7月26日来我站咨询时,已经发病12只,死亡4只,病鹿体温升高到41℃,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眼结膜充血、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初期粪便干燥,后期腹泻,严重时粪便带血,呼吸促迫。口鼻流泡沫液体或淡白色液体,常于1-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11.
屈腱全断裂是兽医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失去使役能力。为了探讨对此病较为理想的疗法,我们特做了马属动物屈腱全断裂的自然愈合试验。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一)试验动物:实验病例马两匹、驴4头,骡4头;自然病例马6匹,骡8头,驴10头。(二)试验器材:常用外科手术器械、纱布、绷带、消毒药品及青链霉素等。  相似文献   

12.
开放性屈腱断裂是农用大家畜的常见外科病,多是蹴踢在犁铧等锐利物上所引起,皮肤破裂,腱不同程度的断裂甚至深浅屈腱完全断裂。对各种病例,以前的治法都是:一、进行外科处理后缝合屈腱;二、装置石膏绷带或夹板绷带固定患肢于直立姿式;三、病  相似文献   

13.
我县某鹿场饲养蒙古马鹿95只,由于饲养不当致所产的17只仔鹿全部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6月份开始对母马鹿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更换饲料和对症治疗,使仔鹿死亡得到了有效控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9年8月,我市某鹿场饲养的1岁左右的育成梅花鹿发生不明原因的死亡.由于鹿的野性较强,病的初期临床检查较困难,给患病鹿的诊断带来了很大难度.我们经过近1周的时间终于查明该鹿场死鹿的病因,最后得以确诊,经用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牛的腱撕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自然断裂,(2)创伤断裂,(3)坏死性断裂。牛后肢趾屈肌腱的创伤性断裂最常见,其次是腓肠肌腱。但马匹的腓肠肌腱断裂占首位,趾浅屈肌腱占第二位。腓肠肌腱是趺关节的主要伸肌,它与趾浅屈肌腱一起支撑站立动物的趺关节。当这些组织结构断裂时,动物的临床表现随受累肌腱及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异。发生趾浅屈肌腱或腓肠肌腱断裂时,趺关节的支撑只有非常小的变化。当腓肠肌腱和趾浅屈肌腱同时断裂时将引起趺关节过度屈曲,该关节可能触及地而。  相似文献   

16.
自1982年以来,我们对马(骡)的开放性腱断裂31例和跟腱断裂3例,曾采用制动固定法,限制屈腱活动。本法对促进断端接近,加速愈合起到良好的作用。制动固定法:依屈腱断裂与跟腱断裂的不同,分为屈腱断裂的制动固定法和跟腱断裂的制动固定法两种。1.屈腱断裂的制动固定法用卷轴绷带,将球关节以下向后屈曲的缠绕,以限制屈腱的活动。如跖部上3/4部屈腱断裂的制动固定,是利用蹄与球关节上方背侧打一制动绷带(如图1)。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的饲养生产在我国的农牧业中占很大的比例,因反刍动物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饲养方式。违背正确的饲养方式,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瘤胃臌胀是瘤胃内饲料异常发酵引起的,是由饲养管理失当所导致的。正确的饲养管理,保证瘤胃健康,是反刍动物饲养中的一大关键。1病例报告2012年7月某鹿场有一只公鹿出现弓背、举尾、狂燥不安的现象,兽医赶来对这只鹿进行了检查,发现此鹿除表现强烈的不安现象外,还有腹围显著增大,左肷部凸起明显,可  相似文献   

18.
家畜腱断裂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损伤性疾病,治疗方法各地都不同。多年来,我们采用“S”形铁板固定法治疗97例,其中驴跟腱断裂7例,深浅屈腱断裂13例;骡跟腱断裂7例,深浅屈腱断裂13例;马跟腱断裂6例,深浅屈腱断裂11例;牛跟腱断裂19列;深浅屈腱断裂21例;计跟腱断裂39例,采浅屈腱断裂58例。报道如下。材科准备“S”形铁板一块,长短根据患畜个体大小,损伤的部位而定。规格:跟腱断裂上至膝关节,下至蹄尖;深浅屈腱断裂上至跗关节,下至蹄尖。宽30毫米,厚3毫米。棉花250—300克,纱布绷带3卷,石膏绷带的3—5卷(幼畜可用纱布绷带).  相似文献   

19.
正1 养殖历史悠久东丰县1682年辟为 "盛京围场",1796年(嘉庆元年)首开人工养殖梅花鹿的先河,采取窖鹿方式,捕获活鹿,围栏圈养,朝廷进贡,皇室享用。1900年设立"养鹿官山",史称"皇家鹿苑",猎户赵允吉、赵振山父子先后被朝廷封为七品鹿达官、六品鹿达官,专为朝廷贡鹿。1947年,东丰县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国有鹿场,后建成梅花鹿良种繁殖基地。时至1985年全县国营鹿场达到7个,饲养梅花鹿5 600只,到国有鹿场改制时饲养量达到19  相似文献   

20.
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犊牛屈腱断裂症例时有发生。以往在断腱缝合上,多采用扣袢和8字扣袢缝合法。但常因患畜挣扎或起立,屈腱紧张时,造成缝线撕裂腱组织,影响治疗效果。2002年,我站收治一头屈腱割断犊牛,采用“双减法”(减张缝合、减张固定)予以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