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共有鱼类3万多种,大部分可食用,但有600余种鱼的体内某个部分含有毒素,不能食用。肉毒;肉中带毒的鱼多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域。这类鱼吃下了含有生物碱的浮游生物,这些生物碱对鱼类没有害处,而人食用后却会中毒。血毒;河鳗、黄鳗的血有毒,但加热后可使毒性物质分解,故应熟食。但加工时要防止刺伤皮肤,以免血毒侵入人体。刺毒;淡水鱼中的鳜以及某些海水鱼的鳍棘有毒腺,与敌人相遇时可分泌毒液蜇伤对方。肝毒;鱼类的肝脏一般无毒性,但过量食用马鲛、鲨等鱼的肝脏则会引起中毒,因为这些鱼肝中维生素含量较高。胆毒;有些鱼的胆汁毒性很强,…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养鱼池大批鱼类死亡的情况。发生大批鱼类死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鱼类中毒;二是泛塘。如何准确判断鱼类中毒和泛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三毛金藻是一种广盐性藻类。在秋、冬、春的低温季节,在高盐、高p H的养殖池塘中,由于其他藻类繁殖缓慢、数量较少,三毛金藻则大量繁殖并成水中优势藻。三毛金藻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会分泌溶血素和鱼毒素,能够引起鱼中毒,中毒严重或处理不及时,会造成养殖鱼类大量死亡。一、养殖案例1.基本情况和诊断利津县汀罗镇养殖池塘,为当年春天新挖池  相似文献   

4.
全球共有鱼类 3万多种 ,大部分可食用 ,但有 6 0 0余种鱼的体内某个部分含有毒素 ,不能食用。肉毒 肉中带毒的鱼多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域。这类鱼吃下了含有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域。这类鱼吃下了含有生物碱的浮游生物 ,这些生物碱对鱼类没有害处 ,而人食和后却会中毒。血毒 河鳗、黄鳗的血有毒 ,但加热后可使毒性物质分解 ,故应熟食。但加工时要防止刺伤皮肤 ,以免血毒侵入人体。刺毒 淡水鱼中的鳜以及某些海水鱼的鳍棘有毒腺 ,与敌人相遇时可分泌毒液蜇伤对方。肝毒 鱼类的肝脏一般无毒性 ,但过量使用马鲛、鲨等鱼的肝脏则会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5.
从立冬到初春的低温季节,在沿海和北方地区由低洼、盐碱滩涂、荒地改造而成的高盐、高pH值养鱼池塘,常发生由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引起的养殖鱼类中毒现象,中毒严重或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池鱼大量死亡,危害严重。能够引起鱼类中毒的小三毛金藻是指金藻门中的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  相似文献   

6.
脆肉鲩肌肉营养特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来自同一个养殖场的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肌肉营养成分 (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钙和磷 )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鱼类的营养成分比较 ,评估了脆肉鲩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 :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在组成上是一致的。在含量上存在着差异 ,脆肉鲩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比普通草鱼肌肉高 2 2 % ;粗脂肪含量是普通草鱼的 14 0 % ;氨基酸总量比普通草鱼、黄鳝、鳜鱼、黄颡鱼、万安玻璃红鲤、青鱼和团头鲂都要高 ,其中谷氨酸含量更是达到 3 93% ,远远超过对照组鱼类。  相似文献   

7.
娄忠玉 《内陆水产》1995,21(1):20-20
饲料变质引起的鱼病一例娄忠玉饲料是鱼类赖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饲料的投入也是池塘养鱼的重要手段。但是如饲料质量发生问题,会引起饲养鱼类中毒死亡。本文对一起由饲料主质引起的鱼类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希望在养殖生产中重视这个问题。一、鱼类发病情...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Leocassis LongirostrisGunther)又名江团、肥沱、鮠鱼。隶属于鮠科、鮠属,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它产于长江水系、为中型鱼类,体无鳞,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含肉率高,又少细剌,历来为宴席上的名贵佳肴。尤其是鳔特别肥厚硕大、干制成名贵鱼肚、素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种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夏花培育1.放养密度:一般亩放养6万~12万尾。2.鱼苗放养时工作要点:一要单养,不宜搭配其他鱼类混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二要适时下塘,鱼苗必须要在能够游动正常和主动摄取外界食物后下塘。三要  相似文献   

10.
蓝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藻体死后,分解产生有毒的羟胺和硫化氢,使鱼类中毒而死,每一升水中含50万个群体时,就能使鱼类致死。在水温为28—30℃,pH值8—9.5的水中,这两种蓝藻繁殖最快,水呈翠绿色。多甲藻和裸甲藻,它们死后产生有毒的甲藻素,使鱼类中毒死亡。多甲藻大量繁殖时,水呈红棕色。  相似文献   

11.
<正>肉食性鱼类是指以昆虫、小鱼、小虾、蚬肉、蚌肉等为主要食物的鱼类,因其生长快、病害少、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等优点而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湖州市主养的肉食性鱼类有鳜鱼、加州鲈和黑鱼3个品种。由于  相似文献   

12.
谨防新鲜青绿稻秆引起鱼类中毒一般养殖户都知道,不能直接使用干稻秆去喂鱼,因其浸出液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但是,用新鲜稻秆养鱼,能否也引起鱼类中毒呢?笔者曾见过此类中毒事件,会记述之,以诫后人。高要市蚬岗镇富金管理区一农户,种有几十亩低洼早稻。七月时,只...  相似文献   

13.
兆求 《海洋渔业》1982,(4):186-186
<正> 国家水产总局组织东海和南海两水产研究所的5位专业人员组成中国渔业代表团于5月8~23日回访了英国。受到英国海洋渔业总部责任主席贝纳特和其他负责人和专家的热情接待。他们前后访问了阿伯丁海洋研究所,观看了电子计算机运算表演、动水槽和鱼类行动研究录象,听取了电子计算机在资源评估和分析各类渔船经济效益的应用,和鲱鱼资源研究情况;在托利加工研究所参观了吹风冷冻机冻鱼设备、鱼类成分测验室等;在彼德海特  相似文献   

14.
鱼类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是席上之佳肴,而今已成为“菜篮子工程”中的姣姣者。但在众多的鱼类品种中,有部分鱼类含有毒素,人们误食或食之过量,就会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亚硝酸盐氮是池塘中极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之一,毒性很强,是池塘养鱼的重要监测对象。在高密度养殖鱼塘中,亚硝酸盐氮生成速度很快,并且难以降解,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鱼类的生活和生长,而且还会诱发鱼病,引发泛塘,严重时能直接造成鱼类大量中毒死亡。一、混养池中亚硝酸盐氮的产生亚硝酸盐氮是氨氮向硝酸盐氮转化的中间产物;而养鱼池中的氨  相似文献   

16.
有毒鱼类     
未然 《海洋渔业》1988,10(2):70-70
<正> 据鱼类学家统汁,世界上大约有2万多种鱼类,其中1100多种鱼有毒,称作“有毒鱼类”,而我国有270多种鱼类,也属于有毒鱼类。有毒鱼类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毒鱼类,其肌肉、皮肤、血液或内脏含有毒素。二是刺毒鱼类,体有毒棘和毒腺。三是毒腺鱼类,体无毒棘,但皮肤有毒腺组织。提起有毒鱼类,人们自然会想起河豚鱼。河豚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温带和热带海域,我国从辽宁到广东一带沿海均有分布。河豚是一类涸游性鱼类,每年3月,河豚由深海向近岸作生殖涸游,在江河产卵。一到秋天,重返大海越冬。世界上许多国家报道了因误食河豚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事  相似文献   

17.
一、H_2S中毒的一般症状 池塘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鱼在白天也出现类似浮头的症状。开启增氧机后,鱼类浮头现象并不见缓解,也不向增氧机靠近,反而四处散去,有时连开几天增氧机,情况也不见好转。当这种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死鱼现象,多为底层鱼类;同时在池边下风处很远的地方就可以闻到一股类似于臭鸡蛋的刺鼻气味。这就是池鱼的H_2S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水产》2015,(2):1-2
来自:水产前沿随着气温升高,鱼病也越来越多,用药开始频繁,在鱼病防治过程中用药稍有不慎,就会因药物过量而引起鱼类中毒,轻则造成鱼类厌食,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渔民如果未经过对天气、水质、气温、鱼体的病情分析,就盲目用药,很容易造成鱼的中毒死亡。因此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前,首先要关注水质和水温。大多数鱼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恶化有关,发  相似文献   

19.
鱼类氨氮中毒与池鱼药害及泛塘类型区别有些养殖户对鱼类氨氮中毒、池鱼药害和泛塘渔业学术概念,难以区别。我镇一渔民,池塘因氨氮含量过多中毒引起鱼类死亡,误认为缺氧泛塘,于是用生石灰泼洒抢救,其结果反而造成更大损失。鱼类氨氛中毒是因氨氮含量过多中毒引起鱼类...  相似文献   

20.
冯辉 《海鲜世界》2001,(3):39-39
一、H2S中毒的一般症状 池塘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鱼在白天也出现类似浮头的症状.开启增氧机后,鱼类浮头现象并不见缓解,也不向增氧机靠近,反而四处散去,有时连开几天增氧机,情况也不见好转.当这种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死鱼现象,多为底层鱼类;同时在池边下风处很远的地方就可以闻到一股类似于臭鸡蛋的刺鼻气味.这就是池鱼的H2S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