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从政府工作、城市园林景观特色的挖掘与深化、林业生态工程等多个视角分析信阳市园林景观品位的提升历程.在城市园林景观创建过程中信阳市政府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和资源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重视相关产业的导向和培育.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大力倡导以"绿城" 、"红城"、"茶城"为特色的信阳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科技和文化内涵,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大荔县春江花月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基础上,从城市生态宜居景观营造着手,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从构筑"满地情、贵在夜、绿荫浓"三大特色景观,探索了富含文化意蕴居住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夏邑古运河景观规划设计为案例,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生态、营造地域特色的角度进行论述,探讨"历史文化"与景观相融合的规划设计方法,塑造具有历史文化认同感,又适应现代人们生活需要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从植物种类、"书院八景"、书院建筑、书院楹联等方面调查分析了岳麓书院的植物文化,认为岳麓书院的植物景观通过本土植物展示了书院景观的地域特色,并表达了浓厚的书院文化氛围、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学校文化景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而日渐受到普遍关注。结合山河初级中学环境文化项目规划设计,从立足学校建筑布局实际,以"院落空间"为框架,以"祖国山河"为灵魂,构建文化序列景观校园,力求从文化内涵挖掘与空间院落建设两方面有机融合,探讨了中学院落式文化序列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简洁语言符号,创造出"新中式"景观。  相似文献   

8.
从高校的环境、文化特点入手,以华南农业大学打造"紫荆校园"景观为例,阐述了主题植物的选择对校园主题表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分析了"紫荆校园"主题形成后的效益,指出从植物景观营造入手,进行大学的主题打造是一种快速、经济而有效的校园环境规划方式,并能够产生超越校园范围的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并识别提取其景观基因特征,分析传统聚落的地域景观特质。旨在从文化地理学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拓展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领域与内容体系,并为大研古镇的旅游开发和景观基因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景观基因理论为指导,选取丽江大研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从物质形态基因与文化承载基因两方面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与提取方法,将大研古镇景观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与变异基因,识别传统聚落的地域文化特质。【结果】大研古镇的物质形态基因可从环境特征、民居建筑、公共空间、官府衙署4个角度考量,文化承载基因可以从纳西文化、茶马文化、宗教信仰、曲艺舞蹈、节庆习俗5个角度考量。然后根据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识别提取结果为: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凝聚了古镇的文化精髓,成为核心影响因素,是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木府、四方街、三眼井与桥市空间是依附于纳西文化而存在的附着基因,并对大研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起到补充作用;背山面水的村落选址与顺水布街有机生长的空间格局是混合基因;富有纳西民族特色的"三朵节"是大研古镇的变异基因。【结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形成及演变,是其权利机制与文化演变的体现。通过提取与识别大研古镇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可揭示与凝练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聚落的社会文化性。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大发展背景下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在大规模景观建设的同时,避免出现校园景观营造的均质化和庸俗化.找到一个适合的理论指导校园景观建设实践,是该文探索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解读景观三元论理论,试图构建出一种多元而平衡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以此指导高校校园景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