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苹果苦痘病与果实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苹果果实品质及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与苦痘病发生的关系,从而为其生产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测定了'长富2'苹果苦痘病不同发病等级果实的外观与内在品质指标及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N、P、K、Ca的含量与比值,分析了其与苦痘病发生的相关性。测定结果表明:果实硬度、糖酸比、果形指数与苦痘病病级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93、-0.89;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含量与苦痘病病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7;单果质量、横径、总糖与苦痘病病级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2、0.90。果实中的Ca含量,苦痘病病果低于正常果;而果实中N、P、K的含量,苦痘病病果却高于正常果。苦痘病病级与果实中N、P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Ca、K/Ca、P/Ca之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K/P、N/P之值均呈显著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痘病的发生会影响苹果的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而且果实中较低的Ca含量和较高的N、P、K含量及较高的N/Ca、K/Ca、P/Ca之值、较低的K/P、N/P之值,都是导致或者加重苦痘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次郎’甜柿果实发育期品质、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为沂蒙地区‘次郎’甜柿优质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盛花后110d之后的发育阶段是‘次郎’果实大小和色泽形成的关键时期,盛花后90d以后的发育期是‘次郎’果实味感形成的关键时期;②‘次郎’甜柿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均以N含量最高,随果实发育,叶片N、P、K、Ca、Mg和Fe等6种元素含量总体上均呈现降低趋势,果实中除P外,其它5种均表现出下降趋势;③‘次郎’果实与叶片矿质元素间均呈正相关,果实单果重、蛋白质、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固形与果实6种矿质元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维生素C、单宁与6种元素均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单宁与叶片6种元素均呈正相关,而单果重、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蛋白质与6种元素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云南引进葡萄柚品种叶片营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种于云南省普文县的9个葡萄柚品种的叶片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葡萄柚叶片中P与K、Mn、Z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K与Mg、Mn、Zn显著相关;Ca与Mg、Mn、Fe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Mg与Mn、Fe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Mn与Zn呈极显著正相关,N与Mn呈显著负相关。(2)叶片中只有氮、铁含量适宜,磷、钾、锌含量过高,钙、镁、锰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缺乏。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丰台区8个主栽枣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酸、主要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以及差异性分析,并对不同采收期枣果实营养成分的变化作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尜尜枣、长辛店白枣、冬枣的综合品质最优;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沧州金丝枣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均明显降低,而总酸、VB1、VB2和矿质元素Fe、Mg、Mn、K、Ca的含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坐果后贵州红玉杧果实和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为红玉杧的施肥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贵州种植的5年生红玉杧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期分别采集果实、第一蓬叶和第二蓬叶样品,测定并分析各部位大量矿质元素N、P、K、Ca、Mg和微量矿质元素Fe、Mn、Cu、Zn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采样期内红玉杧果实、第一蓬叶、第二蓬叶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最高的是K、N、Ca,分别为15.64、13.52、14.75 g/kg。红玉杧果实中各矿质元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Ca、Mn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第一蓬叶和第二蓬叶中除Mg元素外,其他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N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P含量呈上升趋势,K、Ca、Zn含量呈"降—升"的变化趋势,Fe、Mn、Cu含量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Mg含量在第一蓬叶中呈"升—降"的变化趋势,在第二蓬叶中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除Fe含量与N、P、K、Ca、Mg、Mn、Zn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各矿质元素含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第一蓬叶中N含量与Mg含量,P含量与Ca、Cu含量,K含量与Cu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Fe含量与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第二蓬叶中P含量与Ca、Cu含量,Mg含量与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果实在生长发育期对K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坐果后要注意增施钾肥。果实中矿质元素的吸收受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影响,叶片中P、Cu的吸收会影响果实中N、P、K、Mn、Zn的吸收,叶片中Ca的吸收会影响果实中Fe、Mn、Cu、Zn的吸收,但是叶片中Zn的吸收会促进果实中P、K、Ca、Mg、Mn、Cu的吸收。因此,为了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在果实发育期间,应确保各矿质元素平衡,可以适当施用锌肥。  相似文献   

6.
对早实核桃绿岭种仁充实期叶片与果实(种仁、青皮、硬壳)N,P,K,Ca,Mg,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中不同组织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岭种仁充实期坚果与种仁质量以及脂肪和总蛋白总量分别增加了5.91g(51.39%)、5.53g(73.47%)、4.24g(80.99%)、1.02g(69.24%)。叶片N,K,Fe,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Mg,Zn含量呈上升趋势,C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种仁中N,P,K,Ca,Mg,Fe,Zn,Mn含量均成降低趋势,种仁中N,P,K,Ca,Mg,Fe,Zn,Mn的总量均呈增加趋势。青皮中N,P,Fe,Mn含量呈下降趋势,K,Ca,Mg,Z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硬壳中N,P,Zn含量都呈下降趋势,K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Mg含量逐渐上升,Fe,Mn含量变化不大。种仁内脂肪总量与种仁中N,P,Fe,Mn,Zn总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叶片中N,K,Mn,青皮中N,硬壳中P,Zn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青皮中P,Fe,Mn,硬壳中N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锰(Mn)胁迫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长势一致的0.5年生红锥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Mn浓度(CK、200、600、1500和3000 mg/kg)处理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Mn浓度升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Fv/Fm、Pn、Tr、Gs及K和Cu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浓度为200或600 mg/kg时最高;P、Mn和Zn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n处理显著降低Fe含量,N、Ca和Mg含量在各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与Tr、Ci及P和Mn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Ci及K和Mn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n与Fv/Fm、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及K和Cu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Tr、Gs和Ci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Tr和Gs与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n与N、P、Zn、Tr、Gs和Ci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与Zn、Ca与Mg及K与Fv/Fm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红锥的生长过程中,可适当施加外源浓度为200~600 mg/kg的Mn.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水量对生菜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生菜品种(弘农和绿领)为材料,研究了4种单株灌水定额处理(100mL,75mL,50mL和25mL)对生菜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生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呈增加趋势。地上、地下部矿质元素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N、K、Mg三种元素降低趋势明显,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品种绿领地上部Ca元素含量在75mL灌水处理条件下显著降低,在50、25mL处理条件下又缓慢升高;品种弘农地下部Ca元素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综合考虑,单株灌水量75mL可以保证生菜N、K、Ca、Mg元素的代谢受到较轻的影响而又能兼顾保证较高的品质的最适灌水量。  相似文献   

9.
以杂种榛优良品系为试材,研究榛果仁发育中矿质营养与贮藏物质及果仁鲜重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品系中,N、P、K与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Ca与脂肪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K与蛋白质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Ca与蛋白质没有表现出相关性;N、P、K、Ca与可溶性总糖的相关性不大,与蔗糖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N、P、K与果仁鲜重、干物质含量、灰分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Ca与果仁鲜重、干物质、灰分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集皇冠梨和雪花梨样本,分析矿质元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黄羊镇皇冠梨矿质元素含量最高,其中Na、Mg、K、Ga、Mn、Cu、Zn、Fe等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0.54、26.45、1 296.47、27.98、0.38、0.27、0.28、7.91mg/kg;黄羊镇皇冠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1.92%,清源镇皇冠梨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0.47%,清源镇皇冠梨糖酸比最高为156.26。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遴选出影响灰枣果实矿物元素形成的关键因子,分别设计了树体阴阳面、遮阳、喷水及地表覆盖物等果园微气候处理方式,就不同处理下的气象因子及土壤碱解氮(N)、速效磷(P)、速效钾(K)、有机质(OM)及酸碱度(p H)对灰枣果实中的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和铜(Cu)等矿物元素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显著性、通径系数及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探究了枣果中矿物元素含量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 H值的升高,有利于枣果中Mg和Mn含量的增加;平均湿度相对较高,对枣果中Fe的含量有促进作用。土壤N含量能有效增加枣果中Cu的含量;枣果Ca含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平均湿度差、OM、N、平均最低温度及平均最小湿度,Ca含量与OM和平均最低温度间均有负相关,而与其他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影响枣果Zn含量的因素依次为N、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湿度差、平均温度差和OM,其中Zn含量与N和OM间均存在负相关,而与上述其余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材料来源地的环境、分布状况。采摘具有代表性的果实,按大、中、小3种规格测定果重、果长、果径等品质指标,同时运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对果实折光糖、还原糖、可溶性糖、粗纤维、粗蛋白、总酸、水分、糖酸比及Vc,N,P,K,Fe,Mn,Cu,Zn,Ca,Mg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营养元素中除N,Cu含量低于中华猕猴桃外,P,K,Fe,Mn,Zn,Ca含量均高于中华猕猴桃,建议今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枣树生长期果实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骏枣、木枣、团枣为试材,研究枣果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幼果期(7月23日)—熟前速长期(8月7日)—白熟期(8月22日)—着色期(9月6日)—脆熟期(9月21日),骏枣、木枣、团枣果实中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其中,钙、锰、铜元素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钙变化是先陡后缓,锰呈近直线变化,而铜则大体为"W"形下降变化;钾和铁含量呈波折曲线变化,钾大体呈"W"状,而铁为单"S"形。2)枣果实中5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钾〉钙〉铁〉锰〉铜。3)从着色期到脆熟期,就钾、钙、锰、铜元素而言,木枣果实中的含量比团枣高。4)相关性测试表明:钙与锰呈显著正相关;锰和铜有很大的正相关,骏枣的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蓝莓树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及差异,并为细化蓝莓施肥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兔眼蓝莓品种‘巨蓝’和‘灿烂’及南高丛蓝莓品种‘薄雾’和‘奥尼尔’为试材,果实发育期间定期采取果实附近的叶片,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并分析了叶片大量矿质元素磷(P)、钾(K)、钙(Ca)、镁(Mg)及微量矿质元素铁(Fe)、锰(Mn)、硼(B)、锌(Zn)、铜(Cu)含量动态及其相关性。【结果】4月22日—7月21日,4个品种叶片K和Cu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Ca、Mg、Fe、Mn和B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巨蓝’的Ca、Fe、Mn含量在7月21日未出现上升;‘灿烂’‘薄雾’和‘奥尼尔’P含量均在7月21日出现明显回升,而‘巨蓝’P含量持续下降;Zn含量除‘薄雾’变幅较小外,其他3个品种Zn含量呈现"下降—回升"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含量与B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而Ca含量与P、Mg、Fe、Mn、B含量间,P含量与Mg含量间,Mg含量与Fe、Zn、B、Mn含量间,Fe含量与Mn、B含量间,以及Mn含量与B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除‘巨蓝’Mg含量相对不足外,4个品种叶片各元素含量均较充足。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可知,施肥时应注意增施有机肥,‘巨蓝’品种还应增施Mg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红盖露’苹果在伊犁河谷的栽培表现情况,对‘红盖露’果实品质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盖露’单果质量平均为190 g,果形指数0.89,果实硬度11.7,口感酥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固酸比2.67,酸甜适口。果实营养成分丰富,水解后还原糖13.2%,还原糖7.90%,糖酸比为4.26,果实酸甜;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25.3、0.18、2.0 mg/kg;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K、P、Mg、Ca含量分别为1 261.4、92.0、60.3、59.4 mg/kg,其次是Na、Fe、Cu、Zn,分别为5.3、1.8、1.0、0.3 mg/kg。红盖露苹果果实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伊犁河谷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欧李叶表皮形态气孔指标与叶果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李(Cerasus humili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野生果树资源,其果实中钙、铁等元素尤为丰富(曹琴等,1999),同时具有抗旱、耐寒、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是生态建设和防风固沙的良好树种(姜英淑等,2009;李学强等,2009).研究表明: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叶表皮形态结构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形成自身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叶片的气孔、表皮毛、角质层等结构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李芳兰等,2005;李正理,1981;Bosabalidis et al.,2002;Sam et al.,2000;Mendes et al.,2001),而叶片气孔形态指标大小变化影响着植物的蒸腾、光合、呼吸等作用(潘瑞炽,2008).  相似文献   

17.
对红锥3个不同种源2 a生苗的叶片进行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大多数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含量适宜范围相比,红锥叶片营养元素N、Ca、Mg、Zn、Fe、B含量在适宜范围之内;Cu的含量只有浦北种源在正常范围之内,博白和东兰种源处于缺乏状态;Mn含量处于安全水平之下;P和K的含量严重缺乏。常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N,其次是Ca,最低的是Mg和P;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Fe,其次是Mn,最低的是Cu;叶片中N、P、Ca、Mg、Cu、Fe、Mn和B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不同种源叶片内矿质元素含量变幅不同,变幅最大的是B,其次为P,再次为Cu,最小的是N、Zn和K;大部份元素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元素间存在着相互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油茶林果实成熟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宁市10年生油茶作为试材,对油茶养分分配规律、油茶林土壤养分与树体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油茶营养诊断以及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茶各器官中,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Ca、K、Mg、P,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n、Fe、Pb、Zn、Cu、Cd;土壤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a、N、K、P、Mg,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Fe、Pb、Zn、Cu、Mn、Cd。土壤养分含量与油茶各器官养分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油茶干的养分含量相关性最为紧密;土壤N、Zn、Mn、Pb、K含量与油茶植株养分元素含量的关系最为紧密;土壤Mn与油茶各器官Mn元素含量均呈现正相关;土壤N与油茶干中N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土壤Cd元素含量和油茶各器官中Cd元素含量多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