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大苗秋冬季造林的优势及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原县全境均为黄灌区,发展林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00年以后,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在五原县实施,每年人工杨、柳大苗造林约2万亩,是乔木造林的主要方式。多年来,一直是“一年造林一春完”,人工造林全部为春季造林,而影响春季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是造林后需水与黄灌系统供水的时间差仅为15  相似文献   

2.
神池县属半干旱亚寒大陆性季风气候,山高坡陡,土壤瘠薄,降水量少,自然环境恶劣,造林成活率低,给造林绿化带来许多困难。为了以最简单的工序,最少的投入,选择最适宜山区的造林树种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拦蓄天然降水,提高造林成活率,该县把山杏作为当地抗旱造林的先锋树种,结合生产实践,先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季节,以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造林方式进行了造林试验。现将该试验简介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3.
工程造林由于投资、管理方式和造林积极性等不同,造林成效明显不同。在安排工程造林时应从造林积极性、投资、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走差别化造林之路,提高造林成效,增加绿化面积。  相似文献   

4.
浅议造林工作中要抓好的几个转变许传德(林业部造林司北京100714)近年来我国造林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全社会办林业、一把手亲自抓绿化”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造林事业发展的成功举措。据统计,从“六五”到“八五”期间,我国人工造林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飞播造林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而且被广泛地应用到今天的实际生产中,但是受重播轻管思想和飞播造林投资的影响,播后一些提高造林成效的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整个飞播造林的成效。所以研究提高飞播后期造林成效的途径和解决办法对促进飞播造林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指飞播造林初期的投入和成林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包括飞播造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飞播造林的三大效益是飞播造林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也成为国内同行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本文着重就陕西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1 陕西省飞播造林工作概述陕西飞播造林始于1958年,在经历了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荒山造林进行不同树种、不同季节播种造林对比试验,总结出利用野杏进行荒山播种造林技术,其造林特点为成活率高、保存率高、成本低、经济价值高、简单易行等。造林范围在海拔1600米以下。具体造林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植苗造林 (一)造林季节华北地区春秋均可,春季在4月上中旬,秋季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秋季造林要涂白和修剪侧枝。 (二)造林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高的沙荒地及河流两岸的荒滩作造林地,河卵石多的沙壤土地段应客土造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造林规格与造林图式关系的分析,得出改变造林株行距(密度不变),可使林林种植点分布均匀合理,有利于林木生长。建议传统的造林规格应予改变,新的造林规格应予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五改"提高了抗旱造林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黄龙县,结合区域立地条件,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实行秋季造林、截杆造林、容器育苗、地膜覆盖、穴内直播等抗旱造林技术,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因干旱导致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为加快黄土高原的造林绿化创出了新路子。 ——充分利用降水,改春季造林为秋季造林。近年来,春夏连旱、沙尘暴频繁是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省雨季造林工作已全面结束,各地将工作重点转向秋冬季造林准备。根据生产统计,截至9月10日,全省雨季完成造林152.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9万亩,飞播造林28.9万亩,封山育林31.7万亩。  相似文献   

12.
改善提高生存环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而苗木造林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用的主要造林方法。为提高造林成活率,笔者就苗木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鲁山县林业局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造林绿化模式,使全县造林质量明显提高。在2001年春、秋两季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该县造林成  相似文献   

14.
一、造林方法:山杏既可采取直播造林,也可植苗造林,但在有鼠害及春旱较重的地区不宜采取直播造林。  相似文献   

15.
《林业工作参考》2005,(1):74-96
本规程规定了人工造林(含迹地人工更新)、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国有造林、集体造林、个体造林和各种形式的合作造林。  相似文献   

16.
飞播造林由于受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全部成林,1958年~1986年全省播种总面积2899.97万亩中,成效面积占27.7%。为了扩大飞播造林成果,提高飞播造林成效,在飞播造林后逐步形成了补播、扩播、新播的人工播种造林体系,20多年来播种面积占飞播总面积32%。作为飞播造林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和扩大四川飞播造林成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全面总结了飞播造林中人工播种造林的发展、认识和实践,以及人工播种造林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滕州荒山造林工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结合实际,提出通过人工直播造林方法克服当前荒山造林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人工直播造林的优点及技术做出浅析,为立地条件相似的地区荒山造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二代林网的反季节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反季节造林,指错过造林最佳季节或在苗木发芽展叶后(5~7月)进行的造林。传统的春季造林常因土壤干旱、天气多风、不能及时灌水导致成活率低。有的地方靠拉水浇树,不但成本高,而且造林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就二代林网反季节造林技术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实践证明,在春季造林季节无灌溉条件的地段采用反季节造林技术造林,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据生物新闻网2005年5月报道:根据美国德克萨斯州开展的研究,选择合适的造林季节和造林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松树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湖北省造林特点,基于湖北林业专网,以湖北省林业厅数据中心为核心,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异构空间数据共享、瓦片地图与地图服务联动更新以及在线分析处理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湖北智慧造林系统。该系统将各类造林工程信息及核查信息进行了统一管理,建立了以造林小班为主体的全省统一的造林数据库,形成了全省造林数据"一张图",实现了造林业务流程化管理和造林数据的共享与开放,提高了造林数据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对造林成果实现了实时快速输出,为湖北造林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