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叶管好温室黄瓜黄瓜叶片对环境条件反映敏感,因而应随时注意观察,掌握叶片生长动咏,按期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管理,使温室黄瓜稳产高产。幼苗阶段:即从子叶开展到出现卷须阶段,如果叶片发黄,生长缓慢;或叶片薄,中午萎蔫,早晚正常,表明多水沤根,应...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淹水胁迫(0、4、8、12d)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及不定根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抑制了黄瓜幼苗的根、茎、叶鲜质量、株高及子叶上下1cm处茎粗的正常生长,淹水胁迫4d对根、茎、叶鲜质量及株高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淹水8、12d分别显著抑制了子叶上、下1cm处茎粗生长,而淹水胁迫12d内未对黄瓜幼苗叶片数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黄瓜幼苗叶片MDA含量在淹水胁迫4d后淹水处理显著高于对照。淹水胁迫12d后,黄瓜不定根皮层出现溶生性通气组织,但不发达。说明黄瓜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淹水能力,但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3.
温室黄瓜进入4月份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如果放风不及时或通风不畅,棚内温度有时高达40~50℃,对黄瓜生长发育造成危害。幼苗期遇高温易出现徒长现象,子叶小、下垂,有时还会出现花打顶;成苗期遇高温,叶色浅,叶片大而薄,不舒展,节间伸长或徒长;成株期受害时,叶片上先出现1~2mm近圆形至椭圆形退绿斑点,后逐渐扩大,3~4天后整株叶片  相似文献   

4.
黄瓜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俗称“黑色跑马干”。发病后传播速度快,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严重影响,一般减产15%~25%,部分大棚因防病不及时,措施不当,减产70%以上。根据我们的经验,必须进行综合防治。1黄瓜霜霉病的症状及发病条件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黄瓜幼苗子叶期就可感病,正面呈现不均匀退绿黄化,逐渐产生不规则枯黄斑,潮湿条件下叶背可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很快变黄干枯。成株期叶片受侵染,开始叶背产生水浸状浅绿色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由淡黄色为黄褐色,潮湿时…  相似文献   

5.
黄瓜叶有两种,即子叶和真叶。子叶是种子时期的营养体,又是幼苗出土后最初的同化器官。因此幼苗的顺利生长,要以大而健壮的子叶  相似文献   

6.
1黄瓜叶片为什么会呈"降落伞"状? 答:黄瓜在正常晴天的情况下,3~4d(天)长一片叶,从生长点展开到长成能制造养分的功能叶片一般需要8~10d(天),即从叶片展开到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再到叶面积最大的壮龄叶,也是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呼吸作用最低的时候.壮龄叶是光合作用的中心叶,也叫功能叶.严寒的冬季雨、雪、雾天气易导致黄瓜出现叶色浅、叶缘下垂似"降落伞",同时还会出现化瓜、瓜打顶(花包头)等现象.特别是连阴天后突然晴天,叶片就会出现萎蔫现象,如能及时喷水或遮阴,叶片则会很快恢复正常,若叶片不能恢复正常,则对黄瓜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瓜出土后子叶(最初的两片叶)生长快,同时嫩茎也容易徒长,群众称这种现象为“拉腿”。真叶(第三片及后来的叶子)展开后,花芽开始形成。因此黄瓜苗床的管理工作,需从以下两方面抓起:1)促子叶生长,防拉腿。幼苗出土后,种子内贮藏的养分已经消耗完,靠子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只有大而健壮的子叶,才能制造较多的营养物质供扎根和第1、2片真叶生长。这段时期内,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5℃左右,晚上12~15℃,既能促进子叶生长,也可防拉腿。2)促雌花形成。雌花的形成要求有一定的夜温和充足的光照,还需秧苗茁壮。在第1片真叶展开后,必须保证苗床13~…  相似文献   

8.
<正>黄瓜霜霉病是日光温室大棚黄瓜生产中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该病危害叶片,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成为制约黄瓜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栽培管理中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进行防治,确保黄瓜高产、优质。1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初现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  相似文献   

9.
瓜类蔬菜病毒病是一种系统侵染性病害,常引起植株各个部位发病,导致畸形,直接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甚至使其失去商品价值。1症状特点1.1黄瓜病毒病黄瓜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黄瓜绿斑花叶病毒(CGMMV)两种病毒侵染而引起的病毒病害。其症状特点有以下三种类型:1)花叶型。苗期染病时子叶变黄枯萎,幼叶呈深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状,同时发病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畸形。  相似文献   

10.
<正>1播种期的确定大棚越冬黄瓜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1~5日。如播种期过早,气温高,秧苗易旺长易感病,后期易早衰。2优良品种的选择要选择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特别在较低温度下还能比较正常生长,抗病能力强的品种。3培育适龄壮苗大棚越冬黄瓜采取嫁接育苗,壮苗标准为:苗龄30天左右,幼苗达3~4叶1心,叶片深绿色,肥厚;2片大叶直径达10厘米,茎粗,节间短,根系发达,子叶完好,株高10~15厘米,无病虫害。  相似文献   

11.
黄瓜是喜温蔬菜,耐寒力较差,遇到低温,使生长发育受阻,常表现低温障碍。轻微者叶片组织虽未坏死但呈黄白色;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不发根或不进行花芽分化,较重的导致部分真叶枯死,严重的植株呈水浸状,后枯死亡。尤其是寒流侵袭或突然降温,发生危害较重,对生产影响较大。为防止低温冷害的发生,确保栽培成功,现将低温冷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受害的部位及症状1.1叶片受害叶片受害分为低温冷害和冻害。叶片受到轻微冻害时,子叶期表现为叶缘失绿,有镶白边的现象,温度恢复后不会影响以后真叶的生长。定植后受到冻害时,植株部分叶片的叶…  相似文献   

12.
正黄瓜角斑病是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在田间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有时容易混淆,但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几个多角形水浸状病斑,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背面产生针状水浸状病斑,往往几十个病斑同时发生。1症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和茎蔓。叶片染病后,先呈淡绿色水浸状斑点,渐呈黄褐色、淡褐色、淡黄色、灰白色、白色,因受叶脉限制叶背面病斑呈多角形。潮湿时叶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无菌苗子叶切段为外植体,通过叶盘转化法与根瘤农杆菌进行共培养建立了黄瓜的遗传转化体系.比较了不同苗龄,不同侵染时间对黄瓜离体再生的影响,并做了潮霉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苗龄3~4 d的子叶,侵染时间为15min,潮霉素浓度为25 mg/L最适分化出抗性小苗.最终获得3株抗性植株,经过PCR和PT-PCR检测,初步确定均为阳性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4.
沈慧 《蔬菜》2010,(3):14-15
<正>蕹菜,别名空心菜,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嫩茎、叶片中蛋白质含量比番茄高4倍,钙含量比番茄高12倍,并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蕹菜用种子或嫩茎繁殖。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0℃,低于15℃种子不易萌发;子叶展开至4~5片真叶的幼苗期,适温为20~25℃;茎叶生长适温为25~35℃,能耐35~40℃高温,15℃以下生长缓慢,低于10℃茎蔓和叶颜色变成黄白色,生长停滞。  相似文献   

15.
黄瓜植株次生代谢物质对弱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弱光黄瓜纯合品系M67和不耐弱光黄瓜纯合品系M14为试材,经光强为80μmol·m-2·s-1的弱光处理后,测定不同时期幼苗叶片中次生物质含量及PAL1基因的表达量,研究了弱光处理对各时期黄瓜幼苗植株次生物质代谢的影响,以期为黄瓜耐弱光机理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除M67的一叶一心期幼苗叶片中总酚含量无显著降低外,其它时期2个品系的幼苗叶片中总酚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M14在子叶初展期下降幅度更大;木质素方面,M67各时期幼苗叶片中木质素含量较对照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以一叶一心期升高幅度最大;类黄酮方面,与对照相比,M67各时期幼苗叶片中类黄酮含量无显著降低,M14各时期均显著降低,以两叶一心期幼苗叶片中类黄酮含量下降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除M67两叶一心期幼苗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无显著降低外,2个品系各时期PAL活性均显著降低,此外,各时期M67叶片中CsPAL1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而M14叶片中PAL活性和CsPAL1基因显著降低。受弱光胁迫后耐弱光品系植株能通过保持更稳定的次生代谢物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几种微生物菌剂处理下连作黄瓜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种微生物菌剂(连茬王、护根宝、金宝贝、木霉菌肥)处理对连作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菌剂处理下连作黄瓜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较对照有所提高;木霉菌肥和护根宝处理明显提高了连作黄瓜的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及群体生长率;连茬王处理对黄瓜叶重比及叶片厚度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综合各菌剂对连作黄瓜地上部生长的改善效果,依次为木霉菌肥护根宝连茬王金宝贝。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炼苗期基质含水量对黄瓜商品苗贮藏质量的影响,在炼苗期对黄瓜育苗基质进行不同含水量处理,测定了不同贮藏时间下黄瓜幼苗质量相关指标及定植后恢复生长指标,筛选了评价黄瓜幼苗贮藏质量的单一和复合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所有基质含水量处理下黄瓜幼苗的叶片健全指数、淀粉含量及定植后心叶生长速度均下降。综合来看,贮藏0 d(直接移栽),基质相对含水量45%~55% 处理下幼苗定植后生长恢复情况最好;贮藏2 d,炼苗期基质相对含水量30%~40% 和45%~55% 处理下黄瓜幼苗各项指标和定植后生长恢复能力均表现良好;贮藏4 d,幼苗质量明显劣变,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贮藏6 d,仅基质含水量75%~85% 处理下黄瓜幼苗定植后能够恢复生长。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贮藏期黄瓜幼苗叶片健全指数与定植后恢复生长能力的相关系数最高,可作为评价幼苗贮藏质量的单一指标;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复合指标“可溶性糖含量(mg·g-1,FW)+86.24 比叶重(g·dm-2)-474.56 地下部干质量(g)”能够很好地反映定植后幼苗恢复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8.
保护地蔬菜是高度集约式栽培的,具有密植程度高,复种指数高,单位面积内产量高的特点。在整个生长期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若营养元素不足就会在植株上表现各种缺素症。缺氮:植株矮小,生长缓慢,老叶片呈淡绿色或发黄,后逐渐扩展到新叶,茎秆不久也发生同样变化,最后整个植株变成淡黄色或褐色。黄瓜缺氮时,茎秆变细;番茄缺氮时,除叶片淡绿外,叶脉和茎变紫,花芽黄化脱落;甘蓝缺氮时,老叶变为橙红或紫红,幼叶呈灰绿色。缺磷:多见于生长初期,表现生长缓慢,叶片较小,叶色暗绿,叶背蓝紫色,茎细长富含木质,须根发育受阻,开花结实迟缓。黄瓜缺磷时,叶片…  相似文献   

19.
黄瓜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津研4号为试材,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讨黄瓜子叶离体培养技术,建立高频的黄瓜再生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激素,探讨影响黄瓜离体组织培养的诸多因素。结果表明:以黄瓜5~6 d苗龄无菌苗子叶作外植体,愈伤组织生长旺盛,芽诱导率高;7~8 d的外植体则生长势弱,不利再生芽的分化。6-BA4.0 mg/L+IAA0.3 mg/L,芽分化频率较高,芽的分化率可达83%;待再生芽长至2~3 cm时移入生根培养基(1/2MS+0.3 mg/LNAA),生根率可达88%,30~50 d可得到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0.
<正> 子叶是西瓜幼苗早期的主要营养来源。其中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为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此外,子叶还是幼苗期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据Lasley 等人介绍,黄瓜幼苗出土16天后,子叶的光合量占总光合量的80%,其光合面积大于整株的50%。出苗24天后,子叶的光合量还占25%,光合面积占20%。即使在第1片真叶展开后,如果由于虫害、病害或冻害而破坏了子叶,同样会减少幼苗的光合产量。黄瓜幼苗去掉子叶后会严重地影响生长。子叶摘除得越早,摘除量越大,对幼苗的影响也越大。仓田久男认为,在西瓜幼苗具有4片真叶时,去掉子叶对幼苗生长才无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