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浩  李旭辉 《现代农业》2011,(11):97-98
信息资源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阐述新农村建设中信息资源的发展状况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和研究区域锦溪镇的新农村建设基本状况,构建了基于GIS的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台致力于整合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和农村政务资源,以软件服务村民。研究区域的试验性应用证明:平台基本解决了该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传输困难、农村适用信息开发程度不到位、农民信息获取能力低的问题,为今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时代。农村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信息保障。在信息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实际情况是,中国大多数农民却一直游离于信息资源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对新农村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之事。因而,本文从农民信息素质的角度,分析当前农民应用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各种障碍因素,探索突破这些障碍的对策措施,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使其能够从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中受益,加快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开展网络信息服务的有关问题,分析新农村建设对网络信息服务的要求,指出新农村建设中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提出新农村建设中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并总结出一般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北京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基层站点建设、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开发、队伍建设与培训等方面,追踪北京市农业信息服务建设现状,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北京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北京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民中等收入者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组织资本禀赋在农村社会中处于中上位置,因而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然主体性功能。农民中等收入者作为实然主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提供技术、资金、信息、文化知识等资源,以农村经济组织和文化社会组织为中介,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文化教育事业,完善村民自治和乡风文明教化。  相似文献   

7.
蔡安宁  赵海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919-10921
中心村信息化是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心村信息化要依附于中心村建设载体,加快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村级信息资源,提高村民信息能力,实现中心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分析了我国中心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实施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超  张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114-14115,14151
在介绍陕西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剖析了陕西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二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三是"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四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五是信息化观念落后;六是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推进陕西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开发及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四是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大力推广农村信息化应用;六是积极发展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信息化已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综合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信息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和对其产生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社会中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阳  李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95-2598
基于系统工程的角度,立足于南京市新农村建设实际,将新农村建设系统分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子系统,并对系统发展水平、系统发展趋势以及系统发展协调度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子系统发展呈现增长趋势,环境子系统发展呈现下降趋势,资源子系统发展呈现波动趋势;在观察期内,系统发展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系统发展协调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文明形态之一,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文明的更高追求。生态文明具体体现为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当前阶段,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的一项巨大工程,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必须融入生态文明发展所要求的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相一致,才能尽早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本文从生态文明和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联系切入,在生态文明发展的前提下,找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农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都极为关注,投入大量的资源。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财务管理问题成为重点问题,因为只有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才能达到国家在投入资金时制定的目标。对农村建设的财务管理,成为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进行剖析,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大障碍之一。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扶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当前云南农村扶贫现状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做好云南农村扶贫工作,要在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扶贫基金监管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4.
郭宁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22-23
近年来,安阳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气象科技,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信息服务还远远没有达到农业管理、经营者和农民的要求。本文根据安阳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情况,通过预报服务、情报服务、气候服务以及新的服务形式,并提出了政府牵头气象部门落实、行业联姻优势互补、集研究推广应用为一体、结合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研究适应社会发展项目、结合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等5种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网络信息资源、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得天独厚的基础设施优势,在技术、人才支持、信息服务、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中可以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农村现状入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优势和及其介入新农村建设的滞后原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部地区信息资源数量少、内容陈旧以及缺乏专业人才、信息服务水平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信息需求的现状,提出依靠政策争取资金投入、借助社会援助补充信息资源、加强合作改善人力资源三项措施构建西部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强调从实际出发、加强地方特色经济信息资源的建设,并提出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资源整合的总体目标、原则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信息资源整合的总体框架,对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技术体系进行了重点剖析。  相似文献   

18.
结合当前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农工作中存在的农业建设问题,针对甘肃省农业现状以及制约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农业高等学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为我省今后农业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和前沿服务。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旨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有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两个方面,进而形成了新农村信息建设体系。在文本中,主要对当前社会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对建设新农村、实现新农村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二者的辩论关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已成为妨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瓶颈,成为加大我国城乡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信息资源共建服务系统需要实现的是各个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有机集成与共享建设,使其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成果只注重信息集成技术手段的使用,对农村信息服务共建共享的具体方法和模式研究较少。文章分析设计了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共建模式整体架构、数据模型、结构层次和平台流程。使用.Net和SQL Server为开发工具,根据对共建模式的设计和分析,构建了农村信息服务共建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通过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共建中的各种知识成果的共建共享,需求者可以更加及时、高效、方便的进行交流和学习,对促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农村社会进步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