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蚕雌蛾冷藏产卵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养蚕制种时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对交亲本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生产上主要依靠在种茧保护期通过对温湿度的调节或对雄蛾进行冷藏来达到对交目的,但有时由于对交批次在数量和时间上相差太大,形成雌蛾提前大批涌出无雄蛾可用或因雄蛾交配能力差不能二交而缺乏雄蛾,给蚕种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此一般蚕种场的做法是将雌蛾静置待第二日交配产卵,这样做会出现雌蛾未交配大量产不受精卵和产卵前死亡.针对上述情况,2005年春季我们进行了雌蛾的冷藏产卵试验,结果表明雌蛾冷藏完全可行,并有部分品种在产卵上较正常雌蛾交配产卵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体喷雌二醇和睾丸酮于雌、雄蚕蛾,观察外源性性激素对家蚕产卵速度、交配速度以及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激素处理后,能显著提高蚕蛾产卵速度,投蛾3小时内的产卵量以雄激素处理雌蛾最显著,较对照组增加4.2倍(P<0.05),雌激素处理雌蛾则增加3.6倍(P<0.05);而雌、雄激素处理雄蛾则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8倍和2.0倍(P>0.05)。结果还表明性激素处理使交配成对率显著提高,雌激素处理雌蛾,15分钟成对率达100%,雄激素处理雄蛾10分钟后基本都已成对,显著高于对照组;余二组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调查还表明性激素处理蚕蛾,所产卵的孵化率及蚁蚕的生命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性激素不影响蚕卵质量,并且具有降低不受精卵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庆忠 《北方蚕业》2006,27(2):38-39
在柞蚕制种过程中,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在生产上常常容易出现雌蛾提前大批出蛾而无雄蛾交配,对此一般种场只能将先出的雌蛾淘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产卵量,浪费了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我所2005年春季主要对柞蚕雌蛾在冷藏中温度、时间、产卵量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柞蚕雌蛾完全可以在7℃的温度中保存72h,并且在产卵上比正常雌蛾交配产卵要高,卵质要好。  相似文献   

4.
在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将对交的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在5~7℃的冷库中12 h再产卵,对产卵成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对交的中系原种(芙蓉·932)雌蛾产卵量略高于对照区,对交的中系原种(932·芙蓉)和日系原种(7532·湘晖)(湘晖·7532)雌蛾产卵量略低于对照区,但最低的中系原种(932·芙蓉)雌蛾产卵量比对照区仅低3.0%,4个品系的原种雌蛾平均产卵量比对照区低1.6%,对生产影响不明显。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实用孵化率基本无影响。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调查:除日系原种(7532·湘晖)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略低于对照区外,另外3个品系均略高于对照区,总体来说,冷藏交配后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比对照区还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冷藏雌雄蛾对雌蛾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雌雄蛾冷藏不同时间的处理,调查雌蛾产卵情况,结果表明雄蛾冷藏3d内、雌蛾冷藏1d对蚕种和制种无显著影响,雌蛾冷藏2d不受精卵率、遗腹卵率都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冷藏1~4天对雌蛾产卵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生产制种大忙期间,往往会遇到因当天雄蛾交配数量不够,或是出蛾量大,劳动力不足,工作忙不过来等情况,需要冷藏雌蛾。此类试验,曾见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广西当家品种7532、932雌蛾冷藏1~4天的试验,调查不同冷藏处理对雌蛾产卵的影响,从而为大生产冷藏雌蛾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丁目前我区生产用种“两广二号”品种即浸前的冷藏时期及冷藏期限,结果得出:此种蚕卵的耐冷藏能力与蚕卵的品系及冷藏的卵龄有程大关系。产卵后20小时为最适进库冷藏抑制时期,冷藏期限1~5日为宜。  相似文献   

8.
在杂交原种生产中常出现因品种间发蛾不一致而冷藏雄蛾的现象。为了解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中系杂交原种生产中,对交品种雄蛾6℃冷藏24h对生产杂交原种质量的影响而设计试验。结果显示:932雄蛾6℃冷藏24h后与芙蓉雌蛾交配,芙蓉×932(冷)的有效卵圈率、产卵率、良卵率均显著低于芙蓉×932,并且芙蓉×932(冷)雌蛾单蛾产卵率和良卵率个体间开叉大。芙蓉雄蛾6℃冷藏24h后与932雌蛾交配,932×芙蓉(冷)的有效卵圈率、产卵率显著低于932×芙蓉;良卵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家蚕雌蛹冷藏对人工孵化处理蚕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蛹期冷藏是蚕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方法。苏5×苏6(正反交)和苏菊×明虎(正反交)等江苏省现行蚕品种,羽化前日的雌蛹冷藏对蚕种质量有显著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受精卵率增加,孵化率和孵化整齐度下降。10℃冷藏的影响程度显著超过5℃冷藏,冷藏4d的影响显著超过冷藏2d。雌蛹冷藏对冷藏浸酸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大于即时浸酸蚕卵,结果显示应避免冷藏家蚕雌蛹,如无法避免,应该尽量将生产的蚕种作即时浸酸使用。  相似文献   

10.
戚俐  徐亮 《北方蚕业》2018,(1):12-16
栗蚕蛹发育缓慢,栗蚕蛾羽化分散,不利于栗蚕种生产。本文采用黑暗处理和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促进栗蚕蛹发育、缩短栗蚕蛾羽化期的方法。结果表明,黑暗和适温处理栗蚕蛹可缩短栗蚕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羽化期,黑暗处理15d,能缩短栗蚕蛹发育历期25d,缩短成虫羽化期38d;18~26℃处理,能缩短栗蚕蛹发育历期10d以上,缩短成虫羽化期20d以上;26℃最适合栗蚕蛹发育,30℃抑制栗蚕蛾羽化,低温冷藏处理达不到缩短栗蚕蛹发育历期和成虫羽化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无论华系或日系蚕品种,越年春用种中间感温后(丙_1~丙_2)用2.5℃冷藏90日作夏用种是可行的:冷藏130日作早秋用种是不可行的.采取春用种分批中感,是既可作春用种又可作夏用种的一项有效冷藏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根据孵化率研究结果:我省现行蚕品种丙1胚胎冷藏期春制越年种100日,秋制越年种115日,浸藏浸酸种80日,即时浸酸种50日,可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果蔬物流的现实需求,设计了一款用于果蔬产地预冷和冷藏运输的保冷包装容器。以苹果为考察对象,分析了环境温度、蓄冷介质用量等影响因素对包装预冷和保冷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包装的材料选型和结构设计。通过实际性能测试表明本保冷包装容器隔热性能良好,结构设计灵活便携,对保冷包装在果蔬物流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蚕品种选育多用途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满足蚕桑生产发展多元化和提升改造传统蚕桑业发展需要开展的特殊用途蚕品种选育进展迅速,本文就以蚕丝生产为目的如雄蚕品种、细纤度蚕品种、粗纤度蚕品种、人工饲料育品种及广食性蚕品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等的选育,以及非蚕丝生产为目的如吐平面丝蚕品种、吐丝胶茧蚕品种、生物反应器专用蚕品种、药食专用蚕品种等育种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ptimize the conditions for hypothermic storage of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SSCs) and oogonial stem cells (OSCs) of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This was conducted by storing gonadal tissue or isolated cells for 24 hr under hypothermic condition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and by testing two different storage media (L‐15 or DMEM supplemented with 10% FBS and 25 mM HEPES) and regular medium change (every 4 days) during two weeks of hypothermic storage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During the first 24 hr, isolated cells showed no decrease in viability, while cells obtained from hypothermically stored tissues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lower viability after only 6 hr (Tukey's HSD, p < 0.01) indicating that hypothermic storage of isolated cells is superior to storing tissue pieces. The 2‐week trial demonstrated that storage media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while regular medium exchange does not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cell viability. Viability of SSCs and OSCs after two weeks was approximately 40% and 25%, respectively; however, survival of ~70% was obtained after 10 days of storage for SSCs and 7 days for OSCs. Hypothermic storag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has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gate broodstock technologies for common carp, but also in carp hatcher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of closely related cyprinid species.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桑品种(农桑14号、强桑1号、丰田5号、金10号)对家蚕种茧育成绩影响的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在丘陵地区(绍兴)种茧育以强桑1号、农桑14号品种为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感染时期和感染量对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种传染率是家蚕成品卵检验方案设计的基础,为此本试验调查了家蚕微粒子虫不同感染时期和感染剂量对白玉和秋丰胚种传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龄期感染时期越早胚种传染率越高;个体间的抵抗性对不同剂量的感染所造成的胚种传染率有较大的影响;白玉和秋丰的平均胚种传染率分别为28.5%和30.4%.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养蚕业中传染性软化病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mIFV)的病毒学和病理学研究进展。分析了BmIFV和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在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发生和流行中的作用。认为开展BmIFV的研究,并调查其在我国蚕业生产中的流行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家蚕杂交组合数量性状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是家蚕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环节.为了探求优良杂交组合数量性状的预测方法.通过1982、1983年的遗传试验查明:以中亲值作为X变因,代入一元回归预测式,其预测结果不尽正确.以中亲值和杂种优势率作为X变因.建立二元回归预测式,其预测值和实际值离差很小,达到预测的实用要求.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在某些性状间成高度正相关,但能否取代杂种优势率,作为X变因进行预测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吡虫啉对蚕的毒性试验表明 :4龄起蚕致死中浓度 (LC50 )为 2 71mg/L ,致死中量 (LD50 )为0 0 3 4 μg/头。 4龄起蚕连续添食吡虫啉水溶液试验表明 :0 0 0 71mg/mL( 1 4× 1 0 4 倍稀释液 )浓度吡虫啉连续添毒对蚕有明显的毒性 ,茧的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地下降。 0 0 1 2 5mg/mL( 8× 1 0 4 倍稀释液 )吡虫啉连续添毒 1 2h的蚕 ,上蔟率为 86%,死笼茧率为 3 9%,鲜茧茧层率为 2 1 2 %,比对照区低 0 3 %,而持续添毒则表现为全部死亡。此外 ,吡虫啉对家蚕具有触杀和熏蒸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