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针对环境监测中单一传感器测量数据精度低、可靠程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在无线传感网络监测系统中,通过改进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并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来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方法]基于多传感器同一时段采集的数据,先采用欧式距离及相关函数改进的自适应加权算法进行同质传感器数据融合,再设计模糊神经网络分类器把异质传感器的数据转化为环境质量等级信息。[结果]仿真实验显示出本文提出的同质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融合精度较高于其他几种算法、模糊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350组训练样本的学习后能够对96%的验证样本的环境等级进行正确分类且预测曲线基本可以拟合实际输出。[结论]本文的同质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提高了数据融合精度,异质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能够对整体环境质量得出较可靠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利用Zig Bee技术和GPRS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农田环境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利用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土壤环境数据。为解决多传感器监测数据融合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分批估计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首先对单个传感节点一段时间内所采集的数据根据容许函数的阈值剔除误差较大的数据,然后对该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分批估计得出该节点某一段时间内的最优估计值,得到该区域所有传感节点最优估计值后,依据权值最优分配原则对每组传感器数据进行组内自适应加权融合,从而计算得到该时刻土壤的环境精确值。试验验证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改进算法数据融合易于实现,融合值相对误差值更低,稳健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姜滨  崔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61-9362,9384
[目的]研究木材干燥窑内多点温度数据处理方法.[方法]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传感器自适应加权两级融合估计方法.该算法在不知道传感器测量数据先验概率分布知识的条件下,可以从含有噪声的测量数据中得到被估计量的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结果]将自适应加权两级融合方法应用在木材干燥窑温度检测系统中,有效提高了干燥窑内温度的检测精度,优于通常检测窑内温度时采用算术平均值的方法.[结论]该算法实时性好,只依靠当前的测量数据就可以融合估计出总均方误差最小的估计值,对研究数据融合技术和木材干燥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其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41-4243
对温室大棚温度变化的实时监控,提高环境温度测控的精度和效率,是现代种植业科学生产的要求。此系统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AT91SAM7X256作为温度远程监控采集嵌入式系统平台的CPU,通过CAN总线传输分布式温度采集节点数据,并可通过Web对温度进行远程监控,其测温精度在0.5℃以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油田输油管道流量数据不能共享和漏油报警不能多点在线监控等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和GSM信息传输技术的智能油田输油管道监控系统。系统基于物联网的3层架构,由流量采集装置、GSM无线传输装置、石油流量数据(Oil Flow Data,OFD)服务器及后台流量管理子系统4个模块组成,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互联方案。系统利用流量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采用自定义通信协议对流量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行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通过互联网络访问流量服务器来实现多点访问和在线监控问题。该系统将流量采集、存储及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机结合,有效简化了系统的安装、操作,实现了油田多个监控点流量数据的共享和管道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BP神经网络的农业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在大棚内部设置多点传感器,避免单个传感器测量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加权平均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再结合BP神经网络对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最终得到决策后的控制策略。本研究实现了更为精准的大棚环境参数预测,多数据融合后的参数更准确,再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获得各参数变化的趋势,为农业温室大棚提供良好的植株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全站仪对空间物体表面进行观测时,无法在1个测站上进行全部观测时,多测站得到的观测数据需换算到同1个坐标系中。自由设站的各站点观测成果,要通过公共点和计算转换参数,统一到同1个坐标系统中,方便后期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利用6个转换参数和相邻2个测站上4个公共点的坐标,将2个测站的结果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中。结果通过实地现场对某建筑物前圆柱形物体进行2个测站的数据采集,分别得到2个测站的两套坐标数据,并设置4个公共点,即测站1和测站2需同时观测这4个点的坐标,作为后期坐标转换的公共点,对于采集得到的坐标数据利用该转换算法。结论从设置的公共点转换残差来看,该转换算法完全符合测量精度要求。该系统经完善后可用于大坝、桥梁等大型建筑物的自由设站观测,在不同的测站点上同时采集观测点的数据,将这些采集到的数据经该系统统一转换,可得到整体的观测结果,从而大大节省了传统控制测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农村蔬菜大棚种植分散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GSM的大棚环境参数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有采集监测终端、GSM网络和手机监控终端组成。采集监控终端采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1以定时方式和随机方式实现蔬菜大棚中温湿度的检测,通过TC35I模块以短消息的方式与手机监控终端完成数据的交换。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温度监测范围为-10~40℃,误差为±0.4℃,湿度误差为±3%,满足温湿度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采集的监测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冗余和误差,影响数据的可靠性,然而由于温室环境具有空间大且温场分布受多种参数影响大等特点,在采集监测和控制中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为实现北方日光温室实时数据融合,提高实时数据精度,以沈阳农业大学北山试验基地一栋日光温室的实时采集数据为例,提出一种数据融合方法,通过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室数据,利用格拉布斯判定准则进行数据预处理,并应用自适应加权平均算法对数据进行融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格拉布斯判定准则能够有效的剔除粗大误差,与原始采集数据相对比剔除误差后数据精度提高8%;与应用传统平均数据融合算法处理数据结果对比自适应加权平均数据融合能够明显的提高数据精度,融合后数据精度被提高6%。针对北方日光温室环境,采用无线传感器多数据融合方法,克服了对每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分别处理时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经融合处理后结果能够提高温室环境监测的精确度,可全面准确的描述温室实时环境,为温室环境控制提供更加精准的基础数据,控制后使温室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主要参数达到相对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温室控制系统中的数据处理量,提出了一种温室控制系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采用狄克逊准则对采集节点多点测温将采集到的每组数据进行较大误差剔除,然后基于算数平均值法对余下数据融合处理后发送到协调器节点,最后采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对协调器节点数据进行最终融合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其他算法更能反映温室真实环境状况,融合效果更好,使控制系统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鲜烟叶成熟度的识别精度,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图像识别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烟叶成熟度判别方法:利用随机森林(RF)方法分别建立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图像判别模型和多源信息融合判别模型,对烟叶成熟程度进行检测。近红外光谱模型对红花大金元、K326和云烟87等3个烤烟品种烟叶成熟度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1.27%、90.43%、89.44%,图像模型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86.20%、86.96%、81.23%,融合模型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4.08%、94.78%和92.96%。与近红外光谱模型相比,融合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平均提高了3.93%;与图像模型相比,融合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平均提高了10.83%。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山东省栖霞市庵里水库西岸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ram-S chimdt(GS)方法、色彩空间(Hue Saturation Value,HSV)变换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三种方法,对研究区的资源三号卫星(ZY-3)图像进行了图像融合,基于各融合图像提取冲沟参数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三种融合图像均保留了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同时具有全色图像的空间纹理细节信息;与基于原始多光谱图像解译冲沟参数相比较,采用GS光谱锐化、HSV变换及PCA变换融合图像解译冲沟参数更准确;相对检验区实测冲沟参数,基于GS光谱锐化融合图像提取的冲沟参数精度最高,解译出的冲沟沟面积和沟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和0.984。是冲沟参数提取的最优图像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竞霞  邵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56-13660
不同的遥感影像融合算法有不同的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难以单纯评价某种算法的优劣,融合算法的选择与研究对象和应用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概略介绍IHS变换、Brovey变换、PCA变换、SFIM变换及Gram-Schmidt变换5种图像融合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对IKONOS全色和多光谱数据进行像元级融合,并对融合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融合影像进行最大似然法分类,利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分析,以期找出适合于地表覆盖分类的IKONOS影像融合算法。结果表明,在图像空间信息提高和光谱信息保真方面,以SFIM变换和Gram-Schmidt变换相对较好,其中Gram-Schmidt变换对图像微小细节反差的表达能力优于SFIM变换。在上述5种变换中,SFIM及Gram-Schmidt变换后融合影像地表覆盖分类精度较高,总体精度均超过98%,Gram-Schmidt变换的分类精度略高于SFIM变换,IHS变换后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最低,其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3.14%和0.76。因此,利用Gram-Schmidt变换和SFIM变换得到的IKONOS融合影像更有利于提高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准确获取红富士苹果的分级指标,为实现多特征融合的苹果分级提供依据。【方法】以均值滤波、全局亮度均衡化与图像裁剪方法,预处理实验所需的苹果图像;使用K-means聚类算法、OTSU最大类间方差法,将苹果灰度图转换为二值图;利用二值图与苹果原图的异或运算,提取苹果轮廓;采用苹果的二值图计算苹果的果实区域大小;使用颜色空间转换RGB-HSV中H通道划分果实红色区域;通过构建掩膜、形态学操作判断果体是否含有缺陷及计算其面积;构建最小外接矩形计算苹果的果径及果形;利用KNN分类算法实现多特征融合的苹果在线自动分级。【结果】基于K-means聚类与KNN分类相结合的苹果在线分级方法,在优于传统图像阈值分割效果的基础上,特级果分级准确率为97.14%,一级果分级准确率为100%,二级果分级准确率为93.75%,等外果分级准确率为100%,综合分级准确率达到97%。【结论】100个苹果测试准确率达到97%,验证了该分级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ETM+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土地覆盖分类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小波变换、小波和PCA相结合、小波和HIS相结合等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对Landsat7 ETM+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进行融合和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并结合影像的光谱统计参数和融合影像分类精度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这3种融合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影像的分类精度。其中,第3种方法所得融合影像与原多光谱影像的相关系数最大,均方差、相关系数和信息熵最大,影像所含信息量最多,光谱特性保持较好;清晰度较高,在空间细节信息的表现能力上较优,所以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最高。因此,小波和HIS相结合的融合方法更适合ETM+融合影像的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6.
遥感影像融合与分类在城市边缘带扩展监测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TM30m分辨率波段与SPOT10m分辨率全色波段通过融合来提高城市扩展动态监测精度的方法和应用潜力。首先采用IHS变换完成TM的多光谱波段与SPOT全色波段融合,增强变化信息在光谱和几何特征上的表征,然后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融合图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光谱与纹理特征组合在用户精度上比单纯光谱、纹理特征分类分别提高21.87%和10.22%;在生产者精度上比各自分别提高8.4%和17.88%;Kappa系数分别提高0.10和0.21。通过高几何分辨率图像与多光谱波段融合方法可以,增强变化信息,纹理特征参与变化信息提取可以提高变化类型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EC5-1719CLDNA嵌入式平台作为系统中央服务器,GSM和GPRS网络技术实现报警和远程监测与遥控,ZigBee无线传感技术进行实时传感器信息采集和传送,并结合流式媒体技术、多元特征融合(Multicharacters fusion)技术,无线摄像头设计技术等先进技术对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进行总体架构。特别是基于多元特征融合技术理念,采用神经网络融合策略,设计了准确率高、稳健性好、性能优越的门禁控制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家居安防系统的安防功能,整个系统实现了家居的安全防范和远程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对尾矿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预警和安全评估方法。以直接工程手段获取的数据及气象预测信息,应用多源信息融合的方法建立结构化特征集,并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尾矿库的结构化特征集进行分析,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分,当评分值达到阈值时进行预警并输出灾情演变态势。监测系统的建成突破了国内以往进行单一指标监测的局限,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增加了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减少尾矿库溃坝风险及控制灾情损伤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关联数据融合的地表移动传感器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具有多个相关联传感器的地表移动传感器节点;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系统进行关联数据处理的几何方格面积数据融合方法,即主要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利用专家系统预设的节点环境阈值与传感器实际感测的数据相结合进行关联数据处理,将数据关系转化为几何方格面积,从而实现分类分层次的数据融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多个不同类型传感器提供的相同特征数据、互补特征数据、并行特征数据、条件关联数据进行融合;与传统传感器节点相比,地表移动传感器节点感测信息的准确率更高,能量消耗更低.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检测方法特征单一、样本数量少和鲁棒性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与机器学习的鱼类摄食行为的检测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鱼群摄食图像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特征,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和特征融合处理,通过构建3层的BP神经网络对鱼群摄食行为进行检测。与SVM和KNN检测效果进行对比,BP神经网络的效果最好,精度可达97.1%。与传统的基于单一纹理特征方法相比,在保证时效性和增强鲁棒性的同时,准确率提高了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