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基于COSMOSMotion的弹齿滚筒捡拾器运动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弹齿滚筒捡拾器工作原理,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和装配弹齿滚筒捡拾器的实体模型,运用COSMOSMotion运动仿真软件对弹齿滚筒捡拾器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出了弹齿滚筒捡拾器弹齿尖的运动和力学曲线,对曲线进行了一定的推理分析,为进一步的弹齿滚筒捡拾器外形尺寸和机构参数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弹齿滚筒式捡拾器捡拾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弹齿滚筒式捡拾器试验台上,以紫花苜蓿为捡拾对象,滚筒转速、机器前进速度和牧草含水率为试验因素,功率消耗与捡拾损失率作为性能检测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和弹齿端部加速度试验,旨在探索弹齿滚筒式捡拾器的工作参数、结构参数与牧草收获条件对捡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凸轮廓线对捡拾器工作性能有较大影响;滚筒转速和牧草含水率均对捡拾器工作性能影响极显著,机器前进速度对工作性能影响显著;捡拾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滚筒转速、牧草含水率、机器前进速度,最佳性能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42 r/min、机器前进速度4.0 km/h、牧草含水率15.1%。弹齿端部加速度频谱分析表明:在滚筒转速、机器前进速度保持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牧草含水率的增加,弹齿端部加速度呈上升趋势,捡拾器功率消耗增加,捡拾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方草捆压捆机捡拾器参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方草捆压捆机捡拾器的工作幅宽及滚筒转速进行了设计,并对3组弹齿的捡拾器和4组弹齿的捡拾器的运动参数和漏捡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组弹齿捡拾器的漏捡率小于2%,可以避免牧草在地面堆积和漏捡;4组弹齿捡拾器的漏捡率小于  相似文献   

4.
弹齿滚筒捡拾器的设计与运动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弹齿滚筒捡拾器的滚轮轴心轨迹用解析法难以直接计算出轨迹方程。为此,在分析弹齿滚筒捡拾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满足捡拾功能的情况下弹齿的运动规律,粗略地推导出滚轮轴心在曲道内的运动轨迹曲线。运用UG对曲道进行三维设计,并运用Adams对弹齿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对弹齿齿端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变化规律以及滚轮对曲道的压力变化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对所设计的滚轮轴心运动轨迹的合理性做出判断。通过对运动轨迹的重复设计、再仿真的过程,可以不断地优化曲道轨迹,最后设计出合理的滚轮轴心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5.
弹齿滚筒捡拾器的机构特性及其运动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次确认弹齿滚筒捡拾器是个“反转后的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建立了实用的运动数学模型,提出解析设计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弹齿滚筒捡拾器的设计理论、研究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际工作中,搂集的草条密度,弹齿滚筒转速、草条车行进速度直接影响压捆机的捡拾质量。通过紫花苜蓿弹齿端部加速度试验和捡拾正交试验,研究滚筒转速、草条密度和行进速度对捡拾效能的影响规律,探寻弹齿滚筒式捡拾器的最佳工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牧草含水率、滚筒转速和行进速度保持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草条密度增加,弹齿端部加速度上升,捡拾效率下降,捡拾功耗上升;其中最佳组合为滚筒转速67 r/min,草条密度4.0 kg/m,前进速度3.5 km/h。在此条件下,同时达到捡拾功耗相对最低和遗漏率相对最小,捡拾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7.
对柠条捡拾器弹齿进行运动轨迹分析并得到最佳速比λ=1.6。运用Simulink仿真软件包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其强大的可视化功能,分别得到捡拾器的速度和加速度仿真图。结果表明:当捡拾滚筒以ω1=11.5rad/s匀角速度运动时,捡拾齿顶端的最大角速度为18rad/s,此阶段属于捡拾器空行阶段,有利于提高捡拾器的工作效率;当弹齿捡拾器处于捡拾工作阶段时,角速度为8.5rad/s,有利于柠条的捡拾;捡拾器角加速度刚开始出现波动,随后其值稳定在0,需进一步研究其机理。  相似文献   

8.
捡拾率和功率消耗是捡拾器两大性能指标,影响捡拾器性能的工作参数很多,如弹齿离地高度、滚筒转速、机器前进速度及草条密度。为此,对改进前后的实验台性能做了对比分析,试验发现,滚筒转速、前进速度、草条密度对捡拾器工作性能参数影响最为明显。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在相同工作参数下对改进前后试验台进行对比试验,通过IBM SPSS软件对正交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试验台性能优于改进前试验台。  相似文献   

9.
秸秆捡拾粉碎掩埋复式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淮海地区存在玉米秸秆量大、后续播种难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捡拾粉碎掩埋复式还田机,能一次完成秸秆捡拾、粉碎、输送和开沟掩埋等作业。应用典型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工作原理,通过弹齿捡拾秸秆过程的分析,确定了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的导轨中心线轨迹和捡拾相位,并对弹齿进行了基于实际作业情况的运动学分析,其运动轨迹与速度变化规律能够满足捡拾秸秆的需求。采用动定刀支撑切割方式粉碎秸秆,并利用粉碎腔体内的高速气流和置于腔体后侧的挡草板,实现秸秆掩埋还田比例调节和部分秸秆抛撒还田。开沟装置、秸秆输送导向装置出草口和圆盘覆土装置从前向后依次布置,顺序完成开沟、秸秆入沟和覆土掩埋工序。田间试验表明,当作业速度为3 km/h时,秸秆捡拾率为93.5%,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2.6%,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为95.0%,秸秆入沟率与预先设定的掩埋比例基本一致,各项技术指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秸秆捡拾打捆机设计及捡拾器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解决农作物收获后秸秆的收集处理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捡拾压捆机,介绍了该机械的总体结构及工作过程,对滑道滚筒式捡拾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捡拾器设计方案的计算机仿真,对滑道曲线进行拟合优化,实现了捡拾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弧形挑膜齿残膜清理滚筒运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弧形挑膜齿残膜清理滚筒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工作部件进行了研究,对弧形挑膜齿的运动轨迹方程进行分析,建立残膜相对弧形挑膜齿的运动微分方程,讨论机组前进速度、滚筒转速等因素对拾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弧形挑膜齿残膜清理滚筒实地测试,证明该机构设计合理,残膜回收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12.
弧形挑膜齿残膜清理滚筒主要部件的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一种弧形挑膜齿残膜清理滚筒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工作部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残膜清理滚筒的主要部件进行了强度分析,并对整机进行了实地试验测试,证明该机构设计合理,残膜回收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为有效地解决农作物收获后秸秆的收集处理问题,实现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设计了一种侧牵引秸秆捡拾小方捆打捆机。介绍了设备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系统阐述,确定了主要设计参数和一些部件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含水率高的作物需要晾晒2~3天后再进行秸秆捡拾打捆的需求,研制了自走式捡拾高留茬切割装置。以4L-4.0型稻麦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为样机,将拨禾轮更换为新设计的捡拾装置,对捡拾幅宽、弹齿间距、喂入量匹配及反转机构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实现田间秸秆的捡拾打捆和高留茬作物的切割回收。与目前市场上的牵引式捡拾打捆机相比,设计的自走式捡拾高留茬切割打捆机灵活性更好、适应性更强,实现了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弹齿变形现象,对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弹齿进行静力学分析,以寻求解决的途径。通过对捡拾装置弹齿在3个工作阶段上的载荷进行分析后,获得各工作阶段弹齿的受力简图,通过比较判断出在捡拾升运阶段弹齿受力比较复杂。以9KJ-1.4A型压捆机捡拾装置为实例,经过计算在有随机载荷和无随机载荷时弹齿齿臂末端的应力情况,得出结论:在没有随机载荷的情况下,齿根处应力远小于其许用应力,弹齿产生弹性变形,有足够的强度;当有随机载荷时,对弹齿产生冲击,若随机载荷过大,垂直于弹齿轴向的分力大于24N,则弹齿会产生塑性变形。对捡拾装置进行静力分析,可为捡拾装置整体结构优化设计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达到矮砧集约栽培种植模式果园行间果树枝条高效还田处理的目的,研究了拖拉机悬挂式枝条粉碎设备的关键部件—弹齿滚筒式枝条捡拾器。通过分段设计弹齿在空间的理想运行姿态及运动轨迹,来满足捡拾枝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捡拾要求。使用反求法,建立弹齿滚筒式捡拾器的数学模型,编制人机对话软件,对滑道中心函数曲线求解,并进行曲线拟合及其数据后处理,同时优化曲柄半径L1、弹齿长度L2、弹齿角度β、十字架半径r、弹齿与曲柄夹角θ等变量参数,以达到捡拾枝条时各项参数最佳匹配的性能要求。优化后的具体参数为:L1=50 mm、L2=170 mm、r=80 mm、θ=55°,α在一个周期内顺时针旋转,将其分成了5段,即α1、α2、α3、α4、α5,相对应转动的角度分别是45°、45°、90°、90°、90°。与α每段对应的β值,即β1、β2、β3、β4、β5,对应的角度范围分别是:65°>β1> 60°,60°>β2>-70°,-70°>β3>-220°,-220°>β4>-280°,-280°>β5>-295°(65°)。  相似文献   

17.
矮化密植红枣收获机捡拾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红枣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矮化密植红枣收获机捡拾装置。该装置与红枣收获机联合作业,能够实现红枣一次性捡拾收获。为此,介绍了捡拾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关键工作部件进行了设计。采用复数矢量法对捡拾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确定了偏心轮、吊杆、连接杆等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参数。通过对捡拾拨杆进行运动分析,获得了工作过程中拨杆端点的运动方程,并确定了红枣抛送初速度与偏心轮转速之间的关系,为红枣收获机捡拾装置的试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捡拾装置参数优化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花生捡拾收获机捡拾机构的作业质量,提高捡拾率,降低落果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机器前进速度、弹齿回转速度、齿尖弯曲角度为影响因素,以捡拾率和落果率为考察指标,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捡拾收获机捡拾机构的工作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作业质量的影响,对相关参数进行了综合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捡拾率影响显著顺序依次为回转速度、前进速度、弯曲角度;对落果率影响显著顺序依次为前进速度、回转速度、弯曲角度;最优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为0.8 m/s、回转速度5.0 rad/s、弯曲角度1 6 5°,捡拾率为9 9.3 6%,落果率为0.5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