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与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相接轨,对沙棘种子幼苗率检验与等级划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幼苗率与芽率之间具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并可提高检验精度。以幼苗率检验沙棘种子质量的测定时间为20d;Ⅰ级沙棘种子的幼苗率≥75%,Ⅱ级沙棘种子的幼苗率64%~74%,Ⅲ级沙棘种子幼苗率53%~63%。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种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的差异,收集毛竹主要产区9个不同种源种子,测定种子千粒重、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种子含水量、种芒长度、种仁长宽度和颖果长宽度等10个指标,分析不同种源毛竹种子质量差异,进行毛竹种子质量分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毛竹种子10个指标均差异极显著,变异系数为7.3%~38.7%。以种子发芽率和生活力为主要指标,以净度和颖果长度为重要参考指标,将毛竹种子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种子生活力≥90.7%,发芽率≥84.5%;Ⅱ级种子生活力为79.8%~90.7%,发芽率为67.3%~84.5%;Ⅲ级种子生活力<79.8%,发芽率<67.3%。Ⅰ级种子、Ⅱ级种子和Ⅲ级种子分别占比11.11%、55.56%和33.33%。Ⅰ级种子占比较低,这与采种母竹林管理粗放,使毛竹种子质量差、产量低的现状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沙棘育种中种子萌发率较低的问题,以2个沙棘品种(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通过不同水温(0、40、50℃)和硫酸浓度(0、1.0%、3.0%、5.0%)浸种处理后,分别置于培养皿和土壤中在培养温度为25℃和35℃的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并测定其种子萌发率、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初始发芽天数,以探明不同种子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并筛选沙棘种子萌发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显示:(1)不同水温浸种后,2个沙棘品种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培养皿中,而培养皿中的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且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减少。在土壤中,除了50℃浸种、35℃培养条件外,其余处理随浸种水温的升高,大果沙棘的发芽率显著提高,而中国沙棘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升高的培养温度对于提高其发芽率效果不明显。当浸种水温度为50℃、培养温度为25℃时,大果沙棘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最高(45%)。(2)大果沙棘品种经由不同浓度的硫酸处理后,在25℃的培养箱内发芽率显著高于35℃,且在培养皿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中国沙棘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由1%的硫酸处理后,在培养皿中25℃培养下的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刺槐种子新,旧发芽率对比试验,表明以幼苗率作为种子检验标准更能准确地反映种子的质量。在以蛭石为试验基质的条件下,以幼苗率确定刺槐的等级标准为I级:≥80%,Ⅱ级:70%-79%,Ⅲ级:58%-69%,等外,〈58%。为刺槐种子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檀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量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吉首,江西庐山,安徽皇甫山等4个种源地的黄檀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其种子的长、宽、千粒重等指标,并通过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黄檀种子变异幅度为长8. 28~10. 63mm,宽4. 89~5. 16 mm,千粒重33. 11~52. 43 g。新宁种子最长,为10. 63 mm,千粒重最大,为52. 43 g;皇甫山种子最宽,为5. 16 mm;新宁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8%;新宁幼苗株高最大,为7. 00 cm;新宁幼苗地径最大,为1. 67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长、宽、千粒重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有极显著差异,且发芽率及幼苗生长量均与种子长、千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庭院栽植的沙冷杉为研究材料,对其种子的发芽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发芽处理的各株树种子的发芽率平均值为27.9%,变动于8.7%~44.0%之间,差值5.1倍;沙藏催芽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平均值为21.4%,变动于1.9%~38.2%之间,均值21.4%,差值20.1倍,株间遗传差异显著。有4枚子叶的异常幼苗和1粒种子有2株幼苗同时萌发,存在着多胚现象。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大果沙棘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古磴口试验区对俄罗斯11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种子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中国沙棘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特征值明显低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绥棱试验点供试的11个引进品种千粒质量及种子特征值均比磴口试验点高;根据种子长宽比及形状,对中国沙棘与大果沙棘进行了初步的划分.(2)大部分品种种子的宽度及长度在遗传和对环境适应上具有紧密相关性,种子厚度的遗传比较稳定,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3)种子特征指标,如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3个指标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相关,特别是种子长度;千粒质量与百果质量呈现极显著线性相关.(4)发芽初期,中国沙棘的发芽率较引进品种高;发芽第14天时,所有供试品种的发芽率均达到了最大,发芽率高的品种有乌兰格木、丰产、巨人、绥棘1号、卡图尼礼品,发芽率≥67%.(5)不同大果沙棘种子的总黄酮、维生素E含量均具明显差异;引进品种的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中国沙棘;不同大果沙棘品种的饱和脂肪酸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热水浸种温度、过氧化氢浸种、不同温度处理对中国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0℃热水浸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2.69%、18.18%,且发芽时间最短。过氧化氢浓度为9%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0.93%、18.67%。中国沙棘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9.
油茶种子外壳种皮坚硬,发芽率低,为了提高油茶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对3种油茶种子采用不同浸种处理进行了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温水90℃、高锰酸钾、赤霉素、4号ABT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84.%、90.0%、92.0%、97.0%;用4号ABT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比应用清水浸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赤霉素溶液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分别提高15.5%、7.8%、5.4%,萌芽率也分别提高14.5%、6.8%、4.4%。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在海拔3700~4200 m阴坡与阳坡处种子特征、种子饱满率、种子发芽率及天然更新幼苗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坡向随着海拔的升高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千粒重、种子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天然更新幼苗数量亦然;不同坡向同一海拔处,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千粒重、种子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阳坡优于阴坡,幼苗数量阴坡比阳坡丰富;阴坡、阳坡在海拔3800 m或3900 m处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千粒重、种子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均出现最优值,此海拔处天然更新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青海云杉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量,研究了苗床不同保湿措施对土壤湿度、温度、种子发芽率和幼苗保存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床不同保湿措施均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幼苗保存率和生长量。不同保湿措施中苗床遮阴的综合效果最佳,其种子发芽率、幼苗保存率、株高和根长分别为85.3%、80.4%、54.1mm和46.6mm,较对照苗床裸露(CK)分别提高了25.5个百分点、30.2个百分点、7.8%和16.2%,与对照苗床裸露(CK)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
用增产菌分别处理火炬松、湿地松种子、苗木,种子比对照提早3~4天发芽,发芽率分别提高7.25%~8.73%、7%~10%;发芽势提高15.9%~59.2%;平均苗高与根茎粗分别增加4.7cm和0.26cm;I级苗增加11.71%~14.33%,苗木出圃率增加4.63%~15.26%;同时也促进了苗木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该文以核桃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赤霉素100、200、300、400、500mg/L浓度梯度处理,对核桃种子的发芽数、发芽率、烂种数、烂种率及幼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叶片数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率最高的处理是300mg/L GA3处理,发芽率为87.2%,烂种率为0;幼苗生长较好的处理也是GA3300mg/L,苗高达到16.5cm,地径达到3.3mm,叶片数为5片,显著高于对照;但GA3200mg/L处理的幼苗主根长高于300mg/L处理,为最大值14.7cm。  相似文献   

14.
以红壤土、椰糠、草炭土、河沙、牛粪为基本原料,按不同配比配置育苗基质,开展东革阿里种子育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下东革阿里种子发芽率介于15.63%~56.25%之间,其中基质A红壤土:草炭土=1:1发芽率最高,为56.25%;在试验期间,东革阿里幼苗在不同基质下成活率均为100%,但基质A更能促进东革阿里幼苗高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云杉(Picea aspratae Mast)在四川西部亚高山地带撒播造林试验,种子山场发芽率平均为17%,成苗率平均为2.5%。在海拔2600m~3300m区域,云杉种子平均发芽率为24.1%,成苗率为3.4%。在疏林和疏灌林条件下,云杉发芽成苗效果最佳,平均发芽率达29.5%,成苗率3.9%。1年生幼苗越冬渡旱平均保存率32.4%,最高保存率57.1%。海拔高度超过3600m保存率差,平均保存率仅为7%。在植被盖度30~70%条件下成苗、生长较好,平均成苗率3.9%,4年生苗木平均高  相似文献   

16.
桃金娘在广东省广州地区6—7月的扦插成活率不超过5%;光对其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常温下水浸泡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到35%,100℃热水和200 mg/L NAA溶液处理不利于种子发芽,金属离子处理对种子发芽有明显促进作用,其种子发芽率比对照高25~35个百分点;桃金娘总体发芽率较低,约为30%~40%。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濒危植物厚叶木莲不同天然植株间种实和子代幼苗表型性状变异规律,促进厚叶木莲物种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首先对云髻山自然保护区5个厚叶木莲单株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其次对不同单株间种实和幼苗生长的差异进行分析,再次对各表型性状开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株厚叶木莲15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39.70%,其中每果种子数量的变异系数(95.24%)最大,种子长度变异系数(12.53%)最小。种实表型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YJS03种实饱满、发芽早且发芽率高,幼苗生长情况表现更优;YJS05种子数量少,发芽慢且发芽率低; YJS04的表型多样性(33.31%)最高,YJS08的(15.48%)最低。果实表型性状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种子和幼苗无显著相关;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厚度、种子发芽率四者总体上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和地径与发芽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P<0.05);厚叶木莲种实和幼苗的15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厚叶木莲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果实性状变异大于种子和幼苗生长性状;种子越大萌...  相似文献   

18.
经测定,俄罗斯大果沙棘丘依斯克(Hippophae rhamnoides)种子的千粒重为17.75 g,与其它沙棘属的种子相比,其千粒重较大,为其2倍左右。在水、气适宜的条件下,主要研究了温度分别为15℃、20℃、25℃、30℃和光照强度分别为25%、50%、75%、100%状态下的不同处理对丘依斯克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根据胚根生长量和全株生物量对沙棘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沙棘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和光强。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种子萌发最早,发芽势高达33.0±4.76%,发芽率高达95.5±1.5%,且主根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4.5±0.09 cm和0.137±0.002 g;75%光强最适合沙棘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最早,发芽势高达61.5±1.7%,发芽率高达86.0±1.1%,且主根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3.7±0.2 cm和0.108±0.004 g。因此,在直播营造大果沙棘防护林时,建议首选25℃的温度条件,同时,建议进行适度遮荫处理,在获得优质苗木的同时,降低蒸发量。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种子发芽促进和发芽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培英  刘曼玲 《林业科学》1989,25(2):157-161
华北落叶松是华北高寒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由于其种子发芽率低,幼苗生长弱,死苗率高,不易培育出大量壮苗满足造林需要。为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幼苗抗逆性,我们从1986年以来研究雪藏对落叶松种子的发芽促进作用及其对幼苗抗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雪藏效果,又把一般雪藏法改为雪藏二次干湿交替法,并用这种方法与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广西香椿(Toona sinensis)分为红木类型和白木类型,两种类型在形态和生长方面有显著差异。为了解两种类型香椿种子和幼苗差异性,对广西石山区不同类型香椿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含水量和苗高、地径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木类型香椿种子和白木类型香椿种子千粒重分别为7.46 g、10.69 g,差异极显著;红木类型、白木类型种子发芽率为61%、77%,差异显著。贮藏120 d内,白木类型香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高于红木类型种子,均呈下降趋势和存在不同程度变化;贮藏150 d,两者发芽率均为0。红木类型、白木类型种子含水量为14.73%、15.13%,贮藏期间,白木类型香椿种子含水量也高于红木类型种子,且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两种类型香椿种子含水量和发芽率均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红木类型幼苗比白木类型幼苗生长速度缓慢,红木类型苗高、地径均低于白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