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在汉代被推为五经之首,其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历来被众多学者深研、探究和推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曰:"《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那么,《周易》是如何对天道进行推演的呢?又是如何实现明人事这一目的?本文就《周易》推天道明人事的致思路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天道酬勤。”这是渊源于《周易》、《尚书》的哲学观点,至唐代时由大诗人韩愈正式提出,进而演变为众所周知的成语。此处的“天道”,可以引申为客观规律。而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于一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规律不可违。  相似文献   

3.
易之要义,原于天道,明于人事.《周易》中“贲”卦以文与质命题,通过对卦象、卦辞和卦德的分析,提出了“天文与人文之会通”,“者文也”和“文以载道”的思想,据此就“文明以止”做出了全面的阐释,说明文明而有所止的原则,这正是贲卦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茶道即人道──中国茶道思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道即人道──中国茶道思想分析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陈香白一《周易·系辞》由卦象的变化总结出“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强调了规范之美。人体本身就是“规范”之美的典型:其结构之稳定,让观者一眼便可辨清人或动物。人体规范之美即生命美,它是天生自然的,它契合了天道...  相似文献   

5.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讼卦”主要要讨论争讼及诉讼问题,讼卦本身含义所表现出的息争止讼的思想,与易道倡导的“大道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以追求“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本文从易道阴阳观视角入手,通过对“讼卦”的诠释和解读,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而这种存在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宇宙世界的生生不息和变化流行,其内在的动力是构成自身的基本元素阴与阳两种对立性的相互作用。再说,”和”的本质是生,宇宙的本质是”和”,从《周易》构建的宇宙生成模式中可知,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两大势力是一种协调并济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彼此伤害的关系,所谓”生生之谓易”,其实就是意味着和谐在构建过程中充满着无限生机的焕发,因此,易道特别重视宇宙的大和谐,以天道为人道的准则,将天道和人道合而为一,推天道以明人道。天道的已然成为人道的应然,从而阐发出”比和”的价值与”比和”之道的道德准则和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天人合一”整体思维与《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本文以《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为立足点,阐述《金匮要略》“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哲学渊源,能丰富《金匮要略》理论的内涵,有利于把握《金匮要略》理论形成的轨迹和络脉。  相似文献   

9.
“鬼谋”、“人谋”之语出自《周易·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上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一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实则,《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构成六十四篇阐释“世界之理”的精悍短文,立论通达,逻辑严整,面面俱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整部著作完全是“纯理性”的分析,其中没有任何“天启”或“神意”的成分。故此书乃是“人谋”之书,而绝非“鬼谋”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殷人的卜筮文化而言,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后汉三贤”王充、王符与仲长统在各自著作《论衡》、《潜夫论》及《昌言》中都有关于“天道”的精辟论述。王充指出“天道自然,非人事也”,将人从天人感应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王符主张“天道曰施,地道曰化,人道曰为”,强调人之调和阴阳、和谐治道的作用;仲长统进一步提出“天道为末,人事为本”的观点,突显个体价值。三者天道观的历时演变轨迹正是东汉一代士人思想解放、自我意识萌发的过程,其中有对前朝“天人感应”言论的承继,亦透露出后世玄学思想的新动向,并映射出后汉一代士人欲突破天命、寻求个体价值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一、太极 :“和”《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和”。“和”是中和。这个哲学、美学范畴 ,原来滋生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土壤 ,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文化意识。有了“和” ,相互矛盾对立的事象便能在相反、相成、相济的关系中转化为和谐整体。是以《易·乾》有“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万国咸宁”的记载。《易》用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和的独特形式 ,建构起天人合一的太极哲学体系。“保合太和”意指阴阳会合 ,保全大和元气 ,普利万物 ;此为天之正道。首先是天能“保合太和” ,接着便是天地相和 ,天人相和。由此…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周易》思维与现代管理学的系统均衡原理、运动控制原理、信息沟通原理和目标效益原理的关系。从《周易》基本原理出发,在组织、调控、用人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的几方面论述了《周易》思维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以寻找一种能完美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0,(5):171-172,165
《履》卦的“德基”意义,在于其明确的提出了“知崇礼卑”的思想。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庸言谨行做到对“礼”原则的自觉践履,切实做到依礼而行。这是因为“礼以天制”的“礼”具有顺天应时、持中守正、刚柔相济、贞常不变的“理”的必然规律,处处体现着天道的价值定势和价值理念,所以“礼”作为人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寓示的社会现象的归纳和社会行为的概念,成为社会生活中必然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成为一切价值判断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4.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1,(3):205-206,210
《周易》之“晋”卦取日常太阳升起照耀大地之象而设卦,旨在阐述人在社会中晋升之道理,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顺明中前进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的修养,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周易》的道理,旨在教人“法天道,行人道”,以天德为榜样而为人处世。“晋卦”从根本上说就是阐述人在社会中的晋升的道理如何晋升,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光明和谐的状态中获得前进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修身,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这就是“晋之道”。  相似文献   

15.
由萧汉明教授郭东升副教授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研究》一书已于2001年1月在上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该专著为“道家研究丛书”之一。儒家与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互有长短,互为补充。对道家思想的研究,9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重视,《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家思想和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意义,它提出了一套修持修炼方法,即“外丹术”与“内丹术”。 该专著对《周易参同契》一书作了恰如其分的合乎事实的评价,认为它“以《周易》和道家思想为依托,广泛吸取先秦两汉天文历法、医学、易学、物侯学、炼丹术等方面的成就,假借…  相似文献   

16.
考察《易经》历史演变认定 :现行《周易》中的“临卦”应该恢复为“林卦”。从而须更重视和加强育林与护林工作  相似文献   

17.
《周易》蕴涵有非常丰富的富民思想。本文从重视农业、重商重财、节欲恤民、平施共富以富民等方面论述了《周易》的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周易》,又称《易经》,居《十三经》之首。《四库全书总目》:“易本卜筮之书。”其实是借卜筮之说,而演天文和社会之学。在《周易》中,有许多地方论述为政之道。《周易》创说于文王,演绎于孔子。周朝,为政者已懂得要国富民强,必须搞好农业生产,要搞好农业生产,没有牛是不行的。故《周易》卷三,对牛有极其重要的论述:“象曰:不耕获,未富也。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得牛,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时历久远,文献不足,人们对西周、春秋时期《周易》文本流传、易学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笔者所论主要及于两个问题:西周时期《周易》文本流传的问题和由《易象》引发的鲁国史官易学问题。笔者以为,西周时期《周易》即应有所流传,不仅止于周、鲁有之;《易象》应为鲁国史官易学之成果,而《左传》记载穆姜言“元亨利贞”一节也应是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郭店楚墓竹简》出土并整理发表以后,为学术界补写或改写先秦思想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思想资料。但学界对其中的儒家竹简(简称《郭店儒简》)分歧尤大。《郭店儒简》应定编为十一篇,可认定为子思学派之作,应命名为《郭店楚墓竹简·子思子》。其思想主旨是阐述了先秦儒家关于性与天道、王道与德治的思想主张,上承孔子的“德治”主义,下启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说,在中国思想史上起了从孔子过渡到孟子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