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鼢害是我国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高原鼢鼠是营地下生活的一种草原鼠类,在高原鼢鼠严重危害地,草原植被沦为黑土滩,当其密度达到8只/公项以上即达到了国家农业部规定的防治标准.人工弓箭捕捉法防治高原鼢鼠从20世纪80年代沿用至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弓箭法灭鼠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弊端结合实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原鼢鼠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鼠种,营地下生活,靠采食植物根茎为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区,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有着地面植食性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上升,打破了原有土-草-畜-鼠的动态平衡,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形成草原鼠害。在鼠害严重危害区会形成次生裸地(黑土滩、鼠荒地等),严重威胁着草地生态环境安全。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上升与其栖息地适合度增强密切相关,选择适宜栖息地也是导致高原鼢鼠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破坏栖息地环境来降低高原鼢鼠生境适合度,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是目前取代化学灭鼠的趋势。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影响高原鼢鼠对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以及国外对地下鼠生境选择的研究,并对高原鼢鼠生态防治的研究及新型技术在其研究方面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高原鼢鼠历来是草原的主要杀手,该鼠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严重制约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恢复。为此,我们针对高原鼢鼠对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的危害程度,从基本概述、试验目的、试验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以囊谦县天然草地为试验基地,以“高原鼢鼠”为试验对象,以“溴敌隆和大隆母液”为试验药物,通过试验,详细掌握了高原鼢鼠的危害程度及分布范围,为科学考量高原鼢鼠的危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初步研究了川西北草地主要害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综合开发利用,探索了化害为益,有效防治害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了川西北草地主要害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综合开发利用,探索了化害为益,有效防治害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药物防治高原鼢鼠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防治高原鼢鼠的几个重要环节甘肃省天祝县草原工作站李春涛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俗称瞎老,是一种长年营地下穴居生活的害鼠。在天祝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700~3200米之间的山地草甸草场和海拔2800~...  相似文献   

7.
我国草原常见害鼠药物防治适宜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原常见的鼠种有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小毛足鼠、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高原鼠兔、达乌尔鼠兔、草原鼢鼠、东北鼢鼠、高原鼢鼠、甘肃鼢鼠、大沙鼠、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等.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多数种类每年繁殖1~2次,数量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春季天气变暖时开始繁殖,到夏、秋季数量达到最大值,此后数量逐渐下降,由于冬季死亡率增加,到翌年春季数量降到全年的最小值.因此,每年春季牧草返青之前是防治多数草原害鼠最适宜的时期;而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每年1~2月开始繁殖,所以2~3月是它们最佳的防治时机.  相似文献   

8.
通过草原鼠种重点分布区域实地抽样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甘南草原54种鼠类分隶于28属、10亚科、7科2目,形成鼢鼠类、鼠兔类两大主要鼠类种群群落,呈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构成高原鼢鼠群落、高原鼠兔群落、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共存群落的3个草原鼠类群落。不同鼠类因为草原植被类型以及草原地理位置的复杂性,构成了鼠种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分异性,随着草原植物群落的演变,草原鼠种的类型随之联动响应,个体种群数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1年的实地调查分析,分别针对草原蝗虫、草原毛虫、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密度进行了汇总,并对2008年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刚察、海晏、祁连三县将发生较为严重的蝗虫灾害,草原毛虫将对祁连县造成较大危害,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仍将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1年的实地调查分析,分别针对草原蝗虫、草原毛虫、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密度进行了汇总,并对2008年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刚察、海晏、祁连三县将发生较为严重的蝗虫灾害,草原毛虫将对祁连县造成较大危害,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仍将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原鼢鼠的最适生境及其活动规律研究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实地调查,总结出了高原鼢鼠在甘南地区的最适生境特点,以及通过对高原鼢鼠活动规律的研究,提出高原鼢鼠防治的时机、方法和机理,用以指导鼠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几种方法对分布在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的高原鼢鼠Myaxpalax baileyi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化学灭鼠剂磷化锌、敌鼠钠盐、溴敌隆随毒性的降低其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生物灭鼠剂C型肉毒素和弓箭法防治高原鼢鼠不仅效果较好,而且效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鼢鼠危害对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成定 《草业科学》2004,21(10):58-62
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草原的高寒草甸连续6年观测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影响植被的全过程,经一次性抽样并作定量分析后发现,在高原鼢鼠的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危害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的植物群落,证明高原鼢鼠活动可引起植被演替,并具有一定的演潜方向和可检验性.  相似文献   

14.
若尔盖县草原鼠害严重,长期高密度危害,加剧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对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连续2年采取以生物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大规模防治,并形成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草原鼠害活动和密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平均密度下降41. 01%、27. 2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较防治前提高了3%~5%,每667m~2鲜草产量提高了约80kg。本文追踪调查后提出进一步做好草原鼠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乐都县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6 0 .31% ,长期以来 ,高原鼢鼠对全县草地、林地和山区农田危害较为严重 ,对生态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特别是对近几年退耕地种植的苜蓿、沙棘等植物的破坏非常严重 ,对生态建设工程影响较大。为此 ,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了草地灭鼠工作 ,现将防治鼠害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1 高原鼢鼠对草原的破坏情况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属湟水中下游地区。海拔 185 0~4 4 85m。草原类型有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据调查 ,全县高原鼢鼠危害草地和退耕还草地面积 5 .0 5万hm2 (危害退耕还草地 0 .30万hm2 )。其…  相似文献   

16.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鼠种,由于其生活习性的特点,严重危害着草原和农田,人们一直视它为"害鼠",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多年研究,将它变废为宝。高原鼢鼠的去脑干燥全骨称为塞隆骨,是目前虎骨的最佳代用品,学者对它的研究也颇多。本文从高原鼢鼠的生活习性、低氧适应性、饲养与加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5个方面进行综述,为高原鼢鼠的充分、合理应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鼠害是四川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种类多,分布广。草原鼠类啃食牧草、掘土造丘,加剧了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影响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四川草原鼠种主要有高原鼠兔、藏鼠兔、高原鼢鼠、高山姬鼠等。近10年来全省草原鼠害危害面积在4500~460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之间,处于高发状态。1存在的问题1.1鼠害严重,防治难度高四川省草原鼠害广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甘南碌曲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它分布广、密度大,据1980年测定,危害面积占草地总面积16%,尤以禾本科+杂类草受害为多,对草地的危害严重,全县由此损失牧草达1.21亿斤,相当4.161万羊单位。为了防治鼠害,保护草地,五年来我们对高原鼢鼠的活动规律,生活习性,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互助县退耕地高原鼢鼠鼠害发生现状及成因,对今后退耕地高原鼢鼠如何防治提出了对策,旨在引起全社会对退耕地高原鼢鼠危害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川西北高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系发源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草牧业、旅游业及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加上部分地区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草原退化程度加剧,草原鼠害频发已成为威胁草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将针对草原鼠害中的高原鼢鼠危害开展调查,阐述高原鼢鼠在四川的分布、危害现状,总结其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为促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