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油蒿不同演替阶段钻蛀性害虫数量变动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固沙植物,近年来受到油蒿钻蛀性害虫的危害,导致大面积死亡.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在宁夏盐池县对油蒿不同演替阶段的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油蒿的钻蛀性害虫分别是沙蒿大粒象、沙蒿木蠹蛾、沙蒿圆吉丁虫和一种蛀茎蛾(鳞翅目:卷蛾科);在油蒿不同演替阶段,上述4种油蒿钻蛀性害虫均有危害,且每个阶段的优势种各不相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受油蒿林的演替阶段及油蒿群落的微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利用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双名二齿茎长蠹),黑星六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证明,蒲螨对以上几种蛀干害虫的幼虫以及对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虫都有很好的寄生效果,室内试验证明,害虫接种入蒲螨后,在8小时内可以导致害虫幼虫死亡,每一个蒲螨膨腹体平均可以产生125个后代,室外采用淹没式方式,按照树胸径(cm)*20,000头/cm释放蒲螨,释放后7天,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为73.29%,28天后,为98.45%,有时,一头体长仅为0.2mm的雌螨就可使一头四龄双条杉天牛幼虫致死。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利用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又名二齿茎长蠹).黑星六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证明,蒲螨对以上几种蛀干害虫的幼虫以及对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虫都有很好的寄生效果。室内试验证明。害虫接种入蒲螨后,在8小时内可以导致害虫幼虫死亡。每一个蒲螨膨腹体平均可以产生125个后代。室外采用淹没式方式、按照树胸径(cm)^*20,000头/cm释放蒲螨。释放后7天,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为73.29%:28天后.为98.45%。有时。一头体长仅为0.2mm的雌螨就可使一头四龄双条杉天牛幼虫致死.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小线角木蠹蛾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的温箱内需7 d左右。在室外,分别采取3种不同密度处理方式,释放后10、20、30、40 d发现,平均防效无明显差异,基本在81.93%~87.10%。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孝达 《沙棘》2004,17(2):11-13
沙棘木蠹蛾(Holcocelus vicarius walker)是目前沙棘林区主要蛀干害虫,造成沙棘大面积死亡。该虫2年1代跨3个年度。其防治方法主要用磷化铝堵塞虫孔熏杀幼虫,化学药剂喷杀初孵幼虫及灯诱、性诱、人工捕杀等实行综合治理,效果可达90%以上。文中还记述了沙棘两种主要蛀干害虫沙棘木蠹蛾与沙柳木蠹蛾在幼虫与成虫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便于在防治工作中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蛀干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害林木钻蛀枝干的害虫主要包括天牛科的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小蠹科小蠹虫类,象甲科杨干象甲,螟蛾科松梢螟,透翅蛾科白杨透翅蛾和木蠹蛾科芳香木蠹蛾等。其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油松、樟子松、苹果树和梨树。这类害虫的幼虫钻蛀树干,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易造成树干枯萎,秋冬季节常引起风折,同时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树木畸形,影响成材、降低木材的商品价值。蛀食顶芽和枝梢,顶芽停长、徒生侧枝。此类害虫常以幼虫在枝、干里的隧道内越冬,幼虫在韧皮部、木质部内蛀成坑道,成虫羽化期分散,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银川地区常见蛀干害虫天牛类、小蠹类、木蠹蛾类、吉丁虫类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根据为害状分类,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园林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分析蛀干害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用氨水防治蛀干害虫氨水易挥发,刺激性很强,能使害虫的幼虫窒息死亡。因此利用氨水防治多种木蠹蛾以及吉丁虫和光肩星天牛有较好的效果。施药方法:将浓度为20%的氨水装入有胶塞的小瓶中,用注射器取药注射,时间在6月中旬或成虫羽化之前或8月幼虫孵化  相似文献   

9.
沙棘木蠹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木蠹蛾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成灾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由于该虫以前从未大面积发生危害,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从沙棘木蠹蛾的成灾原因、生物生态学特性、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性引诱剂,以及天敌种类和自然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杨晖 《陕西林业》2001,(6):21-21
蛀杆类害虫有天牛、木蠹蛾、透翅蛾、吉丁虫、象鼻虫、树蜂、白蚁、小蠹虫等,以幼虫或成虫在树皮下至木质间钻蛀取食,具有明显的蛀食坑道和排粪特点,利用其这一习性特征,用麦杆蘸药(菌)插孔防治,经试验经济方便易操作,安全高效,用药面广,防治率可达97%以上,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