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雏鸡母源抗体滴度与抗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将蛋用型海兰褐种鸡在用REV弱毒疫苗免疫接种,种鸡均在2周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来自免疫REV疫苗种鸡的雏鸡均呈母源抗体阳性,而且母源抗体滴度与对应种鸡的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分别对有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的雏鸡人工接种REV低代毒,比较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对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灭活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结果表明,种鸡提供的母源抗体,不仅可预防REV野毒感染引起的生长迟缓,也可预防REV引起的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雏鸡的REV母源抗体水平与对NDV和AIV的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在肉种鸡鸡群中试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弱毒疫苗,观察其对体重增长、产蛋生产性能、对其他疫苗应答有无影响。同时连续定期测定种鸡血清REV抗体,并测试抗体阳性鸡的后代有无病毒垂直传播。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18周龄种鸡后,对生长、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等生产性能均无不良影响,对正常疫苗免疫的抗体应答也无影响。经免疫接种REV弱毒疫苗的种鸡,在开产后及产蛋高峰期,均不表现病毒的垂直传播。免疫种鸡后,其激发的抗体可持续280d以上,且雏鸡血清中母源抗体可持续至少7d。结果表明,该REV弱毒在开产前种鸡应用时有很高的安全性,并能为雏鸡提供足够的特异性母源抗体。  相似文献   

3.
<正>天气渐渐变凉了,给家禽饲养管理带来很大不便。按照以往的经验,此期临诊中常发现的下列禽病都是不能忽视的。1小鹅瘟使用小鹅瘟弱毒苗用于种鹅和雏鹅的免疫接种。种鹅于开前15~45天,皮下肌肉注射弱毒疫苗2~4头份,可使整个产蛋期孵出的初生雏得到母源抗体有效保护,如种鹅未免疫,应对初  相似文献   

4.
1995年6月,我公司对一组共6栋进入产蛋后期种鸡实施强制换羽,以利用其第二产蛋期。由于全组鸡群IBD抗体水平偏低,因此必须接种IBD疫苗,我们用派斯德公司生产的IBD(B38)弱毒疫苗与某厂家的IBD弱毒疫苗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其后代对感染IBDV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PPA-ELISA测定的猪瘟弱毒抗体OD值来决定的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为:使用猪瘟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免疫的母猪,其仔猪在20日龄进行首免,60日龄或断乳后进行二免,育肥猪直至出栏,不再免疫。种猪于配种前进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半年于断奶后配种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每次免疫接种剂量均是2头剂猪瘟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疫苗按常规剂量接种,同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弱毒活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按照1、2、3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的仔猪;猪瘟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2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间隔1周后进行口蹄疫疫苗常规剂量的免疫接种,共分8组.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对散养生猪同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双针防疫的免疫效果确实,是可行的.且不同免疫剂量猪瘟疫苗在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略有不同,剂量大的,则一定时间后抗体水平相对高些.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疫苗本身质量、疫苗保管等因素导致防疫质量下降,我们建议猪瘟采用2头份剂量规范实施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首免日龄猪群免疫PRRS弱毒苗的效果,以及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试验选取同一免疫程序母猪群所产仔猪,将其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在不同日龄用正常剂量PRRS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后每组随机抽样8头进行PRRS抗体检测分析,以确定最佳首免日龄。在此基础上,另选一猪群,分为2组,每组10头,进行加强免疫,于不同时间段随机抽样检测PRRS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仔猪免疫PRRS弱毒苗后,首免日龄为35日龄时抗体水平最好;二次免疫后,抗体水平都有上升,且可以长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鸡新城疫灭能苗研究 Ⅱ.鸡新城疫油乳剂灭能苗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油乳剂灭能苗和La Sota弱毒活苗同时接种有母源抗体的2、4和10日龄雏鸡,比单用La sota活苗的免疫效果显著优越,免疫期可达70~120天。对肉用鸡以灭能茁和弱毒菌共同接种免疫一次,足以使其在整个饲养期得到保护。对用弱毒苗免疫过的卵用鸡,在开产前用油乳剂苗接种一次,一年以后攻击强毒。仍可获100%保护。应用油乳剂苗与禽霍乱油乳剂苗共同免疫接种,彼此没有干扰现象,鸡体的HI抗体对油乳剂苗的免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择180±10日龄后备母猪105头,将其随机分成7组(每组15头)进行对比试验,Ⅰ组在初配前60d和30d同时分点注射2ml细小灭活苗和1头份乙脑弱毒苗,Ⅱ组仅在初配前30d分点注射2ml细小灭活苗和1头份乙脑弱毒苗,Ⅲ组在初配前60d和30d注射2ml细小灭活苗,Ⅳ组在初配前30d注射2ml细小灭活苗,Ⅴ组在初配前60d和30d注射1头份乙脑弱毒苗,Ⅵ组在初配前30d注射1头份乙脑弱毒苗,Ⅶ空白对照组,在间隔最后一次免疫的20、40、60、90、120d以及初产后20d采集血清检测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抗体,研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1)同期分点注射细小灭活苗和乙脑弱毒苗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产生干扰作用;(2)在初配前60与30d分别免疫注射2ml猪细小病毒灭活苗与1头份猪乙型脑炎弱毒苗后,能在最后免疫接种后迅速产生高水平抗体,抗体产生阳性率最高,有效免疫抗体能持续时间最长,因此母猪在初配前60与30d分别免疫注射2ml猪细小病毒灭活苗与1头份猪乙型脑炎弱毒苗为最近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观察免疫猪蓝耳病灭活苗与弱毒苗后母猪和仔猪抗体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种疫苗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实验母猪和仔猪都分为4个组,1组、2组、3组、4组各免疫一次灭活苗、两次灭活苗、一次弱毒苗、两次弱毒苗。在计划时间采集血清,检测试验猪的抗体水平。由试验结果可知,弱毒苗的免疫效果略优于灭活苗,同种疫苗免疫两次的效果优于免疫一次的效果;弱毒苗的抗体峰值出现的比灭活苗早,但抗体维持时间略短。灭活苗适用于一般猪场的免疫防治工作,而弱毒苗更适用于急性突发的猪蓝耳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猪瘟和猪蓝耳病是目前猪场重点防控的两种疾病,但两者免疫接种存在免疫干扰.试验通过猪瘟和猪蓝耳病不同的免疫程序免疫,4周后检测猪瘟抗体滴度,结果发现蓝耳病灭活苗对猪瘟免疫影响较小,而蓝耳病弱毒苗和猪瘟疫苗同时免疫影响最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蓝耳病弱毒苗和猪瘟疫苗先后间隔7d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点眼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苗引发鸡眼睛应激反应点眼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是有效地预防该病的一种免疫方法。此种免疫方法,较之强毒苗擦肛法安全,但仍然对鸡群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定的应激。笔者自1993年起连续三年观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苗点眼...  相似文献   

13.
锥虫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锥虫病免疫预防苗的研究概况和今后研究方向,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作了综述,包括锥虫弱毒苗、强毒苗、亚单位苗、抗独特型抗体苗、基因工程苗等各类疫苗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效果,还包括免疫佐剂和免疫接种方法等方面内容,并分析了未能成为实用疫苗的原因,指出了今后研制疫苗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和鸡痘(AP)弱毒鸡胚皮肤(CES)细胞培养物的鸡.经不同时间采血进行ILT和AP中和抗体测定,血清中ILT和AP中和指数明显增高,ILT·AP-CES细胞毒以10~(-1)0.2ml肌肉注射比0.1ml点眼、滴鼻鸡的血清中和指数高;ILT-AP二联细胞弱毒对鸡具有良好的应答反应.为制备ILT-AP细胞弱毒二联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巨清 《中国家禽》2007,29(14):41-42
禽脑脊髓炎(AE)主要导致1月龄内的雏鸡发生共济失调,瘫痪,头颈震颤和衰竭死亡.目前国内外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在种鸡开产前接种AE弱毒疫苗,后裔雏鸡通过母源抗体获得保护[1,2].但是,近年来在我国某些种鸡场的免疫群后裔雏鸡时有AE发生[3,4],为探讨AE弱毒疫苗对免疫种鸡后裔雏鸡的保护效果,本研究用琼脂扩散实验(AGP)对免疫种鸡后裔雏鸡的AE母源抗体衰减规律进行监测并对AE母源抗体不同水平的雏鸡进行了攻毒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种鸡灭能苗的使用,使雏鸡获得了较高母源抗体,防止了雏鸡的早期感染.但雏鸡在用弱毒苗免疫后有一段较长的免疫空白期,给防治本病带来潜在危险.本试验是在观察首免后使用高免血清能否缩短免疫空白期,及首免后使用高免血清的合适时间.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番鸭细小病毒病弱毒苗进行了不同母源抗体鸭群免疫效果试验研究,以及在高母源抗体水平下,不同含量的细小弱毒苗免疫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母源抗体对1日龄免疫细小弱毒苗(无论是高含量还是低含量)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尤其是在低母源抗体的背景下,1日龄免疫鸭小威弱毒苗会导致弱毒苗将母源抗体全部中和,导致7日龄将抗体中和为零。因此,本研究发现1日龄进行番鸭细小病毒弱毒苗免疫存在免疫缺陷,提高鸭群的母源抗体水平的同时低日龄免疫细小灭活苗或许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应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下称猪瘟细胞苗)1500个免疫量免疫接种2月龄以上生猪。至育肥出栏时(10个月),随机取血清样检测。结果,中和抗体滴度均在16倍以上:间接血凝抗体滴度达16倍以上者为96.9%.这表明,其免疫抗体滴度均达到抵抗猪瘟强毒的水平。全县应用猪瘟细胞苗共免疫接种生猪112万头次(注射反应为0.07%),获得了显著的预防效果。母猪免疫接种8个月后所产53~58日龄仔猪,中和抗体滴度达到8倍者为50%,4倍者为43.75%;间接血凝抗体滴度16倍者为5.3%.8倍者为42.1%.4倍者占47.36%。这表明,用猪瘟细胞苗1500个免疫量对母猪一年免疫一次,其所产仔猪在53~58日龄时的母源抗体水平不能全部保护猪瘟病毒的侵袭。  相似文献   

19.
散养生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疫苗按常规剂量接种,同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弱毒活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按照1、2、3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的仔猪;猪瘟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2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间隔1周后进行口蹄疫疫苗常规剂量的免疫接种.共分8组。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对散养生猪同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双针防疫的免疫效果确实,是可行的。且不同免疫剂量猪瘟疫苗在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略有不同,剂量大的,则一定时间后抗体水平相对高些。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疫苗本身质量、疫苗保管等因素导致防疫质量下降,我们建议猪瘟采用2头份剂量规范实施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20.
1、进行综合免度.我鸡场7-10日龄用弱毒Ⅱ系基础免疫首免(最迟不得超过15日龄),28--30日龄第二次加强免疫(中间间隔期至少14天)用Ⅰ系苗或灭活苗二免,55-60日龄再用Ⅰ系苗或灭活苗进行三免(死毒苗的免疫力和免疫期都比活毒苗高长).产蛋种鸡于开产前16周份再用Ⅰ系苗或灭活苗加强免疫.以提高母鸡的抗体滴度,获得足够确实的免疫力. 2、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改善鸡舍场地环境卫生,注意用具和饮水、饲料的清沽卫生,提高鸡体自然抗病力. 3、加强消毒卫生工作.免疫前后和平时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