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丽芬 《水产养殖》2006,27(5):41-42
在面积为1公顷的池塘投放全长为2.5~3.0cm的大弹涂鱼苗60000尾,养殖密度为6尾/m2。经过1年的养殖,共收获成鱼1147.5kg,成活率达85%,体长9.30~14.50cm,平均体长11.80cm,体重11.2~38.3g,平均体重22.50g。  相似文献   

2.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将当年鳡鱼养成商品规格、成活率90%以上的养殖结果,探讨了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鳡鱼的池塘养殖可用专养和与河蟹的混养二种模式,前期需投喂活鱼苗,后期用鱼块.在鳡鱼体长5 cm左右时进行食性转化较为适宜.养殖的关键技术为食性的转化和及时分养.  相似文献   

3.
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遮阴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美洲鲥鱼种池塘遮阴养殖技术,采用推迟拉盖遮阴膜、提早拆除遮阴膜、适时搭建保温大棚等措施方法改进了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遮阴养殖方式,并开展了相关的养殖验证试验,研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养殖效果。结果显示,2017年(改进前),美洲鲥当年鱼种经过120d的养殖,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2.46cm和26.53g,分别增长284.57%和3636.62%,肥满度为1.35g/cm~3,体长日增长率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分别为0.076cm/d和0.215g/d,养殖成活率为81.02%,饲料系数为2.04;2018年(改进后),美洲鲥当年鱼种经过144d的养殖,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6.50~16.89cm和65.97~69.68g,分别增长293.70%~370.09%和6066.37%~9460.87%,肥满度为1.42~1.50g/cm~3,体长日增长率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分别为0.088~0.090cm/d和0.453~0.476g/d,养殖成活率为75.94%~78.96%,饲料系数为1.63~1.77。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池塘遮阴养殖模式,其养殖效果好于单纯的遮阴池塘或露天池塘,与大水面网箱和深井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相近。建议在江浙地区开展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养殖时,于放苗1周后拉盖遮阴膜,9月中旬移除遮阴膜,10月中旬搭建池塘保温大棚。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刀鲚当年鱼种池塘培育的成活率,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将鱼种按不同密度放养,进行刀鲚当年鱼种池塘培育技术研究。3年的池塘培育结果显示:2016年,按2500尾/亩(15亩=1 hm~2,下同)的养殖密度放养刀鲚当年鱼种,经过141~146 d的培育,其体长增至11.21~11.43 cm,体质量增至4.23~4.62 g,成活率在69.3%~88.0%;2017年,按3750尾/亩的养殖密度放养刀鲚当年鱼种,经过152~157 d的培育,其体长增至11.32~11.65 cm,体质量增至4.44~4.88 g,成活率在42.1%~77.9%;2018年,按5875尾/亩的养殖密度放养刀鲚当年鱼种,经过180 d的培育,其体长增至11.01~11.04 cm,体质量增至2.41~2.44 g,成活率在57.5%~65.1%。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提高,刀鲚当年鱼种的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天然适口活体饵料数量对刀鲚当年鱼种养殖密度的设定以及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暗纹东方纯夏花经过4个月的池塘高密度养殖,平均个体达到重132g、体长17.16cm厘米,成活率81.13%。并对养殖、管理技术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福建省莆田市进行了刺参池塘吊养试验。7万枚体长2~3cm的刺参苗,经150d养殖后,平均体长达12.0cm,成活率92%。通过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刺参的吊养及越冬综合技术,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养殖刺参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鱤鱼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将当年鱤鱼养成商品规格、成活率 90 %以上的养殖结果 ,探讨了鱤鱼的池塘养殖技术。鱤鱼的池塘养殖可用专养和与河蟹的混养二种模式 ,前期需投喂活鱼苗 ,后期用鱼块。在鱤鱼体长 5cm左右时进行食性转化较为适宜。养殖的关键技术为食性的转化和及时分养。  相似文献   

8.
大竹蛏亲体暂养技术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亲蛏(体长9~12 cm,体重45.76±6.78 g)从采捕运输到人工暂养培育的一系列试验工作,结果表明:亲蛏的挑选以体长9~13 cm、活泼健康、肥满度好的3龄个体为最佳。经7天试验,采用细沙作为底质进行亲蛏暂养的效果良好,成活率达98.5%,个体排卵量约300万粒;不铺任何底质暂养的亲蛏,成活率仅16.4%.不能正常排放精卵。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笼养青蟹的暂养成活率,试验开展青蟹海区越冬笼养暂养技术研究。在塘养青蟹打洞越冬前,从池塘中捕获拟穴青蟹(商品名:三门青蟹),转移到三门湾内适宜海区的养殖渔排上,采用自主设计的水中养殖笼,以悬挂吊养的方式进行越冬笼养暂养。结果表明:暂养的青蟹宜选择肥满度好,附肢健全,单个体重在250 g以上的个体,以保证暂养的成活率。青蟹暂养时在养殖笼内不需要放置掩蔽物。养殖笼以离水面100 cm以上悬挂较适宜,养殖周期控制在60 d内,如延长养殖将会增加青蟹死亡的风险。海区笼养暂养有非常可观的优势,短期内养殖生产,风险少,投资回报率高。该技术适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金头鲷引进及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引进2148尾金头鲷,在面积为0.2 hm2的池塘进行养殖试验.鱼苗全长约3 cm,经过429 d的养殖,体质量达331.2~483.0 g,平均体质量410.9 g;全长27.3~31.0 cm,平均28.9cm;体长22.4~25.5 cm,平均24.2 cm;体高8.8~10.8 cm,平均9.8 cm.共收得成品鱼779.0 kg,单产3895 kg/hm2,成活率88.3%,饵料系数2.4.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99~2001年,连续三年进行梭子蟹养殖,养殖用苗都是经过池塘暂养,暂养成活率三年平均为49%,其中2001年暂养苗成活率达61%。通过三年来的生产实践,现将提高梭子蟹苗池塘暂养成活率的技术总结如下:1.暂养池的大小及条件暂养池的大小以不超过6亩为宜。要求进排水方便、有环沟和中央沟、池水保水条件好、池底以砂底或沙泥底为佳。海水盐度控制在25×10-3~35×10-3、pH值7.5~8.5的海区。2.清池进水与肥水暂养池如果是老池子,必须要清淤,然后进水泡池2~3次,每次泡池时间应持续3…  相似文献   

12.
离开母体的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长大约在9~12mm,此时虽可直接放入池塘养殖,但由于个体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抵御、躲避敌害的能力都比较弱,直接放入池塘中养殖有可能影响幼虾的成活率,最终影响成虾的产量。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幼虾培育,将幼虾培育N3.0cm以上,再放人成虾养殖池中养殖,可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和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水土池设置网箱驯养漠斑牙鲆,苗种规格平均体长7.9 cm,放养密度2 000尾/箱,体长15 cm以后放养密度350~400尾/箱,经9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长32.2 cm,平均体重630 g,养殖成活率88.2%。直接放养于土池养殖的比网箱养殖的生长更快,养殖6个月可达500 g。漠斑牙鲆适宜生长水温18~28℃,耐高温可达34℃,适盐范围0~40‰,能适应闽南地区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暗纹东方经过4个月的池塘高密度养殖,平均个体达到重132g、体长17.16cm厘米,成活率81.13%。并对养殖、管理技术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利用7万只2~3cm的刺参在福建省莆田市开展了池塘吊养试验。经150d培养,成活率达92%,平均体长为12.0cm(108g/只),最大个体达15.6cm。总结出一套池塘吊养、冬季南方越冬的刺参养殖技术,为南方冬季海水增添新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刀鲚当年鱼种池塘培育的成活率,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将鱼种按不同密度放养,进行刀鲚当年鱼种池塘培育技术研究。3年的池塘培育结果显示:2016年,按2500尾/亩(15亩=1 hm2,下同)[HT5"SS]的养殖密度放养刀鲚当年鱼种,经过141~146 d的培育,其体长增至11.21~11.43 cm,体质量增至4.23~4.62 g,成活率在69.3%~88.0%;2017年,按3750尾/亩的养殖密度放养刀鲚当年鱼种,经过152~157 d的培育,其体长增至11.32~11.65 cm,体质量增至4.44~4.88 g,成活率在42.1%~77.9%;2018年,按5875尾/亩的养殖密度放养刀鲚当年鱼种,经过180 d的培育,其体长增至11.01~11.04 cm,体质量增至2.41~2.44 g,成活率在57.5%~65.1%。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提高,刀鲚当年鱼种的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天然适口活体饵料数量对刀鲚当年鱼种养殖密度的设定以及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乌苏里拟鲿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经人工繁殖刚开口摄食的乌苏里拟鲿水花,在池塘和水族箱内同时进行培育。池塘每667m^2投放水花3万尾,水族箱内投放水花400尾。3个月培育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的乌苏里拟鲿体长由1.21cm增长至15.31cm,体重由0.023g/尾增重至28.25g/尾,成活率为96.8%;水族箱培育的乌苏里拟鲿体长增长至5.76cm,体重增长至1.92g/尾,成活率为33%。雌雄个体生长不均,池塘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10.2cm,体重为16.5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21,8cm,体重为60Ag/尾;水族箱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5.6cm,体重为1.49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6.6cm,体重为2.42g/尾。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对虾养殖高位池进行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仔、稚鱼和鱼苗中间培育试验。共进行5批育苗试验,其中每批购受精卵量均为1 kg,平均孵化率为91.5%,5批共孵出仔鱼593.5万尾。共培育出体长2~3 cm的鱼苗82.3万尾,仔鱼平均育苗成活率为13.9%。5批鱼苗进行池塘网箱培育试验,共培育出体长8~10 cm的大规格鱼种70.9万尾,中间培育平均成活率为85.4%。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自然海区诱捕的4307个方斑东风螺为亲螺,在体积分别为22 m3和45 m3的室内水泥池以及体积为18m3的室外水泥池(水体总体积为4218 m3)中共获得变态2~4 d的稚螺3785.4万粒,培育出变态稚螺8975粒/m3.收集刚变态稚螺于未铺设砂层的育苗池内暂养9~12 d,暂养后存活稚螺共计2281.8万粒.暂养平均成活率60.3%.暂养后稚螺再放养于铺有约3 cm细砂层的水泥池中进行苗种培育41~88 d,共培育出壳高0.6~1.8 cm的螺苗1318.3万粒,暂养后稚螺培育成螺苗成活率57.8%;从变态2~4 d稚螺培育成螺苗的成活率34.6%.  相似文献   

20.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池塘养殖罗氏沼虾一般的放苗时间在5月上中旬,这是因为前期水温低且容易受冷空气的影响,在4月初室外水温还不到15℃,虾苗不能直接下池培育。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氏沼虾苗种的前期强化培育,对提高罗氏沼虾的单位产量及商品虾提前上市,增加经济效益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一、塑料大棚暂养育苗池的建设应用简易塑料大棚暂养苗种,经过25天~30天时间的培育,使罗氏沼虾苗种出池时的规格达到体长3cm以上,从而对低水温影响的适应能力增强,提高了养成成活率。同时,苗种提前25天左右放入大池中养殖,也为二茬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