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耐旱、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汾豆9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豆93为耐旱、高产、抗病大豆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8.37公斤/亩,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63%。该品种品质好,蛋白质(干基)含量42.40%,粗脂肪(干基)含量21.74%,高抗大豆黑斑病,春播生育日数125~135天。  相似文献   

2.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花生籽仁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不同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对籽仁含油量、脂肪酸和蔗糖含量累积规律和基豆先豆间差异及籽 仁不同部位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籽仁的发育,含油量增加且高油品种含油量积累速率高于低油品 种,蔗糖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逐渐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超长链饱和脂肪酸逐渐下降,亚麻酸逐渐降低到消失,其 中高油酸材料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下降速率以及油酸的上升速率高于普通油酸材料。各材料脂肪酸在基豆 和先豆间无显著差异,而含油量基豆高于先豆。成熟籽仁胚中棕榈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碳烷酸 含量显著高于子叶,含油量、硬脂酸和油酸含量低于子叶,在胚中约含有0.5%左右的亚麻酸,而子叶中未检测到亚 麻酸。本研究结果为选育品质优的油用型和食用型花生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琳  季良 《大豆科技》2007,(2):12-13,16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5年从加拿大引进,经过连续多年异地选择培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8.2%(干基),脂肪含量23.7%(干基),且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脂肪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小.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52.45 kg/hm2,较对照阿豆1号增产3.96%,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02.05 kg/hm2,比对照阿豆1号增产10.9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该品种适宜新疆北部冷凉大豆产区春播和南部阿克苏地区复播.  相似文献   

5.
豆科绿肥根系发达且穿透力较强,庞大的根系可以疏松土壤,培肥地力。科合202属于小粒豆,是适用于豆科绿肥、芽豆等的专用大豆新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引进俄罗斯的大豆材料HZDD1424为母本、加拿大大豆材料HZDD3796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粗蛋白质(干基)含量达41.03%、粗脂肪(干基)含量达18.79%。于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210040),生育日数120 d,适应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绥无腥豆2号为无豆腥味,大粒,高蛋白新品种。种子中不含脂肪氧化酶L1和L2,蛋白质含量42.67%,2009-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82.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无腥豆1号平均增产12.9%,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淮鲜豆6号为丰产、优质、中熟鲜食菜用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698.9公斤/亩,较对照品种通豆6号增产7.3%;平均鲜籽粒产量367.8公斤/亩,较对照品种增产8.5%;抗倒伏,品质好,口感甜糯,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新疆滴灌春小麦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不同节中的积累和运转动态规律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的影响,以强筋小麦新春37号、中筋小麦新春6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以氮肥处理(总施氮量250 kg·hm-2)为副区,设置0∶0、2∶8、3∶7、4∶6、5∶5共5个氮肥基追比,分析了两个小麦品种不同节(穗下节、倒二节、其余节)的干重、NSC及果聚糖的积累运转、果聚糖含量、果聚糖相关酶活性与籽粒特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两品种不同节位的茎鞘干重、NSC及果聚糖积累和运转量、果聚糖相关酶活性、籽粒产量均随氮肥基追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基追比3∶7处理表现最佳。不同节位比较,以其余节中的茎鞘干重、NSC及果聚糖积累、运转量最大,其干重、NSC及果聚糖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22.16%、53.94%和  43.42%。两品种比较,新春37号茎秆中干物质运转效率高于新春6号,其干重、NSC及果聚糖对粒重贡献率分别比新春6号高59.03%、26.00%和27.75%。综上,NSC代谢及籽粒产量以基追比3∶7处理为最优,可作为新疆春小麦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9.
赣豆9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油春01-49为母本,沔03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春大豆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960.5 kg·hm-2,较对照中豆40增产3.06%,春播全生育期88 d,粗蛋白含量为44.6%,粗脂肪含量为19.1%,粗蛋白质与粗脂肪总含量为63.7%,201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西省大豆产区做春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0.
湛红2号是湛江市农科院以(湛油30×翁源竹丝)F5为母本、CS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红衣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出仁率高、种衣鲜红、油酸含量和油亚比(O/L)值高、高抗锈病和叶斑病、抗倒、耐旱和耐涝性均较强,高感青枯病等特色.该品种2005-2006年参加全国(南方区)花生品比试验,干荚果产量分别为4130.55kg/hm2和3561.6kg/hm2,分别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5.25%和3.47%;2007-2008年参加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干荚果平均产量分别是4211.10kg/hm2、3923.85kg/hm2,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9.14%和6.11%,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主茎高48.2~53.1cm,分枝长50.1~56.4cm,总分枝数7.2~8.7条,单株果数17.6~18.0个,百果重114.1~157.2g,出仁率67.3%~70.3%,油酸含量为54.4%、油亚比为2.15.该品种于2009年7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9年8月通过全国(南方区)品种鉴定.湛红2号作为高品质多用途的特色花生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在广东省及南方其他花生产区无青枯病田作春秋两季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云环资大豆2号,经云南省大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单产3 248.1~3 322.7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1.78%~13.81%,增产显著;高抗大豆花叶病;籽粒(干基)粗脂肪含量20.0%,粗蛋白43.1%。该品种适合夏播、秋播,南部热区可冬播。  相似文献   

12.
于伟 《大豆科技》2010,(2):63-65
阜豆9号于2007年和2009年先后通过安徽省审定和国家审定。安徽省区域试验中较对照中豆20增产13.30%,国家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徐豆9号增产11.07%。蛋白质含量41.17%,脂肪含量19.46%;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中熟,是一个高产、稳产、广适的大豆新品种。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蒙9449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39.78%,脂肪含量22.66%,生育期106 d.2004-2005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686.8 kg/hm2,比CK中豆20增产8.64%.2005年同时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41.3 kg/hm2,比CK中豆20增产11.92%.  相似文献   

14.
湘春豆13号     
湘春豆13号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杂交育成的中熟偏早的大豆品种。主要特点是:(1)丰产性、稳定性好,省区试平均产量2230.50kg/hm2,比湘春豆11号增产6.3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23.50kg/hm2,比湘春豆11号增产13.62%。(2)耐...  相似文献   

15.
花生新品种铁花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铁花6号由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以鲁花12为母本,白沙1016为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2008年参加辽宁省杂粮备案品种试验,备案为铁花6号(辽备花[2008]50号)。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进行品质测试分析,蛋白质含量为19.79%,脂肪含量为52.95%,油酸含量为49.31%,亚油酸含量为39.20%,油亚比为1.26,属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赣豆10号为优质高产的南方春大豆新品种,2015—2016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214公斤/公顷,较对照中豆40增产9.16%,粗蛋白含量为40.1%,粗脂肪含量为22.8%,属高油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西省大豆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潍豆126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在2013—2014年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230.75公斤/亩,平均较对照增产3.7%。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7.9公斤/亩,平均比对照菏豆12增产6.0%。脂肪含量2.07%,属高油品种,抗花叶病毒3号株系和7号株系,201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委员会审定(编号:鲁审豆20160042)。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大豆豆血红蛋白与产量的关系,以12个吉林省审定推广的吉农系列大豆品种为材料,在盛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和成熟期(R8)测定根结瘤特性和根瘤中豆血红蛋白的含量测量产量,并分析不同品种根瘤数量、干重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吉农51、吉农39和吉农41产量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吉农38、吉农43和吉农45,并且在R6和R8期吉农51、吉农41和吉农39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比其它品种高12.4%~95.7%和14.6%~88.1%。R6和R8期根瘤豆血红蛋白的含量与根瘤数量和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且R6期相关性更大。R6和R8期根瘤干重和根瘤数量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豆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说明豆血红蛋白与产量的关系密切,豆血红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筛选高固氮结瘤能力大豆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华南6号木薯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6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cv,M.SC6)是从OMR33-10品系自然杂交种F1无性系后代中选育而成的。其块根产量约35000kg/hm^2,比现推广品种华南205增产50%,比华南201增产48%;块根干物率为40.5%,淀粉质量分数为32.4%,分别比华南205高2.5%和2.3%。  相似文献   

20.
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的增产效果及筛选适宜的大豆品种,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与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山西省传统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对比,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79、56、92及93与玉米品种大丰30进行了大豆新品种筛选。测定了大豆苗期、盛花期、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大豆成熟后的品质,大豆玉米成熟后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与传统套作模式相比,带状复种技术下大豆植株总叶绿素、籽粒蛋白质及油脂含量更高,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2.28%和19.84%,大豆与玉米产量分别为531.0和9 514.5 kg·hm~(-2),分别增产6.6%和70.7%。大豆新品种筛选结果显示,汾豆93在植株生长后期干物质及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性状最佳,成熟后籽粒的品质最好,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4.08%和20.2%,玉米大豆综合产量最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为894.0及10 550.7 kg·hm-2,比对照组分别增产了68.7%和10.9%。表明这种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适合在山西省生态环境条件下应用推广,汾豆93与大丰30是"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模式较好的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