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arasitic nematodes that cause elephantiasis and river blindness threaten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We have sequenced the approximately 90 megabase (Mb) genome of the human filarial parasite Brugia malayi and predict approximately 11,500 protein coding genes in 71 Mb of robustly assembled sequence.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free-living, model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revealed that, despite these genes having maintained little conservation of local synteny during approximately 350 m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 they largely remain in linkage on chromosomal units. More than 100 conserved operons were identified. Analysis of the predicted proteome provides evidence for adaptations of B. malayi to niches in its human and vector hosts and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a mutualistic relationship with its Wolbachia endosymbiont. These findings offer a foundation for rational drug design.  相似文献   

2.
利用4株环境有益菌的固体菌剂,在根结线虫危害严重,连作西瓜7年的日光玻璃温室进行土壤微生态修复以抑制瓜类根结线虫实验。实验材料为嫁接西瓜用的南瓜品种(16CN16),菌剂为自制的、由从环境中筛选出有益菌组成,并且符合国家菌剂标准的固体菌剂(T1~T4)。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南瓜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对南瓜植株有很好的促长与提高产量的作用。其中,效果最好的T3和T4,即Y1+Y8、Y1菌株的固体菌剂,使南瓜根系上根结数比对照减少70%~80%,土壤中线虫数量比对照减少90%。当T3和T4菌剂中环境有益菌的发酵液直接作用于2日龄根结线虫24小时,使根结线虫的死亡率达100%。由此可见,T3和T4的环境有益菌微生物固体菌剂能很好地改善瓜类种植环境,修复土壤微生态系统,促进南瓜生长,有望进一步在保护地栽培瓜果、蔬菜生产上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松材线虫体表携带优势细菌的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实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虫株携带弱毒细菌替代强毒株系防治松树萎蔫病这一思路的可行性,从2个美国松材线虫虫株体表分离并确定了优势细菌,测定了各优势细菌的毒性和致病性.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细菌分离结果显示:MG4,MG5,MG8和MG9等4菌株为美国线虫体表的优势菌株。毒力测试表明.与中国松材线虫携带的强致病菌相比,美国松材线虫携带的4个菌株的产毒能力和致病性均较低.可以作为生防细菌的候选菌株使用。经细菌的常规染色、形态学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MG4,MG5,MG8和MG9菌株分别被鉴定为代夫特茵Deftia tsuruhatensis,恶臭假单胞茵Pseudoinonas putida,嗜麦芽窄食单胞茵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泛菌属1种Pantoea sp.。图2表3参20  相似文献   

4.
对接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后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接种枝内的细菌和线虫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最初几天内线虫从接种点向其他部分移动缓慢;至接种的主干上松脂减少时,线虫开始增加,木块组织的带菌率的变化与线虫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细菌和线虫的数量与病树的症状发展密切相关.细菌的优势属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anas.表3参9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携带的一株细菌分离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从患松材线虫病致死的黑松和马尾松病树组织及松褐天牛虫体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虫体上均分离到同一细菌菌株 .经致病性、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测定 ,将致病菌株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ATBExpression自动鉴定仪的鉴定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 .在分离过程中该菌出现频率较高 ,说明是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 ,用无菌线虫或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分别接种的黑松无菌苗不发病 ,而用二者混合接种则使无菌苗迅速发生褐变和萎蔫 .林间利用 6年生黑松进行的接种试验结果证明 ,用无菌松材线虫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混合接种的黑松与使用野生松材线虫接种的黑松都 10 0 %的患病 .单独用无菌松材线虫接种有 4株发病 ,6株没有发病 .其中发病黑松中不仅分离到了松材线虫 ,也分离到了细菌 ,而没有患病的 6株黑松中仅分离到少量松材线虫 .这说明在野外条件下接种的松材线虫可以通过某种途径重新获得细菌 ,导致了接种的黑松患病 .而接种后无菌松材线虫没能获得细菌的那些黑松就没有患病 ,说明单独无菌松材线虫不能使黑松患病 .这些结果说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关 .因此 ,可以把松材线虫病看作是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一种植物复合侵染病害 .在这  相似文献   

6.
应用细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细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历史、现状.包括了穿刺巴斯德杆菌、根际细菌和苏云金杆菌作用于线虫的机制,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百合病害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百合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线虫病、生理性病害、螨害的研究进展,百合病害的种类繁多,以真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研究较为普遍,但线虫病、细菌性病害和螨害的研究还较少,百合病害之间的关联及综合防治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完善.  相似文献   

8.
Onchocerciasis (river blindness) is a serious health problem and a severe obstacle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Africa. A complementary DNA fragment coding for an Onchocerca volvulus antigen (OV-16) was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the plasmid vector pCG808fx. Immune responses to this O. volvulus-specific recombinant antigen were detectable in patients with documented onchocerciasis; the antibody response was also detectable at 3 months and at more than 1 year before infection could otherwise be detected in humans and in chimpanzee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O. volvulus third-stage larva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河道底泥的生物降解特性。[方法]对河北省某河段底泥中有机质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底泥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变化,分析异养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对河道底泥中生物的降解机制。[结果]河道底泥中氨氮、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变化与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呈正相关。溶解氧对异养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有较大影响。氧气充足时,异养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大幅增加,对氨氮和CODcr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没有外来污染源持续进入的情况下,未投加外来菌液的反应器的出水效果优于投加菌剂的反应器。[结论]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进行氨化细菌等好氧菌的生命活动和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0.
线虫寄生菌巴斯德杆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斯德杆菌(Pasteuriaspp. )是一类结构特殊且能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能寄生于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在控制线虫群体方面效果明显.作为一类线虫寄生菌,该菌属内种间、分离物间、种与分离物之间在表型特征、寄主范围、遗传本质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样性.本文就该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状况作一总结,并阐明其在线虫生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分离不同种类的线虫,对线虫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用黑松无菌苗及愈伤组织测定细菌的毒性.细菌分离结果表明:松材线虫携带的优势菌为荧光假单胞菌,与其他线虫携带的细菌种类不同.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松材线虫携带的优势菌株毒性最强,拟松材线虫及滑刃属线虫携带的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小杆线虫携带的细菌没有任何毒性.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和抗线虫基因工程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着重说明植物寄生线虫天敌真菌、细菌和杀线植物的开发利用,列举了已取得成效和有应用前景的种属。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线虫生防中的应用,着重说明抗线虫基因的克隆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固氮工程菌YKT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YKT是一种对根结线虫具有生防活性的固氮工程菌 ,对工程菌在盆栽的防治效果、对幼虫的毒性及对卵的抑制性方面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 ,它对根结线虫有明显的效果 ,根结级数降低 6 0 %左右 ;对幼虫的毒性校正死亡率达 30 % ,且对卵的孵化能力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流经城市的河流岸坡整治工程中,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能力,而淡化了河流的人文生态功能,破坏了天然河流的生态循环,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河道的治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因此,对河道岸坡的治理不但要关注它的结构稳定性,还要考虑生态健康、人文景观协调等生态学内涵。本文以建华河为研究对象,以工程实地调查为基础,以边坡稳定实验研究为手段,在综合河道岸坡稳定性研究成果上,提出河道整治方案建议。可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依据,并对类似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Spr2与LePrs对番茄抗根结线虫的影响,探讨茉莉酸在番茄抗根结线虫病中的作用。【方法】以番茄茉莉酸合成突变体spr2、茉莉酸过量表达转基因番茄35S::PS及野生型CM为试材,研究外源喷施茉莉酸甲酯及不同番茄试材相互嫁接对接种根结线虫后番茄根结数、蛋白质酶抑制剂PI-II表达及Spr2、LePr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番茄茉莉酸合成突变体spr2较野生型与茉莉酸过量表达转基因番茄35S::PS容易感染根结线虫,外源喷施茉莉酸甲酯降低了番茄根结数。以茉莉酸过量表达转基因番茄35S::PS为砧木,可以提高嫁接植株对根结线虫的抵抗能力。【结论】Spr2突变降低了番茄对根结线虫的抗性, LePrs过量表达可以提高植株对根结线虫的抗性。因此,茉莉酸在番茄抗根结线虫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谷地云冷杉林内的线虫、云杉树体各个部位的受害症状、病原菌及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衰退的原因。结果表明:线虫的数量和种类与云杉死亡无明显关系;云杉林内的虫害是次期性的,不是直接的致死因子;云杉本身的病害不是导致云杉林衰退的直接原因;云杉菌根呈现出的衰退局势可能是导致云杉林衰退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甘薯茎线虫病严重的多年连种区进行轮作玉米试验,研究连种甘薯、轮作玉米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线虫群落的多样性的影响,其结果共获得3目8科15属线虫。连种甘薯地极优势属为茎属Ditylenchus,甘薯地轮作玉米其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应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SR丰富度指数分析了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hannon指数、SR指数最敏感,应用WI指数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WI指数可反映轮作玉米与连种甘薯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差异;轮作可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和数量,增加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的数量,可改变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19.
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发红  黄东益  黄小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14-11616
介绍了香蕉根结线虫病的概况和目前国内外关于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并列举了应用真菌和细菌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病的实例,提出了生物防治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此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大麻病害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对引起大麻病害的真菌、线虫、寄生植物、细菌、病毒等生物病原及养分不足和污染物等非生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