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城市河道的综合利用应与生态保护相协调,逐步恢复河道的原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调查伊通河城市河道治理状况,初步分析河道治理成果和生态效果,以原生态修复、水自净调节为主要目标,提出了城市河道生态功能恢复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内涵与层次结构,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角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进行了评述,同时分析了农牧结合自净体系、沼气生态农业自净体系、立体农业自净体系、现代农业高效清洁生产自净体系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自净体系等5种典型农业生态自净体系结构与功能特征,提出农业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在农业污染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应对极端的自然天气以及抗洪排险工作中,城市河道的治理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不断变化的气候环境使得恶劣的自然天气现象较为多见。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加,水体的污染程度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自净能力,城市河道中干涸、黑臭的现象逐渐严重。面对这种现状,国家提出了应对的河道环境修复以及水生态治理的指令,以及推进河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此来增强环境的治理力度,加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体的污染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植物能有效地消减污染成分,恢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利用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时,植物的配置和布局要遵循区域分异、生态适应性原则,整体优化、功能需求原则,生物多样性、和谐共存原则等,布置在岸边、岸坡、消落带、水面、水底的植物在生态型、生活型上应有所不同。介绍了具体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城市湖泊等景观水体不仅具有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作用,还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场所、休闲空间等。但是城市湖泊等景观水体却面临富营养化问题,甚至呈现水体发黑发臭的状态。为了解原位水生态修复在恢复城市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及水质持续净化方面的效果,通过对成都市简州新城龙马湖水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于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对龙马湖主湖区的水质和营养状态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龙马湖主湖区生态修复治理使其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实现了湖泊水质的良好转变,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Ⅱ类~Ⅲ类,富营养化程度从重度富营养水平下降至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典型的南方平原河网——温瑞塘河为研究对象,对河网区39个监测点的DO、TN、NO3--N、NH4+-N、TP和COD含量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揭示了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水体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温瑞塘河水质已经达到了劣Ⅴ类的程度,水体中氮磷含量严重超标,分别是国家Ⅴ类水标准的3.52倍和1.68倍。河网区水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空间上污染程度呈现出三级河道 > 二级河道 > 主河道 > 郊区湿地的分布特征;时间上水质指标的变化较为复杂,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大量降雨能够对河网区水体水质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主河道的污染程度随流向具有累加作用。水体中氮磷比处于适合藻类生长的比值,具有发生水华的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太湖流域河网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及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该流域环境管理及水质改善提供基础。[方法]以太湖流域的夏庄浜、洛西河、凤沟河三条河流为例,通过在河道中分别实施复合塔式生物滤池处理工艺、五级负荷削减治理工艺、生态景观修复工艺,对3个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出适用于流域河网地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结果]三条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处理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夏庄浜洛西河凤沟河,由此可得3种生态修复工艺的去除污染物能力顺序为:复合塔式生物滤池处理工艺五级负荷削减治理工艺生态景观修复工艺。[结论]污染物去除效果表明,3种工艺对河道中氮、磷等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通过进一步优化,可形成适用于河网地区的水质改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当前传统城市河流与城市周边用地之间缺少河漫滩作为过渡,河道多被束缚在堤防之内,这种堤防不允许周期性洪泛跃堤的单一结构往往令城市河流进入快排模式,河流只是消化洪水的通道。而在非洪泛期,这种快排通道式的河道也随之失去了应有的生态功能。以平顶山湛河支流香山沟治理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设计为例,提出了在城市近郊恢复河流生态栖息地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通过宏观层次上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中观层次上对河流物理结构的修复,微观层次上具体栖息地设施的构建,阐述了河漫滩生态修复是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完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洪水胁迫因子对千岛湖水质的影响与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1996年洪灾中千岛湖总体水质在多年走势图中出现“污染峰”现象,表明外来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对比分析洪灾前后水质变化表明,千岛湖水体受洪灾的影响仅局限于当年,通过水体的缓冲和自净能力的恢复,各项污染指数在灾后均能迅速恢复至正常状态。洪灾年中其水质污染指数排序及负荷比均为百亩畈>航头岛>街口和三潭岛,4断面总负荷占全湖的72%。洪灾年中综合污染指数对全湖分担率最高为大肠杆菌(高达46.6%,为洪灾年中水质最大污染因素)和总N,其他各项目分担率很低,对洪灾年中总体水质几无影响,而总Cd、氨氮和总Pb该年上升偏离正常年份中的变化趋势,尤其是总Cd和总Pb指数灾年过后仍不能回落,显示出洪灾对水质影响带来重金属污染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辽阳市太子河上游段虽然水系整体形态较好,但绿化层次性与丰富性欠缺,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岛洲沙化、湿生植物缺乏、沙土裸露。在现场调查和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太子河上游生态治理的原则、目标和对策,提出河道生态治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南方生态河道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生态河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指出当前生态河道建设中的不足,认为生态河道建设应是河道生态空间范围内河道功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建立了南方生态河道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生态河道的评价奠定了基础,也对生态河道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河流生态问题也愈发突显,河流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为研究欧盟面向小型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效果,选取了北京市怀九河的生态修复河段,从2010—2014年进行了为期5a的动态监测研究。监测内容包括河流水文地貌形态、河流水质和物种多样性,其中河流水文地貌形态调查采用实地观测法每年1次,河流水质调查选取12个监测断面每年7月进行,物种多样性采用样方法、电捕法、浮游生物网法等每年7月一次。研究结果显示:河段施工完成后,河流水文地貌形态有逐年变好的趋势,说明河段的小型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对河流水文地貌形态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从河水浊度、氨氮含量和化学需氧量三个方面分析得出河流水质5a内持续改善;5a内物种多样性持续上涨,说明小型水体生态修复工程能够提高物种多样性;数据显示2013—2014年各项研究数据变化不显著,综合研究结果认为小型水体生态修复措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在完工后的5a左右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开展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关系到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太原市周家山段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属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子项目,通过实施河道疏浚、水质净化、巡堤路修复和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可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齐齐哈尔市大民湿地与嫩江连通工程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新建进水闸、清淤河道、加固湖岸等工程措施将嫩江水引入湿地,水质与嫩江接近,并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通过碳素纤维生态草工程等生态建设内容的实施,可有效地解决工程区多年来的环境问题,使水质变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美化环境,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目的,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环境互养共生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河道建设已经成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受损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山东平原区某城镇河道为例,分析了该河道存在的生态问题,结合我国城镇河流生态修复理论和实践,按河道不同位置和岸线型式,提出了三种不同修复模式,分别为城郊河道生态修复模式、湿地公园模式、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为山东相似地区的河道生态修复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体及滨水湿地生态修复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研究热点。提出城市水体及滨水湿地整治和生态环境恢复的原则,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措施,为城市的水体治理及滨水湿地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修复技术在南明河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德坤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4):138-139,151
贵阳市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南明河水体污染严重,环境受到破坏,河流的自我净化及自我恢复能力降低,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南明河的污染,提出采取生物修复技术、曝气复氧修复技术以及底泥疏浚控制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同时从污染源抓起,治其根本。通过采取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同时控制污染源,使南明河生态系统恢复到污染前的自然状态,恢复南明河生态系统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巢湖典型支流柘皋河水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沿河实地调查和在河流出口断面的月取样监测,探讨巢湖典型支流柘皋河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柘皋河上游河段水质较好,属于Ⅱ~Ⅲ类水质,但也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营养盐主要来自附近农田;中部柘皋镇段污染严重,水质属于Ⅴ类和劣Ⅴ类,达到重度富营养化水平,该河段及其下游河段的水生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影响,污染主要来源为柘皋镇未处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中下游支流及下游河段水质属于Ⅲ~Ⅴ类,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水质既受上游影响,也与下游农业、生活和河道内污染来源有关。柘皋河河口处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硝态氮冬春季高于夏季,而总磷则相反,即夏季高于冬春季。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重要的限制性元素,在夏季普遍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柘皋河污染来源是混合型的,且有累积性特征,应采取综合手段对其污染进行防治,才能逐渐恢复柘皋河生态和环境功能,并减少污染物向巢湖的输送。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生态修复是在特定的区域内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的单独作用 ,或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与人工调控能力的复合作用 ,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修复的一种类型。在总结分析已有生态修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 ,并对其类型划分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