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纳溪区围绕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坚持"纳溪生态+"的理念,以清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为突破,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清溪河小流域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在实践中,纳溪区立足最美,小中见大,着力打造"中国最美小流域"示范样板。一是改善"大环境"。整合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突出在山顶戴帽植树造林、山腰种植茶树果树、山底栽种珍稀花卉,大力实施行政村污水处理、垃圾清理、农厕改造等靓化工程。通过综合  相似文献   

2.
密云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密云县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及治理状况,分析了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思路、原则和模式,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大河流域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从水库一级保护区向二三级保护区推进,形成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生态保护圈。构成“生态修复防线、生态治理防线和生态保护防线”。达到保持水土、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较高经济效益的生态经济小流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基本手段。黑龙江省克山县新安小流域和联兴小流域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小流域 ,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收入。在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小流域建设途径方面 ,首先要发展生态立体农业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其次要丰富生物种类 ,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 ;第三加强基础建设 ,为生态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第四完善产业化体系 ,提高生态经济小流域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4.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在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旨在通过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的建设和改造,确保项目区农户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为脱贫攻坚奠定良好的基础.贵州省赤水市凤凰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W·E·H"治理模式,把赤水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小流域“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是一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农村能源建设和种植业有机结合成一个物质循环系统的新型治理模式。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小流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阐释了“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技术原理,总结分析了河子背、柏树芫2条小流域实施“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永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构建了生态修复,营造水土保持林,坡耕地治理,坡面径流调控,裸露面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溪沟治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对已实施工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沂南县拉动内需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沂南县拉动内需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定为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多方筹集资金、优化措施配置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当地小流域治理与开发提供了样板,走出了一条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长汀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如何巩固现有成效,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一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课题。本文结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的观点,例举了一些小流域生态经济的模式:立体生态经济、循环生态经济、崩岗经济、河道生态经济、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经济等,为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保护水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昌平区在继承传统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基础上,结合出现的新问题,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构筑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新模式,对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介绍了北京市昌平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指出了今后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建立流域现状诊断系统;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标准系统;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进行归纳细化;出台有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朝阳市骆驼山小流域按照国家倡导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方向,以水利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开发特色林果主导产业、打造乡村生态游品牌、开展科教兴农示范为重点,以五大水土保持功能区的19个典型科技园或点建设为依托,以促进乡村生态游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有机结合、加速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将项目区建成了集治理开发、科研生产、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试验示范基地,真正实现了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并带动朝阳市7县区推广面积达350.6 km2,年增加收益1.484亿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流域划分的沂源县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基本单元,开展小流域划分并确定其防治方向对县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沂源县为对象,通过遥感调查、模型计算、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掌握区域现状和水土保持需求,以小流域为单元,提出县域水土保持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结果如下: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765. 99 km~2,占46. 83%,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等区域; 2)全县划分小流域68条,平均面积为24. 06 km~2,沟道密度1. 87~2. 99 km/km~2,45%的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高于50%; 3)根据小流域特征和水土保持需求,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带三片"重点布局; 4)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1条,以封禁治理为主,占55%;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47条,其中东北部以封禁治理为主(45%),东南部以经济林果为主(60%),西南部以封禁治理(35%)和梯田工程(30%)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县级水土保持布局和措施配置研究,可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渑池县柳庄小流域以水土保持生态清洁治理为核心,通过经济林营造、河道治理、清洁工程、景点工程等多措施配套,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带动了当地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和群众的脱贫致富,开创了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治理与脱贫双向共赢的良好局面,2017年3月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其建设经验可概括为: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核心突出,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28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实际 ,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 ,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 ,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思路 ,并结合实践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重点、目标和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兴国县水土保持需求分析及工作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兴国县的水土流失现状,从保障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减轻洪水和其他灾害,维护水源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新时期兴国县的水土保持需求,并据此提出了兴国县今后一段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即: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为首要任务,重点加强对兴国县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和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长冈水库等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的预防保护;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抓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崩岗侵蚀劣地专项治理;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安全,促进兴国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美丽江西"兴国样板",建设新时期"模范兴国"。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倡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新形势下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在新形势下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科学、准确地定义生态清洁小流域,并明确其建设目标;二是要完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规划内容;三是要做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工作,完善监测手段,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四是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要整合各行业的先进技术,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羊马河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为例,针对羊马河流域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严重以及垃圾废物等环境问题,总结了建设清洁型小流域工程措施总体原则和分区治理理念,探讨了生态修复区、综合治理区和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的工程处理策略.研究成果对建设自行生态修复清洁型小流域系统,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村条件改善之间的协调发展有...  相似文献   

17.
<正>郝堂小流域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总面积21km~2,2014年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郝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主要包括以实施坡耕地整治、河道疏浚为主要内容的水利水保工程,实施以岸滩绿化、农村人居环境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林草工程,修建小学、农家乐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厕、垃圾池、沼气池等惠民设施等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保持》2014,(4):F0003-F0003
<正>自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流域内一系列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实施范围覆盖了流域18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km2。各地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和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北方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和水资源严重短缺是最主要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甚至阻碍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略应是把流域上下游水资源优化配置,将全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输水小流域。生态输水小流域治理以生态补偿为前提,强调对小流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与定位,总体治理思路是集水区总体弱化治理、生产生活区强化治理、复合区适度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向下游输水、输好水为原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实际,论述了生态文明提出的社会背景、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山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水土流失治理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应重点抓好区域水土保持战略实施、在革命老区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着力推进生态自然修复等方面的宏观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