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为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72尾13月龄养殖齐口裂腹鱼,测定其体质量(Y)以及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眼间距(X_5)、头长(X_6)、头高(X_7)、头宽(X_8)、吻长(X_9)、尾柄长(X_(10))、尾柄高(X_(11))和躯干长(X_(12))等12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齐口裂腹鱼的眼间距外,其他11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有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5个形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的单独决定系数(0.369)最大,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25,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以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166.052+9.378X_2+18.727X_3+7.419X_4+12.658X_9-4.742X_(10)。综上,齐口裂腹鱼的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以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提高齐口裂腹鱼优良个体选择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
广西禾花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广西禾花鲤(Rice flower carp)形态形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随机选择全州禾花鲤(QZ)和融水金边禾花鲤(RS)各133尾,分别测定体质量、体长、全长、体宽、体高、头长、吻长、眼间距、尾柄高、尾柄长共10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以体质量为依变量,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相关指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全州禾花鲤的全长、体宽和体高3个形态性状和融水金边禾花鲤4个形态性状(体长、全长、体高和头长)与体质量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2个群体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R均大于0.85,说明所选形态性状是影响体质量主要性状。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以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和头长(X_6)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QZ与RS的回归方程:lgY=-0.990+1.735lgX_1+0.432lgX_4+0.790lgX_3和lgY=-0.774+1.022lgX_1+0.438lgX_3+0.574lgX_2+0.689lgX_6。综上,在全州禾花鲤的选育过程中,全长、体高、体宽可作为重要的测量指标,而在融水金边禾花鲤的选育过程中,则以全长、体长、体高和头长为重要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280尾1龄大鳞鲃(Barbus capito)体质量(Y)、体长(X_1)、体高(X_2)、头长(X_3)、体宽(X_4)、尾柄高(X_5)、尾柄长(X_6)、吻长(X_7)、眼径(X_8)、眼间距(X_9)等10个性状,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显示,所测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0.886到0.27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为0.515)。剔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以体长、体高、头长、体宽、尾柄高为自变量估计体质量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9X_1+0.107X_2+0.103X_3+0.092X_4+0.094X_5-5.474,其调整决定系数为0.912,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稻田养殖条件下F_5代禾花鲤形态特征对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测量稻田养殖的6月龄禾花鲤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头高(X_4)、头长(X_5)、尾柄高(X_6)、尾柄长(X_7)、体宽(X_8)和体质量(Y)9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F_5代禾花鲤在稻田养殖条件下体质量的变异系数为9.39%。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对体质量性状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结果表明体宽(X_8)和体长(X_2)对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其体宽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617,间接通径系数为0.264;体长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03,间接通径系数为0.404;判别公式为Y=-231.615+71.416X_8+10.934X_2(R~2=0.868)。【结论】以生长速度和体型为选育指标对禾花鲤连续进行5代选育,其体质量变异系数比未选育时降低,选育后代体型更加一致,决定其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宽和体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选育适合稻田养殖的禾花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5月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随机测量了150尾个体的体重与12种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和躯干长,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构建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2种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但仅全长、体宽、体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显著水平,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0. 483),体宽、体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重;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重为因变量(Y),全长(X1)、体宽(X3)、体高(X4)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10. 879+6. 053X1+12. 525X3+11. 320X4。综上,当以体重为主目标对5月龄大口黑鲈进行选育时,应以全长为主要选择性状,体高和体宽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对250尾3月龄黑鲷的体质量(Y)和8个形态性状,即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头长(X_5)、躯干长(X_6)、尾柄长(X_7)、尾柄高(X_8)进行测量,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进行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其他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黑鲷幼鱼的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6.347+0.389X_2+1.690X_5+0.364X_1+0.544X_6+0.555X_4+0.591X_7+0.650X_8+0.404X_3;通径分析表明,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0.288),其他性状主要通过体高来间接影响体质量。研究表明,对黑鲷幼鱼进行选育时,除体质量外,还应结合体长和体高来进行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体宽和眼间距主要通过体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可见,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是影响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8.
对长江铜陵段捕获的0~+龄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的体长(X_1)、头长(X_2)、吻长(X_3)、体宽(X_4)、眼间距(X_5)、尾柄长(X_6)、尾柄高(X_7)、背鳍基底长(X_8)、臀鳍基底长(X_9)、体高(X_(10))等10个外部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以研究长江铜鱼各外部表型性状与体质量(Y)的关系,为铜鱼的人工育种提供选择策略。结果显示, 10个表型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尾柄高、体长的相关系数最大(0.917,0.917);在通径分析中,眼间距对0~+龄铜鱼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90),体长直接作用最小(0.294);而决定系数随着多个性状的引入不断增大;尾柄高、眼间距、体长这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最显著,这3项指标对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75.808+22.072X_7+33.333X_5+2.559X_1(R~2=0.945),方程的方差分析结果显著,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117尾体长在260~350 mm的野生清水江鲤个体,分别测定其体质量、体长、全长、体高、体厚、头长、尾柄长、尾柄高等8个形态学指标,研究清水江鲤外部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确定了清水江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剔除了与体长存在显著性共性的全长指标,构建了显著性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清水江鲤形态性状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尾柄长等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高的通径系数最大,为0.582,尾柄长的通径系数最小,为-0.123;决定分析结果同通径分析结果趋势一致,显著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为0.911;采用逐步引入-剔除自变量的方法,建立以尾柄高(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厚(X_4)和尾柄长(X_5)估计清水江鲤体质量(Y)的最优回归方程:Y=-1 217.894+1 048.363X_1+329.480X_2+438.304X_3+453.326X_4-354.932X_5,经检验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尾柄长是影响清水江鲤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0.
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跟踪测定2032尾牙鲆5月龄与8月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全长,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特征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牙鲆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尾柄高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头长、吻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系数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月龄牙鲆多元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最后建立了体长、体高、尾柄高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牙鲆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舟山不同野生群体等边浅蛤形态对体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两个海域沙滩不同地理群体等边浅蛤,并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SL)、壳高(SH)、壳宽(SW)这3个形态性状指标,以及阴干后活体重(GW)。采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了各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地理群体等边浅蛤各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较为接近,且壳宽对其活体重的影响最大。两个地理群体各形态性状与活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间接作用均大于直接作用。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41.313+0.505X1+0.773X2+0.723X3;Y=-23.607+0.258X1+0.432X2+0.888X3,其中Y代表体重,X1、X2、X3分别代表壳长,壳高和壳宽,两方程的回归系数均处于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壳的长、高、宽是等边浅蛤选育中理想的测量指标,为等边浅蛤的苗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二龄草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草鱼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测定287尾二龄草鱼全长、体长、头长、体宽、体高、眼间距、肛前距共7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草鱼7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对体质量影响不显著的头长、体高及与体长存在显著共线性的全长,建立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体宽(X4),眼间距(X6),肛前距(X7),体长(X2)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3048.127+220.925X4+262.367X6+33.776X7+10.648X2。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 =0.900,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草鱼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其中体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P=0.430)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在选育过程中,可将4个主要形态性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作为草鱼选育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对福寿螺进行形态学及生态学的研究,在广东省内6个地点采集福寿螺样本737只,其中黑色螺411只,黄色螺326只,分别测量螺壳宽、螺壳高、体螺层高、体螺层宽、壳口长、壳口宽、活体质量等表型性状指标,用SPSS 18软件对各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比较2种壳色福寿螺的表型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以上7个性状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螺层宽对活体质量影响最大,螺壳高次之,壳口宽对活体质量影响最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以螺壳高(X1)、壳口宽(X2)、体螺层高(X3)、体螺层宽(X4)、螺壳宽(X5)、壳口长(X6)为自变量,活体质量(Y)为因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0.377+0.180X1-0.188X2+0.189X3+0.289X4+0.137X5-0.092X6;差异性分析结果为:黄色螺的螺壳高、螺壳宽、壳口宽、活体质量显著大于黑色螺,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以同一批次繁殖的 60 日龄瓦氏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体长(X1)、全长(X2)、最大体高(X3)、肛门处体高(X4)、尾柄高(X5)、吻-背鳍前端(X6)、背鳍基长(X7)、背鳍后端-脂鳍前端(X8)、脂鳍基长(X9)、脂鳍末端-尾鳍基(X10)、胸鳍前长(X11)、背鳍前长(X12)、腹鳍前长(X13)、臀鳍前长(X14)、尾柄长(X15)、头高(X16)头宽(X17)和体重(Y)共 18 个生物学性状,运用表型值统计、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生长曲线拟合等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8 个生物学...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中华鳖日本品系主要经济性状对裙边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对各经济性状对裙边重量的通径分析和决定效应分析,发现背甲长对裙边重量的直接作用和直接决定效应均最大,其系数分别为0.505和0.255,是影响裙边重量最主要的性状,其次为腹甲宽。经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了背甲长(X_1)、腹甲宽(X_5)和体重(X_1)对裙边重量(Y_2)的最优回归方程:Y_2=15.4+1.741X_5+0.018Y_1+1.219X_1(R~2=0.881)。基于对裙边重量决定效应的大小,背甲长和腹甲宽可作为中华鳖日本品系良种选育的目标性状和裙边加工时获得优质裙边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淀山湖秀丽白虾形态特征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秀丽白虾是淡水湖泊中的重要经济种类。作为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研究其表型性状有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存活率,利于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随机均匀选取淀山湖秀丽白虾140尾,体质量为0.6~3.1 g。利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体长(X1)、额剑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腹部长(X5)、腹部宽(X6)、尾扇长(X7)及体质量(Y)8个形态性状。以个体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秀丽白虾的7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显示,体长、额剑长和腹部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性状;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指数为0.855,表明所选形态性状的确是影响体质量的关键形态性状;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以体质量(Y,g)为因变量,体长(X1)、额剑长(X2)和腹部长(X5,mm)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3.195+0.060X1+0.038X2+0.041X5。因此,以上形态性状为秀丽白虾选育提供了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日本沼虾养殖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封闭养殖5代的6月龄日本沼虾群体中随机选取200尾雌虾和70尾雄虾,测定体质量以及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部长、第二腹节宽和第二腹节高等表型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质量仍具有最大的选择潜力,雌虾的全长、体长、腹部长等性状和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最大;雄虾的全长、头胸甲高和体质量的通径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略大于头胸甲高;雌、雄虾所选性状对体质量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选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 933和0. 930,可见这些性状经过5代封闭养殖后,在雌雄虾中仍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养殖方法,每天对思茅松毛虫进行观察并记录思茅松毛虫卵、各龄期幼虫、蛹、蛾的形态特征及其生命活动.并运用Sigmaplot,Origin,SPSS等软件对思茅松毛虫卵的长短直径、幼虫头壳宽和体长、成虫翅展和体长、自然条件下与人工条件下7龄思茅松毛虫幼虫的体长做了生物统计学实验,并分析了思茅松毛虫生命各阶段的生命活动及形态特征.虫卵的长直径与短直径无线性关系;幼虫的头壳宽与体长线性关系为Y=0.024X+0.896 6(Y表示头壳宽,X表示体长),R~2=0.940 9;成虫翅展与体长无线性关系;自然条件下与人工条件下7龄思茅松毛虫幼虫的体长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承德地区野生北柴胡为试材,通过样方调查对不同生境中柴胡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野生柴胡驯化扩繁及野生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拔变化影响柴胡种群分布及表观形态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野生柴胡株高、叶宽、小总苞片可以解释72.4%的野生柴胡根部颜色信息,野生柴胡花柄长、根部颜色、叶长可以解释94.7%的野生柴胡叶形信息,野生柴胡叶形、具花数可以解释59.5%的野生柴胡伞幅信息。因此,在野生优质柴胡资源驯化时,就地保护驯化扩繁,更有利于保护野生柴胡资源种群的优势性状。  相似文献   

20.
初生仔马鹿体尺和体重的聚类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5只初生仔马鹿的14个体尺性状指标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都可以把14个性状指标根据相似性关系分为胸部因子、尻部因子、头部因子和尾部因子共4类,并根据累积贡献率和特征向量在信息含量表达式中的大小,选出体重、胸围、体斜长、体高、尻宽、头宽、尾长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