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语花香     
长岛产球石,苏东坡也赞美过“五彩斑斓”。球石体积一般“小若珠玑,大如圆月”,而这块球石近一米高,重五百余斤,实为球石之魁。更难得是正背两面石肤油亮艳丽,乳白的底色上, 紫红、腊黄相间,组成了危崖幽谷、老树奇花,又有云彩分布、莺飞燕舞,画面高底近层次分明,干湿浓淡搭配合理。这虽是石头的画,你似乎能感受到画中的暖意,能听到鸟声。  相似文献   

2.
《回首》     
此石产于恩施盆地清江岸边的风化石灰岩土层中,因受侵蚀影响,脱离母岩单独存在。清江空石有别于其它空石,内腔有花纹图案,摇动有响声,颜色呈灰黑色,表面光滑,形态各异,《回首》就是其中的一件。据传国画大师张大干先生在晚年时期,因思念故乡,渴望能得到一方空  相似文献   

3.
清江石话     
李伟 《花木盆景》2014,(10):88-89
"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画廊,天衣挂水底,清流歇石床,扁舟幽深伏流处,奇观怪石迷茫。"天下石,最美不过清江石。清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全长423公里,清江流域山明水秀,长阳清江画廊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清江沿河走廊河堤建成,水位上升20m以后,清江奇石更是身价倍增,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说到清江石的奇美,不得不归功于滋养、孕育它们的清江水域。清江,古名"夷水",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中撰文作记:"夷水……之经者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不仅有壮丽的自然奇观,而且还是一座天然的赏石艺术宝库、赏石文化的温床,它孕育出名扬天下、蜚声海外的三峡观赏石。长江卵石与清江卵石构成了三峡赏石资源的主体。笔者不仅经常觅石于长江、清江的荒野河滩,而且还特别注目于长江北岸的远安县地域,发现这里赏石资源十分丰富,并获得数种极具审美价值的赏石品种,其特点明显有别于来自长江、清江的赏石类型。按产地与赏石特点可划分  相似文献   

5.
春色满园     
正雨花石被人们称作为带画面的宝石,它的颜色、画面、景色与意蕴可称得上石中珍品,它能再现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在小小的画面中展现斑斓的色彩、无穷的纹理,给人无限的遐想。《春色满园》画面中的百花争艳且不枯、不萎、不残、不败,长盛不衰,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五彩斑斓的梦中。五颜六色孕育出石中灵气,虚实相映融汇出美丽的画境,让人仿佛看到百花争  相似文献   

6.
画家与石头     
从古至今,画家爱石、采石、藏石、赏石、论石、画石的为数众多。如宋代大画家米芾拜石,与石称兄道弟,如痴如醉。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爱石,从大洋彼岸得一巨石,命名“梅丘“,运回台湾,嘱家人在他死后将其葬于石旁,一时传为佳话。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绘画作品中,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构图的《竹石图》占了很大的比重,几乎有竹必见石,画石必有竹。他曾在《论石》一文中提到:画石有横块、有竖块、有方块、有圆块、有奇欹倒块……等论述,对画石头很有  相似文献   

7.
思念     
此石是我收藏的一方黄河石,画面上一位女子侧身而坐,身后及上部是茂盛的藤萝、缤纷的枝叶。只见她右手扶额,凝神远眺,似思绪万千。颀长秀美的身姿楚楚动人,表达出一种处于沉思状态的内在气质和高雅风韵。整个画面透露出传统仕女画中所惯有的静穆和神秘感,飘逸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淡淡情思。这是一幅天成的画,这是一首凝固的诗,细细品味,如  相似文献   

8.
春风吹又生     
<正>石种:大湾石组合规格:9cm×4cm×1cm(左)3.5c×7cm×2cm(右)收藏:方晴冲破野芜三寸土,嫩芽吐绿画新春。卧冰睡雪一朝醒,挥染天涯处处茵。藏品色彩明快,石质细润,两个组件的形态都较为端庄,画面留白适度,疏密得当,春草点点的欣欣向荣让观者倍感舒怀怡情,是大湾石里较为优秀的画面组合作品,值得玩  相似文献   

9.
寻珣 《花木盆景》2014,(5):84-85
图纹石,顾名思义,就是天然奇石上的纹、点、色块等元素能构成一个画面,首先,这个“画布"就是石形,最好是端庄的,椭圆的较为理想,不能达到椭圆的也要近似于椭圆形、圆形,不能有突角或外缘线不流畅等影响美观的情况出现,其次,画面的色彩要与“母岩”有较大反差,这样画面就比较清晰易辨,再有,画面能让观者有美好的联想,最好留白也能恰当。若达到以上几点,基本上可以认定为合格的图纹石。有的图纹石比较特殊,两面都有图案,一般情况下,一个为主观赏面,一个为次观赏面。这一期,我们举两个例子,对图纹石的角度取舍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云岫     
正作者以抽象的线条,将流动的云彩具象化,笼罩着若隐若现的山巅,展现出一副云雾缭绕的峰峦画面。  相似文献   

11.
“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即使一幅画没有三个层次,那么最少也要有近、远或中、远两个层次。在画面中,近景中景远景贯穿一气,结合而成S形曲线或不规则三角形。  相似文献   

12.
看云测天     
天空是一幅活动的图画,在这变幻无穷的画面上展现着丰富多彩的图案。这是云彩的杰作,人们常说云彩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在民间广泛流传着看云测天的歌谚,“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这种白色光洁前端带钩的丝条状云,称为钩卷云,它的出现是下雨的征兆。“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当  相似文献   

13.
刘德辅 《花卉》2005,(11):31-31
图一 富贵竹姿态挺拔清秀,若用相近韵势的缀石,会造成画面的单调呆滞。所以选用一较为匹配的风化石,该石线条多变,石体左高右低,石表沟壑凹凸,与竹的韵律反差较大,相互配置,令画面在工整有序中有变化,出新意。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将竹绕石栽植。  相似文献   

14.
石香     
一幅迎春图,满屋生花香。那画上的艳丽牡丹与灿灿月季含笑绽放,流光溢彩,蜂蝶同舞,痴迷画的人能生发“果然飘来无际香“之感。因而,画便有了香。画香如是,石香亦然。对于痴迷雨花石的人,便也随石中的五彩斑斓,艳丽多姿的花卉石引发出石香来。鄙人酷爱雨花石,斋号“水石轩“,藏石不多,但花卉石却不少,思其根由,大概是生性爱石又爱花,感动了花仙子之故吧?赐我许多上好花卉石,使我屋内漫溢  相似文献   

15.
该石是本人在一次郊游时捡得,系宁夏境内的黄河石,高12cm、宽8cm、厚5cm。石的图案清晰、色泽分明、比例适当、形象生动。图案的底色为褐绿色,土黄色块稍凸出画面,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像一幅浮雕画。其形恰巧是一只雄鹰站在山巅的一块石头上,它的整个身体稍向前倾,头部高昂,转向身后,体态静中寓动,重心平稳。感谢大自然的神工,正好在眼  相似文献   

16.
寻珣 《花木盆景》2014,(11):96-97
在我国浩瀚的石海里,许多石种都能出现美丽动人的画面,譬如长江石、乌江石、云南黄蜡石、雨花石,而产自广西红水河的大湾石也有不俗表现,有人曾把大湾石比喻成“万花筒”石友们可以从中看到逼真的人物造型,远古的石器,精美的画面,可爱的宠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一期,我借南宁石友张军先生的一枚大湾石为例,从三个角度所引发的主题、意境和大家作个探讨,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大湾画面石的天地吧……  相似文献   

17.
年近六旬的张元林是枝江市卫生局的一名在职干部。1994年,张元林听说宜昌城区和清江长阳兴起了三峡奇石收藏热,于是,产生了收藏奇石的想法。枝江藏石历史久远,玛瑙河玛瑙名扬海内外,但由于千百年的采集,已基本无石可找,长江虽从枝江过境,但少有石滩,到奇石最丰富的清江,又只能捡别人的“脚后跟“,怎么办?张元林决定反其道而行之,跳出枝江,与清江方向背道而驰,到远安、神衣架方向去寻找石源。  相似文献   

18.
石品赏析     
《静思》这是一方灰白带褐的清江卵石,形伟质坚,画面悦目。主图的浮雕人影轮廓分明,莹白如玉:身姿虔诚席地,神态沉静闲雅,一如避世逃俗的智叟哲人,一如面壁九年的达摩祖师。画面气氛朦胧,意境神秘,令人神往。“心之官则思”。尘世纷繁,浮躁者多,而那些爱独立思考,好静思冥  相似文献   

19.
石品赏析     
<正>黄果树瀑布此石具备了山水画的沉稳与灵动特性,石中三色搭配,画面全景式构图,十分难得。整件作品勾画出一幅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的迷人画面。细观此石,奔腾的瀑布于一片葱葱郁郁中倾落而下。此时此刻,仿若有微风拂过树梢,渐行渐响;顷刻间,又似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俗  相似文献   

20.
雅石三则     
冯恩昌 《花卉》2013,(1):39-39
一、西湖翠柳 《西湖翠柳》石是一块七彩石,又名女祸石,石中画面清美,层次分明,那银色的水面,似有画舫游荡,水鸟翱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