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江苏南京、四川广元、湖南洞口、湖北随州、河南西峡、陕西安康6个种源香椿苗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椿苗木3个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种源香椿苗木不同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在持续性胁迫期间,6个种源香椿叶片的Fv/Fm值下降幅度较小;恢复供水后,除湖南洞口和湖北随州种源外,其余4个种源几乎都恢复至正常供水的水平。随着胁迫的持续,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受影响程度加大;胁迫末期,除河南西峡和陕西安康2个种源外,其余4个种源的下降幅度均增大,且湖南洞口和湖北随州2个种源的下降幅度最大,恢复供水后几乎没有恢复,说明这2个种源叶片的光化学淬灭受胁迫的影响最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在胁迫初期、胁迫末期(四川广元种源除外)和复水后(湖北随州种源除外)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避免了过剩光能对光合器官的伤害;但胁迫中期,6个种源呈现降低趋势。各种源3个主要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与其抗旱性强弱等级一致。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香椿可溶性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香椿幼苗可溶性蛋白累积的动态变化及种源间差异。[方法]选择江苏、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6个种源的香椿1年生平茬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香椿可溶性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干旱胁迫下6个种源香椿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的强度呈上升趋势,同一种源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种源其含量变化程度均有不同。重度胁迫下,陕西安康种源在处理初期和末期,河南西峡种源在处理末期其含量高于对照,江苏南京种源在处理末期两种胁迫水平下其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余种源在不同胁迫时期其含量均低于对照。复水后,6个种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平缓上升趋势。[结论]安康、西峡以及南京3个种源的香椿在胁迫末期对干旱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马尾松苗木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程度的周期性干旱胁迫对广东乐昌、湖北远安、湖南汝城、浙江江山、安徽霍山5个种源马尾松苗木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各种源马尾松苗木随土壤水势的下降,其外部形态受到的伤害不断加重,但同一胁迫水平上各种源间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异.(2)干旱胁迫下,各种源马尾松苗高生长都受到抑制.其中干旱胁迫对苗木高增长量影响最小的是浙江江山种源,重度干旱胁迫下其苗高增长量为1.86 cm,增长率为15.79%;其次为湖北远安、安徽霍山、湖南汝城种源;干旱胁迫对苗高增长量影响最大的为广东乐昌种源,在重度胁迫下苗高增长量只有0.35 cm,苗高增长率仅为2.33%.(3)马尾松各种源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生物量积累受抑制作用增强.5个种源中受影响较小的为湖北远安、广东乐昌种源;其次为安徽霍山、湖南汝城、浙江江山种源.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广元、洞口、随州、西峡、安康6个种源香椿苗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椿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6种源香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皆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规律不一致.随着胁迫的持续进行,Pn下降幅度减小,抗性较弱的洞口种源的下降幅度最大,复水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大麦品种为材料,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分析胁迫6 d后大麦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与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不同大麦品种的膜脂过氧化与表皮蜡质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大麦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含量与未处理植株呈极显著差异,且干旱敏感品种表皮蜡质总体增加的百分率高于抗旱性品种,表明叶片表皮蜡质的变化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机制,表皮蜡质含量的增加能够对植物进行更好的保护;胁迫6 d后,干旱敏感大麦品种贝赖勒斯和垦啤6号的SOD、POD、CAT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总体都比抗旱性品种的略高,说明抗旱品种存在其他膜保护性物质,在6 d水分胁迫期间对膜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皮蜡质沉积和膜脂过氧化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0.691,P=0.058),可能是膜脂过氧化的中间产物参与了表皮蜡质合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在水分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加强而降低,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水平,组织自动氧化速率,随胁迫加强而增加。上述指标与大豆品种抗旱能力有关,对干旱敏感的品种变化幅度大。保护酶活性随胁迫加强而增加。抗旱性越强,增加幅度越大,在水分胁迫下,膜透性、膜质过氧化水平与组织自动氧化速率,保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张小雪    刘震    王新建  李志    蔡齐飞    耿晓东    王艳梅    吴慧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118-123
为探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生长发育规律差异,取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江苏6个种源的2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在相同生境下的生长量、分枝数、展叶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种源2年生山桐子主干顶芽抽枝、侧枝顶芽抽枝、二次分枝的伸长生长和粗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3)6个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的生长量、展叶量、二次分枝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干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多,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苏种源,展叶最少的是河南种源;侧枝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最多,河南种源的展叶量最多,四川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少;在二次分枝方面,贵州种源的生长量最多,其次是河南、四川、湖南,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西种源;四川、江西、湖南种源的二次分枝数量明显高于河南、贵州和江苏种源;不同种源的二次分枝以上主干生长量表现为:贵州种源最多,其次是湖南种源,四川、江苏、江西种源较少,河南种源最少;4)在贵州、江西、江苏3个种源的主干顶芽抽枝伸长过程,四川种源的侧枝顶芽抽枝伸长过程,江西种源的二次分枝粗生长过程中都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不同种源山桐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郑州地区以贵州种源的苗木生长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以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制水分试验,探讨干旱胁迫条件下"根宝"对提高油松苗木抗旱性能的生理效应。试验数据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使用根宝,苗木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这两种保护酶活性水平显著地高于干旱处理,分别比干旱处理提高37.4%~71.7%和47.3%~93.4%。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比干旱处理提高49.3%~55.9%。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比干旱处理降低30.6%~38.3%。研究结果说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使用根宝浸根,苗木体内保护酶活性水平提高、膜脂过氧化产物减少,从生理机制方面有利于油松幼苗抗旱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下文冠果幼苗叶片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1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按土壤绝对含水量13%、18%和25%3个水分梯度对文冠果盆栽幼苗进行水分胁迫30d后,测定文冠果幼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宜土壤含水量、轻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文冠果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差异显著。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文冠果幼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细胞膜相对透性大幅度增加。在土壤干旱胁迫下文冠果幼苗叶片通过增大细胞膜透性、增加体内脯氨酸含量来提高自身的抗旱能力。土壤干旱胁迫程度越严重,文冠果幼苗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和脱氧化程度越高。文冠果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可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0.
AMF提高沙棘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沙棘抗旱性的机制,对与沙棘菌根化苗木的抗旱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AMF侵染率的增加,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RP)降低.AMF侵染率较高的植物体内SOD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可有效清除宿主植物体内因干旱胁迫而积累的超氧自由基,降低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减轻膜脂过氧化造成的伤害程度,增强了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