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方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与生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宁宁    孙万仓    刘自刚      史鹏辉    方彦      武军艳    曾秀存    孔德晶    鲁美宏    王月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3):452-461
【目的】低温是影响中国北方冬油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冬油菜抗寒机制研究至关重要。从形态、生理、解剖等水平对冬油菜抗寒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各相关指标与冬油菜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可靠的抗寒鉴定指标,建立冬油菜抗寒性评价数学模型,为中国北方冬油菜抗寒种质筛选及品种抗寒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7个不同抗寒性代表性冬油菜品种幼苗进行低温处理,观察其生长习性和叶片解剖特征,测定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根颈直径及根部干重,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抗寒性进行分析并建立抗寒性评价模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与越冬率、5-0℃的POD活性变化、0--5℃的CAT活性变化、10-5℃的游离脯氨酸变化量(X1)、5-0℃的可溶性蛋白变化量(X2)、生长习性(X5)、根颈直径及地下部干重(X6)呈显著负相关,与0--5℃的POD变化量、栅海比(X3)、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和气孔面积(X4)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主成分分析得到7个品种抗寒性排序与田间越冬率一致;以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指标建立冬油菜抗寒性评价数学模型:Y=-7.58-0.018X1-0.542X2+3.903X3-0.002X4+0.195X5-0.066X6,(R2=1.000);聚类分析将7个品种按抗寒性强弱分为5类,抗寒性强的类型中冬油菜苗期表现匍匐生长,栅海比小,气孔面积小,地下部干重大,Pro活性和SP含量随温度降低增加量大,与之前所做抗寒性排序一致,通径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是影响冬油菜抗寒性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甘蓝型冬油菜生理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为甘蓝型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TSG10、天油2266、天油2288和Vision 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低温处理(-4℃)后,测定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变化;并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弱抗寒品种Vision受害症状较重,叶片萎蔫,叶缘出现大小不同水渍状冻斑;强抗寒品种TSG10受害症状明显较轻.低温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各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但与Vision相比,强抗寒品种TSG10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比弱抗寒品种高29.6%~34.5%,抗氧化酶活性高37.6%~50.4%,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弱抗寒品种低34.5%和37.5%.低温胁迫后,甘蓝型油菜叶片G_s、T_r、P_n均明显降低,表明低温胁迫下,气孔限制是引起甘蓝型冬油菜光合减弱的主要因素;低温处理后,强抗寒品种TSG10较好保持了叶绿体膜的完整性和基质片膜的连续性,其P_n下降幅度也最小,为69.5%,抗寒较弱的品种下降幅度在83.6%~93.0%之间.【结论】低温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有较高过氧化物清除能力和较强渗透调节能力,叶绿体膜结构保持较为完整,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淮北地区种植冬油菜主要是稻茬冬油菜和旱作冬油菜。油菜田杂草与油菜争光、争肥,是影响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因子,因此开展冬种除草是提高油菜单产的关健措施,抓住冬种时有利时机,选用高效、安全对口除草剂,适时做好冬油菜田杂草防除工作,控制杂草生长危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类型冬油菜越冬过程中抗寒特性,选取3种类型12个品种的冬油菜,分别统计其幼苗期和返青期生物学形态特征及越冬率,并测得降温前后与抗寒性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较高,芥菜型冬油菜越冬率较低;油菜生物学形态特征发生变化,叶色加深,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刺毛较多;降温后各品种的POD、S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S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品种之间,白菜型冬油菜酶活性高于其它品种且升高幅度较大,供试材料中,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高于甘蓝型和芥菜型冬油菜。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豫北地区冬季寒冷,冻害成为影响晚播冬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为保障油菜安全越冬,结合豫北地区气候及冬油菜地膜覆盖经验,总结出适合豫北地区的油菜地膜覆盖技术,并从覆膜时间、覆膜期田间管理、揭膜及揭膜后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豫北地区晚播冬油菜地膜覆盖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适合豫北地区小规模的油菜种植。  相似文献   

6.
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蕾期人工剥蕾授粉方式,分别对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进行种内、种间杂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后的花粉 柱头组织,同时用TTC染色法检测花粉活力,分析亲和性。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内姊妹交、白菜型冬油菜种内不同品种杂交、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冬油菜种间杂交、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亲和指数依次为0.350、0.117、0.113、0.037;试验中不同处理的花粉 柱头互作难易程度表现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内姊妹交>白菜型冬油菜种内不同品种杂交>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冬油菜种间杂交>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花粉活力鉴定结果与花粉 柱头互作难易程度次序基本相似。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正反交的亲和性,以芥菜型油菜作为母本亲和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7.
冬油菜是秦州区主要农作物之一,油菜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冬油菜的产量,是冬油菜生产的关键性增产措施。为此,天水市秦州区种子管理站引进陇油7号、天油5号等五个冬油菜品种,在秦州区华歧镇设置比较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陇油7号天油8适宜秦州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油菜本是一年生或越年生作物。根据自然气候的不同,有冬油菜和春油菜之分。贵州省地处长江流域,多以种植冬油菜为主。但是在实际油菜生长的过程之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利用自然气候来使得油菜更好的进行成长,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对于油菜进行合理的种植。本文主要就贵州铜仁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对油菜进行了合理的种植技术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贵州铜仁地区的油菜种植的更好。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187-18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溶性叶面肥施用冬油菜幼苗抵抗环境胁迫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肥浸种可增强冬油菜抗氧化伤害和抗旱能力。越冬期干旱成灾后,喷施2 000倍叶面肥可提高冬油菜植株含水量,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油菜耐旱能力。越冬期低温冻害胁迫下,喷施叶面肥可有效缓解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的伤害作用、提高作物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冬油菜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限水压采区域的扩大,京津冀地区冬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冬油菜已在限水压采区域成为代替冬小麦的首选作物。本文概述了京津冀地区冬油菜种植现状,阐述了京津冀地区冬油菜种植的潜力,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油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三十多年来,孙万仓教授坚守在油菜品种改良的"田野"里,持之以恒地钻研,勤勤恳恳地耕耘。选育成功了抗-30℃极端低温的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研究制定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栽培技术,解决了北方寒区冬油菜越冬的问题。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期的三农访谈,我们采访了甘肃农业大学的孙万仓教授。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我区冬季温度不断升高,冬季极端低温普遍高于往年。冬季温度的变化也使新疆从传统的春油菜区转向发展冬油菜种植。冬油菜作为重要的生态作物,不但解磷沃土,而且是北方旱区寒区重要的冬春季覆盖作物。在8级大风下,裸地土壤风蚀量为36kg/亩,冬油菜田土壤风蚀量为1.1kg/亩,风蚀量仅为裸地的1/32。100亩冬油菜相当于减排50吨CO2。冬油菜秋季播种,冬季时已长出叶片,当强寒天气出现时,叶片开始覆于土壤表面,可以降低贴地层风速等风蚀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冬油菜主要是指油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长期且超越冬天的油菜,即在秋天和冬天交际或者秋天时进行冬油菜播种,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季或者春季才能收获。因此,本文对冬油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冬油菜种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可能性,以及萌动种子春化过程其生理生化状态和植株结实性等表型变化特征,为白菜型冬油菜人工加代繁育和加速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感温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于4℃对油菜萌动种子进行春化处理,春化处理过程中(0、20、30、40、50和60 d)测定萌动种子的硝酸还原酶、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播种各春化处理萌动种子,观察记录种子形成植株的生育期进程、测定植株结实性能等。【结果】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发种子形成的植株春化率、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春化处理前期(0—40 d),植株结实性能在不同品种间表现较明显差异,春化时间增加后(50—60 d),不同品种结实能力虽略有差异,但均无显著差异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强冬性冬油菜陇油7号萌动种子完全春化(春化率>95%)需处理76.9 d,陇油9号和天油4号分别为54.0和39.4 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化率与株高、结实性能等各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947和0.985,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春化程度显著影响着植株株高、结实性能等。随低温春化时间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不断降低趋势。与对照(未低温处理的萌动种子)相比,低温春化处理的陇油7号、陇油9号萌动种子GA3含量均明显降低,春化3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GA3含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与对照相比,春化处理的冬油菜萌动种子IAA含量均明显增加(陇油9号春化40 d处理除外),其中,春化5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IAA含量比对照增加197.0%。陇油7号春化处理的萌动种子ABA含量比对照明显增加。【结论】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可以感受低温使其完成春化作用,品种春化所需低温时间取决于品种冬性强弱;低温春化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其结实性能。  相似文献   

15.
油菜的御寒生理是指形成对寒冷低温抵御能力的生理过程,同对其它逆境的抵抗一样,都是逐渐形成的,是生态、生理、形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 御寒的生理过程 在冬油菜栽培区域,当冬季严寒来前,油菜在降温过程中获得抗冻锻炼,其生理上的显著特点是:(1)降低了细胞含水量,减少了胞内结冰的危害;(2)细胞内积累了同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群体密度是冬油菜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本文研究了新疆油菜主产区拜城县冬油菜群体密度对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群体密度能提高冬油菜越冬率、促进植株个体发育及增加籽粒产量。本试验表明拜城县冬油菜合理的群体密度应为4-7万株/666.7m^2。  相似文献   

17.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 000 m以上,年均气温6.3℃,无霜期130~180 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生长发育及油分的积累,油籽产量高、品质好,是全国春油菜的最适生态区之一。同时,由于州内大部分地区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耕地有机质含量高、污染少,也是生产无公害油菜及油菜制种的理想区域。冬油菜在地表形成较厚的覆盖层,减少沙尘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秋末春初的冷凉气候与油菜喜冷凉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获得较高的产量。冬油菜成熟后,还有足够的光热资源发展复种,以提高亩产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8.
油菜已成为甘肃省天水市的优势经济作物之一,并主要以冬油菜为主.其油菜种植主攻方向是抗寒抗旱高产冬油菜品种,以提高冬油菜越冬率为基础,采取高产栽培模式技术,加强综合田间管理措施,进一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冬前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观察、比色法、冰晶消长法、显微测微、光合测定等技术,探讨北方寒旱区主要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差异形成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理。【结果】冬前低温阶段,弱抗寒品种多数气孔关闭或半开放,而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气孔仍保持完全开放状态,且光合速率、根冠比、根部干物质积累均较高;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显著正相关,而SOD、POD、CAT活性、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与抗寒性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天油2号相比,低温下陇油7号质外体蛋白提取液形成冰晶体积小、分布均匀,形态以五边形、椭圆形和双菱形为主,具有明显重结晶抑制活性和饰晶活性。【结论】冬前低温阶段,白菜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叶片气孔多数仍保持开放,Pn较高,光合产物优先分配至地下部贮存;根部抗冻蛋白表达上调,增强了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20.
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合理施肥是保证冬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养分管理不仅可以满足油菜轻简化生产的需求,实现高产,还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劳动力和成本的投入,实现高效。本文作者主要总结了油菜生产过程中的施肥技术要点及养分管理重点,并对冬油菜轻简化施肥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