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芬兰林业的整体概况,分析芬兰林业管理的政策工具、芬兰的森林管理特别是国有林管理,得出诸如严格保护、科学经营、财政投入、生态为主、加强立法、注重科研、培养人才等芬兰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我国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有森林系统规划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的森林资源丰富且国有森林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其国有森林的权属清晰,管理理念先进,管理体系规范,法律法规健全,科学化经营程度高,森林多功能经营完善。美国最新的国有森林系统规划管理是在吸取了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提出的,旨在为人们和社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多种用途,为当前和未来提供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文中介绍美国国有森林系统规划管理的背景和规划框架,分析其规划管理特点,总结其现行管理体系,并提出对我国国有林经营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私有林在芬兰林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芬兰私有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熟的林业合作组织。随着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为解决分散经营等问题以及降低经营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林业合作组织在中国各地的健康发展,芬兰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国外林业调查规划特点:1、以法治林,查管结合,健全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美国1960年制定了“多种利用与永续生产法”,规定了国有林的经营原则,应该体现游憩、放牧、木材生产以及保护集水区、野生动物栖息区等多项目标,1974年颁布森林和牧场可更新清查规划法令。1976年又颁布了“国有林经营管理法”。  相似文献   

5.
行业新闻     
《国际木业》2004,34(1):26-28
欧洲 EUROPE芬兰支持中欧和东欧林业发展芬兰:有鉴于中欧和东欧(CEE)国家的经济重组中森林所有制和经营管理的变化,芬兰成立了一个林业学会(Forest Academy Finland),支持欧洲国家,特别是新的欧盟成员国发展国有林。该学会将成为一个论坛,支持林业可持续经营,和促进就本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交换意见。这些国家林业部门的代表将应邀到学会,与芬兰林业界一起献计献策,交流信息。有25~30位重要人士参加的探索性论坛于2003年12月举行,如果成功,2004年将举行进一步研讨。(管宁译)TimberWeb 的网上资格鉴定英国:英国 TimberWeb 启用了一个网上资格鉴定程序,可以确认企业诚实守信并有良好的网上实践。其执行总裁说,网上的信用是电子商务的一大障碍。在开始接触前了解要打交道的是谁颇为重要。此资格鉴定程序不仅可使处于很分散的市场,如全球林产品  相似文献   

6.
苏扬 《广西林业科学》1995,24(4):182-185
芬兰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原因之探讨苏扬(广西林业厅项目办南宁530022)笔者1995年6~8月随林业部世行项目管理中心赴芬兰进修学习组前往芬兰学习林业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经过学习和到实地进行现场考察访问,对芬兰林业的基本概况、森林经营环境、科研推广...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之一,其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同时日本也是一个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森林覆盖率高达66%,仅次于芬兰和瑞典,居世界第三位。二战以后,日本林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的腾飞、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进口木材的增加、林业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得民有林经营不振,国有林经营负债累累,日本林业的发展逐步走入了低谷。进入90年代,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民对森林和林业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应对新的形势,日本从1998年开始对国有林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到2004年已经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上介绍了芬兰在森林经营中的环境管理方式。芬兰森林工业在环保方面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5-20%,可见,重视森林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程度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芬兰的种苗生产及经营管理崔秀英(河北省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心石家庄050081)于国强(河北省林业干部培训中心石家庄050081)要使林木达到速生丰产,良种壮苗是其基本条件之一。芬兰在种苗生产及经营管理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通过对芬兰种子园和苗圃的经营...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的国有林也象其他省份一样,在林业经营活动中,起着率先示范的作用,其经营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森林资源建档与管理是进行森林资源监测的一项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由于海南建省较晚,各项基础技术工作比较薄弱,因而森林资源建档工作开展也比较晚,直至1992年初,国有林森林资源建档才正式行动起来。全省25个森工采伐企业和国营林场,森林资源建档  相似文献   

11.
陕西现代国有林场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国有林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构建现代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完善林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创新森林经营管理机制、建立产业发展机制、创建和谐新林区"的现代国有林场建设发展思路,并研究制定了"管理体制、基础设施、森林经营、产业开发、资源管护、和谐林区"六个方面的现代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资产化管理程度不高、所有者主体缺位、产权虚置、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责任不清等问题;提出了全面确立国有森林资源的所有者主体,明确其权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国有森林资源体系的改革思路;探讨了与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改革相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面调查与分析国有林场改革后广西国有林场在经营管理机制、产业发展、资金债务、森林资源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林场经营新机制,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林场产业体系,夯实资源基础,拓宽林场发展资金来源,加强监管,确保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安全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国有林场发展能力等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培训考察团先后访问了美国联邦国有林管理局、美国南部林区(第八区)国有林管理分局、西南林区(第五区)安吉斯林管区和乔治亚州农业厅以及私有林主。美国森林资源丰富,国有林垂直管理体制简单高效,森林经营科学规范。比较了中美两国国有林管理方面的主要差异,分析了我国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现行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资源采伐制度对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经营者利益,以及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以森林限额采伐管理为核心的木材采伐许可证制度,尽管对于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曾经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森林采伐管理在目标、手段不一致,采伐管理政策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与制约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为此,以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为基础,提出对于公益林和商品林、人工林和天然林、国有林和私有林等,必须实施森林分类采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6.
芬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芬兰是欧洲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也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很高的国家。文章介绍芬兰林业最新概况,并从林木的选种育苗、造林、采伐更新等方面,阐述芬兰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情况。也介绍其森林认证现状及高科技在林业上的应用,对我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广东省开展的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传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有所不同,是在国 家和广东省森林经营规划指导下的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新技术体系。文章以广东省茂名市国有荷塘 林场为例,通过分析国家和省的森林经营规划、林场森林资源、林场性质,为林场制定了相应的 12 种森 林经营类型和 12 种森林经营作业法等关键内容。这些重要内容成为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主体内容, 为方案编制服务,可满足林场 8 年经理期内的各种经营要求,实现森林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论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发展中的战略课题。在分析森工国有林区所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森林资源管理、林业分类经营、林工一体化3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实施分类经营,生态、经济体系同步建设;发挥林产工业龙头作用,走林工一体化之路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力资本定义及其对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重要性的阐述和对广西国有林场人力资本管理现状的调查,按照人本主义的精神,对国有林场人力资本管理机制进行了设计,提出了人力资本管理的两大机制,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设计的6大原则。1)责、权、利相结合原则;2)可持续发展原则;3)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原则;4)经营业绩评价标准“三结合”原则;5)内部约束与外部约束相结合原则;6)经济约束和法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为国有林场实施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国有林场人力资本管理机制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有林场人力资本管理现状的调查,按照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对人力资本管理的要求,按照人本主义的精神,对国有林场人力资本管理机制进行了设计。提出人力资本管理两大机制(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设计的六大原则,包括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原则、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经营业绩评价三结合原则、内部约束与外部约束相结合原则、经济约束和法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