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禽类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病禽以外周神经、虹膜、脏器及皮肤等组织器官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并形成肿瘤为特征。依据生物学特性将MDV分成3个血清型,MDV-1型为致瘤MDV,MDV-2型为不致瘤MDV,MDV-3型为HVT,其中只有MDV-1型才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642-1646
<正>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 )是引起鸡T淋巴细胞致瘤的α疱疹病毒,该病毒导致一种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禽病,称为马立克病(MD)。已发现的MDV有3种血清型,Ⅰ型为致瘤性的MDV强毒株,Ⅱ型为无致瘤性的MDV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简称HVT)。HVT与MDV有明显区别,对鸡无致病性,广泛用于预防MD的活疫苗。近年来,MDV的致瘤基因在疫苗的防御机制下逐渐出现多态性变化和点突变变化~([1]),从而  相似文献   

3.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鸡的一种高度传染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并以身体各组织发生单核细胞浸润进而最终形成肿瘤为特征。引起该病的致病因子,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eseas Virus,MDV)依据致病性和血清型反应差别,可分为三类,即MDVⅠ(强毒株及其致弱变异株)、MD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氏病(MD)可引起养鸡业的巨大损失。由于MD疫苗研究成功后,本病才得以控制。Churchill氏等(1969)首先报告一种能实用的致弱血清型1马立克病毒(MDV),这个弱毒是从MD病鸡中分离的强毒,并在组织培养中繁殖而改弱的。随后出现了一些其他疫苗,其中包括现在继续使用的血清型3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接种是控制MD的主要程序,全世  相似文献   

5.
历史 70年代初期,应用第一代马立克氏病(MD)疫苗后,美国东海岸的Delmarva地区MD的发病率比美国其它地区高2~3倍。Eidson等(1980)和Witter等(1980)从该地区由火鸡疱疹病毒(HVT)免疫的鸡群中,分离到了对HVT免疫鸡群具有超强毒力的MD毒株。这一结果为HVT疫苗在Delmarva地区的异常低效提供了一种解释。为了与一般强毒MD病毒(vMDVs,如JM株或GA株)相区别,这些分离物通常被称为超强毒株(Very Vir ulentViral Strains,或vvMDVs)(Witter,1983)。特性 vvMDVs和vMDVss都属于血清型1型,在血清学上很容易与非致肿瘤性MDV(血清型2型)或HVT(血清型3型)病毒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七十年代初期应用火鸡疮疹病毒(HVT)疫苗以来,MD的发生和流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免疫保护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免疫鸡群中仍爆发MD。HVT免疫失败原因可能与MDV超强毒株的存在有关。为此,国外已研制了不同血清型毒株组合的MD多价疫苗,免疫效果比单价疫苗好。本室从事的MD二价疫苗的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并以淋巴细胞性肿瘤为特征的病毒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70年代初应用火鸡癌疹病毒(HVT)疫苗成功防制MD,但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屡屡发生HVT免疫失败,致使由MD引起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上升。1996年收检鸡病例348例,鸡马立克氏病78例,占22.41%,为鸡各类疫病之首。1病原及临诊特征MD的病原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鸡疮疹病毒科、鸡瘤疾病毒1型,HVT为鸡疤疹病毒D型。MDV及其相关的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I型包括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及由它们致弱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曾见到鸡群从40日龄瘫痪的情况,神经肿胀,死亡率并不高的疾病.通过病理切片诊断和治疗性诊断,证明并非由马立克氏病(MD)所造成.能够引起神经肿胀的鸡病至少有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核黄素缺乏症3种. 1马立克氏病 MD是由鸡的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MDV)引起的传染性肿瘤性疾病.MDV属于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为双链DNA病毒.病毒衣壳为正十面体对称结构,直径为80~100钠米;有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50~160钠米.MDV有3个血清型,即致病的MDV及人工致弱的疫苗毒株均为血清Ⅰ型;无毒力的自然分离株为血清Ⅱ型;火鸡疱疹病毒属于血清Ⅲ型.各血清型之间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MD的临床表现型,可分为内脏型、皮肤型、神经型和眼型.神经型MD,由于侵害的神经不同,病鸡表现腿瘫痪,劈叉;翅膀下垂;头颈下垂或斜颈等.通常可见1个或多个外周神经,即坐骨神经、翅神经、颈部迷走神经等,出现肿胀、横纹消失、灰色或黄色退色.组织切片可见多种细胞浸润,有小和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淋巴母细胞和少数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9.
正所有的马立克氏病毒分离株可根据生物特性分为三个不同的血清型:1)血清1型:包括所有的致病性或致瘤性MDV及相应的致弱株。根据血清I型MDV诱发免疫鸡群MD病变的能力可将血清1型之MDV进一步分为:温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 MDV),强毒马立克氏病病毒(VMDV),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VVMDV),超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引起鸡群的高死亡率及免疫抑制,对养禽业危害巨大.应用疫苗免疫是防制该病的主要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MD活疫苗814株及三价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防制该病.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为了研究MDV编码的miRNA与致瘤性的关系,通过对缺失部分miRNA的MDV-MS毒株进行动物感染试验,并将其结果与MDV-MS强毒株的致病性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缺失miRNA的重组MDV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无致病性,而接种MDV-MS毒株的SPF鸡却显示出很强的MD典型症状.此结果证实MD V编码的miRNA对MDV的致瘤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通过对重组MDV感染鸡的羽髓病毒载量的动态检测,发现此处编码MDV-miRNA的基因为复制非必须区,但重组病毒rMS△miR9-12比亲本病毒MDV-MS的体内复制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引起鸡群的高死亡率及免疫抑制,对养禽业危害巨大。应用疫苗免疫是防制该病的主要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MD活疫苗814株及三价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防制该病。MD活疫苗(814株)其疫苗种毒MDV“814”株系从多年未发生过MD的鸡场分离,属于MDV血清I型自然弱毒株,而非人工致弱毒株,实验室试验证明该疫苗预防效力比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高28.5%,实际预防效力能使MD的死亡率由HVT预防的>7%下降到<2%。而且814疫苗株的预防效力受同种母源抗体的…  相似文献   

13.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肿瘤性疾病,以引起T细胞淋巴瘤为特点.过去,MDV在分类上属于γ疱珍病毒亚科,但研究表明其DNA结构与α疱疹病毒亚科的病毒更相似.MDV编码的蛋白质不是与γ疱疹病毒亚科病毒蛋白质,而是与α疱疹病毒亚科病毒蛋白如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工)和水痘带状病毒(VZV)编码的这些蛋白质显示了高度同源性[1].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1907年首先由匈牙利病理学家Jozef Marek报道了因单核细胞在外周神经及脊柱神经根的浸润而导致公鸡的神经肿大和瘫痪.  相似文献   

15.
鸡抗马立克氏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加上MDV的感染可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因此它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鸡业中最具经济意义的疾病之一。MD的有效控制措施应包括三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但长期以来,养禽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由于MDV的普遍存在及其毒力的不断增强等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疤疹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以内脏、肌肉、皮肤、淋巴瘤的形成和周围神经的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到目前为止,各国研究成功并已使用的MD疫苗有如下三类。1同源病毒疫苗这种疫苗是由致弱的MDV或由自然无毒力的MDV制备的,早在1969年,就分别通过用CK细胞和CEF培养物做病毒传代而获得了致弱的毒株。同年,有人用DEF培养物也分离了一个自然无毒力的  相似文献   

17.
为便于进行讨论,有必要回顾一下有关马立克氏病(MD)发病的基本事实。图1即提供了这些基本事实。我想强调的是,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在若干方面不同于大多数其他病毒感染: 1.MD中存在着持久的细胞结合性病毒血症; 2.患MD时存在着终生排病毒的羽毛囊感染,从而会持续不断地向环境排出感染性MDV; 3.MDV感染会引起持续的免疫抑制,从而造成许多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毒超强毒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MD)是一种由B群疤疹病毒引起鸡的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和其它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所以,一直是国内外最受重视的禽病之一。马立克氏病病原为马上克氏病毒(MDV),根据MDV毒株抗原差异及其生物学特性,将MDV及其抗原相关病毒分成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强毒及其致弱毒,血清11型为天然不致瘤病毒,血清巨型为火鸡技疹病毒。其中血清I型MDV,根据其致病性又可分成四个亚型(Schat,1982),即超强毒株d强毒株,毒力温和株及强…  相似文献   

19.
鸡的马立克氏病 ( Marek’s Disease,MD)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性病毒病 ,其病原为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 ,MDV是一种细胞结合型疱疹病毒 ,过去一直将其归类于 γ-疱疹病毒 ,但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 ,其基因组 DNA与α-疱疹病毒更类似。 1 967年 ,英、美学者首先分离到 MDV,不久即研制出相应的疫苗。此后 ,一系列以 MDV为基础的疫苗被成功研制与应用 ,使 MD一度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但由于 MDV毒力一直呈增强趋势 ,加上 MD自身免疫与免疫抑制共存等免疫机理的复杂性 ,使得 MD疫苗免疫失败仍时有发生。目前情况下 ,要有效防制…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克礼  潘玲 《水禽世界》2005,(10):44-46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淋巴增生性疾病,病毒经空气传播,传染力很强,被感染鸡产生肿瘤和死亡,给养鸡业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国外,MD已成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受重视的鸡病之一.MDV感染可引起肿瘤,同时还能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MDV疫苗自20世纪60年代末用于生产后,已大大降低了本病所造成的损失一MDV是少数几种能在自然宿主中诱导产生肿瘤的疱疹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