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南火龙果产区真菌病害种类及为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省海口、文昌、琼海、乐东、临高、东方等市(县)的火龙果真菌病害进行了系统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海南地区火龙果生产中发生的真菌病害主要有7种,分别为溃疡病、茎腐病、炭疽病、茎斑病、基腐病、黑斑病、果腐病;其中火龙果溃疡病和茎腐病在调查地均有发生,且为害严重。海口市主要发生溃疡病和炭疽病,文昌市主要发生溃疡病、基腐病和茎腐病,琼海市主要发生茎腐病和溃疡病,临高县主要发生溃疡病和黑斑病,东方市主要发生溃疡病,乐东县主要发生溃疡病和炭疽病。  相似文献   

2.
火龙果茎斑病广泛发生在火龙果种植区。通过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火龙果茎斑病的病原菌。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茎斑病的病原菌为Epicoccum latusicoll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pH值为6~7。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是火龙果发生病虫害的重要因素。经调研,发现大坡镇等海口市的乡镇种植的火龙果主要有茎软腐病、炭疽病、溃疡病等病害和蓟马、蚂蚁、实蝇等虫害,并提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主要防治方法,旨在为海口市火龙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火龙果茎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火龙果茎腐病进行诊断和鉴定,观察其病原菌形态及培养性状,并初步测定不同火龙果品种的抗病性及几种药剂对该病害的室内毒力。鉴定结果表明,火龙果茎腐病病原为Bipolaris cactivora,30℃为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初步发现黄皮白肉火龙果对该菌的抗病性最强,红皮白肉火龙果次之,红皮红肉火龙果抗病性最差。供试药剂中25%丙环唑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火龙果日光温室引种观察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火龙果又称红龙果 ,英文名pitaya ,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hylocereusundatus)和蛇鞭柱属 (seleniereusMeja -lantous)植物 ,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 ,耐热 ,耐旱 ,不耐寒。火龙果植株主根不明显 ,侧根、须根发达 ,大部分根系分布在表土10cm~ 2 0cm(厘米 )的浅土层 ;属多年生攀缘性肉质植物 ,没有叶 ,肉质化的茎取代叶成为营养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蔓茎呈三角状 ,浓绿色有光泽 ,茎节会生长攀缘根 ,也称气根 ,每段茎节棱角凹陷处生有刺座 ,火龙果树的叶芽、花芽都是…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仙密果,是蔓藤类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原产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为多年生攀缘性肉质热带作物,蔓茎呈三角状,茎节长有攀缘根,每段茎节棱角凹陷处各着生短锐刺1~3支.火龙果栽培容易,病虫害少, 早结丰产,果实外形美观,富含多种维生素、天然纤维素、葡萄糖和矿物质等,具重金属解毒、防止人体细胞老化、减肥、降血糖和防大肠癌等多项保健功能,为一种新兴的无公害水果.我省闽南、闽中南沿海各地区已从台湾引进试种或小面积栽培.为进一步调整果树种植结构,丰富市场果品,调节水果供应,笔者于1999年11月进行火龙果引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应用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火龙果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保健美容作用的新兴水果.现综述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茎、花和果实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以及当前对火龙果果实、花和茎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还介绍火龙果在食品、制药和化妆品等工业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又名红龙果、芝麻果、仙蜜果、量天尺等,为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火龙果植株为多年生攀援性肉质植物,茎蔓呈三角状,其花与果均可食用。肉质化的茎浓绿有光泽,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果皮鲜红色,果肉清香甜美,籽脆而芳香,色泽亮艳,可食率极高。火龙  相似文献   

9.
正火龙果俗名长寿果,热带水果,仙人掌科,果实椭圆形,单果质量500~1000g。火龙果花、果、茎均可食用。果性甘平,主要营养保健成分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3、花青素、铁、磷、镁、钾等。果实和茎的汁可抑制肿瘤生长、病毒感染,对咳嗽、气喘有独特疗效,预防便秘、防老年病变等。不过含糖分高些,糖尿病人不宜多吃。  相似文献   

10.
火龙果是一种有良好保健功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因其不耐霜冻,赣北地区栽培必须种植在设施大棚内。通过生产栽培实践,本文提出适合赣北地区的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定植、设施搭建、水肥管理、棚膜管理等管理技术,充分挖掘火龙果生产潜力,为火龙果种植户增收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火龙果的花、茎和果实都有非常有用的营养价值。火龙果的枝条和花朵因渗透压极低而具备的独特的黏液中,含有大量的药效显著的营养性物质和治疗性物质。火龙果有预防便秘、促进眼睛保健、增加骨质密度、帮助细胞膜形成、预防贫血和抗神经炎、口角炎、降低胆固醇、皮肤美白防黑斑的功效外,还具有解除重金  相似文献   

12.
桂北地区冬季低温时间较长,偶有降雪、冰冻等灾害,严重影响火龙果在桂北地区发展。通过多年的引种试验,总结出桂北地区采用简易大棚种植火龙果的管理技术,为桂北地区的火龙果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火龙果引种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仙密果 ,是蔓藤类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 ,原产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 ,为多年生攀缘性肉质热带作物 ,蔓茎呈三角状 ,茎节长有攀缘根 ,每段茎节棱角凹陷处各着生短锐刺 1~ 3支。火龙果栽培容易 ,病虫害少 ,早结丰产 ,果实外形美观 ,富含多种维生素、天然纤维素、葡萄糖和矿物质等 ,具重金属解毒、防止人体细胞老化、减肥、降血糖和防大肠癌等多项保健功能 ,为一种新兴的无公害水果。我省闽南、闽中南沿海各地区已从台湾引进试种或小面积栽培。为进一步调整果树种植结构 ,丰富市场果品 ,调节水果供应 ,笔者于 1999年 11月进行…  相似文献   

14.
火龙果芽接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找出一种低成本且高效简洁的火龙果育苗技术,并找出该技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选择需要繁育的火龙果茎蔓上饱满且完整的刺座作为接穗,以"莞华白"火龙果做砧木,进行单刺座嫁接试验。火龙果的单刺座嫁接(以下称芽接)成活率最高可达96.7%,利用极少的火龙果茎蔓即可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嫁接苗。芽接技术对于苗木较少且较为珍贵的火龙果品种是较好的繁育方式,在当前的火龙果育苗技术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以3年生红心火龙果为试材,研究了树体喷施化学防冻剂及根施化学物对其抗冻性及抗冻生理的影响,旨在探讨效果好、成本低、作用稳定的防冻技术。结果表明:树体喷施防冻剂的同时根施磷酸二氢钾、谷氨酸和多效唑可显著提高火龙果茎内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P0.05),明显提高了火龙果的抗冻能力,防冻效果以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根施1%磷酸二氢钾、0.2%谷氨酸和4mg/L多效唑混合溶液组合最佳,没有出现受冻现象。该防冻技术能较好地解决火龙果种植区北移广东清远地区的冻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植物,原产拉丁美洲,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保健美容作用的新兴水果。每100g鲜果含铁0.55~0.65m g、磷20.2~26.1m g、维生素C8.0~9.9m g。有降血压、降血脂、解毒、润肺、养颜明目等功效。我们于2003年从广西引进了火龙果,经过两年的试验、试栽目前已挂果,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和北方地区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火龙果茎绿色,三棱柱形,上着生刺座,每刺座有刺3~5根,无叶片,茎上有气生根,起攀附作用。当顶端生长点受损停止生长时,会从侧棱的刺座上长出新的芽继续生长。根系较浅。北方6~10月会从老熟茎的侧棱刺座上…  相似文献   

17.
作为热带水果火龙果具有营养价值高、美味可口的特点,深受北方人的喜爱.随着农林生产技术的发展,火龙果已经被引种到鲁北地区,采用设施可调控的栽培方法可使火龙果开花结果.鲁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火龙果在口味、营养、产量等方面与南方生产的并无显著差异.目前,火龙果生产已是鲁北地区设施栽培中具有广阔推广前景的果树之一,对发展休闲观光农林果业,提高果农经济收入有着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es BrittRose),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多年生肉质多浆植物,附生类型,原产于中南美洲,是一种集食用、观赏为一体的热带水果。研究发现,火龙果是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的"一高两低"的保健食品,果实、茎、花均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其中,火龙果果实有解毒、润肺、养颜、明目等功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适用于提高火龙果硒含量的含硒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以"金都1号"火龙果为试材,施用含硒有机肥和氨基酸硒肥,氨基酸硒肥又设置3种浓度喷施和3种浓度淋施,研究火龙果果肉、茎硒含量和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含硒肥料对火龙果产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施用含硒有机肥和淋施氨基酸硒肥均显著提高火龙果果肉、茎硒含量(p0.05)。其中,含硒有机肥处理果肉硒含量最高,达到0.019 3 mg/kg,是对照(空白)的5.68倍,淋施氨基酸硒肥处理的果肉硒含量范围在0.006 1~0.007 9 mg/kg。所有喷施氨基酸硒肥处理果肉、茎硒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土壤施硒是火龙果更为有效的硒生物强化方式,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碱性含硒有机肥能更好地达到硒生物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粤西地区火龙果病害调查初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芝麻果、圣果、青龙果等,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的果用栽培品种,半附生肉质植物,茎深绿色,粗壮,三棱形有短刺;老茎肉质部老死后,只剩一圆柱形木质部。火龙果原产中美洲,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台湾,并于90年代中后期相继引入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火龙果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