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随着农村水利产权改革的深入,农村水利的建设主体与管护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多样化,建立科学的农村水利利益补偿机制有利于平衡投资者、用水户及相关受损单位的利益。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水利补偿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建立弹性补偿机制的必要性,重点讨论了收益不确定条件下采用弹性合约机制对水利投资者进行投资补偿,该补偿机制有利于调动社会投资者参与农村水利建设与维护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分担水利项目风险。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水利公共设施基础薄弱,整体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新农村建设。需要从制度角度分析内在原因探讨有效解决机制。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投资来源于政府财政、金融部门、私人部门和农户自身,供给机制尚不健全,而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需求则受到农民受教育程度、收入、劳动力数量、耕地数量、农业投入和水利设施投入的影响。由于投资者缺乏利益驱动机制,而农民对水利公共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利设施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参考国外经验,要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的供求矛盾,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发挥农村金融组织作用、完善水利产权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并将社会利益的考核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水利事业,特别是近年来投资不断增加,改革不断深入。为适应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满足农村水利技术与政策需求,农村水利培训工作应围绕农村水利重点工作,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提高农村水利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水利设施供给的制度效率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我国当前的农村水利设施供给体制,突出存在供给主体缺位和决策机制非效率等缺陷,迫切需要在保障和拓展制度内外供给、创新组织管理体制,以及提供制度配套、培育要素市场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有甘肃农村水利体制和机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甘肃农村水利事业的要求,创新甘肃农村水利体制和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要从甘肃农村水利管理、融资、职能等方面对现有甘肃农村水利体质、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在新时期,必须对农村水利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充分发挥水利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1当前农村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更满足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发展的全新...  相似文献   

7.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建设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农村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并且存在一系列问题,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却逐年增加,农村水利是否正向作用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测算出关联度系数,发现水利建设对粮食生产正向影响模式,农村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以及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我国应该科学合理安排水利投资,充分发挥其与农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以保障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复杂的自然气象气候与多变的资源环境条件,为了有效应对农村与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区域性灾害问题,中国政府于2011年初明确提出并确立了未来时期加快和促进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对于振兴农村经济、提升农民收入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户对水利供给的需求巨大、水利设施投资严重不足、水利融资方式单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成本-收益法分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政府供给行为,并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农村居民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行为,进而建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需均衡模型。政府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离农村居民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供需之间并未达到均衡,针对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需之间的非均衡,提出了促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需均衡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两个倒“U”模型: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投资占GDP的比重,其总效应和一个国家的总用水量的变化趋势。指出在今后我国对水利投资势必增加的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投资即将带来的负效应和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形势的一重要途径是要减少农村总用水量,并且对加大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力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健全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的建设与维护机制是完善我国水利体系的基础和归宿.针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发展在投入政策、投入责任制、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建设、养护长效机制、水费收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水管体制改革延伸,推进水利金融产品创新,建立水利项目信贷风险保障和损失补偿机制,分类建立维护制度,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制度,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管理体制等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基本状况如何 ,对农业的稳产高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 ,各级政府出于对农业的重视 ,加强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其中 ,用于水利建设方面的投资 ,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地处苏南沿江丘陵地带的镇江市各区县在增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 ,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沿江江堤的整治与达标建设 ,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 ,在巩固江河堤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 ,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肯定成绩 ,看到成果的同时 ,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 ,目前各地农村的部分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不容乐观 ,…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28日~3月1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在北京召开了2006年全国农水处长座谈会,备省(区市)水利厅(局)农水(供水)处长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期间特别是2005年农村水利工作,并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下一步农村水利工作思路和措施。各省农水处长和农村水利司司领导、有关处室领导,就“十五”期间以及2005年农村水利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交流和总结。就“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做什么”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小康全面实现的战略性问题,为此,国家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资力度,建设了大量的关系着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水利工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水利工程所配的水利机械却常年处于无人或少人维护维修的状态,最终导致这些水利机械处于病态的状态,从而使这些投入巨资所兴建的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政府为主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办法予以解决,从而加快我国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5.
SIDD与股份合作制相结合的水利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SIDD机制、股份合作制和其它农村水利管理形式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股份合作制供水公司与用水者协会的农村水利管理模式 ,旨在为加速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 ,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农村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利投资经济效益的弹性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水利投资经济效益的研究方法,以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建立了GDP的生产函数,采用弹性分析模型研究水利投资的经济效益,并以黄河流域为例,定量地分析了水利投资对促进GDP增长和扩大就业机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搞好农业供水收费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是水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国家投资建设水利设施,不仅要出资维修,甚至还要承担管理人员工资,这种机制不改革,水利建设就没有后劲,没有出路,也没有前途,更无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新的立足点。但如何改,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澄清或改变过去一些不完整认识。一是征收水费的提法,征收包含着行政命令的意思,在培育水利走上市场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工程水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存在着供需问题,买卖关系,用水交费.交费供水,不交费不…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不仅关系到水利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影响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增大,河北省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却存在资金缺乏统一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以及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对此,基于新形势的要求,本文就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主要的基础设施,而水源工程建设又是农村水利基础的基础。因而熟练掌握水源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  相似文献   

20.
对SIDD机制、股份合作制和其它农村水利管理形式进行了分析,担子 股份合作制供水公司与用水者协会的农村水利管理模式,旨在为加速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农村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