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66年以来,伊犁州林科所先后从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引进灰枣、灵宝枣、赞皇大枣、梨枣、金丝小枣、骏枣及酸枣等品种,分别在伊宁、巩留、霍城等地试种栽培,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个体经营户投资从内地调苗者较多,如1998年春,尼勒克群吉牧场承包户李建成从陕西延安引种“延红5号”大枣苗2000棵,定植面积1.3公顷(20多亩),2000年伊宁市巴彦岱镇东巴扎村种植户白文华等人集资从陕西引进梨枣种苗,当年定植7.2公顷(108亩),是伊犁第一个集资合建的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为一体的梨枣园地。  相似文献   

2.
豫北太行山区沾化冬枣的引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北太行山区沾化冬枣引种栽培试验,4年生枣树平均株产达9.2 kg,表现出良好的丰产结果习性,说明该品种非常适合在太行山区生长,可推广生产。通过观察其性状表现以及主要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经验介绍,为太行山区其它地方引种栽培沾化冬枣提供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沾化冬枣早期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沾化冬枣引种栽培成活率低、产量低等问题,在运城盐湖区建立了示范园,采取了密植栽培、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达到了早期丰产的目的。该文对沾化冬枣的这一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及其效益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临猗梨枣是中国近20年来大力推广的优良鲜食枣品种之一.为了促进临猗梨枣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临猗梨枣的良种选育与引种表现、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贮藏保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还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安市在鲜食枣引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初选出了三个适宜在关中及渭北地区大面积发展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鲜食枣品种。秦宝牌冬枣:冬枣别名冻枣、苹果枣。原产河北黄骅、山东沾化等地。“秦宝牌”冬枣是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从引进的黄骅冬枣选出的一个冬枣优良品种。经在西安地区引种试验,品质和风味比沾化冬枣更佳。其特点是:果实近圆形,果面平整光洁,似小苹果,  相似文献   

6.
3个枣品种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引进优良枣品种沾化冬枣、梨枣、骏枣,并以湖南省良种鸡蛋枣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3个枣品种均弱于鸡蛋枣;在结果方面,3个品种早果性和早期丰产性均优于鸡蛋枣,其中冬枣表现早果性好,梨枣、骏枣早期产量较高,沾化冬枣早期产量较低,但果实品质最优,果实病害最轻;梨枣在各个性能上均优于鸡蛋枣;骏枣单果是3个引进品种中最大的,果实品质尚可.  相似文献   

7.
我国鲜食枣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枣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品种资源丰富。在我国 70 0多个枣品种中 ,鲜食枣品种 2 6 1个 ,占 37.2 9%。鲜食枣品种分布十分广泛 ,在过去 ,多在庭院或枣区零星栽培。鲜食枣风味独特 ,脆甜味美 ,营养极为丰富 ,维生素C含量高达 30 0~ 6 0 0 mg/ 10 0 g(鲜枣 ) ,市场前景看好 ,特别是 ,红枣为我国特有 ,加入 WTO后 ,鲜食枣出口潜力巨大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配合鲜食枣产业的发展 ,作者谈一些个人观点 ,以供参考。1 鲜食枣的发展历程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山西省果树所在山西临猗推出了农家品种临猗梨枣 ,又称梨枣。由于该品种适…  相似文献   

8.
笔者介绍了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概况及鲜枣发展现状,简述了临猗冬枣设施栽培类型主要有竹竿简易大棚和钢架大棚2种。并从扣棚管理、整形修剪、肥水管理、花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临猗冬枣设施栽培技术,以期为临猗冬枣设施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红枣是大荔县沙苑地区的名优特果品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乡土名贵枣树品种有大荔柿蒂枣、鸡蛋枣、林檎枣、药枣、稚枣、柿饼枣、光枝枣、六月枣等。外引优良品种有临猗梨枣、骏枣、晋枣、赞煌大枣等。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沾化冬枣是我国鲜食枣的最佳品种之一 ,皮薄肉脆质细 ,细嫩多汁 ,口感甘甜清香 ,营养丰富 ,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 ,浙江省东阳市的枣农引种沾化冬枣 ,通过架设大棚、科学施肥、整形修剪、保花保果 ,精心管理 ,获得了成功.系统地总结了沾化冬枣在南方引种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96-1999年在山东省乐陵枣-粮间作地区对约60年生的金丝小枣树进行了修剪试验,研究表明,修剪是使老枣树更新复壮、恢复产量的重要措施,修剪强度以轻剪为宜。结果基枝以保留4个枣股的结果密度最大(1.47),较对照(0.76)增加93%,与留8个枣股及对照的差异显著,与留2个枣股的差异极显著。增加叶面积约20%,叶绿素含量约增加13.36%,空吊数约减少34%。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区鲜食枣新品种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引进国内优质鲜食枣新品种,通过试验观测,利用多维空间、多维向量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筛选出适合太行山区生长的、综合品质优于现主栽品种临猗梨枣的3个大果形鲜食枣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忻州地区酸枣接大枣良种选择的概况,研究重点是品种的丰产性、抗寒性、抗旱性及果实品质,并且选择出一批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为今后红枣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研究锌素水平对红枣的品质影响。从红枣果实发育期至采收期,每隔15天在树体进行锌浓度处理后,3天后在不同方位采样,以不喷施锌素为对照,研究阿克苏骏枣果实生长发育时期,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采收期时,0.05%浓度锌处理可使红枣类黄酮含量达到4.77 mg/kg;0.10%浓度锌处理使红枣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达到38.25%和14.55%;0.15%浓度锌处理使红枣蛋白质、Vc含量达到0.69 g/kg和2.28 mg/kg;0.20%浓度锌处理使红枣花青素含量达到0.014 mg/g,0.30%浓度锌处理使红枣总酚含量达到0.093 mg/g。锌处理对红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枣树各器官中主要矿质营养元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年生嫁接骏枣、木枣、团枣为试材,分别研究了枣树根、枝、叶、果中钾、钙、铁、锰、铜等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其他器官相比,3个品种枣果实中元素间相关性的正负和显著性表现较为一致,其中,钙与锰呈显著正相关;2)根、枝、叶、果中锰和铜相关系数都较大,且为正相关,骏枣的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鲜枣采后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枣营养丰富,尤其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深受人们喜爱.但鲜枣不耐贮藏,严重制约了鲜枣产业的发展.本文从鲜枣采后外观形态和失水情况、呼吸类型和内源激素、维生素C、糖酸和乙醇含量、酶活性、果肉软化机理和细胞超微结构等方面,分析了鲜枣采后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的变化,以期为鲜枣的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建华 《山西林业科技》2020,49(1):43-44,52
‘冬皇枣’是从‘冬枣’中选育出的优良奇特鲜食特大果形枣树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果实横径大于纵径,形状特殊类似蟠桃,结果早,丰产、稳产,果实特大、外形奇特美观。管理好的丰产园,脆熟前期鲜枣总糖23%,可滴定酸0.5%,维生素C含量352 mg/100 g,可食率97.6%,平均单果重35.8 g,风味酸甜,鲜食品质极佳,贮藏期长。成熟期比冬枣早10d^15d,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遴选出影响灰枣果实矿物元素形成的关键因子,分别设计了树体阴阳面、遮阳、喷水及地表覆盖物等果园微气候处理方式,就不同处理下的气象因子及土壤碱解氮(N)、速效磷(P)、速效钾(K)、有机质(OM)及酸碱度(p H)对灰枣果实中的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和铜(Cu)等矿物元素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显著性、通径系数及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探究了枣果中矿物元素含量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 H值的升高,有利于枣果中Mg和Mn含量的增加;平均湿度相对较高,对枣果中Fe的含量有促进作用。土壤N含量能有效增加枣果中Cu的含量;枣果Ca含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平均湿度差、OM、N、平均最低温度及平均最小湿度,Ca含量与OM和平均最低温度间均有负相关,而与其他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影响枣果Zn含量的因素依次为N、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湿度差、平均温度差和OM,其中Zn含量与N和OM间均存在负相关,而与上述其余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枣果在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质地变化动态,从而为鲜食或制干枣果的适宜成熟度与最佳采收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选取骏枣、灰枣、马牙枣白熟期至完熟期6个果熟时期的果实样品,采用质地剖面分析(TPA)法,对其质构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枣果质构指标中有若干指标的变化较大,且枣品种不会影响其变化趋势;不同成果期、不同品种枣果质地指标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质地得分最高的是脆熟全红期枣果,完熟期枣果的得分最低;脆熟半红期马牙枣的质地最佳,最适合鲜食,完熟期灰枣的质地最佳,最适于制干及加工食用。综合分析认为,枣果实在成熟发育过程中其质地变化显著,鲜食枣果最佳采收期为脆熟半红期,制干枣果适宜于完熟期前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