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抓好早春鱼塘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塘水位应掌握在0.6 ̄0.8m之间,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便能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早春后要勤灌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要一次大量加入,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水深,以防水温变化幅度过大。2调节水质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孳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cm深新水,并每1/…  相似文献   

2.
倪田 《湖南饲料》2002,(2):38-38
抓好早春鱼塘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掌握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  相似文献   

3.
正养殖要控制池水深度,采取分期注水措施,即不要一次灌满水,应该由浅到深逐步加入,以利于提高水温,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一般10~15 d加水1次。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一般的水产养殖动物已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此时应及早开食,投喂新鲜质优的饲料,保障其能提早开食,促进体质的恢复。饲料中添加水产用多维等,可增强抗病力,促进生长,提高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4.
抓好早春鱼塘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 1 提高水温 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上升而增加摄食强度,加快生长速度。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龟类提早开食。开春后,勤注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每次不可大量注入,以防水温骤降。同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我们在生产中总结了"测水投饵养鱼技术",供参考. 1 测水温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而摄食越多,(尤其是不坚持"四定"投饵的塘),往往发病率(主要指草鱼)越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态调节法提高越冬鱼池温度,既可增强鱼类在冬季的摄食能力,保持膘肥体壮,又可减少冻害,提高池鱼越冬成活率.据实践,采用此法调节水温的鱼池,其水温可比未作调节鱼池的水温提高2℃左右,无风的晴天随气温升高水温可上升3℃以上,大部分鱼种越冬成活率可由70%左右提高到90%左右.12厘米以上的1龄草鱼种越冬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经精心投饵管理,越冬后的肥满度都较好,体质健康强壮.  相似文献   

7.
1测水温定投饵量 一般来说.在7~32℃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鱼摄食越强,投饵量也越大。但如不适量。投饵越多。鱼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每日投饵量。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7℃以上时,须用商品饵料、鲜嫩青草喂鱼.每天1次.  相似文献   

8.
1 提高水温 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8~1m,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勤注水.  相似文献   

9.
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鱼类也逐渐开始活动觅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投饵施肥,可促使鱼类加速恢复生机。那么,春季应当如何给成鱼投饵施肥呢?方法是: 采取间隔投喂法,一般2—3天投喂一次,早春时以晴天中午投喂为宜,让鱼在中午的2—3小时内吃完,数量由少到多,品种由精到粗。这期间选用容易消化的商品饵料,如颗粒饵料、饼类、麸皮以及一些适口的鲜嫩菜叶和青草等。清明以后,水温逐渐上升,但鱼类的消化率还不强,投饵也只能逐渐增加。从谷雨至夏至,鱼类食量逐步增大,投饵可适当增加,但也不要  相似文献   

10.
1提高水温 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8-1m,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勤注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每次加注新水,量宜少,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  相似文献   

11.
<正>春季,气温仍然较低,当水温在5℃~14℃时,大多数鱼体神经激素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鱼类不喜欢活动与摄食,且饲料生物也缺乏;同时水温急剧升降,不仅会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更会导致鱼类病害和死亡。因此春季水产养殖关键在于对鱼病的防治,主要是预防以下几方面病害发生。一是塘鱼厌食及其防治方法。当水温低于15℃时,大多数鱼摄食下降,生长放慢;当水温降至15℃时,对鲢、鳙、草鱼等鱼不投精饲料,只投青料;水温10℃时,少投或不投青料,但仍可施放适量粪便,但施放数量不宜多,以防水质变劣。  相似文献   

12.
一、施肥关: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一般亩施人粪尿60~90公斤;或畜粪100~150公斤。若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1:1:0.5,追施时首先粉碎兑水后全池泼洒,每亩总用量为3~7公斤,每次追施间隔5~10天。使池水质保持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为宜。 二、投饵关:当水温达到10℃时,鱼类开始活动摄食生长。初春投饵应以豆饼、麸皮、玉米粉等精饲料为主,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鱼类养殖的旺季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加强投喂:夏季水温在20℃~28℃,特别当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这时进行强度投喂。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1.摄食情况:精饲料以投下后半小时内吃完为适度;青饲料以当天吃完为度,贝类以下次投喂前吃完为度。  相似文献   

14.
1“四定”投饵原则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同时选择水温较适宜,溶氧量较高的时间投饵,有利于鱼类生长。正常天气,一般在上午8-9时和下午2~3时投饵各1次。在初春和秋末冬初水温较低时,一般在中午投饵1次。  相似文献   

15.
夏季是鱼类养殖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加强投喂。夏季水温在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这时进行强度投喂。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1.池鱼摄食情况:精饲料以投下后半小时内吃完为适度;青饲料  相似文献   

16.
夏季高温期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当水温在33℃以上时,很多鱼类食欲减退,生长繁育缓慢,加之气温偏高,安全隐患多,对鱼类生长不利。因此高温期鱼类饵料的合理投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测水温定投饵量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得快、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草鱼、鳊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鱼、鳊体重的50%,7~9月份,当水温上升到25℃时,日投草量可稳定为存塘草鱼、鳊体重的80%。以后随着水温下降,投草量亦要相应减少。(二)测水透明度定施肥量池塘养鱼适宜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过低,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一、秋放好处:提早放养鱼种是获得成鱼高产的重要措施。晚秋即水温在12℃左右时放养鱼种好于春季解冻后放养。首先,由于秋放可以使鱼种适应环境的时间长,提高成活率,并有利于来年水温回升后鱼种快速生长。其次,可以提早开食,延长鱼类的生长时间,提高鱼产量,若在秋季放养,第2年秋末捕捞,鱼类生长期有1年多的时间,比春季放养延长几个月。其三,可以减少鱼病,增强体质,节省开支。秋季由于强化培育,鱼种的  相似文献   

19.
夏季高温期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当水温在3 3℃以上时,很多鱼类食欲减退,生长繁育缓慢,加之气温偏高,安全隐患多,对鱼类生长有很多不利影响.因而高温期鱼类饵料的选择和科学投喂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6~10月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是形成鱼产量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饲养管理。 1 投足饵料 饵料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精料有鱼全价颗粒饲料、豆饼、菜饼、麦类、米糠等。日投饵量为存塘鱼的8~10%,为提高饵料利用率,日投饵次数应不少于4次。饵料更新鲜、不霉变腐烂,大小要与鱼的规格相适宜。精料要投在固定的食场内,各种青料可投放在浮框内。夏季水温高,气候多变,为防止鱼类浮头,早、中午可适当多投,傍晚应少投,不给鱼吃夜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