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α_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中枢神经和外周组织的各种生理机能。用激动或阻断这些受体的药物,引起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复杂反应。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兽医上已广泛用于镇静和镇痛,也能加强麻醉药的作用和减少用量。还能在麻醉和手术中减轻交感神经—肾上腺对有害剌激的反应。最近的研究证明有不同的α_2—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出现对受体亚型有选择作用的药物和更特异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α-突触核蛋白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的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其突变或过表达是人和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α-突触核蛋白的结构、生理功能、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以及抗生剂对其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对α-突触核蛋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以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研究了赛拉唑的镇痛作用 ,通过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和脑内单胺类递质测定 ,分析了赛拉唑的镇痛作用机理。结果显示 ,在小鼠扭体实验中 ,赛拉唑可明显减少腹腔注射乙酸所致扭体反应次数 ,在小鼠热板实验中也可降低动物痛阈 ,其镇痛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 ,相应的 ED50 值分别为0 .95和 4.2 5mg/ kg;预先给予 α2 拮抗剂育亨宾可对抗其镇痛作用 ,而 α1拮抗剂哌唑嗪则不能。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表明 ,腹腔注射赛拉唑后 1 5、3 0和 6 0 min,小鼠脑膜 α2 受体与 [3 H]标记的α2 受体激动剂可乐宁的特异性结合均受到抑制。赛拉唑尚可抑制α-MPT引起的小鼠脑内单胺类物质尤其是 NA含量下降。上述结果提示 ,赛拉唑为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 α2 受体激动剂 ,其镇痛作用机理与激动脑内 α2 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突触及突触传递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触是神经元发出和接受神经冲动的基本结构 ,神经递质是通过突触的胞吐形式来传递所载信息 ,在胞吐过程中突触结合蛋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三磷酸鸟苷 (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的活性 ,可将GTP水解成GDP ,突触结合蛋白I(SytI)是一种膜整合蛋白 ,起着钙感受器的作用 ,Ca2 结合蛋白存在于突触囊泡膜上 ,调节融合孔的开放与关闭。神经递质及相应受体在突触传递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谷氨酸、γ 氨基丁酸 (GABA)、5 羟色胺 (5 HT)等及其受体是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主要物质基础 ,同时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是一个由多种蛋白质介导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1α, 25-(OH)_2D_3对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s)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OC)形成的影响,笔者对1α, 25-(OH)_2D_3处理后的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骨吸收功能鉴定、OC标志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1α, 25-(OH)_2D_3能够上调BMSCs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下调骨保护素(OPG)的表达。1α, 25-(OH)_2D_3处理共培养细胞5 d,OC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骨吸收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Ⅱ型碳酸酐酶(CAⅡ)、组织蛋白酶K(CtsK)及TRAP等标志性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0~(-8) mol·L~(-1) 1α, 25-(OH)_2D_3效果最明显。结果表明,10~(-8) mol·L~(-1) 1α, 25-(OH)_2D_3能够介导鸡BMSCs和BMMs共培养体系中OC的形成,该OC具有骨吸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OC在家禽骨骼及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脂联素及其受体对脂代谢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Adipo Q)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调节畜禽的脂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Adipo Q主要通过与脂联素受体1(Adipo R1)和脂联素受体2(Adipo R2)2种受体结合来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R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机体内的脂代谢途径。目前对Adipo Q介导的脂代谢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已有了一定进展。本文就Adipo Q及其受体的结构,以及Adipo Q及其受体对脂代谢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Detomidine(二甲基甲苯咪唑、二甲苯咪唑),化学结构为[4-(5)-(2,3-二甲基苯)咪唑盐酸盐,该药对多种动物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尤其对马和牛效果更佳。该药同可乐定和二甲苯胺噻嗪(Xylazine)一样,也属于中枢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一、镇静作用1.对戊巴比妥钠麻醉作用的影响当用  相似文献   

8.
<正> 杀虫双农药,危害蚕桑生产是众所周知的。中毒机理均认为是:农药进入昆虫体,在一般生化条件下,依靠二硫键作用生成沙蚕毒素,占领神经突触膜传导受体,使神经突触阻塞,而陷入麻痹瘫痪致死。但对家蚕中毒致死机理解释是否确切,未见过这方面实验论证报告。为此,我们应用一种灵敏度高,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光声光谱技术,对家蚕因杀虫双中毒的神经组织检测,发现与上述的致毒基团—沙蚕毒素分子结构的存在不相符合。现把有关情况介绍供商榷:试验仪器、药品和材料(一)OAS400MKⅡ光声光谱仪,英国进口,主要附件:1.Ferrantic Pcsbo 微型计算机系统2.HP7470A 双笔绘图仪(二)沙蚕毒素(?):有效成份99%,天津南开大学有机元素分析所提供。(三)25%杀虫双水剂:江苏溧阳化工厂提供。(四)供试蚕为苏_5×苏_6五龄第四天蚕。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蚕病组提供。  相似文献   

9.
突触核蛋白包括α-突触核蛋白、β-突触核蛋白、γ-突触核蛋白3种。β-突触核蛋白可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是帕金森症的相关蛋白。本试验运用RT-PCR技术克隆并鉴定了猪小脑β-突触核蛋白(SNCB)的cDNA序列。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SNCB转录物在脑组织中高表达;在胚胎发生早期可检测到SNCB mRNA,且胚胎发育期的脑组织中SNCB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辐射杂交图谱结果表明,猪SNCB定位在2号染色体q21-22。重组猪β-突触核蛋白亚细胞在3个不同细胞类型的细胞质中均可检测到。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和雌性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ER)在雌性生殖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是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因子,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目前认为存在2种亚型:即经典的ERα和新发现的ERβ。利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表明,ERα和ERβ对于卵巢的发育不是必需的,但ERα可通过负反馈回路调节排卵,而ERβ通过卵巢内和卵巢外2条途径调节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两者共同作用以维持雌性性征、卵泡发育和排卵等生理活动;在子宫中,ERα占主导作用,在子宫成熟和胚胎附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Rβ则能以反应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调节ER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阿替美唑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颉颃剂,可快速逆转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引起的镇静和麻醉,普遍地被国外兽医应用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诱导动物镇静和麻醉后的苏醒,或与多种麻醉剂联合应用。本文从阿替美唑的药理特性及在动物麻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该药物在国内兽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阿替关唑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颉颃剂,可快速逆转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引起的镇静和麻醉,普遍地被国外兽医应用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诱导动物镇静和麻醉后的苏醒,或与多种麻醉剂联合应用。本文从阿替美唑的药理特性及在动物麻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该药物在国内兽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β-catenin在lα,25-(OH)_2D_3调控小鼠体外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形成中的作用。体外诱导小鼠OC形成,添加1α,25-(OH)_2D_3观察其对OC形成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敲低β-catenin进一步观察1α,25-(OH)_2D_3对OC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α,25-(OH)_2D_3极显著(P0.01)抑制体外培养小鼠OC形成和骨吸收活性。敲低β-catenin,OC数量及OC形成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和激活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cytoplasmic 1,Nfatc1)mRNA表达显著(P0.05)升高。1α,25-(OH)_2D_3可促进OC形成过程中β-catenin基因Ctnnb1 mRNA的表达,但敲低β-catenin基因,1α,25-(OH)_2D_3仍可抑制OC形成。试验表明,β-catenin可抑制体外培养OC形成,但对1α,25-(OH)_2D_3抑制OC形成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间接萤光抗体法在约90%的牛的淋巴细胞内发现α_1酸性糖蛋白(以下简称α_1AGP)。从淋巴细胞分离的α_1AGP,用二元电泳法在酸性区域可观察到5个连续的分界。它们的分子量是从27000到36000道尔顿。从添加白细胞介素_2(IL-2)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上清液获得的α_1AGP的分子量是从29000到36000道尔顿。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的淋巴细胞内的α_1AGP浓度,在添加IL-  相似文献   

15.
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归因于胚体的信号和黄体对孕酮的产生,在反刍动物,胚体滋养层分泌的激素抑制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PGF2α。在发情周期的绵羊,孕酮下调子宫内膜腔上皮和子宫腺上皮孕酮受体基因的表达,并伴随着上皮雌激素受体和催产素受体的增加。在催产素的作用下,子宫开始分泌溶黄体作用的前列腺素F2α。在妊娠绵羊,孕体滋养层产生的干扰素可作用于子宫内膜而直接抑制雌激素受体基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孕酮、干扰素、胎盘催乳素和生殖激素共同组成了一个"作用网络"来调节子宫的功能分化和子宫腺的形态发生,从而维持绵羊妊娠。本文综述了绵羊妊娠识别、建立和维持的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16.
绵羊妊娠识别、建立和维持的信号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归因于胚体的信号和黄体对孕酮的产生,在反刍动物,胚体滋养层分泌的激素抑制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PGF2α.在发情周期的绵羊,孕酮下调子宫内膜腔上皮和子宫腺上皮孕酮受体基因的表达,并伴随着上皮雌激素受体和催产素受体的增加.在催产素的作用下,子宫开始分泌溶黄体作用的前列腺素F2α.在妊娠绵羊,孕体滋养层产生的干扰素可作用于子宫内膜而直接抑制雌激素受体基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孕酮、干扰素、胎盘催乳素和生殖激素共同组成了一个"作用网络"来调节子宫的功能分化和子宫腺的形态发生,从而维持绵羊妊娠.本文综述了绵羊妊娠识别、建立和维持的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肾上腺素能受体β2和胆碱能受体M1在小鼠睾丸组织的表达定位及其生理功能。采用RTPCR方法检测β2受体和M1受体mRNA在小鼠睾丸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β2受体和M1受体在小鼠睾丸的表达定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睾丸间质细胞β2受体和M1受体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β2受体和M1受体mRNA在小鼠睾丸不同发育时期均显著表达;β2受体和M1受体主要在睾丸间质细胞表达;10-5和10-6 mol·L-1经递质NE和Ach均能显著促进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LTC-1的增殖(P0.05),β2受体阻断剂布托沙明(Buto)和M1受体阻断剂哌吡氮平(Pire)均能阻断NE和Ach的促增殖作用(P0.05);NE和Ach均能明显抑制MLTC-1细胞3β-HSD mRNA的表达,其阻断剂Buto和Pire均能阻断其作用效果;NE可明显促进雌激素受体α(ERα)mRNA的表达,而Ach可明显促进ERβ的表达,但其阻断剂Buto和Pire并不能阻断NE和Ach促进ERα和ERβmRNA表达的作用效果。综上表明,NE和Ach调节睾丸间质细胞的数量和雄激素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受体β2受体和M1受体介导的,但NE和Ach调节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并不受β2受体和M1受体的介导。  相似文献   

18.
细胞表面的SAα2,3Gal和SAα2,6Gal2种糖链可以作为新城疫病毒(NDV)入侵靶细胞的受体,但这2种糖链在不同动物细胞上的分布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为明确不同动物细胞上NDV受体的分布和相对含量,分别对鸡胚成纤维细胞、鹅胚成纤维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以及Vero细胞,使用糖链检测试剂盒进行凝集素细胞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ITC/PI双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禽类细胞上受体分布。结果表明鸡胚成纤维细胞和Vero细胞表面同时分布有SAα2,3Gal和SAα2,6Gal2种受体,而鹅胚成纤维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表面则只分布有SAα2,3Gal受体,缺乏SAα2,6Gal受体,提示NDV受体在不同禽类细胞表面的分布存在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分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试验经PCR克隆获得MHCⅠα和β_2m链基因,随后插入带有荧光标签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MHCⅠα和pmCherry-MHCⅠβ_2m,并通过脂质体法转染293T真核表达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MHCⅠα和β_2m分子主要分布于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改变了与之融合的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此外,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见大小约68.3和41.3ku的目的蛋白反应带,表明重组质粒能够在293T细胞中顺利表达,且表达蛋白与鸡MHCⅠ类分子的相应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20.
马来酸乙酰丙嗪是一种吩噻嗪衍生物,黄色、无臭、苦味粉末。该药具轻微的镇痛作用。1药性该药是一种吩噻嗪类神经安定药。吩噻嗪类药物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受体的后突触,也可仰也可抑制多巴胺的释放和加快多巴胺的转化速率。此类药物可抑制网状激活系统中参与控制体温、基础代谢率、呕吐、血管收缩、激素平衡及觉醒的部分。此外,吩噻嗪还可发挥不同程度的抗胆碱、抗组胺、解痉和阻断α-肾上腺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